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考研(自然地理考研科目)

自然地理考研,自然地理考研科目

在前面几期,我们聊了一些自然地理的内容。从宇宙环境说到地球运动,从日地关系说到经度纬度。接下来,我们会继续聊自然地理的几大要素,之后再谈区域地理和人文地理。

为什么要按这个顺序来呢?

因为自然地理部分是基础原理。掌握原理之后,分析自然现象、解读地理事物就有了分析工具,就会纲举目张、得心应手。

自然地理包罗万象,哪些是最重要的要素呢?我想借“八卦”来说明一下。

说到“八卦”,我们不是要谈什么“八卦故事”。八卦的本义是八种卦象,是中国先民对宇宙万物的高度概括。

《周易·系辞》中讲:“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就是说,上古伏羲氏当王的时候,他通过观察天象与大地、观察鸟兽花纹与各种物象,创制了八卦。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地理学的观察与总结,更接近八卦的原始含义。

八卦是什么?就是乾、坤、离、坎、艮、兑、巽、震等八个卦象。分别指代天、地、日、月、山、泽、风、雷等八种事物。中国文化喜欢“取象比类”,所以八卦代表的事物越来越宽泛,以至于非常庞杂。

我们从地理学的视角来看:天地,是说宇宙环境与地球;日月,是对地球影响最大的天体,山泽(山脉湖泽),是最重要的地形地貌,风雷,是最常见的天气现象。

可以说,八卦所指的事物涵盖了自然地理的主要考察对象。虽然时代不同,但人们的关注点是一致的。

从逻辑上看:无论古代的八卦,还是现代地理学讲的“气、地、水、土、生”,各系统之间都不是平行关系。而是“大系统包含小系统,大系统规定小系统”。

最大的系统是什么?是宇宙系统,其次是太阳系。

系统越大,它的时空尺度越大,运动变化的周期也越长。以人的生命尺度来衡量,你似乎感觉不到这种变化。但大系统周期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具有决定性。

譬如科学界已提出:地球的六大板块也存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变化周期,大约是4至5亿年;而太阳围绕银河系中心的公转周期为2.2亿年。两者之间有没有暗合的联系呢?科学家们正在探索。

太阳系是地球的家园。研究地球环境,必须从太阳与地球的关系入手。

自然地理所讲的温度带划分、季节变化、时间周期,本质上都是对日地关系的研究。太阳辐射与地球运动,在根本上决定了地球环境的形成与变化。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人与环境的关系、气候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一直是地理学的核心课题。

为此,我们要考察大气环流与水循环,这是形成气候的基础因素。同时,我们要研究地球的板块构造,考察地表的海陆分布与山川地形。这样才能搞清楚各种气候环境的成因及规律。

特定的气候与环境,是孕育人类文明的条件,也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制约条件。

各地习俗不同、发展路径不同,这些是现象;其背后是差异化的区域地理环境。对游牧文明、农耕文明、海洋文明的兴衰起落,我们都能从地理视角来解读。

解释现象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在于应用。譬如:面对现实环境,人们如何趋利避害?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当地产业?如何协调平衡人与环境的关系?这些正是地理各分支学科的研究课题。

上述脉络,就是从天文到地理、从自然地理到人文地理的大逻辑。

你不难发现:地理学的课题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细微;有时很抽象,有时很具体。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所处的地理环境,既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又具有变化多样的差异性。

地理现象纷繁复杂,如何才能合理解读,并实现有效利用呢?这就需要清晰完整的地理思维。我们学习地理,不能满足于碎片化知识,也不能依靠死记硬背。要从原理入手,学会用系统方法来剖析问题。

现代地理学是西方舶来品,然而“地理”这个名词在我国自古就有,它也被叫作“堪舆”或“风水学”,也是研究人与环境的关系。

抛开各种迷信色彩,“风水”这个词其实很有意思。因为“风”和“水”是影响气候最重要的两大因素。

从下期开始,我们就聊聊地球上的风,聊完风再聊水,接着是气候带分布。

声明: 原创文章,作者老铁,系列推出中。欢迎关注、转发,转载请注明“知识棒棒堂”ID与作者。

自然地理考研(自然地理考研科目)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