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官网)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官网

大学毕业,是去工作,还是继续深造?这没有一个标准答案。因为继续深造,读研也是为了将来在求职上多一个砝码。

要是毕业生考上了公务员或者事业编,就是放弃读研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利。

而现实的境遇下,考公务员或者考事业编也都是人满为患,不是那么容易上岸的。当然,考研究生也是一样的挤,因为毕业生多啊,今年的毕业生就达到了1076万,可是比去年多出了167万人啊。

因此,为了保险起见,许多毕业生都是做了两手准备,一边准备考研,一边参加公务员或者事业编考试,而目的就是为了早日从千军万马中拼杀而出。

这样一来,就有毕业生可能会考研成功的同时,考取了公务员或者事业编。是读研,还是公务员上岸?选择多了,就会出现困境。

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就出现了32名已经被录取的大学生弃读的情况。9月19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了一个公告《关于陆若一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

根据法大公示的内容来看,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名单中,15人是内地硕士研究生,7人是内地博士研究生,4人是港澳台地区研究生,还有6人是外国来华留学的研究生。

中国政法大学以什么来认定他们弃读呢?根据公告,这些学生要么是请假时间超过2周,或者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的。这是中国政法大学给出的理由。

但是这样的弃考,对于高校招生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小的。因为它不但打乱了高校招生的秩序,还浪费了高校教育资源,让许多有志于学的考生被挡在高校门外,并且从考试到录取,都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的。而一些导师也会因此没有机会带研究生,不是吗?

对于这种情况,人们是如何看待的呢?在一项如何看待研究生“录而不读”的调查中,一共有17756人投了票,就有4959人认为“浪费了资源和名额很可惜”,还有5359人的投票是“有空缺后学校能及时补录吗”,占比是30%,对于法大的研究生资格,很多人还是很在乎的。

调查的结果只是说明希望研究生最好不要弃考,但是弃考是不是就应该被谴责呢?有网友因此发文称——

“应该说这是双向选择,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动物的理念的深处一直是利益最大化。孰不知,你的报名和学校的录取都有一定的承诺性。要是这样的事多了,大好的教育资源被浪费,以后录取会让同学交押金或者录取后不去罚违约金或计入国家诚信系统。也或者,无人管这些的事,学校为了减少风险,缩招学生。那样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局面吗?”

“所以不能一味指责,不容易考上的肯定也不会轻易放弃,肯定还是有原因的,如果能更多地调整政策措施,是否可以给其他有需要的人呢。”

那么,这些考生为什么要弃考呢?要知道,中国政法大学的招牌还是很响亮的啊。首先,就是他们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从中国政法大学公布的名单当中,我们看到其中7人是来自商学院的工商管理专业。而工商管理是当下的冷门专业,就业的前景是暗淡的,谁愿意为此冒险呢?而他们之所以被录取到工商管理专业,必然是被调剂的结果。专业不满意,就业前景不明,放弃入学也就是必然了。

其次,还有可能是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出国深造,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镀金之后再回国在就业市场上更吃香,相比较而言,毕业生们自然愿意走出去。

国外的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有不少方面还是有着优势的,并且学习和研究的氛围更浓厚一些,对他们会更友好一些。因此,当外国大学对他们抛来橄榄枝的时候,他们势必要抛弃国内的大学入学机会。

最后,是他们已经找到了心仪的工作,读研这个退路自然就不是可选择的对象。毕业生们已经被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或者被知名大企业录取,他们还有什么必要去读什么研究生呢?读研究生的目的不也就是将来搏一个更好的工作吗?现在,工作已经到手了,有什么必要舍近求远呢?

如何解决这样的一个矛盾,我们能不能在录取程序上做一些改进:如果学生确定放弃入学资格,是不是可以提前跟学校报备,让学校可以把教育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学校也要提前摸清学生的入学意向,如果能够及时补录,是不是就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呢?如果能像高考一样进行志愿征集,及时挽损,择优录取,不也能避免这样的尴尬吗?

亲爱的读者,对于中国政法大学被32名考生放鸽子这件事,你有什么想要说的呢?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我是蝴蝶花雨话教育,专注教育时事和最新教育动态,喜欢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喜欢我的朋友,请关注我:蝴蝶花雨话教育】

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西南政法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站官网)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