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考研(现代汉语考研真题)

现代汉语考研(现代汉语考研真题)

现代汉语考研,现代汉语考研真题

如何快速复习现代汉语知识?小编帮大家整理了100个知识点,如果觉得有帮助,请转发到朋友圈(篇幅较长,可收藏后学习使用)。

1

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通常有广狭二义。狭义的现代汉语仅指普通话,广义的解释还包括汉语的各种方言。

2

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北、吴、湘、赣、客、闽、粤。

姜老师独家速记方式:明月可悲无感想(闽粤客北吴赣湘)

3

现代汉语的特点

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没有复辅音;元音占优势;有区别意义的声调;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词汇方面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双音节词占优势。

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4

人的发音器官: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5

语音的物理性质: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汉语的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能区别意义。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发音体不同、发音方式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

6

语音的社会属性: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语言的各种意义靠语音表达出来,语音和意义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只要得到社会公认即可。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用来表示不同的意义;同一个意义又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语音有系统性,各种语言或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7

语音单位音素、音节、声母韵母声调、音位。

音素: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普通话中的“他tā”和“踢tī”都各是一个音节,二者声母相同,声调相同,但是ɑ、i不同,即韵母不同,发音就不一样,ɑ、i再不能往下分了,它们就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就是音素。音节就是由音素构成的。普通话的一个音节,最少的由一个音素构成,如“啊ɑ”;最多的由四个音素构成,如“状zhuɑnɡ”就包括zh u ɑ nɡ四个音素。在《汉语拼音方案》中,大多数情况是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如ɑ o e p d;有五个音素是用两个字母表示:zh ch sh nɡ er。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普通话中有22个辅音:b p m f d t n l k ɡ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nɡ.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普通话中有10个元音:ɑ o e ê i u ü er –i(前) -i(后)。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

1、发元音时,气流在咽头、口腔不受阻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鼻腔时要受到某部位的阻碍。

2、发元音时,发音器官各部位保持均衡的紧张状态;发辅音时,构成阻碍的部位比较紧张,其他部位比较松弛。
3、发元音时,气流较弱;发辅音时,气流较强。

4、发元音时,声带要颤动,发出的声音比较响亮;发辅音时,有的声带颤动,这样的辅音叫浊音,声音响亮,如m、n、l、r;有的辅音声带不颤动,声音不响亮,如b、t、z、c,这样的叫做清音。

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由一个或几个音素组成。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儿化了的两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中元音前头的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普通话有四种基本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音位: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8

声母(21个):声母的不同是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不同决定的。

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按此,分为七类:

双唇音:b、p、m是由上唇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唇齿音:f 是由上齿与下唇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舌尖前音:z、c、s 又叫平舌音,是由舌尖与上齿背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舌尖中音:d、t、n、l是由舌尖与上齿龈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舌尖后音:zh、ch、sh、r 又叫翘舌音,是由舌尖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舌面音:j、q、x是由舌面前部与硬腭前部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舌根音(舌面后音):g、k、h 是由舌根与软腭构成阻碍而发出的音。

声母的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

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

塞音(暴破音):b、p、d、t、g、k发音时,发音部位完全闭塞,构成阻碍,气流冲破阻碍,迸裂而出,爆发成声。

擦音:f、h、x、sh、r、s发音时,发音部位接近,留有一条窄缝,气流由窄缝中挤出,摩擦成声。

塞擦音:z、c、zh、ch、j、q发音时,发音部位先是完全闭塞,然后气流把阻塞部位冲开一条窄缝,再由窄缝中挤出,磨擦成声。可见这类声母兼有塞音与擦音的特点,前半部分像塞音,后半部分像擦音,前后发音过程紧密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辅音。

边音:l发音时,舌尖抵住上齿龈,声带振动,气流从舌头的两边通过。

鼻音:m、n发音时,口腔中的发音部位完全闭塞,软腭下降,声带振动,气流从鼻腔通过。

2、根据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发音时声带不颤动。

浊音:m、n、l、r发音时声带颤动。

3、根据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

送气音:p、t、k、q、 c、ch

不送气音:b、d、g、j、 z、zh

注: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

9

韵母(39个):普通话韵母的主要成分是元音。韵母的结构可以分为韵头、韵腹、韵尾三个部分。

韵头—主要元音前面的元音,又叫介音。由i、u、ü充当,发音总是轻而短,只表示韵母的起点。如ia、ua、üe、iao、uan中的i、u、ü。
韵腹—韵母中的主要元音。充当韵腹的主要元音口腔开度最大、声音最响亮。韵腹是韵母的主要构成部分,由a、o、e、ê、i、u、ü、-i(前)、-i(后)、er充当。
韵尾—是韵腹后面的音素,又叫尾音。由i、u或鼻辅音n、ng充当。韵母中只有一个元音时,这个元音就是韵腹;有2个或3个元音时,开口度最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是韵腹。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头,后面的元音或辅音是韵尾。韵腹是韵母的主要成分,一个韵母可以没有韵头或韵尾,但是不可以没有韵腹。

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

单元音韵母:发音时舌位,唇形及开口度适中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韵母共有10个,即: 舌面元音(a、o、e、ê、i、u、ü)舌尖元音(-i、-i)卷舌元音(er)

复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ü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

鼻音韵母: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üan、uan、en、in、uen、ün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

所谓四呼就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Ong[ug]放在合口呼,iong[yg]放在撮口呼,是按它的实际读音排列的。

【舌面元音舌位唇形图】
元音的不同主要是由口腔形状的不同造成的。口腔形状决定于:舌位的前后、高低和唇形的圆展。

舌位的前后:舌位指发音时舌面隆起部分的所在位置。发元音时舌头前伸,舌位在前,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前元音。普通话舌面元音里有两个前元音,就是i、ü。发元音时,舌头后缩,舌位在后,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后元音。普通话舌面元音里有3个后元音,就是o、e、u。发元音时,舌头不前不后,舌位居中,这时发出的元音叫央元音。普通话里有1个舌面央元音,就是ɑ。

舌位的高低:舌面抬高,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小时,发出的元音叫高元音。舌面降低,和硬腭的距离达到最大时,发出的元音叫低元音。由高元音到低元音的这段距离可以分为相等的四份,中间有三个点。舌位处在这三个点上时,发出的元音由上而下分别叫作半高元音、中元音和半低元音。普通话里有3个舌面高元音,就是i、u、ü,有两个半高元音,就是o、e,有1个低元音,就是ɑ。

唇形的圆展:嘴唇收圆,发出的元音叫圆唇元音;嘴唇展开,发出的元音叫不圆唇元音。普通话舌面元音里有3个圆唇元音,就是o、u、ü,有4个不圆唇元音,就是ɑ、e、i、ê。
单韵母的发音特点是发音

10

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主要是由音高变化构成。汉语声调可以从调值和调类两个方面来分析。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是用五度数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高度的一种方法。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填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就是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11

音节的结构: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有些比较复杂的音节的韵母包含韵头(又叫介音)、韵腹(又叫主要元音)和韵尾三个部分。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一个音节最多由四个音素符号拼写,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

12

普通话声韵拼合规律

1、b、p、 d、t能和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的韵母拼合,不能和撮口呼韵母拼合。

2、f、g、k、h、z、c、s、zh、ch、sh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唇齿音拼合口呼限于u。

3、舌面音同上述四组声母相反,只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拼合,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拼合。

4.舌尖中音n、l能跟四呼韵母拼合。零声母音节在四呼中都有。

还可以从韵母出发,得出普通话声韵拼合的另一些规律:

1、o韵母只拼唇音和唇齿音声母,而uo韵母却不能同唇音或唇齿音声母相拼。

2、ong韵母没有零声母音节,ueng韵母只有零声母音节。

3、-i[前] 韵母只拼z、c、s,-i[后]韵母只拼zh、ch、sh、r,并且都没有零声母音节。

4、er韵母不与任何声母相拼,只有零声母音节。

13

音变(变调、轻声、儿化、“啊”的音变)

变调:在语流中,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与单读时调值不同,这种变化叫作变调。

上声的变调:单念或在词语的末尾的时候,上声字调值不变。

1、两个上声紧相连,前一个调值从214变成35,如“水果、了解、领导”;

2、三个上声紧相连,前两个上声的变调视语词内部语义停顿而定。如果前两个上声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二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都变成35,如“展览馆、手写体”;如果后两个音节语义紧凑,语义停顿在第一个音节后,则前两个音节有21+35的变化,如“纸老虎、有理想”;

3、如果连着念的上声字不止三个,要根据词语的语法结构和语义紧密度划分出语义停顿来,由语义停顿确定出音节段,再根据上述规律进行变调,如“彼此友好”;

4、非上声前面,调值由214变21,在原为非上声改读轻声的字音前,变调情况相同,如“首都、祖国、解放、尾巴”

去声的变调:去声(非重读)+去声=53+去声,去声字作为语流中的后字,也常常读53。

“一、不”的变调:单念或用在词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数中,声调不变,读原调,下列情况要变

1、在去声前读阳平;

2、在非去声前,“一”变51,“不”仍读去声;

3、嵌在相同的动词的中间或肯定否定连用时,读轻声。

(四)形容词重叠的变调

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后儿化时,第二个音节不论本调是什么往往读成55调值。(好好儿的)

单音节形容词的叠音后缀,不管原来是什么声调的字,也都要念成55调值。(沉甸甸)

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后,第二个音节变成轻声第三、四个音节都读成55调值。(干干净净)

轻声:所谓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种声调,而是四声的一种特殊音变,即在一定条件下读得又短又轻的调子。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形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词:

1、助词和语气词;

2、叠音词和动词的重叠形式后头的字,如“妈妈、 解释解释”;

3、构词用的虚语素“子、头”和表示群体的“们”等;

4、用在名词、代词后面表示方位的语素或词;

5、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的词“来、去、起来、下去”等,如“进来、热起来”;

6、量词“个”常读轻声,如“这个”;

7、有一批常用的双音节词,第二个音节习惯上要读轻声,如“云彩、算盘”

轻声的作用:有些轻声有区别意义和区分词性的作用。

儿化:指的是后缀“儿”与它前一音节的韵母结合成一个音节,并使这个韵母带上卷舌音色的一种特殊音变现象。这种卷舌化了的韵母就叫做“儿化韵”。普通话韵母除了ê、er之外都可以儿化。儿化韵的发音:
1)无韵尾或有u尾+卷舌动作:车儿、包儿
2)有-i、-n韵尾的+韵尾丢失或添加韵腹:块儿、人儿
3)有高元音i、ü韵腹的+央元音:喜儿、鱼儿
4)有舌尖元音[?]、[τ]的变为:树枝儿、瓜子儿
5)有-ng尾的+韵尾丢失且元音鼻化:瓶儿、芒儿

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区分词性、表示细小亲切或喜爱的感情色彩。

语气词“啊”的音变(呀、哇、哪、啊)

(1)前面的音素是i,v时读ya,写成“呀”。例:你快来呀!(2)前面的音素是u(包括ao,iao)时读wa,写成“哇”。例:这么多的书哇!

(3)前面的音素是n时读na,写成“哪”。例:这么多的人哪!(4)前面的音素是ng时读nga,仍写成“啊”。例:使劲唱啊!(chang nga)(5)前面音素是-i[后]时读ra,仍写成“啊”。例如:多好的同志啊!(zhi ra)(6)前面的音素是-i[前]时读[za],仍写成“啊”。例如:这是谁家的兔子啊?(7)前面的音素是a,o(ao,iao除外),e,e^,就在语气词“啊”前加上一个i,成为ya,写成“呀”。例如:原来就是他呀(taya)!

14

音位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15

归纳音位的方法通常是把一些音放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来进行替换比较,看它们是否能够区别意义,凡属能够区别意义的音,就分别归纳成不同的音位,否则就是同一个音位了。其中从辅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做“辅音音位”,从元音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元音音位”,从声调中归纳出来的音位叫“声调音位”,简称“调位”。由音素成分构成的音位可以统称为“音质音位”,又称“音段音位”。声调音位主要是由音高特征构成的,音高不是音质,所以属于“非音质音位”,也称“超音段音位”。

16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音位变体是音位的具体表现形式,音位则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变体分为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条件变体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音位变体。自由变体是指没有环境限制,可以自由替换而不影响意义的音位变体。(w-v)

17

归纳音位的重要标准:语音的辨义功能、互补分布和音感差异。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样的语音差异就有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就叫做“区别特征”。例如:[ta55]和[t‘a55]的声母就存在着音位的对立。可以用“:”表示,标写为/t/:/t‘/。“互补分布”说的是音位变体的分布情况。音位的不同条件变体各有自己的分布条件,决不出现在相同的位置上,因而它们的分布状况是相互补充的,这就叫做“互补分布”。如a,A处于互补分布中。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一个音位。注:汉语拼音方案用u和o两个字母待代表韵尾【u】音位。

18

普通话音位

元音音位10个:/ a /、/ o /、/ /、/ e /、/ i /、/ u /、/ y /、/ ? /、/ τ /、/ /。辅音音位22个:21个声母+/η/。声调音位4个: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轻声可视为原调位的变体。

19

语调:说话或朗读时,句子有停顿,声音有轻重快慢和高低的变化,这些总称语调。包括停顿,重音和句调。

20

北京话异读产生的原因:(从来源看)文白异读、方音影响、讹读影响、背离规律。

21

文字: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文字是在语言之后产生的,是社会进化、语言成熟的产物。它突破了语言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扩大或延伸了语言的功能。有了文字,才有了书面语,有了书面语,人类的文明始得以延续和传播。因此,文字是人类摆脱蒙昧、进入文明的重要标志。任何一个民族都毫无例外地拥有各自的语言(有的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而消失),但并非每种语言都有相应的文字。现今不少的部族(如非洲和大洋州的一些部落)仍停留在口耳相传的交际阶段,没有民族文字。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它是汉族人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的作用:保证了汉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维系了国家与民族的统一;促进了汉文化与周边文化之间的交流。

22

字体有几千年历史的汉字,曾经有过几种字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甲骨文:是指商周时代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以牛骨和鹿骨为主)上的文字,距今约三千年。甲骨文于1899年在河南安阳市郊的小屯村被发现,发现者为被誉为“甲骨之父”的王懿荣。甲骨文的别称有殷墟文字、卜辞、契文、殷契等。甲骨共发掘出十万片,全部单字为4500个左右,已经释读出的约1000个,其余未释读出的多为地名、人名和族名等。甲骨文以象形字、会意字居多,显然属于早期的汉字。但从拥有一定数量的形声字(20%)这点来看,甲骨文已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笔画细瘦,线条苍劲,多方笔与直笔,字形瘦长且大小不一。甲骨文象形性强,同一字往往有若干变体。由于制作困难并受甲骨材料的限制,甲骨文的篇幅大多短小。从文例看,一篇完整的甲骨文大致由前辞、贞(问)辞、占辞和验辞四部分构成。甲骨文是政府的公文,甲骨文的语体是一种公文语体。简约性和程式化是甲骨文语言的重要特点。因此,绝不能将甲骨文的语言看成是殷商语言的全部。

金文:先秦称铜为“金”。金文即浇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青铜器以钟鼎居多,故金文又称钟鼎文。青铜器早见于殷商,盛于周代,战国也不乏见。金文用模范铸就,自身有极强的工艺性。就字体而言,金文笔画丰满粗壮,多圆笔,字形匀称,渐趋方块形。较之甲骨文,金文象形性差,线条化明显,形声字多,是一种更为成熟的形体。从内容看,金文多记述庆典及帝王赏赐之事,为歌功颂德、自我炫耀之作。金文的篇幅明显加大,不乏长篇巨制(多者字数可达500),如著名的盂鼎、毛公鼎。

篆书:篆书一般有大、小之分。大篆又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籀文和六国文字;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之际秦国的文字。此处取狭义。大篆以籀文和石鼓文为主。籀文因著录于《史籀篇》(已失传)而得名。大篆直接脱胎于金文,故尚有较浓的金文的痕迹,但笔画更趋均匀,字形更趋整齐。小篆由大篆发展而来,是秦统一六国后,作为“书同文”的产物而采用的全国标准字体。传说小篆为秦相李斯所作。推行小篆是汉字发展史上的第一次汉字规范化运动。小篆的问世一扫历代字体混杂的局面,使走上了标准化、规范化的康庄大道。较之大篆,小篆字形更为匀称整齐、更为统一,更为简化和定型,异体字也大为减少。小篆正式通行时间不长,汉代即被隶书取代。但在历代印章制作中,小篆仍占据一席之地。

隶书: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秦隶又称古隶,始于秦代,是小篆的一种省变体,目的是宜于日常急用。秦代篆隶并用,小篆是规范的正体,隶书是应急的俗体。秦隶因源自小篆,故保留了较多的篆书特征。与前代文字相比,秦隶在形体上实现了根本的转变,即基本摆脱了汉字象形的意味,可谓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秦隶是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在汉字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隶又称今隶,由秦隶进一步演变而来,通行于两汉的大部分时期。汉隶使汉字结构更趋简化和定型,奠定了现代汉字的基础。秦隶笔画敛束,无飞扬之势;汉隶字体扁平,笔画有波势。

楷书:楷书又称真书和正书,“楷”是模范、标准的意思。楷书兴于汉末,盛于魏晋南北朝。楷书由隶书省改而来:波势改为平直,扁平改为方正。楷书一直沿用至今,是通行时间最长的标准字体。

草书和行书:广义的草书是指比正式字体来得潦草的字体。因此,草书是一种辅助性字体。可以说,所有正式字体包括甲骨文、篆书、隶书和楷书都存在相应的草体。通常所谓的草书则指章草、今草和狂草三种。章草是隶书的草写体,因盛行于东汉章帝时而得名。章草的特点是笔画带草意,多连笔,但字字独立,不相牵连,明显保留了汉隶的波势。今草是楷书的草写体,始于唐代。今草的特点是笔画连接,字体连绵,一笔到底,一气呵成,无章草的波势。狂草起于唐代,书写诡奇多变,极难辨认(有的书写者甚至不识己书),如张旭、怀素的作品等。狂草没有实用性,在书法艺术领域却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所谓“翩若惊鸿,矫若游龙”。草书均有一定的章法,不可任意而为。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始于楷书之后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兼得二者之妙,所谓“近楷不拘,近草不放,好写易认,方便实用”。行书又分行楷、行草二类,前者近于楷书,后者近于草书。行书是应用最广泛的手写体。汉字形体演变的趋势:由象形到不象形,由不定型到定型,由繁体到简体,由非方块形到方块形。

23

汉字的结构单位:笔画和偏旁。

笔画(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五种基本笔画(横、竖、撇、点、折)。其中前四种是单一笔画,后一种是复合笔画(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笔画的连接)。笔画的组合有相离、相连、相交三种方式。

偏旁(又叫部件):是构成合体字的基本单位。一个合体字一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偏旁构成。现代偏旁分为成字和不成字偏旁。现代不成字的偏旁在古代均为独立的字。从层次出发,偏旁还可分为单一偏旁和复合偏旁。

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字书中的各部的首字。采用部首给汉字归类,始于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24

造字法:汉字的构造方式。

象形:许慎:“画成其物,随体诘屈。”象形即描绘事物形状的造字法。象形字源自图画,但与图画有本质的区别。象形字是汉字的先行者,构成了汉字的基础。汉字的部首基本是象形字。象形法的缺陷:复杂的事物难以象形、抽象的事物无法象形、近似的事物不便区别。由于汉字形体的变迁,绝大部分的象形字已丧失象形的意味,只有极少数的字如“井、田、伞、雨、网”等尚依稀可辨。

指事:许慎:“视而可识,察而见意。”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法,造出的字叫指事字。分两种:一种是象征性符号指事字,如用三横表示“三”;另一种是象形字加提示符号指事字,如“本”是“木”的下部加一个点,表示树根的所在。指事法的优势是可以表示一个抽象的概念。指事法的缺陷是不能大量造字。

指事字和象形字都是独体字,它们的主要区别是:指事字重在用抽象的符号进行提示,象形字重在象原物之形。

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撝。”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做会意。造出的字叫会意字。如:明、见、从、森、掰、搿、辩、辨等。会意字有异体会意字、同体会意字两类。异体会意字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如“从”。会意字是合体字,至少要由两个字组成。

形声:许慎:“以事为名,取譬相成。”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做形声。如:“洋”。形声既表音又表意,兼得二者之妙,具有极高的能产性,甲骨文仅20%的形声字,现代汉字则占90%以上。形声字都是合体字。有的形声字有省形(亭、考)和省声(炊(吹))的情况。还有一种是亦声字,是会意兼形声字,如“娶”。形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字的意义类属,帮助了解和区别字的意义。声旁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读音,大约有四分之一形声字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完全相同。

“六书”除了上面四种造字法以外,还有转注、假借。一般认为转注和假借是用字法。汉字的构造是由表意朝着表音的方向发展的。形声字大量增加,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形声字是汉字向表音方向发展的重要标志。

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转注字是指部首相同、字义相同、字音相同或相近的一组字,如“老”与“考”、“空”与“窍”、“顶”与“颠”、“逆”与“迎”等。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假借的基础是音同,借者与被借者在意义上无丝毫的联系。如“其”“莫”“然”“我”“汝”“来”等。

25

汉字的改革问题: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定各项有关标准,研究汉字信息处理问题,促进汉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等,这是当前汉字工作的主要任务

26

汉字的整理包括两个内容:简化笔画、精简字数。简化方法包括简化偏旁、同音代替、草书楷化、换用简单的符号、保留特征或轮廓、构成新的形声字或会意字。

27

汉字的标准化,要求对汉字进行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汉字的排列顺序有义序法、音序法和形序法三大类。形序法主要可分为笔画法、部首法、号码法三种。

28

词汇:又称语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例如:汉语词汇、英语词汇或一般词汇、基本词汇、文言词汇等;还可以指某一个人或某一作品所用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如“老舍的词汇”等。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所有的语句都是由各种各样的词经过一定的方式排列组合而成的。词汇是语言中最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要素,既代表了语言的发展状况,又标志着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广度和深度。词汇的丰富与否决定了语言的表现力。个人的词汇量则往往取决于他的学识、阅历。词汇量等于信息量。深入生活、关注社会、阅读书籍、利用媒体是扩大词汇量的有效途径。

29

词汇单位语素、词、词组、固定短语。

30

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例如书、马虎,它们不能分解成更小的有意义单位。现代汉语的语素大部分是单音节的,也有双音节的,还有多音节的(一般是外来词,如“奥林匹克”)确定语素可以采用替代法,用已知语素替代有待确定是否语素的语言单位。注意:两种替代缺一不可,如蝴蝶;在替代中保持意义的基本一致,如马虎。

31

语素的分类:按音节可分为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按语素的构词能力,可分为自由语素、半自由语素、不自由语素。能够独立成词的语素叫自由语素。许多自由语素也能够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如地、牛、火。不能单独组成词,只能同其他语素自由组合成词,在构词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的语素,如民、语、言。不能独立成词,而且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叫不自由语素,如阿、们、子。

32

:词是由语素充当,比语素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独立运用”是指能够单说(单独成句)或单用(单独做句子成分或单独起语法作用)。

33

区别词和语素的方法是剩余法。

例如:他又来送信了。“他、来、送、信”都能够单说,可以单独做句子成分,余下的“又”能单独做句子成分,“了”能单独起语法作用,即可以单用,也是词。自由语素只要不与别的语素组词便都是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词。 自由语素也可以和别的自由语素组成一个词,如摔打、山水。

34

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它表示一定的意义,它也是造句的成分,可以单说或单用,但它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单位,它是可以分割的,中间往往能插入别的造句成分(即扩展),而词是不能分割的,分割之后就不表示原来的意思。例如:骑兵是词,骑马是词组。区别词和短语的方法叫扩展法。

35

词的构成:词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词根是词的词汇意义的主要承担者,加在词根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

36

单纯词

单音节的:如天,江

多音节的:连绵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

双声的:指两个音节的声母相同的连绵词。如参差,仿佛。

叠韵的: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连绵词。如烂漫,从容。

其他:如蝴蝶,芙蓉。

叠音词:由两个相同的音相叠而构成。如猩猩,潺潺。

音译外来词:如葡萄,歇斯底里。

37

合成词

(一)复合式:至少要有两个不相同的词根结合在一起构成,从词根和词根之间的关系看,分五种类型:

1、联合型: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相关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合而成,又叫并列式。如途径、国家。

2、偏正型:前一个词根修饰、限制后一个词根。如火红。

3、补充型:后一个词根补充说明前一个词根。如提高,车辆。

4、动宾型:前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词根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事物,又叫支配式。如司机、注意。

5、主谓型:前一次根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一词根是陈述前一词根的,又叫陈述式。如地震,日食,民主。

(二)重叠式:由两个相同的词根相叠而构成。如姐姐,仅仅,刚刚。

(三)附加式:由一个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一个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缀构成。

1、词缀+词根:老虎,阿姨

2、词根+词缀:刀子,来头,鸟儿。

此外,还有词根和一个叠音词缀结合的。如红通通(的)。

38

固定短语:是词跟词的固定组合,一般不能任意增减,改换其中词语。与之相对的是自由短语,自由短语是词跟词按表达需要的临时组合,即一般短语。固定短语包括专有名词(企事业单位名称,书名,杂志名等)和熟语(包括成语、惯用语、歇后语。熟语结构上比较固定,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

39

词义的性质:词义是词的内容。词包含语音和意义两个方面,词的意义方面即词义。词是一种符号,它代表的是各种各样的事物或现象。具有概括性、模糊性、民族性。

词义的概括性:一般的词指的都是整类事物或现象。词义为了准确地表明这个词所表示的对象的范围,便须舍弃各种具体的个别的特征,概括出对象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这就是词义的概括性。任何一个词的意义都有具有概括性。如“人”的词义就舍弃了人在年龄、相貌、性别和种族诸多方面的特征,集中概括了人的社会性。

词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它来源于词所指的事物边界不清,是客观事物连续性的反映。如“上午、中午、下午”即是。

词义的民族性:不同的语言用什么词表示事物可以不同,由此而产生了词义的民族性。

40

词义的构成

理性义:词义中同概念有关的意义部分叫做理性义,或概念义。理性义的作用就在于给词所联系的事物划一个范围。如: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色彩义(附属义)

1、感情色彩:有些词表明说话对有关事物的赞许,褒扬的感情,这就是词义中的褒义色彩,这样的词称做褒义词。例如康复,健康。有些词表明说话人有关事物的厌恶,贬斥的感情,这是词义中的贬义色彩,这样的词叫做贬义词。例如马虎,沉沦。更多的词既没有褒义色彩,也没有贬义色彩,它们是中性词。有一些词造成短语或句子之后,整个语句可以产生褒义或贬义的感情色彩。

2、语体色彩:又叫文体色彩,有些词语由于经常在特定的语体中使用,便带上了某种语体色彩。包括书面语色彩和口语色彩。

3、形象色彩:表示具体事物的词,往往给人一种形象感,这种形象感来自对该事物的形象的概括。这些词除了理性意义外,还使人有某种生动具体的感觉,即所谓形象感。不限于“形态”方面,还可包括“动态、颜色、声音”等方面。甚至不同的阶层,行业,集团的习惯性用语,都有自己的特殊色彩。

41

词义的分解

一、义项:是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一个词有几个义项时,各个义项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即各个义项只出现在自己的语境中,每个具体语境只有一个义项适用。义项的分类:按地位分为基本义(基本的,常用的)和转义(由基本义直接或间接地发展转化来的)。基本义不等于词的原始意义。词的转义主要是通过引申和比喻两种方法产生的。在基本义的基础上经过推演发展而产生的意义是引申义;借用一个词的基本义来比喻另一种事物,这时所产生的新的意义是比喻义。

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和多义词(有两个以上的义项)

同音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有联系,同音词则是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并无联系的一组词。

二、义素的分析和运用

(一)义素:是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也就是词义的区别特征,所以又叫语义成分或语义特征。把同组中的共同特征叫共同义素,把区别特征叫区别义素。例如:
鞋:+物品 +穿在脚上 -有筒 +着地
靴子:+物品 +穿在脚上 +有筒 +着地
袜子:+物品 +穿在脚上 +有筒 -着地

(二)义素分析,步骤

首先,要明确分析的对象。义素分析一般总是在一些相关的词(同一语义场)中进行,只有相关的词才可以比较,才更容易选择经济适用的义素。

其次,根据所选定的词,进行词义间的比较,找出其中共同特征与区别特征,即找出相关的义素。

第三,义素确定之后,还需要采取种种方法进行表达。一般要对义素进行概括分类,两项对立的义素可归并成一个,用“十”“一”号进行区分,义素本身标以[ ],可以用二分法,多分。

义素分析的运用

1.掌握,解释,理解词义

2.突出地显示词义间的异同及联系

3.突出词义组合之间的关系。

42

语义场——语义的聚合:又称词汇场,就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义场中可以有种种词义上的差异。

43

语义场的层次: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上一层次中某个词的义素必然为下一层次的各词所具有,而下层又必然有自己一些特殊的义素。例如:人(上位词),男人,女人(下位词)上位词必有下位词,下位词也可以有自己的下位词。上一层次的称作母场,下一层次的称做子场。语义场的各项,也可以没有共同的上位词,例如父亲和母亲。有些词可以兼属不同的语义场,主要由义项不同所致。

44

语义场的种类:(按关系不同)

类属义场:其成员同属于一个较大的类,在汉语中类属语义场所概括的事物,往往超过所列举的事物的总和。例如“锅碗瓢盆”可以代表一切厨具;其划分依据并不一定符合科学分类的要求。

顺序义场:各成员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排列,有些顺序义场可以周而复始,叫“循环义场”。

关系义场:一般由两个成员组成,二者处于某种关系的两端,互相对立,互相依靠。设语义场的成分A和B,推导式:甲是乙的A——〉乙是甲的B(关系义素),如老师和学生。方位过程也可以作为关系,组成某些关系义场。如“东边,西边”,甲在乙的A——〉乙在甲的B。行为动作的过程:买——卖。

45

同义义场: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成的语义场,义场中的各个词叫作同义词。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所指相同并不一定构成同义词。

等义词:等义词是意义完全相同,所指对象完全相同,在任何语境中都能替换的一组词。也称之为“绝对同义词”。如:斧子——斧头 站台——月台 吉他——六弦琴 力气——气力。表示同一事物现象的不同形式的词,都进入一种语言的词汇系统,就出现了等义词。“斧子”和“斧头”是同一词根加了不同的后缀;“吉他”是译音词,“六弦琴”是意译词;语素“气”和“力”排列顺序不同,构成“气力”和“力气”。等义词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数量很小。等义词无论在词义、用法还是在附属色彩上,都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特别的表达功能。语言发展的事实表明,意义和用法都完全相同的词,很难长期并存。它们的并存,只是一种暂时现象,随着词汇的发展,或者保留一个,淘汰其他;或者它们在意义、色彩、用法功能等方面有所分化,出现差别,构成一组近义词。等义词的存在对人们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感情没有多少积极作用,是词汇规范化工作要研究的对象之一,其中的一个会保留,成为规范的词。

近义词: 意义大同小异,或者意义相同但附属色彩、用法、功能等不同的一组词,是近义词,也称“相对同义词”或“条件同义词”。这种词,由于互相之间存在种种细微差别,应用时不能任意相互替换,若换用,就会发生语义上的、色彩上的一定变化。狭义的同义词仅指此类,广义的同义词则包括等义词和近义词。现化汉语的近义词非常丰富,学习近义词,扩大自己的词汇量,是人们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近义词的存在,有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是词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近义词在语言系统和语言运用中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①帮助人们细致地区别客观事物或思想感情的细微差异,在一组近义词中选择最恰当的词去指称对象,有助于人们选择最恰当的词来尽可能准确地表达思想感情。
②有助于避免用词重复。运用一组近义词,可以使表达准确生动而富于变化。
③可以满足人们修辞上的讳饰、婉曲等的需要。
④同义词连用可以加重语气,达到修辞上强调的目的。

46

同义词的差别

理性意义方面的差别

1.意义的轻重:即±[程度重],如“轻视——蔑视”

2.范围的大小:即±[范围大],如“边疆——边境”

3.个体与集体的不同:即±[集合],如“信件——信”

4.搭配对象不同:如“交换——交流”

色彩方面的差别

1.感情色彩不同,即±[褒义],如“成果——结果——后果”

2.语体色彩不同,即±[书面语],如“父亲——爸爸”

词性方面的差异:如“深刻——深入”

47

辨析同义词的方法:从语境中去考察,可能出现的上下文语境,设想替换的可能性。

48

同义词的作用

(1)恰当选用同义词能使语言表意精确严密;

(2)同义词前后换用,可以使文句生动活泼,富于变化;

(3)同义词连用可以使语意丰富、明朗,增强语势;

(4)从音韵上选择同义词可增加语言的音乐美。

49

反义义场: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可以构成反义义场,这两个词互为反义词。两个词必须是同一意义范畴的。

50

反义义场的类型

互补反义义场:(A=-B,B=-A,-B=A,-A=B)两者之间不容许有第三者存在。如生,死。

极性反义义场:处于这种语义场的两个词,肯定A,就否定B,肯定B,就否定A;但否定A,不一定就是肯定B,否定B,也不一定就是肯定A,因为还有C、D、E等其它意义存在的可能。如白,黑。

有些词孤立地看彼此意义没有明显的相反或相对的关系,可是当它们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对举时就具有了反义关系。可以叫临时反义词,这是一种修辞现象。

51

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反义义场中的词总是成对的,但是两个词之间的语义范围、使用频率并不相等,这样就形成反义词的不平衡现象。如厚,薄。

52

反义词的作用

(1)反义词常被用作修辞上的对比和映衬的手段,具有鲜明的色彩和强烈的说服力;

(2)反义词连用,使语句富于哲理,更加含蓄,富于感染力;

(3)反义词对举,使叙述简练明确;

(4)在构词上可以形成仿词或用反义语素形成词语。

53

语境:就是语言的环境,一般分为两类:

上下文语境:指与本词语有关系的前后词语,或本句话前后的语句。

情景语境(社会现实语境):指说话时的人物,背景,包括说话双方,牵涉到的人或物,时间处所,社会环境以及听说双方的辅助性交际手段(包括表情,姿态,手势等等非语言因素)。

54

语境和词义

(一)根据语境理解词义,“因文定义”,而不要“望文生义”。

(二)语境使词义单一化。

(三)语境使词义具体化。

(四)语境增加临时性的意义。

(五)语境表现出词义的选择性。

55

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基本词汇: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它和语法一起构成语言的基础,具有稳固性、能产性、全民常用性。

一般词汇: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有很大的灵活性,包括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等。

古语词:文言词(口语中已不大使用)、历史词(表示历史上的事物或现象的古语词)。古语词的表达作用:文言词语在现代汉语中的运用,受到一定题旨情境的制约,使用得当,可以产生很好的表达效果。文学作品中适当运用,可使表达典雅、委婉而多情趣;科技语体中经常使用单音节的文言词,可使表达简洁、凝练;用在贺电、唁电、重要声明中,可使表达具有庄重、严肃的感情色彩。

方言词:(略)

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中借来的词,在语音上,要把外来的音节结构改造成汉语的音节结构;在语法上,外来词进入汉语词汇后,原有的形态标志就一律取消。外来词的意义也要受汉语词义的制约,往往要发生变化。有音译外来词(扑克,模特儿)、音义兼意译外来词(浪漫主义)、音译加意译外来词(卡车)、字母外来词(卡拉OK)

行业语:各种行业应用的词汇,或者叫“专有词语”。

隐语:是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中的一种只有内部人懂得的特殊用语。

56

熟语: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和句子,一般指成语、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也叫固定结构、固定词组。熟语虽然不是词、内部构造比词复杂、一般是词组或句子的结构,但它们具有格式和构成成分的固定性、意义的整体性、使用的现成性等特点,作用和功能相当于词,是词的等价物,是结构上大于词的整体性的造句部件,一般也被人们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来使用。因此,熟语也是词汇性单位,是词汇成分的一种。

57

成语:是一种相沿习用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来源于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语句、口头俗语。成语的构造也有并列、偏正、动宾、补充、主谓五种。成语的特点:

1.长期习用,结构定型,具有凝固性。一般是四个音节,极少数是多于或少于四个音节的,像“莫须有”“迅雷不及掩耳”“树欲静而风不止”等数量很少。成语的成分很固定,不能任意换用同义或近义成分,不能增减其中的成分。成语内部语序也很固定,不能随意移动。内部成分之间的结合也比较凝固,一般不能随意拆开,不可随意插入其他成分。
2.意义具有整体性、确定性,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表义凝练。成语的意义不是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有的成语的整体义是语素义的直接组合,如“无价之宝”“拾金不昧”。有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往往具有形象比喻的作用或使人联想的作用,共同表达一个新的整体意义。
3.使用上和色彩上具有历史性和民族性和书面语色彩。大多数成语历史悠久,保留古语词成分和古代汉语的语法特征,反映中华民族特有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传说等,是历史文化、民族文化的丰厚积淀。

58

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大都是三字的动宾短语,也有其他格式的:穿小鞋,下马威,天晓得。意义是整体化了的。一般不用其字面义,通常是其比喻义的固定使用,它已经从字面意义转化为一种更深刻的抽象的含义。如:翘尾巴 比喻骄傲自大。既有定型化的一面,也有一定灵活性的一面。多来源于口语。

59

歇后语:由近似于谜面、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语性质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是比喻或说出一个事物,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像谜底,是真意所在。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歇后语。歇后语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喻义,一是谐音。喻义歇后语:它的前一部分是一个比喻,后一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谐音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是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现象。

60

词汇的发展变化

(一)新词的产生:新事物不断涌现;人们的认识能力不断提高,记录新认识;词的双音化发展趋势,许多单音节词或多音节短语在交际中取得了新的双音节形式;有些词语的简称凝结成词。

(二)旧词的逐渐消失和变化。

(三)词义的演变:途径

1、词义的扩大:扩大旧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如“搁浅”,由专指“船舶进入水浅的地方、停滞在泥沙里不能前进”,扩大到指称一切“事情遭到阻碍,停滞不前”。

2、词义的缩小:就是缩小词所概括的对象的范围。如:“勾当”,原有“办事”和“事情”两种意思,现在只剩下“事情”的意思,且仅只坏事。

3、词义的转移:表示甲类对象的词转用指称与之有关的乙类对象。如“行李”原意指两国往来的使者,现在转移指出门时所带的箱子等。此外,还有词的感情色彩的转移,褒义转为贬义或贬义转为褒义,或转移为原意的反面。

61

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另一个指语法学。语法学是探索并描写语法结构的科学,是语法学者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体系的认识和说明。语法学分词法和句法两部分,词法的研究范围包括词的构成(同时也属词汇学范畴)、词形变化(形态)、和词类。句法的研究范围是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62

语法体系也有两个含义:一个指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每种语言的语法都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客观存在的。另一个含义是语法学体系,指语法学说的系统性,因此又叫“语法系统”。它是语法学者研究和解释语法事实时所用的分析方法、分类术语等的系统性。

63

语法的性质

抽象性:语法不研究个别的、具体的的词、短语、句子等的思想内容,而是从众多的语法单位的组合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或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如“心情舒畅、步调一致、前途光明”都是名词在前,形容词在后,直接组合,表示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构成主谓短语。可见,语法指的是抽象出来的公式,舍弃了个别的、具体的内容。由词组合而成的短语和句子很多,但是组合的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语法学的任务是描写、说明组成词、短语和句子的这些规则和格式,因此语法具有抽象性、概括性。

稳固性: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缓慢得多。这是因为它是一个由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体系。如果废弃旧的规则而马上换上一套新的,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很多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经历千年而不变,如,汉语把语序和虚词用作重要的语法手段。语法的稳固性并不限制语法的演变,新的语法规则总会逐渐产生出来。因此语法又具有时代特征。

民族性: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同的语言语法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之所在。例如印欧语用词形变化(形态)表示词的句法功能,语序就比较自由;而汉语里的词没有表示句法功能的形态,词在句子里充当什么成分,主要靠语序和(和虚词)来表示。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为有共性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我们在研究和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时,要警惕拿别的语言的语法来硬套汉语的语法。

64

语法单位:可以分为四级: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是构词的备用单位。可以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也可以单独成词。

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所谓独立运用,是指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是指不能扩展,即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的、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类:根据句子的语气分出来的类型。包括四种: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

句型:根据句子的结构分出来的类型。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主谓句(根据谓语词性)分为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非主谓句:(根据全句主要词语的词性)分为名词性非主谓句、动词性非主谓句、形容词性非主谓句、叹词性非主谓句。

复句: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分句是类是单句而没有完整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小句或单句形式。

65

句子成分:是句子结构的组成成分。汉语句子多数由主语和谓语两个成分组成。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谓语里如果有宾语,就会有动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关涉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关涉的对象。主语、谓语等成分经常是个偏正短语,它由修饰语和中心语组成。 修饰语可以分为定语和状语两种。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66

词类的划分: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是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语法功能指的是词与词的组合能力,有三种表现:

词在语句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和充当什么句子成分上。实词都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是不同类型的词会充当不同的句子成分。

实词与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这一类能不能跟另一类组合,用什么方式组合,组合后发生什么关系等。

虚词与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虚词与什么实词组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等。例如“的”用在偏正短语里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

词的形态可分两种:一指构形形态,例如重叠“研究研究”;二指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如凿,加词缀构成“凿子”。

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和意义类别。指人或事物、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等。例如“风、马、牛”等可以概括出事物的共同意义。

67

名词

(一)名词的种类: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包括时间、处所、方位等词在内。

(二)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做主语和宾语,也经常做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

(2) 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有几个副词能加在名词前头,但不能单用,如“园子里净杂草”,在句子中只能做谓语。“不人,不山”也不能单说,只有在“人不人,鬼不鬼的”“什么山不山的”等句子里成对用或者连着说。

(3)名词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和“星星”等,这些事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不加“们”的名词可以是个体,也可以是群体。

(三)时间名词和方位名词:时间名词较特殊,除了能做主语、宾语和定语外,还经常做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例如“他昨天来了”;方位词有单音的,也有由单音加上“之、以、边、面、头”等等组成的双音合成词。此外还有“中、中间、间、之中、当中、旁、旁边、东南、西北”等。方位词表示方向、位置,其中有少数还可以表示时间,如“之前”。方位词主要是加在别的词语后面,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或时间。有的也可以表示数量、界限,如“三岁以上”。方位词可以单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上、中、下”等方位词还有表条件、范围等引申用法,见“方位短语”和“虚词的运用”。

68

动词

(一)动词的种类: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还有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能、愿意、敢、应该、要”等;趋向动词“来、上、进、起来”等。

(二)动词的语法特征

(1)动词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能够前加副词“不”,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只有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如很喜欢。

(3)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4)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少),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的动词。如,想想,研究研究。

(三)特殊动词

(1)判断动词“是”:放在主语宾语之间有多种作用:

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在表示等于什么的句子中,主语和宾语可以互换。

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如“这孩子是双眼皮”,“这茶盘是景泰蓝”,“这一年,人家是丰年,我是歉年”。

表示事物的存在。这类句子的主语一般是表示处所的词语。

要注意“是”字有时候用在动词、形容词前,例如“他的性格是变了”,“他是走了”。这些“是”字重读时,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不重读时,可以省略,只表示一般的肯定。这种“是”字与句末语气词“的”配合构成“是……的”格式和词性都不同。

(2)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是一种辅助性动词。这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评议。做状语时和副词很不相同,它大都能构成“*不*”、“不*不”式。),是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可能、意愿和必要等动词。在句子里常做状语。还可以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如“这样做可以吗?”“完全可以”。能愿动词不能用在名词前面(要东西,会英文中的是一般动词),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着、了、过”等。

(3)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有单音的,双音的。可以单独做谓语或者谓语中心,但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动词可以按带宾语的情况来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还可以分名宾动词、谓宾动词、名宾兼谓宾动词等类。

69

形容词

(一)形容词的种类:表示性质、状态。还表示不定数量(多、好些)。

(二)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性质形容词少数能够修饰动词,做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用作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能做补语,如“看清楚”。

(2)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种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做动词时能带宾语。如“端正态度”,有致使义,又叫使动词。还有“直着身子”“花了眼”,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直、花”等是动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两类。

(4)有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单音节:AA、AA的、AA儿:早早、长长的、好好儿

双音节:AABB、AABB的、AABB儿:清清楚楚、痛痛快快(儿)

少数双音节贬义形容词有A里AB式:糊里糊涂、小里小气。

(5)有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通通,黑咕隆咚。

要注意还有用两个单音形容词联合重叠的格式,例如,“高高低低”,这是句法结构中的固定格式。(部分名词、动词、区别词都有这种格式,如“盆盆罐罐、前前后后、打打闹闹、男男女女”,表示繁多的意思。

70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的语法特性大同小异,可以合称为谓词。(谓词还包括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

谓词和名词的语法特性是对立的。“名词和谓词比较表”,从能否经常做主语、宾语,能否经常做谓语,能否受“不”修饰,能否重叠,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提问,概括意义六个方面进行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又各有特性,比较表中从能够带宾语,能否受“很”修饰,重叠方式和意义,概括意义四个方面比较。

71

区别词: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作用。例如“慢性、彩色、上等、初级、大号、万能、野生、冒牌、杏黄”等。属性往往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往往是成对儿或成组的。如“男:女,单:双,金:银,阴性:阳性,”等。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做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2不能做谓语、主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后可以做主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如“非正式的”。

要注意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形容词除能充当定语外,还可以充当谓语、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而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语、补语等,又不能前加“不”,这就是两者词性的重大区别。

要注意区别短语和词。

72

数词

(一)数词的种类:表示数目和次序。分基数词和序数词。

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可分为系数(一、二、两)和位数(十、百、千)。两者可以组成复合数词。基数词可以组成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概数有几种表示法:“多、来、左右”放在数词后或数量短语的后头;相邻两个基数连用。

序数词一般在基数词前加“第”或“初”组成。

(二)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经常要和量词组成数量短语,才能做句子成分,数词一般不能和名词直接组合,但有些仍然保留古汉语的说法。这种数名短语,有一部分中间不能加量词,如“四边、两姐妹”,这种组合在语义上强调它是一个整体的,其中有一些名词表示集体或表示成对的,也不适合用量词。有的数名短语中间也可以加量词。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组成专名,如“第二车间”。有时甚至不用“第”只用基数形式表示序数内容。

(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3)一些数词有固定的用法。例如倍数只能表示增加,分数可以表示增加和减少。

73

量词

(一)量词的种类: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又叫单位词。可以分为两类: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专用量词:度量衡单位、个体单位、集体单位、不定单位(些、点)。

借用量词:借自名词(头、口)、借自动词(一捆柴)。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

专用量词:次、回

借用量词:借自名词(画一笔)、借自动词(摸了一摸)

有一些借用物量词是为了描写后面的名次,或者使抽象事物具体化,起到突出形象的作用。如“一弯新月、几缕情思”。

注意:“年、月、天、星期、小时”等是比较特殊的时间名词,不是量词(多数学者认为)

(3)复合量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量词构成,表示复合性单位。

由两个物量词组成,表示同一事物的不同内容的计量。如“吨千米”。

由物量词和动量词组成,表示事物单位和动作单位的加合,如“一百万人次”

(二)量词的语法特征:

(1)量词总是出现在数词的后边,同数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做定语、状语或补语等。

(2)一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叠,组成BB式,重叠后做定语、主语,一般表示“每一”或“许多”的意思,如“个个”;少数重叠后做谓语表示“多” ,如“繁星点点”;做状语表示“逐一”,如“代代相传”。由数词和量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B一B”式,或“一BB”式。这种数量短语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作状语则表示按次序地进行;作主语表示“每一”。后一个“一”也可以省去,其语法意义和用法不变。有时不限于数词“一”。量词不能单独做句子成分,在“带份礼物给他”中,是省略。只有数词是“一”,量词又在介词后头介词前头,或者量词前有指示代词“这、那”的时候,数词才能省略。量词、 数量短语用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如“这本”。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量词短语。

74

副词

(一)副词的种类:常限制、 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二)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值得注意的是,在句子里,有一些副词既可以用来修饰谓词,也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如,今天就你一个淘气。

(2)副词大多数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刚好”等可以单说。少数副词可以在对话中单说。单说时,带不带语气词都可以。

(3)部分副词呢个兼有关联作用。如,又说又笑。

“没有”(没)是副词又是动词。否定人物或事物的存在时是动词,如“他没有书”;否定动作或性状的存在时是副词,如“他没来”。

注意区分做状语的形容词和副词:凡能做谓语、谓语中心,又能做定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突然”是形容词,“忽然”是副词。

要注意表示时间的副词和名词的区别,它们都可以做状语,但是副词不能做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

75

代词

(一)代词的种类: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它跟所代替、所指示的语言单位的语法功能大致相当,就是说,所代的词能做什么句子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句子成分。如果按句法功能划分,代词可以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传统语法按作用划分,分成三大类:带替人或事物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每、各、某、其他”等也都是指示代词。

(二)代词的语法特征

76

拟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可以做状语、定语、谓语、补语、独立语等,也可以单独成句。做状语最常见,有时要后加“地”,有时后加“一声”。

拟声词能做状语、定语、谓语,这跟形容词有相似之处,但是它又能做独立语,而且不受程度副词和否定副词修饰,这又跟形容词不一样。

77

叹词:是表示感叹以及呼唤、应答的词。独立性…

现代汉语考研(现代汉语考研真题)

现代汉语考研(现代汉语考研真题)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