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考研(国画专业考研选哪个学校)

中国画考研,国画专业考研选哪个学校

近日,由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南通大学作为实施主体的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西部少数民族青年中国画创作人才培养”项目结业作品展研讨会在南通美术馆举办。

研讨会开幕式由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尚辉,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赞,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池瑜,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杨维民,文化学者、策展人、美术批评家、南通大学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研究中心主任谢海,南通大学机关党委书记、组织部副部长、统战部副部长卢志勇,南通大学党委统战部综合科副科长唐新林,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旭春,以及“西部少数民族青年中国画创作人才培养” 项目学员代表及教师代表出席了开幕式。

在开幕式上,到场的学员代表依次发言,总结自己的创作历程,畅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感悟。

本次项目的联系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肖晶介绍了项目总体实施的情况,并对大力支持本次人才培养项目的领导、专家们以及机构表示由衷的感谢。

莅临开幕式的嘉宾为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并合影留念。

随后,项目学员代表邹维佳同学发表了学习感言。她表示,中国幅员辽阔,能够来到南通,看到不同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民俗民风以及城市风貌,接受专家学者的指导对自己的创作大有裨益。在今后的创作中学员们也会继续带着自己的绘画风格,带着各自对民族文化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进行新的探索。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王国仕作为授课教师代表发言。他认为,能够把各不同风俗、不同文化特征的少数民族融合在中国画的语境之下,正说明中国画这一画种极大的包容精神。青年学员们中国画的创作源泉来源于他们的少数民族背景,同时也一定能够通过各自的创作丰富和发扬中国画特有的民族精神与品格气质,号召学员们能够笔耕不辍,持之以恒,早日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

南通大学党委统战部卢志勇副部长在致辞中代表南通大学感谢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院、中央美院、清华美院等单位对此次培训的关心与重视,并向各位西部少数民族青年学员取得丰硕的创作成果表示祝贺。他指出,这次培训班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西部少数民族青年国画家,更是一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深度实践。南通大学将以此为契机,持久的以文化艺术推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通大力量。

开幕式最后,南通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张卫做总结发言,他指出,在东西部文化交流中夯实各民族交流的文化基础,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传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这也是本次项目的意义所在。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在未来将继续关注西部少数民族青年艺术家的培养,弘扬西部文化,推动西部地区艺术的发展。

结业作品展研讨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尚辉主持,研讨会上,到场专家与学员们围绕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开展分享与探讨。

尚辉点评了学员们的结业展作品,他肯定了西部少数民族青年中国画人才培养项目在中国画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效,学员们在集中学习过程中从笔墨语言的丰富性,到图式的表达构成等方面都得到了显著提升。他谈到,南通的中国画创作传统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20世纪中国美术南通现象的研究已经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的重点。这次培训为来自西部的少数民族同学提供了当代中国画艺术发展的更广阔的视野。同时,当代中国画的发展也需要向少数民族地区倾斜,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发掘反馈到中国画创作之中,进一步的丰富中国画创作的内涵及语言。

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王赞在发言中讲到,本次结业展直观呈现了学员们在培训期间集中学习创作的成果,除了在培训中取得的创作能力的提升,少数民族学员们也将会带着学习成果、文化修养,以及各自对美术创作的主体精神,回到家乡,将优秀的艺术创作转化成非常重要的社会动力,继续为家乡、为少数民族的文化发展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希望学员们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自身的研究,挖掘少数民族的艺术语言与精神文化,转化成具有时代风貌的艺术创作。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谈到,20世纪中国美术许多标志性的作品都是少数民族题材。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就更应该重视少数民族艺术人才的培养,目前国家性展览的参展作品创作风格许多出现了趋同化的趋势,有个性不突出,地域风格不鲜明等问题。深化少数民族题材创作和扶持少数民族艺术家,鼓励对各个民族的生活表现,树立民族人物的形象,对增加作品中的民族和地方特色,形成地域美术风格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各位学员把中国画的技法和本民族的艺术形式和生活风情结合起来,为民族艺术文化的传承及转化创造做出新的贡献。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杨维民在发言中指出,在这些当代年轻的少数民族中国画家的创作中看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元。结业作品展览表现出学员们创作题材、艺术语言的丰富多维。通过培训学习,激活了学员们的创作热情,作品中对于民族性以及时代性的表现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画笔墨当随时代,当下中国画创作,从材质到材料以及造型语言都有了很大的革新。笔墨也当随生命,一个艺术家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生活环境也当影响着作品。他希望学员们不忘自己的民族文化之根,不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就是坚持下去创作更能触动人心的艺术作品。

文化学者谢海谈到本次西部少数民族青年中国画创作人才培养的初衷,是希望将正本清源的中国画教学体系带给西部少数民族青年中国画家。除了借鉴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标准化的中国画技法培养体系。中国画创作的不断提升,要依靠深厚的文化素养,因此本次培训也尤其强调了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本次结业展的举办,是青年艺术家们成长的又一起点,相信在培训班学习的经验会成为青年艺术家们今后成长的基石。

中央美术学院科研处处长于洋在线上进行了总结和发言。他指出,西部少数民族青年中国画人才培养项目是关注少数民族美术创作,扶持西部少数民族青年国画家,体现了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的普适性。本次结业作品展览体现出两个关键词,一是“通”,一是“融”。“通”是学科的打通、东西的打通以及古今的打通。“融”即是多民族的融合,这种融合本身对于理解当今美术格局之下的创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展览作品中有表现本民族传统生活、传统建筑的,有表现家乡美丽景色的,也有表现乡村扶贫主题的作品,这些作品呈现了新时代的变化,也展现出培训教学的成果。

文:张敏

编:王少琛

审:吴旭春

中国画考研(国画专业考研选哪个学校)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