上海海洋大学考研,上海海洋大学考研分数线
2021年,与时间赛跑的伍汉霖教授
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海洋大学教授、著名鱼类学家伍汉霖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6月3日19时56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逝世,享年88岁。遵照伍汉霖先生生前遗愿及家属意见,丧事从简。
伍汉霖 ,1934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上海水产学院(现上海海洋大学)水生生物专业。半个多世纪以来,他一直坚持从事鱼类分类学和形态学的研究工作,尤以研究虾虎鱼类、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著称,是国内知名的鱼类研究权威专家。
伍汉霖先生著作有《拉汉世界鱼类名典》《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海南岛淡水及河口鱼类志》《广东淡水鱼类志》《辞海(全部鱼类条目)》《中国脊椎动物大全》《中国有毒和药用鱼类新志》《中国海洋及河口鱼类系统检索》等。
解放前,囿于国力衰弱,国内鱼类研究进展非常缓慢,许多国产鱼种都被外国人抢先命了名。当时的伍汉霖对此非常揪心,也立下志向:“‘鱼类王国’的研究和命名工作,应有我们国家的一席之地。”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教学与科研生涯中,伍汉霖一直秉承这一志向。他与其他科研人员先后命名小眼真鲨、广东鳐、长吻六鳃魟、短尾蛇鳗、褐毛鲿、中华胡椒鲷、中华沙塘鳢、伍氏拟髯虾虎鱼、大青弹涂鱼等新种,为鱼类冠以中国名。
为了解东海及其他海域鱼类资源,他参加了由著名鱼类学家朱元鼎主编的《东海鱼类志》和《中国石首鱼类分类系统的研究和新属新种的叙述》的鱼类采集和编写,参加了当时全国海洋鱼类区系的调查研究和编写工作。
为了完成中国虾虎鱼类的研究,伍汉霖又花了20年的时间,在西沙群岛、台湾等全国各地区采集标本。1989年中国记载的虾虎鱼种类不到100种,2008年图书出版时经伍汉霖整理已增加到307种。1978年,伍汉霖根据多年的积累和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与同事合作编写了《中国有毒鱼类和药用鱼类》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系统介绍250余种有毒和药用鱼类的专著,出版后引起鱼类学家的广泛关注,成为水产、医药和卫生部门的重要参考文献。该书也受到日本鱼类学家推崇,东京大学和长崎大学有关教授花了近10年时间翻译该书,于1999年通过日本恒星社厚生阁出版日文版。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伍汉霖参加了西沙群岛的鱼类区系调查采集、海南岛和广东省的淡水鱼类资源调查研究工作,共同编写和出版了《南海诸岛海域鱼类志》《海南岛淡水及河口鱼类志》和《广东淡水鱼类志》。
1999年,由伍汉霖担纲和台湾鱼类学家合著《拉汉世界鱼类名典》,由台湾的水产出版社出版。这部海峡两岸三地规模最大的一部鱼类名典,共收录了全球截至1999年5月所有有效鱼类26000多种鱼名,为海峡两岸鱼类名称的统一,为全球华人鱼类中文名称的统一,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1年,伍汉霖和其弟子主编的《中国海洋及河口鱼类系统检索》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大陆、台湾、香港的14位权威学者参与编写,全书287.5万字,盘点了中国的3711种海洋及河口鱼类,该书基本摸清了中国海洋及河口鱼类的谱系,是我国鱼类系统分类史上新的里程碑,对全面了解和可持续利 我国海洋及河口鱼类资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更多详情
20世纪80年代初,伍汉霖(中)与朱元鼎教授(左)、孟庆闻教授(右)
伍老毕生研究的虾虎鱼
2021年,凝聚伍老10年心血的鱼类的“新版现代汉语词典”——《中国海洋及河口鱼类系统检索》出版
与日本明仁天皇40多年的跨国情
伍老亦是日本2019年退位的明仁天皇的挚友。他曾先后5次访问日本,受到明仁天皇的12次接见。在日本皇宫内厅生物学御研究所,他与明仁天皇共同进行短期虾虎鱼类的研究,讨论虾虎鱼类的学术问题,成为鱼类分类界的一段佳话。
1992年日本明仁天皇访问上海时会见伍汉霖先生
伍汉霖珍藏的明仁天皇的回信
说起这段友谊,得从一封漂洋过海的求教信说起。上世纪70年代,伍汉霖接到了编写《福建鱼类志》的任务,他负责虾虎鱼的部分。虾虎鱼看似呆头呆脑,却是鱼类中最大的家族。那时,国内缺乏相关书籍,也没标本,研究进展缓慢。翻遍了学校图书馆,伍汉霖终于发现,日本有一位叫明仁的学者,自1964年后开始发表有关虾虎鱼的论文,这让他异常兴奋。
1979年,伍汉霖通过学校给明仁写了一封求教信。两周后便收到了回信。当时还是亲王的明仁嘱托侍从官给这位中国同行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不仅回答了伍汉霖提出的问题,还表达了加强联系之意。此后,两人多次书信往来,交换资料、讨论学术问题。
他就是鱼类学的“活字典”
2008年,上海海洋大学搬迁至临港
伍汉霖教授与杨德康副教授
在新校区不分昼夜地整理鱼类标本
1997年,伍汉霖指导弟子钟俊生
潘迎捷
原上海海洋大学校长
2008年学校刚搬到临港时,伍先生与杨德康老师一起来学校整理标本,整整三个多月,当时空调还没装好,每天汗流浃背,晚上没地方住,就住在标本室里,我去看过他们,很是感动。这些老先生为了学校默默无闻、默默的工作,这就是海大老一代人留给我们最珍贵的遗产。斯人已去,但他的精神永存!
宋佳坤
上海海洋大学特聘教授
曾任马里兰大学研究教授
惊闻伍先生仙逝,不胜感叹,深深怀念几十年的点点滴滴师生情!在临港的岁月,我总觉得他是自律的楷模,目睹他八十多岁的高龄,还坚持从早到晚每天孜孜不倦地在标本堆中认真鉴定、研究、书写不停,每天晚饭后骑自行车长行锻炼,我心中他应该是百岁老人的最佳候选人啊!但愿他没痛苦地驾鹤飞去,与朱老、孟先生会师,在天堂写作!
赵盛龙
伍先生弟子
浙江海洋大学教授
昨晚惊闻先生仙逝,悲痛之情无言表达。自去年先生因病住院,几次想前往探望,无奈疫情阻隔,只能在俊生师弟的帮助下,借视频聊表关切,不想,竟成永别。回想弟子的成长经历,先生一路的关心、教诲、帮助历历在目,此情此景,弟子终身难忘。弟子将永远铭记并传承先生的师德、师恩,继承、光大先生的事业。祝先生一路走好!
钟俊生
伍先生弟子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理事
伍汉霖恩师辞世,作为他的弟子,万分悲痛!从师40多年,恩师的敬业、严谨、谦逊,永生难忘!恩师在鱼市场、渔货码头、渔捞现场、海岸边、河道旁、标本室、实验室等地指导我的情景历历在目!在我留学期间,也一直写信鼓励我努力学习,报效祖国!回想自己的成长历程,离不开先生的时刻关心和教诲。恩师的敬业精神,也鞭策着自己不忘传承的重任,我一定会尽全力培养好下一代鱼类学研究者。恩师已离我们远去,但恩师的精神永存。恩师,一路走好!
黄旭雄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昨夜惊闻伍先生辞世的噩耗,深感伤心。每次代表学院党委去先生家看望先生及其夫人,在老旧的房间内最醒目的就是那一堆堆鱼类学的书籍和资料。与先生对话,他平和的语调及老花镜后祥和的眼神中总能让我焦躁的心静下来。先生一生写了很多鱼类学著作。2010年后,古稀之年的先生仍沉浸在鱼类的世界中,一直在整理资料,伏案编写《中国海洋及河口鱼类系统检索》巨作。先生曾对我说,这本书出了,他的牵挂和心愿都了了。去年上半年书稿校对完成,八月先生住进新华医院。先生为人为学的态度,实是我辈学习的楷模!
鲍宝龙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中国动物学会鱼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今天早上惊闻伍汉霖先生仙逝,心里难以相信!伍汉霖先生在87岁高龄的2021年,还主编出版了《中国海洋及河口鱼类系统检索》这本鱼类分类巨作,花费了巨大心血,作为鱼类学后辈我从心底敬佩他老人家!伍汉霖先生是我国著名鱼类学家,特别在虾虎鱼类的分类方面,是我国公认的权威,而且也是我国有毒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先驱者。我从1993年进入上海水产大学攻读硕士时,就认识了伍先生,当时在军工路校区的鱼类研究室有我一间学习室,就在伍先生的隔壁。伍先生话很少,专注于鱼类标本和书籍,办公桌上总是堆满各种虾虎鱼标本。后来伍先生退休后返聘在临港新校区整理鱼类标本,也是这种状态。我除了经常向伍先生讨教鱼类鉴定知识外,在河鲀积累河豚毒素方面,也经常请教伍先生,只是今日伍先生仙逝,我辈没有机会再请教了!愿伍汉霖先生一路走好!
李晨虹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得知伍老师走了,心绪瞬间一片紊乱,不知道说什么好。疫情前每年伍老师都要请我吃顿饭,聊聊鱼类学的发展,我也带过几个学生去拜访他,亲近一下鱼类学的老先生,结果一切都没来得及。伍老师经常给我讲故事,讲我们学校鱼类学的发展,讲朱老和他老师的故事,讲他自己和东海所倪勇老师在海南岛采样的故事,讲他四岁时小脚外婆背着他逃避日军侵略从广州走到澳门的故事。学术上伍老师常常给我指导,让我研究鲳鱼、研究带鱼的分类。出国开会把他认识的每一个人都介绍给我,还让我们一一拍合照,方便联系。我感觉到他对我寄有很大的希望,很想让我们能把学校朱老开创的鱼类学传承下去,可是我还没有做到,伍老师就走了,十分惭愧,更需加倍努力。
宁波
上海海洋大学校史馆馆长
昨夜突闻噩耗,伍汉霖先生走了,辗转反侧,一夜难眠。
伍汉霖先生是鱼类学家,是一位了不起的鱼类学家。勿须加“著名”二字,看看他一生出版的鱼类学专著,就足以令人高山仰止。他对鱼类学的痴迷,俨然如他的导师朱元鼎教授。自从大学毕业走进鱼类研究室起,他就把一生交给了鱼类学事业。这个鱼类研究室由朱元鼎先生创建,与武汉水生所伍献文先生领导的鱼类研究室,可谓东西二璧。后来由伍汉霖先生继承衣钵,担任鱼类研究室主任。恩师教诲,铭记于心,他从未敢懈怠,一生孜孜以求,把青春、壮年和老年都献给了这个研究室,以其洋洋洒洒的一部部辉煌巨著,传承了研究室的科学精神和不懈追求。在学校搬迁临港新城之际,他不惜冒着酷暑,挥汗如雨,忍受着蚊虫叮扰,一瓶瓶整理搬迁至新校区的鱼类标本,为海大新校园留下了一笔弥足珍贵的家底。
先生与明仁天皇的鱼类学友谊,长达40多年,成为中日友谊的一段佳话。然而,他又恪守本分,除了研习鱼类学,除了为中日友谊计,先生未曾以此沽名钓誉。他懂得学术的边界,更理解做人的规矩。
伍先生是一位学术大家,鱼类学大师,然而他对鱼类科普事业又津津乐道,倾注了难能可贵的热情。他不仅是一位严肃严谨的鱼类科学家,还是一位善于讲鱼类故事的科普大家。不知有多少青少年,从他的生动讲述中走近了鱼类学世界,燃烧起热爱科学、探究未知的兴趣。
伍汉霖先生何曾远去,他只不过是到鱼类的大世界里畅游去了。
龚小玲
上海海洋大学教授
忽闻噩耗,心里一惊,难以相信,也难以接受,伍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往事此时却如此清晰,如此亲切。
记得我刚留校工作不久,因为虾虎鱼种类鉴定问题我请教伍先生,他把我带进鱼类标本室,把标本找出来,一点一点给我讲解;同时还找出近缘种,给我讲解它们之间的异同,老先生那种严谨、耐心和认真的态度让我很感动。我当时对着那一屋子的标本好奇又突兀地问他“虾虎鱼分类您是不是全弄清楚了?”伍先生非但没生气,反而微微笑了笑说:“全世界虾虎鱼有几千种,分类还存在不少问题呢。”我当时就被惊到,像伍先生那样一辈子研究虾虎鱼的大专家却是那么谦虚。学校搬迁至临港,伍先生依然整日忙于鱼类室鱼类标本分类和整理,我只要碰到鱼类分类问题,就会到楼下去找他,感觉没有什么能难倒他,他就像是“鱼类学”一本活字典,能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解鱼类学各种知识和有趣的故事。
如今,先生离我们而去了,似乎有些不真实但又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记忆中的先生似乎永远不会老去,永远不会离开鱼类。他可能只是换个地方再和鱼儿为伴吧。
编辑丨蔡珺妍 王欣悦 王宣婷
—END—
信息来源:上海海洋大学官微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上海海洋大学考研(上海海洋大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