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了还能考研吗(大学毕业了还能考研吗?)
大学毕业了还能考研吗,大学毕业了还能考研吗?
记者 | 高佳
编辑 | 翟星理
本科生彭诗倪2000年出生,正在重庆读大四。在学校同届同学当中,她似乎是“非典型”准毕业生,在秋招时早早收到了让人中意的互联网公司录用通知。
这在学院内引起波澜,在普通一本院校,更多同学正静待着考研结果,她的offer让人羡慕,学弟学妹也不断来咨询,对她的经历感到好奇。
过去一年,彭诗倪持续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的实习经历和工作体验,她发布的一张工牌曾引来10多万次浏览,她介绍实习的经历、简历制作的技巧得到超过7万次点赞。当发现内容被喜爱,她开始做知识付费,给更多“后来者”提供就业建议。
她回顾自己在一番强劲的“内卷”中准确找到“出路”的原因,“不盲目跟从,找到适合自己的道路很重要。”彭诗倪的经历,让我们看到00后在毕业前夕的焦灼与迷茫,也让我们了解他们如何寻找方向。以下是彭诗倪的口述。
去互联网大厂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一个相当重要的转折点。
大家都知道,考研之路上站满了人。我们宿舍也是这样,4人之中有3个参加研究生考试,只有我找工作。其实做这个选择主要出于我闺蜜的鼓励,她在西部一所211学校就读,我的学校是重庆一所双非(非985、211)一本。她的同学很早就有意识地去实习,为以后考研、保研或者出国的计划铺路,但我所在的圈子没把“实习”这事儿放心上,很多同学要完成毕业实习的任务,都是随便找家单位盖个章了事。2021年年初,闺蜜劝我:“反正你假期没事,考虑找实习吧。”我试着投了几份简历,没想到幸运地被一家头部互联网大厂“选中”了。
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实习,我现在应该也在备考。我们学校经常组织学长学姐分享考研经验,加上本科学校竞争力不强,我读大一时就“跟风”决定要考研。后来才发觉,随着这次实习,我的计划及未来生活都开始发生改变。
2021年年初,大三上学期课程结束,我读国际商务专业,专业其实偏实务型,但大家普遍不重视学院组织的就业指导类活动,一心扑在备考上,当时整个专业包括我只有3名同学选择去实习。
那时候疫情反复,我跟爸妈说决定到北京去,他们很担心。但如果不去的话,我一点儿“砝码”都没有,简历上空空的,以后找工作会更困难,哪怕要自己留在北京过年,我还是希望能抓住这次机会。
我提前打听,在微博超话里找当地人问北京疫情的情况,了解清楚之后再跟爸妈解释,他们最后支持我的决定。我每月花3000多元合租房子,押一付三,在没发工资的时候,还需要金钱上的“扶助”。我妈开玩笑说:“这是我请你去上班呀。”
在北京的实习经历让我更清楚地意识到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和更适合的道路。我的实习岗位是活动运营,其实在这之前,我对“运营”的感觉是“一片茫然”,简历上填的工作经历只包括校园内的策划活动,还有一次香港游学经历。
后来我发现,运营和我之前参与过的策划活动相似,只是在学校里,我们把策划案完成后,多数情况下由老师负责落实。在实习工作当中,活儿正儿八经地交到我手上,我要去读跟运营相关的书籍,需要跟同事、商户沟通,做基础、实际的工作。
我喜欢互联网公司的工作环境,同事们都很年轻,充满活力,公司发展势头强劲,让我觉得一切都生机勃勃。我也喜欢北京,有那么多外省人在那儿打拼,我觉得城市很接地气。
我实习所在的部门有六、七名实习生,大家的学历都让我觉得“恐怖”,有清华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的本科生,还有英国留学回来的硕士生,我搞不懂自己靠什么优势进入到了这个团队,只觉得非常幸运。也因此,即便已经有这段实习的经历,确定我的简历上会留下这个“印记”,我还是觉得心里没谱。我更加清楚,等到真正求职时,我所要面对的“对手”是这些比我更优秀的人。
2021年4月份,我结束这份实习,回到学校,“假装”看书考研。我还不敢彻底放弃考研这条路,而说假装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每天都在看书,但究竟看进去多少,实在不好评判。我家在重庆附近,于是报考了重庆大学,我数学学得不好,因此换了专业备考,选择“公共管理”。但说到底,公共管理的概念我都不清楚,现在想想,自己当时完全是“瞎选”。
闺蜜又在这时起到关键作用。她得到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实习的机会,决定在成都租房线上办公,我想暑假回家我也做不了什么事,干脆跟她合租房子备考。她跟我从小一块长大,对我很了解,她说:“其实你更适合工作。如果真的还想读书的话,进大厂工作几年,再申请国外的硕士,只花一年就能读完,同样是可以选择的路。”
对我来说,这又是“醍醐灌顶”,我又开始找新的实习,很快找到一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原本打算白天实习,晚上备考,两不耽误,后来发现根本实现不了,就这样一边实习,一边投着秋招简历,慢慢把考研的心思给“压制”住了。
秋招时,我拿到了一家互联网大厂的offer。其实这也在意料之外,不过经过几段实习经历,我发觉自己获得了实在的经验,知道应当如何在互联网企业中展现优势。能得到这样的工作机会,在同届的同学当中属于罕见的,所以我这个好消息很快就传遍学院了。
我在国庆节前一天收到公司的录用通知,发了朋友圈,同学们的一致反应是“恭喜恭喜”,不断有学弟、学妹加到我的微信,问一些关于简历和实习的问题。我讲了很多经验,后来问得人越来越多,我就推荐他们去看我在社交平台上的账号,上面记录了我过去一年实习和参加校招的经历。
我发现,大家主要的疑虑还是不清楚自己到底该如何选择未来的方向。 据说2021年考研人数高达460多万,拿我们学校来说,我所在的专业招10个人,有400多个人报名。我们班很多同学原本想把报考本校作为保底选项,看到这个名额比例后,都惊呆了。考研不易,找工作也不易,未来确实迷茫。
同学或者网友来咨询我的时候,我主要从制作简历和投递技巧方面提供意见。简历要重数据性和逻辑性,要整洁和高级。最近做的春招简历,我修改了20多遍,跟闺蜜两个人通着电话,她逐字帮我看。这简历投出去之后,一天就收到了5家大厂面试邀约,我想这说明我做得还可以。
投递时间上也有讲究,以前说金九银十,9月、10月是秋招的好季节,现在我们说“金七银八铜九铁十”,很多互联网公司早在7月就开始招“提前批”,越早投递肯定越容易“中标”。
还记得秋招没有收到面试通知时,我每天都“混”在一个求职网站上看别人分享面试经验,甚至焦虑到失眠。拿到offer,有了保底的选择,人就不会那么emo(emo表示情绪化,情绪低落)了。我也建议大三、大四阶段的同学学习高效率收集信息,多关注中、小厂的招聘动向。很多中、小厂,前景和待遇都好,也是很合适的跳板。
其实,现在回望过去一年发生的事情,总结出自己的方法论,我很明显感觉到,我所选择的道路跟我的家庭环境、成长背景,跟我性格当中“爱折腾”的特点是紧密相关的。我父母都做生意,我对“赚钱”这件事有强烈也真实的欲望,在高中时期,我就开始试着做电商,作为香水品牌的中间商招代理,这些“搞钱”的尝试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很有冲劲。
我在分享经验时也告诉大家,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做互联网,不盲目跟从,找到适合自己、自己擅长的方向是最重要的。
过去一年,除了工作上的体验,让我收获很多的,还有尝试运营社交账号的经历。我没想到当时随意分享实习生工牌会引来10多万次浏览,后来分享实习经验、简历制作经验,好像也都是很受欢迎的内容,就这样坚持做下来,积攒了粉丝,还开启了我自己的知识付费栏目,有80多名伙伴加入我的社群,其中一些从“无所事事”到被我“监督”着找到了实习,现在群里的同学遍布各个大厂,我对她们来说,好像也变成了一个“引路人”的角色,就像我闺蜜对我那样。
和很多在等待考研分数的同学相比,在这个春节假期,我过得舒服多了。尽管我妈心里还是希望我能考公,有更安稳的工作,但对于我的计划,她也不会强加干涉。
接下来,我的目标也很明确,如果春招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就去争取,如果没有,现在的offer也让我很中意。
原本我打算这个寒假继续找实习,但想到这应该是我当“社畜”前最后的快乐时光,算了,还是给自己放个假吧。
大学毕业了还能考研吗(大学毕业了还能考研吗?)
大学毕业了还能考研吗(大学毕业了还能考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