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研究生一年制(香港研究生一年制学费)
香港研究生一年制,香港研究生一年制学费
水,水得一批;贵,贵得一批。
学费十几万起步,只能读一年,上课时间也就十个月左右,既不能做高大上的学术科研,又没机会捧教授们的臭脚,甚至毕业都没太有啥难度,挑战程度也太低了吧~
不像人家在大陆读研究生,每年一万左右学费,读两三年加上生活费、住宿费竟然只要四五万,性价比高也就算了,还可以天天泡在实验室里做学术、搞科研,被教授级别的导师单独宠爱,运气好延毕了还能继续在学校躺平一两年,不用早早当打工人也太幸福了吧!
如果你真的像上面这样看待香港一年制硕士的话,那我觉得你确实更适合留在大陆的高校里面继续“深造”,香港以及海外大部分学校的一年制硕士估计都不会太适合你。
BUT——
如果你在学术科研方面其实也没啥兴趣,不想被导师教授近距离单独宠爱,更不想体验一把被毕业论文和答辩折磨得分分钟想退学的话,那么香港一年制硕士欢迎你!
作为港中高图士毕业的老学姐,我认为大家对香港一年制硕士要明确一个概念:
硕士学位在香港,甚至在海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严格意义上都不太算是一个比较formal的学位。
尤其是一年制授课型硕士,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同时一些海本学生在本科阶段如果专业知识学得不是很扎实,也会选择毕业后继续读个一年制硕士来弥补自己在本科专业基础知识上的不足。
所以按照这样的培养目标来看,绝大多数授课型硕士将学制设置为一年其实是更合理的。
你想想看,如果你读个硕士学位本身就是为了就业而不是继续搞科研的话,修读时间太长反而会耽误你的职场黄金年龄。
国外还好,年龄焦虑倒没那么严重,工作中间gap一年调整自己的状态也是常有的事儿。
但是国内大陆的话,从我自己接触到的情况来看,大家对年龄的关注很苛刻,30岁基本就算是一个职业生涯的分水岭。
尤其是绝大多数家庭背景一般的普通人,结婚生子、育幼养老这些接踵而来的问题都会分走你30岁以后的绝大部分精力。
因此不考虑个别情况,绝大多数人本科毕业二十岁出头到三十岁之间的这段时间,就是独属于你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黄金时间。
在你人生不足十年的黄金阶段,动辄两三年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就耗在了学校里,对于你来说还能算是划算的吗?
我当初在港中文读一年制硕士的时候,其实快毕业的时候也拿到了我们教授的Phd名额,但是后来思索再三还是打消了继续读下去的念头,理由如下:
我硕士毕业差不多就二十四五岁了,继续读phd的话最理想的就是三年毕业,到时候我就二十七八岁了,但也不一定能顺利毕业,这个时间我耗不起;
毕业了我还是要工作,并且现阶段的硕士学历已经足够支撑我去到能力范围之内的公司了,再继续提升学历对我的价值满足不是太大;
最关键的一点——我对学术研究并没有绝对的兴趣,而且也很清楚女性在职场上普遍的年龄竞争劣势,所以从更实际的角度考虑我放弃了这个修读phd的机会。
回到香港一年制硕士这个话题上,我认为它带给我的价值分别是:
第一、学历提升拿到敲门砖
本科毕业时候我投简历到四大,人家直接把我筛掉,学历不能让我直接躺一个高薪工作,但是起码给了我一个让别人看到我的机会;
第二、薪资提升
我硕士毕业的工资水平,大概是我本科直接找工作的两倍,俗气点讲,不仅如此,我还比3年硕士还多赚了两年的钱(还有我所强调的职场黄金年龄);
第三、眼界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看过不同的风景,遇到过不同的人,敢于尝试不同的事情(包括现在自己创业)。
当然,很多人也会关心一年制硕士这个学历受不受认可的问题,我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大家:
简历关肯定能过,没有企业会不认可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的学位!!!
而且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真的没有HR会关心你一年、两年还是三年,大家不要老是用在学校的那一套学生思维去想问题。你能不能被单位录取,真的不是靠一个学历就能说明问题的,而是由你的学校层次+努力程度+个人能力所决定。
至于有些人会觉得香港一年制硕士很水,其实不外乎以下几点原因:
·留学生觉得水:留学生自己的问题
因为工作原因,我接触到不少留学生,发现留学生的水平差距是真的大。
内地一些水学生,就算四年都是混毕业,但只要走入工作岗位学习能力还是妥妥的;考研也一样,你会发现你一个同学大学都不咋学,考的学校却最好…
而英港的一些留学生,牛的贼牛,回来直接能力比肩清北研究生大有人在,但水的你也会真心觉得——保安确实挺合适他的~
另外还有一点,大多数留学生留学回来以后都眼高手低,觉得自己贼牛,但实际上除了学历啥都没,还妄想舒舒服服凭借一个世界前100的学历,高薪offer就向自己砸过来…
一回来就盯北上广深高薪岗位,以为自己名校海归很牛批,实际上你身边站的竞争对手都是学历比你高(本科阶段就是海本或者国内985/211了),工作经验又比你丰富,还比你有背景有钱的…
你的竞争对手是这些人吗?你的竞争对手是你本科同期的那批人啊!
你的level是升级了,但你本科什么样、能力什么样,难道心里没点数吗?
自己不合理的期待值太高,争不过就开始口吐芬芳:香港一年硕真特么水。
·没留过学的觉得水:心里不平衡
内地考研,只能报考一个学校、一个专业,准备战线长达一年,要背的书要刷的题一摞一摞的,最重要的是:每年有将近四百多万人在竞争,一个双非学生能考上211硕已是不易。
但是去香港留学,你刷个雅思,做做实习,只要本科和均分不算差(均分建议80以上),起码是有学可以上的。
你的GPA在前三年也已经定下来了,剩下要准备的内容难度大但并不多,而且还可以申请N所学校、N个专业,gap的风险和硕士阶段的学校级别都在可控范围内,申到的学校比内地“累死累活”考上的学校还好也是完全可能的!
所以,留学整体的难度没有考研高,进入社会和职场获得的优待和收入却跟考研出来的学生相差无几,甚至更有优势(时间短,还有留学生优惠政策),绝大多数人心里其实是不平衡的,这是人之常情,正常现象。
不过有一点你还是要明白: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走捷径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对自己的能力所在有清醒认知,并且可以有方向、有选择的努力,本身也是一个能力。
·传统思想作祟:物以稀为贵
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出去留学基本都是公派为主,自费几乎为0,总人数也不到2000。
所以这个时候出去留学的,不是非常优秀拿着国家公费出去的,就是家里贼有钱又有远见,早早自费把孩子送出去读书的。
不管你是哪一种,在有留学情结的中国人眼中,你都自带光环。
而逐渐进入21世纪以后,短短20年间,中国海外留学生人数达到近百万,成为世界第一的留学输出大国。
为什么?一方面全球化的影响下国门大开,绝对的留学限制相对少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在改革开放之后富起来了,需要通过教育最快速地实现整个家庭的阶级上移,二三十万对于这些人来说,不过只是一笔不大不小的以家庭为单位的投资而已。
但出去留学的人越来越多,留学生整体的光环和红利也在慢慢淡化,留学生地位当然会开始直线下滑。
其实类比国内的本科学历贬值,大家卷硕士学历性质,也是一样的道理。
十几二十年前的本科学历多香啊,大专就业也不会太差。
但现在人口基数太大,岗位待遇、就业观念的移位,都导致我们不得不通过卷学历而最终去抢占被分化了的、人均获得率极低的顶层社会资源。
难道说,硕士阶段学的东西就一定比本科阶段有很显著的差距吗?
一所本科、一个学院、一个专业、一个班级每年超过半数甚至更多的人数选择考研,真的都是为了追求学术科研而非是想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吗?
难道那四五百万考研大军不去国外读一年制硕士而选择在国内考研,真的就是因为国外太水,国内教学质量、含金量更高吗?
对于那些真正的寒门学子而言,如果家庭经济条件足以支持,他们难道不会选择、也不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么?
扪心自问,坦荡直言,不管是香港的、英国的、新加坡的一年制硕士也好,澳门的、澳洲的两年制硕士也好,大陆的两年/三年制硕士也好——
真正影响和限制大家做选择的第一个门槛是教育成本,而不是所谓的学制、难度以及水还是不水、授课还是做研究的区别。
留学≠高薪,看待香港一年硕应当持以客观的态度。
首先,一年制硕士其实买的就是一个学习环境和时间。
我当时在港中文读书的时候,学校光图书馆就有7个,图书资源只要你愿意去找、去看,就没有你找不到的资料。然后还有24小时自习室供学习,体育设施有两个足球场和400m跑道,网球场、羽毛球场、篮球场、健身房、游泳池等等。
香港是寸土寸金,学校的占地规划面积是不如大陆一流学校,但是论设施、论资源、论先进程度,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
师资的话,香港教授待遇丰厚,也没有像大陆的高校那样有很明确的这指标、那指标,在这样的环境下全球顶尖大学出身的教授是更愿意去的,每个学院你随便拎出去,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能PK掉内地90%以上高校。
前段时间关于“九成大学生毕业于非双一流学校,大量优质教育资源却集中于名校”的话题上了热搜,可以想见大陆教育资源分配是有多么不均。
如果你考研只能考个普通211,甚至再好一点去了一般的985,学习环境并不会改善太多。
至于时间,一年毕业,23/24岁就是海归硕士,不管怎么看都是优势,这个优势对于当前的女性群体而言尤其是。
其次,不要总是鄙视人家二本三本。
几乎每一个关于“一年制硕水不水”的问题下面,都会出现:
“身边一大堆双非,然后去读一年水硕回来的”
“二本都能去的港前三,还说不水?”
我承认,包括我自己在内的绝大部分二本三本甚至一本学校的学生,GPA拿到90分可能还没有一些985学校拿到80分难,但必须清楚的一点是:
两者所处的学习环境、所能够享受到的教育资源也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二本三本只能说明人家高中表现一般,没怎么努力或者努力错了方向,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大学四年。
有些人是本身在学习上不是很擅长,但到了职场上能力非常强,凭借很深的对口工作经验才申到了港前三的硕士学位;
有的是学习开窍比较晚,到了大学的时候一下子茅塞顿开了成绩也非常不错,后期补足了成绩好、实习优秀、各种专业奖项非常漂亮,所以也拿到了offer。
像这样的学生虽然是双非,但人家咋就不能凭借自己的努力完成属于自己人生的逆袭呢?封建社会都过去多久了,还在这里给我整门户偏见呢?
你身边的所谓一年制留学生水,也许他去的根本就不是好的学校,拿的也不是正儿八经的全日制授课型硕士学位,而这样的公司也不认,你又凭什么以此断定一年制硕这个学位水呢?
最后,鉴于以上两点,我们还需要搞清楚master存在的意义。
香港有两种硕士,一种是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一年制硕士master,另一种是两年制的MPhil。
Master主要以就业为导向,如果你选择master,那默认你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来读书的,一年快速毕业,然后走入工作岗位;
如果你想走学术道路,或者想要读博,你可以申MPhil或者直接申请博士PhD,但这两个申请的时候比较难,着重看你的科研论文以及和导师沟通套磁的情况。
有人说一年制master出来顶多本科生水平,连科研都不做还说是研究生,如果你读硕士就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那请问你做科研有什么用?给真正的学术圈制造科研垃圾吗?
而且绝大多数岗位上的工作任务,研究生能做,本科生不能做吗?都能!
本科生需要实习、需要培训,研究生入职前不需要实习、不需要培训吗?都需要。
那不好咯?
我前面已经说了,现阶段整个社会的岗位都少,事少钱多回报高的岗位更少,所以竞争人数多,大家趋之若鹜,所以大环境不得不把学历这个实现难度比较高的方面作为筛选条件。
既然有快速获得学历、然后进入社会竞争内场的门票,我为啥不用呢?
放眼主流留学国家和地区中,像中国这样把硕士正儿八经当做一个阶段性学位的,只有俄罗斯、德国这些地方,其他的美加英港新澳,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硕士概念,只是把他当成一个辅助性学位而已。
这个跟社会情况有关,跟教育传统也有关,所以并没有严格的高下好坏之分。
如果你不想读博、想快速找工作,那就再读个master拓展或者深化一下自己本科的知识;如果你想读博,但自认为水平不够,那就再读个master过渡一下。
另外对于一个已经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想在学历上更上一层楼,通过考研来实现已经不可能,因为脱离了学校几年甚至十几年,很难集中精力再去学习一些系统化的知识。
但十几年的工作经历对于申请留学来说却是非常有用的加分项,我这边今年一个宝妈,绩点一般还申到港大教育学,就是因为她有十几年的教育经验和教育奖项。
所以,你要不要去香港读master,我的建议是:
第一、你家里很有钱,不差这二三十万,那没什么水不水的,喜欢就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环境,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哪怕你就是为了旅游购物方便,顺便都还能提升个学历;
第二、你就是想要快速获得一个硕士学历来镀金,想拿钱换时间和更好的工作机会,去!这类学生目的都比较明确,不是自己很有能力就是职业规划非常清晰的;
第三、你以后想出国深造读博的,去!可能你现在直接申请PhD比较困难,一年的master正好给你缓冲时间,是一个很好的跳板。香港的教授和国外的connection也会更多,推荐信更有说服力。
第四、你本科背景不太行,但绩点高的一批,雅思实习什么的也还可以,去!这是你一个翻身的机会,本科不好一般没有保研机会,但绩点高、雅思高,完全有希望申请港前三;
第五、相反本科985/211,但均分比较低的(75以下),估计申请浸会都够呛,我建议你选择内地考研或者考虑英澳地区,因为你能申请到的学校回来认可度可能还不如你本科,除非是真的只是需要个硕士学历的,否则不建议;
第六、家庭条件不好,父母掏出所有积蓄甚至需要卖房、举债才能送你去留学的,别去!留学≠高薪,海归光环已经淡化,如果你真的有拼劲,留学能带给你的,咬咬牙考上内地硕士也一样能得到;
第七、根本没想过自己为什么要留学,以为留学回来就是海归就有好工作,名企大门就为你敞开的,请慎重考虑,因为现在哪个领域的竞争都很激烈,学历也不是唯一标准;
还是那句话,没有一家单位会因为你是港大的一年制硕士而将你拒之门外,也没有一家单位会因为你是大陆985的三年制硕士给你免试录用。
香港一年制硕士的存在,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捷径和机会,但这个捷径和机会的获得不是人人弯腰就能够到的,捷径和机会的兑现也是有条件的。
说水也对,说贵也对,水和贵的理由都是同样的——申请难度并不是唯一的门槛,而经济条件也是门槛的一种,因此整个社会其实也并不能做到绝对的唯才是举。
水是必然,但香港一年制硕士值得。
香港研究生一年制(香港研究生一年制学费)
香港研究生一年制(香港研究生一年制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