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五家渠考研培训机构,新疆五家渠考研培训机构有哪些
改革风劲正扬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改革诠释“新屯垦”的实践与启示
光明日报调研组
“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这是被千百年历史反复证明的一条铁律。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考察时指出,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要发挥好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此后,党中央对兵团推进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和安排部署,为兵团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
这场改革对兵团人来说,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他们唯有拿出“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以推动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如何让团场体制机制实现革命性重塑?如何让国资国企“涅槃重生”?如何以改革诠释“新屯垦”的内涵?兵团人以实践探索着答案。
万物复苏的春天,光明日报调研组深入团场、连队、农田,踏访企业生产车间,探究兵团改革的动力之源及具体路径。
团场体制改革让兵团植棉效益大幅提升。图为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运用现代农机播种棉花。资料图片
兵地融合建成的头屯河谷森林公园,已经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田园摄/光明图片
1.打破“五统一”,团场提振生产积极性
四月,大地回暖,兵团广袤的农田迎来了繁忙的春耕春播。
在兵团第六师共青团农场一块上千亩的棉田里,6台无人驾驶棉花播种机在北斗卫星导航的精准定位辅助下,在地里沿着直线缓缓前行。一趟下来,平整土地、铺膜压膜、铺设滴灌带、精量播种多项作业全部完成。原本需要一个月时间的春播,如今10天就能完成。
前不久,农业农村部公布了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市、区)名单,六师共青团农场榜上有名。从育种到收获,从初级产品到深加工,从农业装备制造到农业旅游,共青团农场一路领跑。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共青团农场考察时,文晨霞刚大学毕业,还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如今,她已成长为农场业务骨干,也见证着团场综合配套改革带来的变化:“体制机制活了,人气旺了,职工积极性足了。”
文晨霞清楚地记得,改革的号角是2017年6月吹响的,六师五家渠市被兵团党委确定为整师推进试点,共青团农场二连则成了改革的先行者。改革一启动,就瞄准打破“五统一”发力——这是兵团自成立以来,以连队为单位实行的“统一种植,统一农资采供,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农机作业,统一产品销售”管理体制。历史上,兵团正是靠着这一管理体制,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一路领跑,但随着市场经济快速发展,“五统一”集中管理的弊端日益凸显,严重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
改革“大招不断”:土地确权入户,一张张红彤彤的土地确权证书,让职工们吃下“定心丸”,有了主动权。连队干部取消“终身制”,打破“铁饭碗”,由原来的委任、派任改为一线职工选举产生,连队所有的事务要通过“四议两公开”决定,职工们成为连队的主人和主角。
改革让职工的收入明显增加。“2014年,我家年收入两三万元,现在能达到十多万元。”共青团农场四连职工许万秀说,去年天气帮忙、价格给力,她家收入20多万元,连队里家家户户都增收不少。
经过土地确权,许万秀分到50亩身份地,又承包了100亩地种棉花。种子、农药可以自主购买,种出的棉花卖给谁自己说了算。地还是那片地,种地的积极性增加了,棉花质量逐年提升。“去年棉花行情好,籽棉每公斤卖到十二三块钱,种50亩地就能收入十来万元,这搁以前想都不敢想。”许万秀说。
甩掉了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土地种植效益明显提升。在稳住棉花种植的前提下,共青团农场又发展种植了1.5万亩小麦、1万多亩西甜瓜以及5000多亩玉米。
种植效益增加了,钱包鼓起来了,撂地外出的职工纷纷回流,农场的人口不断增加。共青团农场副书记、副政委张风团介绍,团场从改革前的七八千人增加到现在的一万两千人。人气旺了,农场的道路、路灯、自来水管网、电网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升级改造,城镇化率也由2014年的78.2%提高到现在的90.1%。更让人惊喜的是,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也纷至沓来。今年共青团农场招收44名职工,有600多人报名。邻近的芳草湖农场,招收100名职工,报名人数达到2300多名,其中不乏研究生。
来自兵团党委团改办的数字显示,团场改革全面推开以来,职工承包土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兵团团场职工回流和新进入势头迅猛,农牧业一线职工人数从2016年底的27.09万人增加到了目前的36.7万人,一举扭转了改革前十余年连队职工队伍萎缩退化的局面。
2.推行“四分开”,国有企业在管理机制上“动手术”
作为兵团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兵团国有企业具有“兵”的特质。经过几代兵团人不懈努力,以天业集团、天康生物、天润乳业、青松建化为代表的一大批现代企业发展壮大,成为推动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骨干力量。
然而,随着发展步伐的加速,兵团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与市场经济体制机制不适应的问题日益凸显。
怎么办?零敲碎打、小打小闹的改革显然只能延喘保命,想要起死回生,就必须来一次彻底改革。关键时刻,兵团党委和师市党委送来了坚强有力的支持:“大胆试、大胆改!”
2020年11月,兵团召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会,提出“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强化管理权、落实监督权、规范处置权”改革思路,吹响国资国企改革集结号。
在青松建化,改革瞄准“大而散、大而弱”发力,果断关停并转旗下规模小、能耗高、效益差的“僵尸企业”,引进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旗下物流公司、塑化公司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通过债券重组、产权重整、资本重组等方式对分、子、控股公司进行优化重整。青松建化资产规模从100多亿元降到70多亿元,但审计结果显示,资产效益更高,发展更良性更健康。
改革最难的是人员处置。青松建化从集团总部机关人员“开刀”,17个部室200余人精简为8个部室47人;取缔伊犁青松南岗公司机关,原来的13部室97人,整合归并入4个部室减至29人;全员竞聘上岗,原来的科长、主任科员被部长、业务主管所取代。
不吃老本,再立新功。青松建化董事长郑术建说,通过一系列“刮骨疗毒”,青松建化2017年扭亏为盈,并连续五年实现盈利,2021年利润总额达到4.27亿元。但企业并没有满足现状,而是按照兵团国资委“盘活存量、做大增量,做强北疆、向南布局”的改革要求继续发力。
紧盯市场化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天润乳业打破企业原有劳动、人事、分配体系,引进更科学、先进的绩效考核模式,明确经营层人员年度目标、任务、奖惩举措,按照业绩考核办法和薪酬管理办法考核和定薪,真正建立起管理者能上能下、收入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的管理机制。
紧盯市场化激发科技创新动能,天润乳业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与江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国家奶业首席专家为引领的企业专家团队;设立牧业检测实验室,3项国内发明专利申请获得授权,技术创新能力和创新成果在疆内领先,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积蓄了深厚动力。
兵团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几年兵团在推进国资国企改革进程中,着力打破长期以来实行的“党政军企合一”的经济体制,从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四分开”入手,推动改革进入“深水区”。截至2021年底,兵团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5929亿元,同比增长4.98%。国有企业活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持续增强,“主力军”“压舱石”作用更加彰显。
3.融合“一盘棋”,兵地努力共建“一家亲”
春风和煦,70多岁的张寿华迫不及待地脱去厚重棉衣,带着60多名伙伴,穿行在头屯河谷森林公园内。上百个人工湖破冰解冻,数百万株绿植郁郁葱葱,欢声笑语荡漾在河谷两岸。
调研组注意到,这个已经跻身4A级景区的森林公园,从去年开始,就多次火爆“出圈”,成为乌鲁木齐市、昌吉州和兵团第十二师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网红打卡地”。
生态共治共享。“头屯河谷森林公园的打造,是兵地融合发展的缩影与见证。”兵团第十二师党委副书记、副政委、宣传部部长闫卫华深有感触。
头屯河发源于天山山脉中部,奔涌而来的冰雪融水汩汩流淌190公里,滋润着乌昌大地,哺育着两岸各族群众。过去,这里因缺乏有效治理和管理,垃圾遍地,群众称之为“头疼河”。
2019年,兵团第十二师和昌吉州按照“一个规划、一张蓝图、一体实施”的要求,正式启动河谷两岸综合治理项目。
清除垃圾,拆除违建,搬迁企业,种下300多万株树木、150余种植物,打造了78公里长公园水系、形成了10.2公顷水面人工湖,第十二师投资13亿元,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打造,让头屯河变身沿岸百姓的“幸福河”。
项目推进过程中,兵地双方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第十二师主动补位,在头屯河东岸打造新疆游客集散中心,与坐落在河西岸雪莲花造型的新疆大剧院遥相呼应,为乌昌城市群再添一处地标。
产业共建共兴。2007年,为促进兵地融合,第十二师和乌鲁木齐经开区(头屯河区)打破行政界限,按照园区共建、利益分成的模式,探索建设产业发展合作区。
凭借这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和良好的服务,这一发展合作区吸引多家企业入驻,目前总面积达到23.7平方公里,累计投入资金150亿元,不仅满足了企业落地的需要,也完善了基础配套设施、改善了民生。
不独第十二师,兵团牢固树立“兵地一盘棋”“兵地一家人”思想,推进兵地在经济、文化、社会、民族团结等方面发展再上新台阶,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第十一师持续完善兵地融合联席会议机制,建立健全常态化长效化工作机制,加强兵地之间联动协作和沟通,形成工作合力,把兵地融合发展制度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
第三师图木舒克市组织各学校与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各学校开展校际结对帮扶活动;开展兵地学校“教育教学、文化建设、教研互动”交流活动,力促优质教育均衡发展;
在城镇、警营、社区、连队、边境一线,第十师北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红石榴”文艺轻骑兵志愿服务队所到之地,处处是绽放的笑颜、热烈的掌声、火热的激情。
近年来,兵团自觉把兵团工作置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思考、推动兵地融合在多层次、宽领域紧锣密鼓展开,兵地生态环境保护“一盘棋”、规划“一张图”、交通“一张网”得到全面落实,经济发展共促、文化交流共融、民族团结共创、医疗服务互惠、干部人才共享的良好局面加速形成。
4.回溯“来时路”,为持续深化改革总结新经验
调研组在走访中发现,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在兵团上下正一点一滴转化为生动实践,改革的成效春风化雨,正润物无声地惠及300多万职工群众。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兵团人在实践中总结出不少经验:
改革要紧跟时代步伐,回应现实需要。“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新中国成立初期,兵团人在天山南北挥汗如雨,把红色基因、优秀文化和丰收的希望一起播撒在边陲大地,在屯垦戍边上取得了骄人成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兵团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体制日益趋于僵化,管理“缺位”与“越位”并存,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人员大量富余流出、经济增速放缓、维稳戍边能力下降。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兵团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下,吹响了改革“集结号”,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兵团改革,建设高素质兵团队伍。恰逢其时的改革,进一步盘活了体制机制,进一步壮大了综合实力,切实提高了维稳戍边能力。
改革要着眼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动力。团场是兵团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人口集聚、兵地融合和维护稳定的基本单元和重要载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兵团党委把团场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兵团深化改革的重中之重,把连队改革作为团场综合配套改革的关键,狠抓连队综合改革、团办企业改革、团场机构改革、团场财政体制改革等基础性、制度性改革,完成了“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任务,推动团场管理体制实现了革命性重塑。
改革为兵团增加了活力,增添了动力。连队打破“五统一”,土地确权到户,解放了生产力,职工增加自主性、积极性;国有企业持续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四分开”,行政指令行政干预大幅减少,“企”的地位进一步确立,越来越多的企业扭亏为盈、效益增加、竞争力提升;向南发展步伐更加坚实有力,北屯、阿拉尔、昆玉、铁门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新型城市迅速兴起,极大改变了南疆的城镇面貌,为推动兵团“三大功能”“四大作用”的发挥,全面提升维稳戍边能力提供了重要战略支点。
改革要立足主责主业,在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维稳戍边是兵团压倒一切的职责使命,改革要始终围绕这一总目标发力。实践过程中,兵团充分发挥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彰显兵团优势,始终站在促进民族团结的第一线、维护稳定的第一线,确保兵团辖区社会和谐稳定,在维护新疆社会大局稳定中强化责任担当,主动作为,使兵团始终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这样的做法收获了良好效果。
同时,兵团在兵地融合发展中持续深化改革,致力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自觉把兵团工作置于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来思考、推动,创新了“肩并肩、爱国情”团结共建、“手拉手、兄弟情”结对帮扶、“根连根、骨肉情”温暖入户、“心连心、鱼水情”党群连心等措施,推动各族干部职工群众在日常交往中增进感情,在互学共进中实现交流交融,在共同生产生活中相互帮助、相互包容、相互尊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夯实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进一步的改革实践中,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还需在实践探索中不断创新尝试,为企业发展“赋能”,为各族群众“造福”,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在新疆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光明日报调研组调研组成员:光明日报记者李慧、尚杰,石河子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卿涛,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戍边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安军、教授张彦虎,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张杰)
《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2日05版)
来源: 光明网-《光明日报》
新疆五家渠考研培训机构(新疆五家渠考研培训机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