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层次怎么填,研究生培养层次怎么填写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原创稿
实施“双碳”战略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实现全球气候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2021年以来,教育部先后印发了《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目的就是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因此,高校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战略思维,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基础研究主力军和自主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以实际行动服务“双碳”战略实施,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做出积极贡献。
在广泛传播“碳达峰碳中和”理念上作表率
推进“双碳”工作是破解环境约束突出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顺应技术进步趋势、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迫切需要,是主动担当大国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需要。笔者认为,对高校来讲,要发挥好先进思想文化传播主阵地作用,深刻理解把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精神实质,广泛传播“碳达峰碳中和”理念,在全社会形成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思想共识和浓厚氛围。一是要大力弘扬绿色低碳文化,引导广大师生做绿色低碳理念的传播者、绿色低碳生活的践行者、绿色低碳技术的推动者,切实让低碳绿色理念入心入脑,为全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二是要发挥高校智力资源和理论研究优势,打造新型高端智库,围绕碳中和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主要路线等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决策影响力和社会公信力的标志性智库研究成果,进一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广泛传播。三是要站在全球气候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推动“双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更广领域持续迈进,在研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解决过程中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治理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在全面培养“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上作表率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发挥基础研究深厚、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顶层谋划和扎实推动“双碳”人才培养,为“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要推动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将“碳达峰碳中和”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强化青年学生绿色低碳意识。这就要求高校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找准发力点和突破口,推动现有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创新,努力培养与“双碳”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各行各业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比如,要适度扩大风电、光伏、水电和核电等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拓展专业的深度和广度,推进新能源材料、装备制造、运行与维护等方面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比如,要加快传统能源动力类、电气类、交通运输类和建筑类等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转型升级,推进相关产业改革创新和跨越发展;比如,要加快完善重点领域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加强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赋能技术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二是要前瞻布局紧缺人才培养。依托高校的人才培养载体,深化碳达峰碳中和领域人才培养改革,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动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加快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人才培养,促进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开发、应用和推广,为未来技术攻坚和产业提质扩能储备人才力量;加快建设碳金融、碳管理和碳市场等紧缺教学资源,加快培养专门人才。三是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探索完善产教、科教、校企融合的育人新模式,支持跨学院、跨学科组建人才培养团队,以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支撑高质量本科生和研究生多层次培养,促进培养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引领带动全面加强“双碳”人才培养。
在深入攻克“碳达峰碳中和”技术上作表率
高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重大科技创新的策源地,要聚焦“双碳”领域“卡脖子”问题进行科研攻关,努力在碳中和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技术攻关和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取得突破,为“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在碳中和基础研究突破方面。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涉及自然科学领域大量的基础理论问题、工程技术问题及社会科学领域的管理、法律等有关问题。高校要利用基础研究打好坚实的基础,开展碳减排、碳零排、碳负排新技术原理研究,加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与减排评估、气候变化下的生态系统安全——重大风险识别与人类活动适应机制、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现机制、脱碳路径优化、数字化和低碳化融合等机理机制研究。在碳中和关键技术攻关方面。要综合运用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优势,组建碳中和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集智攻关大团队,重点围绕化石能源绿色开发、低碳利用、减污降碳等碳减排关键技术,新型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核能及储能等碳零排关键技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等碳负排关键技术攻关,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在碳中和创新能力提升方面。要依托现有或者新设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科研机构,瞄准碳中和领域共性问题和“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强化有组织科研,打造“双碳”科技创新体系。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行业对接的协同机制,联合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中试基地、产教融合创新平台等,促进跨行业、跨领域、跨区域碳中和关键技术集成耦合与综合优化,加快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
(作者系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生命学院党委书记)
研究生培养层次怎么填(研究生培养层次怎么填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