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吗(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吗?)

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吗,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吗?

考研缩招的热度喧喧扰扰好几天了,也没下去。之前比较热门的学校,公布了2023年的招生计划,对比2022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同时同学们表示大纲大改,考研难度再次增加。但今年预计报名的考生有增无减,考研报考的焦虑感,蹭得一下就上来了。

2023缩招的学校

深圳大学2023年预计招生4249人,2022年共计招生5006人。山东大学也预计比2022年少招生200人,共计招收6200名学生。

北京林业大学今年的全日制研究生数量没变,但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在招聘数量上缩招了20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23年的招生计划中,法学学术学位,新闻传播学术学位和英语笔译的专业学位和硕士研究生,全部都停招了。

中央民族大学,今年全日制工商管理硕士全面停招,但招收非全日制学生,大概数量在79人。湖南大学也是同样的情况,只招收非全日制的MBA。

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的专硕,也同样不招收全日制学生了,改招收非全日制考生等等,还有一些学校也都推出了缩招的政策。

这次的缩招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之前的扩招扩的可能有点超出了预期,所以缓一缓。再有就是这些都是名校,名校的保研率是很高的,所以剩下的名额也有限。

非全日制的继续招生,大部分是因为这些学生不需要占用学校的固有资源,比如宿舍。很多非全日制的考生,甚至部分专硕的学生,都是没有自己的宿舍的。

近些年的考生报考方向,和新增的硕士点,都向着专硕倾斜。新增1500多个硕士点中,有1115个都是专硕,占比70%以上。

在这样的报考环境下,同学们的报考压力陡增,不知道以自己的竞争力,到底能不能顺利上岸?这个要看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多学校都没有缩招。

非但没缩招,还扩招了的学校

缩招的学校我们之前看过了,都是名校居多。也是因为前些年招收了太多的学生,保研率也很高。

没有这些问题的学校,像很多末端的双一流,或者一本学校。招生的数量相较于往年,浮动基本不大,能做到持平。

按照这样的思维逻辑,那二本院校,或者偏远地区的学校,招生数量是不是要多一些呢?毕竟没有保研的,也涉及不到往年招生太多的现象。

确实是这样的,赤峰学院今年扩招了20%。去年的招生数量是151人,今年扩张到了190人。

西藏农牧学校,去年共计招生270人左右,今年扩招的比较多预计招生320人。当然,这就是一个个例,还有很多学校今年的生源数量,都在扩招。

我们看到的招生缩减,并不是教育部门的要求,而是学校自我调整的一种方式。所以往年没有生源过度,和保研生的学校,招生情况都还是正常的。

但这里面也存在一个必然的现象,名校的缩招,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想要报考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

想报考名校的名校本科生,没有名额了,调剂的时候,是有向下选择的可能的。这就在复试的时候,给普本的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和压力,不过这部分学生应该不多,毕竟愿意向下选择的不多。

除了扩招和缩招,大纲也有改动?

这次考研同学们关心的问题,除了名校的缩招,还有就是大纲的变动。其实考研的大纲每年都会有多变动的,尤其是政治。

今年的政治题目,还是以材料的分析题为主,大概变动了不到70处,到时候买了肖四肖八背一背就差不多。

英语上的变动,主要就是作文,英一的小作文增加了一封通知信。大作文新增了两种:英文文字书写作文和图表作文。英二新增了英文文字。

这个其实同学们也不用太担心,大部分学生写作文都是套用模板的。每年考研也就10%左右的考生,能自己写作文。

所以同学们不需要担心,英语作文的变动问题,就交给你们的老师就可以了。跟紧老师的步伐,把模板背诵记下来就可以了。

笔者有话说:

每年的考研之前,都会有考生比较焦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成功上岸。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情绪,好好调整一下,别担心。

考研不管是报考的难度,还是试卷的难度。难得又不是你一个人,大家都一样的待遇,所以别着急,按部就班的努力,越快调整到最佳状态,机会就越大。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吗(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吗?)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