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研究大学有多少所(中国研究大学有多少所学校)

中国研究大学有多少所,中国研究大学有多少所学校

军队实情说出来难免不雅。日军部队普通士兵斋藤邦雄,把这一实情抖出来了,战后,他写了一本自己经历的漫画书,许多日军内部的生存细节,出人意料地展示出来了。

在日军这个残酷的军营系统中,日日洗脑而顽固不化的人,大抵有3个特征:一是家庭背景不尚武。

尚武之人一般祖上会或多或少地有些武士渊源。在明治维新后的武士断层中,他们无法享受以往特权,遂顺势而为,当兵打仗,也算是继承了祖上基因。

平民、农民出身尚武,多是因为生存渠道有吸引力。可以节省上学费用,且有工资。

不尚武的,以商贩家庭较多。著名的日本第4师团,由于多出自商业城市大阪,素来重经济,抗苛捐,即便被强征上了战场,也不死忠,常与上级讨价还价,最后还落了个最窝囊师团的美誉。

还有一类不尚武的人群,那就是知识分子、艺术型人才。他们眼界比没有读书的士兵要开阔,一般的宣传洗脑系统,也说服不了他们。有时候迫于现实无奈向军国主义政策低头,但内心一百个鄙视抵抗。

比如1943年10月东条英机令全国大学生上战场,学徒出阵,多数大学生心存抵抗,但最后还是从了——虽然被强奸,但他们会说服自己不是为了军国主义,而是自己为了保护家人。

再比如今天说的这位,斋藤邦雄,1941年22岁被召入伍时,他正在东宝电影公司工作,浑身上下浸泡着艺术细菌,听说有强征政策时,他一百个抵抗,喝了1年多的酱油,企图用这种方式把自己身体搞半残,摆脱征兵。

但身体瘦下来了,征兵却依然没有避免——入不了甲等,乙等、丙等也照单全收。投降前的日本,缺胳膊少腿的都被搜罗走了,何况酱油装病者。

从1941到1945,斋藤在中国5年,主要时间在华北部队,代号“阵”部队。因为有知识有文化,他被长官调到部队情报室,负责对八路军收集、分析情报。这个工作为他开辟了一条接触新事物的途径。

斋藤回忆,起初,自己对这个研究敌国情报的活计很是抵触,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潜心研究后他发现,中国军队的抗日战争是有道理的。

尤其是,他用大部分精力阅读、研究了毛泽东的《实践论》《论持久战》等理论书籍,感觉对国内外形势分析得非常到位,不知不觉中,他迷上了八路军的抗战思想,连自己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内心里已经成了一个反战人士。

真是懂得越多越可怕,正确的事物不敢让在军营中裸奔。斋藤研究得越久,爱得越深,甚至做出过私放八路军侦察员的事情。

他在战后的回忆录中说——

队长中弹了,与八路军作战对日军来说非常艰苦和危险。八路军因为子弹不多,所以盛产神枪手。

南窖战斗中,双方均损失惨重。八路军的拼死作战赢得了日军的尊敬,斋藤忍不住给垂死的八路军伤员喝水,那位八路军战士不过十八九岁的样子。

聪明的人做正确的事,胜算总会大些。1945年6,斋藤被调到东北关东军,8月日本投降,10月他的部队被苏军押到西伯利亚服劳役。

1948年7月,他幸运从极端条件下的西伯利亚战俘营中活着回来,战后从事自己喜欢的绘画工作,加入东京儿童漫画会,并用漫画的形式,把自己从军的经历画了出来。此书就叫《陆军步兵漫话物语》,售卖40万册。

此后一发不可收,又用类似的手法出版了多本图书。

“虽然距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50多年,但我依旧经常会梦见自己在军队的时光。”他在1998年的书作后记中说,“这梦并不是指梦见自己变成部队长、大将。而是梦到队伍出发前和战友们并肩列队,可只有我既没穿军靴也没戴军帽,一个人慌慌张张的样子。这梦境是多么的无情和可悲啊……”

“对这样的军队我自然是满腹牢骚,但现在却已经发不出来了。就算偶尔要抱怨几句,可一想到‘好不容易活着回来还要发牢骚?看看那些再也回不来的人吧,你已经活得比他们长两倍还不够么!’就再也没啥可说的了。”

他说,掰指头一算,因为战事,儿时一起长大的同学,3个人能死1个,自己能侥幸活下来,真应该知足。所以战后的他很珍惜剩余不多的日子,用手中的画笔把军国主义下的畸形社会,赤裸裸地还原了出来。

看了他的书,我很喜欢,对真的追求,对恶的反抗,是所有有良知的人血液中共有的东西。

中国研究大学有多少所(中国研究大学有多少所学校)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