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2022年6月,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发布2021年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的通知》(教高厅函[2022]14号),中国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纤维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环境设计、公共艺术、影视摄影与制作6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16年,教育部在“美术学”一级学科麾下设立“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其意义在于,克服高等教育“保护”“修复”与“品鉴”脱节的不足,构建艺术院校以品鉴为基础的、文物保护与修复相融合的研究教学新视野。
中国美术学院“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依托本校一流的办学优势,秉承以“传统学理研究传统艺术,当代学术整理传统艺术”的核心理念,强调“专业教育”与“人文熏修”并重,采用“材料”“学理”“造型”三面深入的研究方法,践行“全流程研究实践”,将技艺传承升华为学问研究。旨在培养具备鉴赏和保护中国传统书画、造像及器物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艺术鉴赏、保护、修复及传播、教育等工作,具有开阔视野和传统文化素养的美术学科复合型人才。
艺术鉴藏系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设置“书画与文房器物”及“造像与综合器物”两大教学工作室,辅以“艺术鉴藏研究所”“联合教学工作坊”展开教学与研究,在全国美术类院校中已率先开启本、硕、博多层次的教学生态。
历史沿革
国立艺术院时期,林风眠院长将“整理中国艺术”列为办学的第一项任务。常书鸿、王子云、史岩等是为我国文物保护与修复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辈。
面对亟待整理的大量历史遗存,2012年,我院“艺术鉴赏”教研室正式更名为“艺术鉴藏”工作室,开启了由“鉴赏”到“鉴藏”的教学转型,开始建构当代条件下的艺术鉴藏教学体系,找寻美术学品鉴的新增长点和定位,探索技艺传承升华为学问研究的教学方法。工作室成立初期,以传统书画和文房器物为教学、研究对象,从哲学和方法论的角度,认识传统艺术的材料及创作、品鉴、保护、修复,开创“材料与笔法、笔法与造型、临摹与写生”的独特造型训练方式,实行“一人一器”研究方案,引导学生一门深入、全面熏修。
2015年,艺术鉴藏系成立,构建“一个核心”的全流程研究教学模式,并提出“南方壁画”议题,以南方地区传统壁画的制壁工艺和审美特色为基础,探索中西互鉴、南北共参、文理并重的传统壁画教学和研究方法。
2016年,增设第二工作室,探索美术学院造像与器物品鉴、保护、修复的教学新路径。
2020年“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获教育部批复设立,在全国八大美院中率先开启本、硕、博多层次教学。
2021年,“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获批“2020年浙江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2年,“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获批“2021年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特色
“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知识框架
“三面深入”研究方法
在“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教学中率先提出“学理-材料-造型”议题,以传统学理为指导,强调在研究中,充分理解材料的物性和造型的成因,及三者之间的关联性,引导学生更好地进入传统艺术语境。为后续感悟“艺术经验”、解读“传藏信息”、研究“保藏技术”的“全流程的研究与实践”建立良好的学养基础。
“全流程研究与实践”教学
探索有别于理工学科的文物保护与修复教学模式,构筑对传统艺术全流程的研究框架,将“艺术经验”的感知、“传藏信息”的解读、“保藏技术”的研究作为品鉴、传承传统的学理基础,形成对传统艺术的综合研究能力,为“一人一器”的专题研究建构相应的方法论知识体系。
“一人一器”专题研究
为缓解“博”与“专” 的教学矛盾,做到“专业教育”与“人文熏修”并举,在系统教学的基础上,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在高年级教学阶段,采用“一人一器”专题研究模式。在共同的学理背景下,有效解决丰富的知识与有限的课时量之间的矛盾,某种程度上超越了教学“形式单一”的局限,使学生在独立学习与相互交叉的传统艺术研究中,形成相互影响的学术能量场。
以当代学术整理传统艺术
将传统技艺学习升华为学问研究,提倡人文传统和科学化研究并重。通过“讲境界、分雅俗”的品鉴方法,理解传统艺术的审美语境;通过“分门别类、条理清晰、局部深入”的当代学术,培养表达传统艺术的学术能力。
传统书画研究
传统壁画研究
传统文房研究
传统器物研究
课程体系
由于“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所需的知识容量十分宽厚,在当前的院系设置观念下,不仅容易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还容易出现“专”与“博”的教学矛盾。如何平衡这一关系,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专业教育”与“人文熏修”并举,对美术学科下“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的教学尤为重要。因此,我们以“活化传统”为导向,以“品鉴”“保护”与“修复”为命题,打造以“艺术鉴藏与修复”为核心的特色课程群,建构“一个核心、两个方向、三横三纵”的全流程教学模式。
核心课程群“艺术鉴藏与修复”教学框架
教学改革
构筑中西修复理念相结合的卷轴画保护与修复教学体系
将传统技艺的传承提升为学问的研究,凝炼出蕴含于手工技艺之中的传统书画修复理念,将其与现代博物馆修复理念相参照。一方面是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另一方面是传统技艺的当代呈现,开辟卷轴画保护与修复的学院教学新路径。
打造“南方壁画”保护与修复研究高地
以南方潮湿地区传统壁画为研究对象,对我国南方地区优秀传统壁画遗存进行研究、保护与修复,并与我国北方地区壁画、西方湿壁画展开比较研究,构建南北交融、中西互鉴的中国传统壁画保护与修复学院教学体系,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南方壁画”保护与修复研究高地。
构建工作坊与课程教学互补机制
优化专业工作坊,邀请浙江大学、上海博物馆、中国丝绸博物馆、敦煌艺术研究院、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博物馆等高校与研究机构的学者、专家进行教学交流,与课堂教学形成有益互补,形成工作室、实验室、研究所良性互动,夯实“艺术经验”“传藏信息”“保藏技术”的“全流程研究与实践”模式,更好地实现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办学目标。
精品课程
“铸金炼课”首届中国美术学院本科金课三十二案——《艺术鉴藏与修复》
“艺术鉴藏与修复”是艺术鉴藏系本科教学的核心课程群,其内容由前序课程《活化传统方法论》和后序“全流程研究类”课程组成,第一工作室的全流程研究类课程为《传统书画装裱与修复实践》、《传统壁画制作与修复实践》,第二工作室的全流程研究类课程为《传统造像修复与实践》、《传统器物修复与实践》。
该课程群教学活动围绕着“以传统学理研究传统艺术,以当代学术整理传统艺术”的核心理念展开,以传统卷轴画、壁画、造像和器物作为教学研究内容,以“艺术经验”、“传藏信息”、“保藏技术”为教学模块,其方法论和实践课构建的“文物保护与修复”学术次第,形成了连接第一、第二工作室教学的主线,是实现艺术鉴藏系本科教学,培养理论与实践合一专门人才的核心课程群。
省级一流课程——《“活化传统”方法论与实践》
“活化传统方法论与实践”作为专业教学的前叙课程,是进入课程体系学习的重要一环。
“活化传统”是指在当代条件下,通过品鉴、保护与修复传统书画及文房器物,实现激活、转换与延伸其内涵的学术活动。课程围绕“以传统学理研究传统艺术,以当代学术整理传统艺术”的教学理念,以“一人一器”为载体,“三面深入”为教学方法,指导学生从兴趣出发,通过自主选题,一门深入展开学习,在学习中理解品鉴与保护美术文物的方法,掌握活化传统的实践技能,为后续的相关专业教学奠定方法论基础。
省级一流课程——《器物鉴赏与修复》
课程以“传统学理研究传统艺术,当代学术整理传统艺术”为核心理念,在“一人一器”的教学模式下,选定一项传统器物,进行全流程研究与实践。通过“器物鉴析——考古绘图——数字模拟修复——实景、实物修复”的“四步法”教学思路,引导学生进行“解读器物——分析信息——分解器物——复原器物”的研究实践。探寻古器物在历史变迁中所形成的审美原理和法则,为后续的“活化传统”艺术实践奠定素养基础。
“铸金炼课”首届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核心课程——《艺术鉴藏与活化》
《艺术鉴藏与活化》是艺术鉴藏系“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研究生教学的核心课程。该课程秉承艺术鉴藏系以“传统学理研究传统艺术,当代学术整理传统艺术”的核心教学理念,以传统卷轴画、壁画和文房器物为内容,就“艺术经验”“传藏信息”“保藏技术”三个模块的相关知识点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理解“传统学理”、掌握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进而品读、鉴赏、保护与修复传统艺术,实现激活、转换与延伸其精神内涵。该课程教学内容在艺术鉴藏系“一个中心,三横三纵”的教学框架中处于中心位置,为一年级研究生建立理论与实践合一的知识体系,形成贯穿于研究生教学全程的学养基础。
融合发展
服务社会
2021年,杭州市委宣传部主办
国绘传灯——何士扬创作教学研究展
2019年,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
“知识江南美学·味象风雅宋韵”雅集活动
2018年,浙江省文物科技保护项目
“南方潮湿地区传统壁画工艺传承与科学化研究
——以杭州上天竺法堂壁画为例”
2018年,浙江省文物局主办
首届“新鼎计划”优秀文博人才提升项目
2017年,中国美术学院主办
“最前线——‘五水共治’下乡采风、教学、创作行动”
2016年,中国美术学院主办
“人在草木间——茶文化艺术展”开幕雅集
2015年起,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主办
“格古论今——艺术鉴藏系列讲座”(共计51场)
“一人一器”研究案例
传统卷轴画品鉴与修复
传统卷轴画独受中国文化滋养,是陶养情操、彰显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载体。
潘天寿先生说,“艺术之高下,终在境界,境界层上,一步一重天。”黄宾虹先生说,“画有雅俗之分,在笔墨不在章法。”讲“境界”、分“雅俗”是中国传统书画品鉴的特色,也是我们研究传统艺术应该遵循的原理和法则。
卷轴画品鉴与修复的教学,围绕“传统学理研究传统艺术,当代学术整理传统艺术”的核心理念展开,通过“三面深入”的研究方法,体会学理、材料、造型的关联作用,掌握传统卷轴画的鉴赏和保藏方法,寻找传承与创新的可能性。
黄冉 等
书画材料与笔法——以上博董其昌书画特展为例
本案例实践“以传统学理研究传统艺术”的教学理念,传承、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宗旨。以“上海博物馆董其昌书画特展”为例,较为深入地体会书画材料与绘画风貌、笔法造型的特殊关联性;结合笔、墨、纸等材料的特性,解读董其昌笔法、墨法,并以此为基础对一组馆藏真伪画作进行考辨。
传统壁画品鉴与修复
在古代画论里,绘画是卷轴画与壁画的总称。《唐朝名画录》将绘画分为神、妙、能、逸四品,位列神品的九位画家都有创作壁画和卷轴画的经历,可见卷轴画与壁画同脉而异名。
传统壁画品鉴与修复的教学,以南方潮湿地区壁画的教学、研究为基础,将之与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壁画、意大利湿壁画进行比较,在南北交融、中西互鉴的实践中,发掘我国传统壁画的历史、艺术、工艺价值。
奚凯 等
中国传统壁画制壁工艺研究与实践
作品在艺术鉴藏系“一个核心,三横三纵”教学架构下,从“材质研究”入手,通过对中国古代壁画遗存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古文献以及对相关学术成果的研究与梳理,对中国传统壁画制壁工艺与材料进行了研究与实践,旨在探索南北方气候条件差异对制壁工艺的影响,其成果对传统壁画创作、保护与修复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文房品鉴与修复
有关品鉴、保护与修复的知识容量十分宽厚,在国内当前的院系设置观念下往往容易出现“博”与“专”的教学矛盾。为做到“专业教育”与“人文熏修”并举,在系统教学的基础上,采用“一人一器”专题研究模式,使学生在独立学习与相互交叉的传统艺术研究中,形成相互影响的学术能量场。
对于艺术鉴藏系第一工作室而言,其研究对象可以是书画,也可以是器物。众多专题研究汇合而成的“人文熏修”氛围,有利于我们核心方向的书画研究,即壁画与卷轴画的研究。缺少这个基础,中国绘画的传承是不全面的。
刘建轩
文港毛笔流变初探
近20年以来毛笔的制作似乎陷入了危机,由于尼龙等人工化纤材料在毛笔制作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如下问题的出现:
一、让毛笔失去自然的弹性变得过分健挺,使用这样的毛笔画出的线条缺乏丰富性;
二、尼龙不吸水的特点,使毛笔的蓄墨量大大地降低,画出的线条不够饱满;
三、笔毫扎入笔腔过浅导致毛笔的腰力减弱,书画家对毛笔的控制难度加大。
因此,对古法毛笔制作的研究是有其必要性的,而且,毛笔在书画创作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笔根易于蓄墨,笔毫便于提按,故能写出神奇美妙、变幻万千的线条。在技术层面,书画中用笔的不同又是形成不同书画风格的重要因素,所以,研究毛笔的形制转变也有助于分析书画史中用笔和书画风格的变化发展,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书画研究的补充,更对现代书画创作具有启发性意义。
本组成员通过对历代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以及对江西笔庄实地考察,结合个人使用体会,来展示中国古法制笔的材料,制作步骤,笔头形状较现在毛笔制作的优势。
陈钰滢
宋代砑花笺活化实践
砑花笺,既是书画的物质载体,又是艺术文化的传播媒介。宋代砑花笺集前朝造纸技术与版印技术之所成,与时代审美文化相融合,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光色相宜”的外观样式。在传统书画用纸的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品基于宋代砑花笺的制作工艺,结合艺术经验,设计制作砑花笺。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砑花笺创作:二、宋代砑花笺工艺研究成果展示。
传统器物品鉴与修复
探索美术学院品鉴、保护、修复当代教学的可能性,将技艺传承升华为学问研究,是艺术鉴藏系一直以来教学和研究的方向。
第二工作室以器物与造像为教学、研究内容,聚焦考古研究性修复、展示性修复和经营性修复三个类别,融合鉴定学、考古学、美术学、化学、文物科技保护学及可移动文物摄影等综合知识,努力解决品鉴与修复脱节、馆藏修复与商业修复衔接不当、传统材料与化学材料辩证取舍等问题。
崔圆珺
宋元时期青白瓷、玳瑁釉的鉴赏与修复
作者尝试将传统修复方法和现代新兴修复方法进行纵向对比,将以往根据不同修复需求而产生的各种修复理念与方法作为参照系,指导作者的陶瓷修复实践,以达到保护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通过新材料修复的尝试,使其成为具有现代艺术表现力的新器物,赋予其新的意境与价值,探索文物修复的更多可能性以及中国传统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方式。
教材出版
《“活化传统”方法论研究与实践》
内容简介: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鉴藏系强调“知行合一”的办学理念,多年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模式。本书以艺术鉴藏系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为案例,通过梳理材料、学理和造型“三面深入”的研究方法,以传统书画及器物品鉴为载体,图文并茂地呈现“活化传统方法论研究”的教学成果,是艺术鉴藏研究与教学的重要参考书。
《讲议国画》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艺术鉴藏系的教学丛书之一,通过对中国画笔法、画品、文心、生态、传承、拓展等十个论题进行讲义,使学生在品鉴、研究与传承中国画的学习中获得裨益,为读者在中国画相关学理的研究中提供更为宽阔的学术视野。
《传统人物画——“勾勒法”学理探微》
内容简介:
本书以传统人物画“勾勒法”为例,寻本溯源,依据传统经典,探究中国画的形成之因、审美之趣、笔法之妙、学理之旨,其旁征博引、理艺并举、古今相融、书画互济的层层讨论和言之有物、论之有理的图文呈现,不仅弘扬了前贤论画的务实传统,而且突破语录式的旧框,是一本探索中国画传统学理的研究著作。
《南方传统壁画工艺传承与科学化研究》(出版中)
内容简介:
当前壁画研究多集中于以敦煌为主的北方地区,对南方壁画鲜有涉及。本书以南方潮湿地区的壁画为研究对象,通过“人文”与“科学”相结合的研究理念,对历史脉络、保存现状及艺术价值、科学研究、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解读,为当代南方壁画的审美传承、工艺活化及保护修复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范式。
《国美金课——艺术鉴藏与活化》
内容简介:
本书所呈现的教学新路径,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我们研究艺术和组织教学的思想方法与心路历程。“艺术鉴藏与活化”作为理解“传统学理”、掌握研究方法、培养实践能力的核心课程,其教学内容在艺术鉴藏教学架构中处于中心位置旨在培养一年级研究生建立理论与实践合一的知识架构,其学养基础将作用于研究生教学的全程。
“艺术鉴藏与活化”作为研究生核心课程,其教学活动围绕着“以传统学理研究传统艺术,以当代学术整理传统艺术”的核心理念展开,是承接艺术鉴藏系本科教学、建立相关方法论知识体系,并贯穿研究生教学始终的重要课程。
来 源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编 辑 |庞 洋 贾毓秀 高采奇 周萱荻
审 核 |丁红旗 黄 骏 唐 珊
投稿邮箱:caanews@caa.edu.cn
出品: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PUBLICITY OFFICE OF THE CPC CAA COMMITTEE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 NEWS CENTER
CAA融媒体工作室
CAA MEDIA CONVERGENCE CENTER
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