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考研(社会保障考研科目考哪几门)

社会保障考研,社会保障考研科目考哪几门

四川新闻网消息 近年来,天全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落实就业扶贫和社会保障领域脱贫政策”为主线,注重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突出部门职能优势,从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就业促进扶贫、社会保障扶贫等方面着力,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积极联系帮扶贫困村——仁义乡桐林村和非贫困村——李家村,敢下深水、敢破难题,用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赖,顺利完成桐林村53户、李家村16户贫困户脱贫的既定目标。

“系民苦,暖民心”,以就业扶贫为群众排忧解难

(一)围绕“一人一档”,做好实名管理,实现服务对象精准。

按照“精准摸底、全员覆盖、适龄进入、实名管理、动态更新”的工作思路,依托乡(镇)、村(社)就业社会保障中心(站),积极推进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登记录入工作。一是入户调查摸底。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实现贫困对象就业服务全覆盖。二是数据精准识别。按照“全员登记、一村一册、乡镇入库、动态管理”要求,依托“六有”系统,全面摸清贫困劳动力的基本信息、就业愿望、创业愿望、培训愿望等情况,为每一户贫困劳动力“量身”定制就业帮扶计划。三是动态管理识别。动态更新贫困家庭劳动力实名制登记数据库,及时掌握“五个名单”的变动情况,确保数据精准、增减有据。截至目前,已将6340名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劳动力纳入台账管理和实时更新。

(二)围绕“一人一技”,做好技能培训,实现能力提升精准。

以贫困户和市场需求为切入点,实施“点菜式”“订单式”“一站式”的培训模式,为贫困户就业从“体力活”向“技术活”转变奠定了坚实基础。一是坚持因岗施训。按照“免费培训+定向输出+企业接收”的模式,按照“招工、培训、就业”的三位一体模式培训实现招工与培训有机结合,对全县有就业意愿建档立卡贫困户采取“订单式扶贫专班”的方式。二是坚持因才施训。根据贫困劳动力的年龄、文化程度、接受能力差异,加强实操实训,让参训学员都能多动手、边学边做,提升培训的针对性。在培训时间上,坚持“少占农忙、多用农闲”的原则,结合生产生活,精心安排组织,确保生产与学习两不误。脱贫攻坚以来,累计培训贫困户2286人,其中扶贫专班培训680余人。

(三)围绕“一人一岗”,做好岗位对接,实现就业服务精准。

坚持向贫困户提供精准就业服务,根据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意愿,把贫困人口分为外出务工户、无法离乡户、无业可扶户,分类建档、分类施策,实现了贫困户精准就业。一是拓宽就业渠道,让外出务工户“出门有活干”。深化区域劳务合作,以“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每月28号定期招聘会”等公共就业专项活动为契机,主动与用人单位对接,广泛收集用工信息,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和用人单位的有效对接。2020年开展线上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微招聘、送岗位下乡48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200余个;脱贫攻坚以来,已开展线上招聘会4场,专场招聘会、微招聘、送岗位下乡125场,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2万个,平均转移就业4700人以上,工资性收入占贫困家庭收入60%以上。二是开发县内岗位,让无法离乡户“县内有活干”。推行“企业岗位承接”模式,动员县内企业采取“助工”措施参与脱贫攻坚,安排部分适合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通过“企业+就业扶贫车间+贫困户”的方式,打造了益民农林合作社、安山钢铁有限公司等就业扶贫载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180余人,其中安山钢铁有限公司和天民昂州煤炭有限公司成功申报省级就业扶贫基地。三是强化就业兜底,让无业可扶户“在家有活干”。加大就业托底安置力度。整合各行业主管部门巡河员、巡山员、网格员、保洁员、公路养护员等开发1200余个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贫困劳动力。鼓励自主创业自主就业。采取“1个项目+1笔资金+1名导师”的模式,实现对贫困户从创业项目选定到创业成功“一条龙”全程服务,2017年以来,已引导10余名贫困户创业,带动35名贫困人口就业。

“解民忧,保民生”,着力开展社会保障脱贫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的重要指示,最大限度地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天全县人社局于2016年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扶贫代缴工作,率先解决贫困群众参保难题,该项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切实有效的解决困难群众的养老问题。2020年共为符合条件的6924人代缴城乡居保,代缴金额为692400元。针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参保缴费与享受待遇具体问题,天全县努力拓宽代缴范围,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一是为建档立卡的贫困人员进行代缴。2016年以来,将全县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员纳入养老保险费代缴范围,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解决贫困人员缴费问题,比全国范围内启动社保扶贫工作提早两年。二是为年满60周岁缴费年限不足的贫困人员进行代缴。针对贫困人员到龄因有缴费中断不能享受养老待遇的情况,统一为当年已到龄需要补缴的贫困人员申请资金进行了补缴,比国家、省级层面解决这一问题提早三年。三是为已脱贫人员进行代缴。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切实巩固脱贫成效,继续对建档立卡符合条件已脱贫人员实施代缴,比全省统一“鼓励代缴”实施提早三年。2016-2020年,累计代缴全县贫困人口2.2万余人次,总资金为240.8万元,带动全县的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1%。四是积极协调代缴。积极与各个市州区县协调联系,将省平台中在外地参保的贫困人员、在本县参保其他地区认定的贫困人员全部纳入代缴,同时针对年满60周岁,未领取国家其他基本养老保险的贫困人员进行了待遇申请,实现了省平台中贫困人员代缴、代发、协办完成率100%。

“聚人才,强基层”,形成精准扶贫强大合力

狠抓扶贫工作机制落实,突出人才支援,着力在扶贫扶智上做文章,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夯实乡镇人才队伍建设,为决战脱贫攻坚贡献人才力量。一是加强乡镇事业人员空岗补员。2020年招募“三支一扶”志愿者30名;2016年至今招聘乡镇事业人员245名,引进公费师范生92名,农村医学定向生56名,招募“三支一扶”志愿者120名,其中扶贫志愿者10名,支农志愿者15名,为全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二是完成乡镇区划调整工作。按照“人随事走,确保工作不断档”的原则,完成乡镇区划调整、人员划转,实现了“农技员、林业员、水利员”三大员共107名人员的全部划转;三是落实基层人才福利待遇。圆满完成我县高校毕业生工资高套工作,引导高校毕业向基层流动。为从2017年1月起新聘用(含转正)到我县事业单位的高校毕业生443人,月增资16074元,补发金额264165元;四是引进专业技术培训。牢固树立“扶贫先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通过专家服务基层工作的平台,邀请省内外专家教授,到我县指导种养殖业、旅游发展以及产业规划,教会农户科学种养殖技术,助推脱贫攻坚工作再上新台阶。

“谋民利,得民赞”,在实事中为百姓生活谋福利

(一)坚持加强班子建设,提升帮扶村委战斗力

准确把握贫困村实际,精准施策精准发力。人社局局党组每月带队到桐林村、李家村进行走访,认真、细致调研摸排,及时掌握帮扶村的村情和户情,协助厘清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制度工作计划和目标,坚持定期听取情况汇报,指导驻村帮扶工作。解决了两委班子党组织凝聚力不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带动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通过组织村两委班子学习,增强了两委班子党性修养、政治观念,打牢脱贫攻坚工作基础。

(二)坚持党建思想引领,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积极组织开展支部联建活动,党组书记、局长坚持到联系贫困村讲党课。同时,组织开展“提振信心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感恩奋进颂党情,发展振兴跟党走”等多次感恩文艺汇演不断提高贫困户的感党恩意识,激发其向往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积极生产生活早日实现脱贫目标。

(三)立足实际真帮扶,紧盯项目促发展

天全县人社局瞄准贫困村、贫困户的致贫根源,坚持走由“输血”向“造血”转变的开发式扶贫的路子,引导和支持贫困村发展产业从而带动贫困户创收增收。大力扶持种养殖业发展,截止目前主导产业刺芭竹种植面积扩大至2000余亩,预计为种植农户带来1000余元增收、发展羊肚菌种植110余亩、香谷米50余亩、药苕种植43亩,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采取“支部+帮扶单位+合作社+农户”的新模式带动全村发展生态土鸡养殖,并通过“以奖代补”、产业扶持基金等方式扩大林下养鸡规模累计1万余只;结合电商与社会企业代销点,推动“桐林沟土鸡蛋”特色化、品牌化发展。2020年,各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项目共计带来收益近1.9万元;2018年以来,各项村级集体经济收入项目共计带来收益近6.3万元。

(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铺设脱贫道路

一是完善文化设施。争取项目资金62万元,新修500平米村文化院坝、新建约200平米的文化室,极大改善了村内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增强了老百姓发展的信心,百姓满意度不断提升。二是提升人居环境。拨付李家村、桐林村人居环境改造资金16万元以上,在贫困户房屋问题改造过程中,以补贴建筑材料的形式予以发放,同时在各个重要节日拨付资金由帮扶责任人慰问困难群体。三是强化道路设施。“要致富,先修路”,为解决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县人社局先后投入40余万元帮助桐林村建成产业便道4公里、改造提升通村道路1公里,拨付28余万元解决饮水工程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00万元以上,村内10公里主要道路得到加宽,修建硬化5条生产便道与入户路,5公里生产便道环线完成开挖,为村民出行、农产品运输等解决了实际困难,为桐林村全体村民铺设了一条脱贫之路。(天全县人社局供稿)

社会保障考研(社会保障考研科目考哪几门)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