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考研论坛(考研论坛)

大学考研论坛,考研论坛

现代快报讯 11月8日,第三届金陵影视研究生论坛在南京举行。论坛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指导,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省重点学科、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电影与电视艺术系、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承办。论坛全程采用线上形式,并同步直播。

△论坛全程采用线上会议形式进行

当日论坛上,多位国内影视学界著名专家学者、相关期刊主编和研究生代表做主题演讲,来自国内近40所高校的一百多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参会,畅谈“青春中国的跨媒介影像表达”相关论题,思考历史流变与建构路径,洞察外部特质与内在理路,剖析受众接受与国际传播,关注前沿动态与未来可能。

论坛开幕式由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朱怡淼主持。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影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周星代表指导单位致辞,认为本届论坛主题立足于理论高点与社会现实,兼具学理性与建设性。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工部)部长周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高峰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主题论坛单元由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省重点学科带头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国非虚构研究院执行院长、二级教授王晖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张燕以《香港青春爱情片的发展流变与文化呈现》为题,对香港青春爱情片的发展脉络、创作模式以及社会文化呈现做出深入阐释。南京艺术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沈义贞以《历史的“青春”与青春电影》为题进行发言,他以“中华民族盛唐时期”“二十世纪初期”和“1949年之后”三个历史时期为切口,提出青春电影的创作是对历史青春的回应。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戏剧与影视学学科带头人、教授黄钟军在《短视频与非遗的影像传播》的发言中,从“媒介赋权与草根参与”“内容:非遗短视频里的中国”和“身份认同与民族自信”三个角度,对短视频助力非遗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促进作用予以肯定。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系主任、教授刘永昶以《一键生成:祛魅的移动短视频景观》为题,从“技术赋能:一键生成的历史逻辑”“日常映射:‘剪同款’的集纳原则”“情感结构:集体心灵的现实境遇”和“生产机制:小众与大众的汇聚”等四个层面阐述了“一键生成”剪辑模式的运用、特征和理路,同时对其生产机制进行反思。

《中国电视》执行主编李跃森以“何为编辑眼里的好文章”为主题,认为文章应具备启迪性、包容性和建设性,建议研究生写文章要坚持问题导向,重视话题性和独创性。《当代电影》编审、《当代动画》执行主编檀秋文介绍了刊物的基本情况,希望研究生找准研究方向、追踪学术前沿、提高精准投稿能力。《江苏社会科学》主编李静指出研究生论文写作应做好三个准备,一是关注当下社会现实,了解国家方针政策;二是注重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的理论储备;三是根据论文选题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曹红军教授提出,论文写作要注重创新积累、选取新颖标题和强化逻辑结构,投稿时要符合目标刊物的用稿要求,切忌一稿多投。

△研究生代表发言

来自五所高校的五位研究生在主题论坛单元发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何东煜剖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青年共产党员形象的影像建构;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阎旭从“媒介进化论”角度,考察青春中国跨媒介影像表达的新趋势;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吴文格从话语重构、文化迁移和发展新径等三方面,探究新时代中国乡土电影的叙事转徙;南京大学硕士生惠政通过分析《典籍里的中国》的视觉修辞,透视中国故事的跨媒介叙述过程;东北师范大学硕士生金姗以弹幕与电视剧《功勋》互融为例,分析参与式文化如何影响传播者与受者关系的改变。

△分论坛主持人与评议人

当天下午,举办了由南京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学科诸位教师担任主持人和评议人的四个分论坛。参会博士生和硕士生围绕“青春中国的跨媒介影像表达”论坛主题,分别就“电影与青春中国的跨媒介影像表达”“电视剧、网剧与青春中国的跨媒介影像表达”和“短视频等新视频样态与青春中国的跨媒介影像表达”等三个分议题进行广泛深入地研讨。学子们共聚“云端”、共论“青春影像的跨媒介影像表达”,在观点的碰撞与融合之中,进行跨地域、跨校际、跨学科的高层次学术交流。

论坛闭幕式由王晖教授主持。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宫浩宇、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影视系主任贾冀川、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游晓光总结发言情况,肯定了同学们的新颖观点。

通讯员 杨耿一淼 杨冰玉 李梦雅 现代快报+记者 陈曦

(编辑 蒋文嘉)

大学考研论坛(考研论坛)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