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导读

4月23日,由中国城市规划学会提供学术支持、重庆大学召集的2022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中期汇报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毕业设计主题聚焦“城市·山水·艺术·未来—重庆九龙半岛更新城市设计”。

本文字数:6387字

阅读时间:20分钟

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重庆大学和清华大学六所学校的毕业设计团队进行了中期汇报,专家评委进行了细致的点评,百余名师生以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参加了本次中期汇报。

重庆大学线下会场

主持人:王正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规划系主任

主持人:魏皓严

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教授

本次中期汇报由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副教授、规划系主任王正主持上半场,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魏皓严主持下半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代表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致辞。

石 楠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石楠在致辞中首先强调,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是一个为六校师生提供交流研讨与学习机会的优秀平台,对于六校同学而言是一次特殊的人生历练,一段值得记忆的经历,在此过程中迸发的思想火花将受用一生。他指出,此次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场地虽然位于重庆,但不仅仅是重庆的题目,更是全国的题目,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除了任务书提出的主题词,他提出要在设计中思考更大的主题词和视角,包括在城市更新与规划中体现尊重生命、保证安全、恢复经济,体现以人为本、人民为中心,以及对群体和个体的重视,对每一位市民需求的关切。同时,石楠继续强调了传承的话题,面对当下各种发展机遇,我们在城市更新中要创新、要传承、要平衡各种利益关系。

李和平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党委书记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党委书记李和平,代表承办方对学会领导、专家和各校师生的参与表示欢迎与感谢。李和平首先回顾了本次设计的主题,他说今年是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第十年,场地选取在极具特色的重庆九龙半岛,目标是在这一国家级的城市更新样板区,探索重庆发展的目标、模式与路径。他指出,在今年疫情影响下各校采取了分散式的现场调研和踏勘,克服了各种困难,体现了师生们对联合毕业设计的重视与热情。他希望再次听到各位专家带来的精彩点评,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工作。最后,他对同济大学的师生们能克服疫情影响、坚持完成毕业设计中期成果表示由衷的钦佩,并期待今天的中期评图取得圆满成功。

受邀点评专家

石 楠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兼秘书⻓

朱子瑜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城市设计学委会主任委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总规划师,住建部科技委员会城市设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王 引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学会城市设计学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

王富海

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深圳市蕾奥城市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规划师

张 睿

教授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六校方案

01

重庆大学:CQ-USmile,重庆有笑

指导教师:魏皓严、李云燕

重庆大学的同学以对山水基底的认知为出发点,从环境、产业、文化、人居等诸多部分出发,提出“CQ-USmile,重庆有笑”设计主题。以超级基础设施为骨架的立体森林半岛的设计概念,以此发挥半岛的战略优势与区位优势,解决半岛交通、生态、文化与产业以及人居环境的基础设施质量问题,并由U延申出本次设计主题——CQ-Usmile。

U型基础设施脊骨:由笑轨、滨轨与滨道、山轨三个部分组成。作为设计的核心,也是九龙半岛的更新触媒与空间抓手,通过增量建设与存量更新,搭建九龙半岛的基础设施网络,通过联系传统车行与慢行交通,串联城市生态绿地。

U型生态公园系统:通过找平、析绿、营网的方式,保留原有黄桷树生态基底,打造动态线性公园、构建完整的慢行流线和生活服务体系。

触点系统:从交通、产业、社区、生态等方面入手确定其服务功能类型,有差别地赋予各触点不同的混合功能,与周边片区联动,形成便捷兼容,高质量的CQ触点系统。

专家点评

专家充分肯定了项目的创新性,认为重庆大学团队对现状、地形认知非常准确和深刻,把人和城的关系、历史和现代、生活和生产的关系结合在了一起,构建了立体的运维交通体系。U型结构和地形形态、现状资源、现象结合得非常巧妙,立意新颖,对半岛特征认知上比较深刻。后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

(1)认真思考U型交通基础设施基本框架的系统构建,尤其是应急系统构建。

(2)城市整体空间形态需要进一步把握,城市空间形态和U型整体空间的把控需进一步关联。

(3)四个方面问题分析和U型脊骨尚缺乏联系,需要明确U型设施如何处理场地内外部交通问题,在设计中应慎谈“原型”,应补充相应的理论支撑。

(4)轨道模式高度组织化和市民希望选择更多更自由的交通方案之间存在对立,建议在后续工作中找到依据。针对前期总结的问题,梳理提出U型交通基础设施作为解决关键问题方法的逻辑。同时建议对造价、运维、实际效果进行规划后评估。

(5)在下一步设计中考虑滨水岸线的保护和利用,尤其是滨水空间的塑造;加强文化内涵的继承和发扬,注意空间艺术性,保留城市空间形态、建筑风貌文化的内涵。

(6)注重“留改拆增”的比例,同时加强对现状自然资源(如黄桷树)保护。

02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江山美学无界湾芯

指导教师:任云英、田达睿

西建大团队从生态、文化、产业、人居、交通、城市意象六个专题对九龙半岛进行了深入的规划专题研究和专项分解,分析了在存量规划的背景下,九龙半岛生态绿岛的建设重要性,优势和困境。

生态专题:以生态为特色定义城市发展,塑造承载江山特色的人城绿和谐共生的半岛生境。打造半岛生态柔韧性,安全性,特色性。

文化专题:以特色滨江地形为线索,塑造成在城市历史记忆和近代工业文明的生态博物馆。探讨半岛的历史脉络文化环境,提出文化振兴和文化资源利用的方略。

产业专题:以艺术为内核驱动力赋能,塑造半岛内文旅融合的全产业体系。

人居专题:构建多元社群,充分满足不同人群需求,塑造设施,完善时代记忆聚集地,高品质生活宜居的山水人居情感家园。

交通专题:抓住半岛地形特色,塑造多层级绿色无缝对接的联通换乘系统和交通网络。

城市意象专题:通过梳理分析城市意象五要素,确定九龙半岛意象空间发展策略,塑造城景江连续、艺术氛围浓厚的九龙半岛城市形象。

专家点评

专家评委首先肯定了西建大同学规范扎实的基本功,认为西建大同学对九龙半岛生态本底和人文本底的剖析深刻,体现了西建大同学的较强的研究分析能力和作品特点的鲜明。规划出发点好,具有独特见解。同时也针对现阶段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方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1)系统与细节之间暂时缺乏区分,造成了细节和整体规划的衔接性脱节。建议后期细化梳理系统与细节的关系。

(2)每个板块系统之间需要更加整体性的认知和衡量。在后期的改进和深化中,注意体现出各个系统目标的整体性和重点。

(3)根据城市宏观的发展目标与实际市民的发展需求,从本地人的半岛为视角进行更加实际的,更加贴近九龙半岛尺度的更新设计。

(4)结合规划目标,加强空间形态相关研究的工作,将艺术融入半岛空间的方方面面。

(5)利用地形特征,囊括组织片区内的景观要素,建立景观系统形成景观结构体系。

03

天津大学:黄桷树下

指导教师:黄晶涛、米晓燕、盛明洁

天津大学团队通过对重庆的山水,经济,交通和生活进行研究,总结出重庆烟火气缺失,码头精神没落等问题。同学们在秉承“以人文本”的发展理念下,将整个汇报分成五幕来讲述,分别是:第一幕“长江之歌”,第二幕“雾都儿女”,第三幕“当梯坎遇上龙门阵”,第四幕“黄桷树下”,第五幕“黄桷树下烟火人家”。

通过“山城家园图景”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和“整体格局保护”三个核心目标,建立“以地文传续,有机更新为原则,地文,文脉,绿脉,业脉,文脉叠合划分”的超级更新单元更新原则:

成渝湾:季节性的公共开放空间,极具艺术性观赏性的商业综合体;

三角岗:拆留并重,生活艺术共荣的老坎与游客交融改造片区;

九龙嘴:自然与工业相结合的园区;

桃花坡:九龙半岛的生态涵养基地,回归自然山水的大美画境;

广厦坪:品质生活,生态观江的上城综合服务与生活片区;

黄桷堂:核心枢纽,承载空间记忆,城市温度和烟火气。

最后,团队提出了让九龙半岛有温度,有烟火气的美好愿景。

专家点评

专家评委充分肯定了天津大学团队“生长为主,有机更新”的规划价值观,对城市认知深刻,研究方法可行,更新理念符合要求。天津大学团队提出的更新目标、专项研究、场所塑造、更新行动具有关联性。最后专家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1)建议考虑方案可行性和经济性。注意市场带来的动力,合理利用市场动力进行更新。

(2)加强对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风貌的研究工作。建议结合九龙半岛山水地貌,建立空间秩序,强化九龙半岛的空间结构。

(3)加强对片区交通的研究。原有现状建筑空间对城市空间切割影响较大,建议后期提出一些针对性的改善策略和措施。

(4)深入梳理各个更新要素。每个片区更新重点不同,后期可能需要明确各个要素需要提升什么、改造什么、重建什么。

04

同济大学:九龙半岛成长企划

指导教师:陈晨、黄璜、高晓昱

同济大学团队基于对重庆九龙半岛的历史脉络的梳理与本地资源的分析,将自下而上的本底诉求与自上而下的价值传导结合研判,将九龙半岛定位为“记忆家园·艺术摇篮·山城之窗”,以“人城一体,永续成长”为规划思路,以功能重整和体系重构为更新策略,形成了九龙半岛在弹性设计思路下的形态呈现。

应对山水关系:提取对岸关系,沿山脊线-沟谷线形成“绿道”,自然向上汇聚到“绿心”,联通分散要素;打造三核四廊,并串联山城慢行步道。

着眼人城关系:开放艺术校园,打造半岛之心,梳理“人地业”时空脉络,引导空间转型。梳理存量更新空间,以工业遗存为抓手,植入活力功能节点,实现针灸式片区更新。

面向不确定性:通过灾害预案和事件预案,面向未来的适应性,保有跃升弹性。

专家点评

专家们首先表达了对身处疫情当中的同济师生的关心,也对同济师生在如此困境下呈现出的高完整度成果给予了敬意。评委们一致认为,同济大学展现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表达逻辑清晰,方案提出的以点带面的城市更新总体策略新颖,从九龙半岛发展阶段判断未来的发展目标,到模拟半岛的生长模式,将功能和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体系完整,内容齐全,具有很强的实施性参考意义。针对下一步工作,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具体内容上,多采用“微更新,轻建筑”的更新方式,考虑历史和生态的要素。

(2)在片区的空间设计的深化部分,从城市的管控体系着手,梳理山地城市微更新过程中的管控要素和手段。

(3)针对城市更新的政策问题进行研究,对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探索。

(4)思考如何有效处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考虑时间维度上的问题。

(5)注意城市更新过程中的韧性规划问题,发掘城市设计方案的更多可变性。

05

清华大学:清凉慢岛

指导教师:黄鹤、袁琳

清华大学团队从历史文化、自然生态、经济产业、社会人群、交通设施、网络媒介六个专题入手,对半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认知,提出了对应的问题及挑战,明晰了半岛特征。通过比较对九龙半岛进行价值判断,并适时扩展比较视野,用科学手段明确了其作为“清凉慢岛”的优势、可行性及更新目标。“清凉”即指低碳为城市发展的新追求,“慢”即指慢生活理念是当下城市生活的向往。紧密结合“清凉”与“慢”为主导的发展路径,针对具体的场地问题,清华大学团队最终提出了以下六大策略:

清凉生态:织补立体绿化网络,增加绿心和绿廊;织补凉岛通风网络,增加凉岛和风廊;织补山地截洪网络,山地逐层消纳径流。

低碳交通:针对公共交通,通过三级差异化体系促进低碳交通发展;针对步行体系,改造断面激活界面,提升步行分担率。

慢体验:沿用铁路体系构建滨江游览线,同时活用工业厂房建立艺术体验带,使半岛成为“活”的双年展场。

慢创作:在半岛的内圈层通过微更新留住艺术慢创作;外圈层通过“艺术+”的链条促进慢艺术的升值。

慢生活:植入邻里级生活圈,完善社交设施空间配置;塑造慢生活环境,增加特色生活商街;塑造多元新社群,引入青年群体与艺术工作者。

慢空间:对建筑进行局部织补,形成完整肌理;同时结合山谷河谷风向实现建筑呼吸。

专家点评

专家们高度认可了该方案,并一致认为清华大学团队的中期研究成果的研究思路非常新颖、巧妙且独到,勇敢地提出了九龙半岛的另一种更新路径,并科学印证。从另外一个角度巧妙组织了研究逻辑以及结构,并且规划思维清晰,研究框架完善。针对下一步的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在整体上,强化城市规划的系统性思维,进一步明晰城市设计基本的底线与规定动作。

(2)在概念深化上,有效拓展“清凉”与“慢”两个核心概念的内容。比如“清凉”除低碳外也要与工程层面的市政、交通及社会认知层面的生活方式等相关内容挂钩;而“慢”也应当与微空间更新及分期分级的环境治理等内容结合。

(3)针对方案的投资成本方面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探究如何通过低投入的有机更新培育有特色的地区。

(4)在城市形态方面,加强对于滨水公共空间的塑造、滨水城市形态的研究,同时加强对城市色彩的考虑。

06

东南大学:双笔共绘·无界艺岛

指导教师:李百浩、雒建利、汪艳

最后是由东南大学团队带来题为“双笔共绘·无界艺岛”的规划设计汇报。东南大学团队在充分认知九龙场地生态、产业、人居与艺术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江岛公园计划”、“旧厂新生计划”、“梯坎人家计划”、“无界艺术馆计划”四个规划更新策略,并制定了14条“九龙公约”,对九龙半岛更新这一难题进行全方位解题。

江岛公园计划:从江岛资源本底出发,探析问题,结合人群诉求,提出“江岛公园三重游”,以“品野趣”、“赏美景”、“融生活”为目标,打造以江滩公园、游龙公园、口袋公园成体系化的公园半岛。

旧厂新生计划:通过梳理场地产业历史及现状,提出“万众创新三部曲”,通过创新浮岛、创意工厂、创业作坊实现立体复合、片状集群、多点激活的创新半岛。

梯坎人家计划:通过人群解构、问题分析,提出“幸福生活三重奏”,并通过“守味”、“调味”、“提味”等手段打造具有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幸福半岛。

无界艺术馆计划:通过空间规划和设计打破人群与艺术的界限,唱响“生活的艺术”、“艺术地生活”、“人人都是艺术家”无界活力三重唱,实现“艺城生境”的规划目标,打造艺术半岛。

专家点评

专家评委充分肯定了东南大学团队“双笔共绘·无界艺岛”的主题和新颖创新的规划体系,一致认为东南大学团队四个“计划”对九龙半岛城市更新提出了分区分类的指导意见,研究方法新颖且具有浪漫情怀。同时,专家评委从规划逻辑、规划内容,空间设计等方面也给出了以下意见和建议:

(1)方案策略与前期认知之间加强必然性关联,在规划逻辑上进一步提高。

(2)规划内容的前后部分因分类、分计划讲述而有所重叠,建议加强各部分的互相融合关系,注意规划体系整体性和系统性。

(3)深入论证滨水空间功能,谨慎处理滨江建筑空间形态和风貌。

(4)充分考虑九龙半岛空间形态与山水环境的关系,增强城市空间的地域性特色。

合影(部分)

整体汇报结束后,六所学校的各位老师分享了各自的感想。大家纷纷表达了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各位专家以及六校师生的感谢,并表示九龙半岛这一选题充满了挑战性和复杂性,各个学校的方案都找到了不同的解题思路,从不同的视角切入,对山、城、江、人、艺术、空间以及规划展开思考,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方案和思路。

总 结

最后,各位点评专家对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的中期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对下一阶段的深化工作提出了系统性的建议。

张睿副局长认为各校的方案在后续推进中,应思考如何在城市风貌特色的塑造中强化城市美学与建筑艺术,找准历史文化的根脉,探索在规划中如何传承,注重以人为本,做到人民城市为人民。

王富海董事长强调了城市更新原则从“拆改留”到“留改拆”的观念转变,以及要真正理解为什么要留、为什么要改、为什么要拆,其可行性与内涵意义是什么,并以深圳城市更新工作开展的情况加以说明。

王引总规划师希望各个学校在接下来的深化设计中,能够坚持各自方案的特色,并强化数据的论证支撑力度,例如九龙半岛作为山与江冲突性的衔接点,对于长江不同时期的水位落差变化,应该有具体数据上的分析。

朱子瑜总规划师表示这次是“大题特做”,并勉励同学们要了解城市发展规律,掌握专业知识并综合运用以及科学方式呈现,在终期汇报时可以加强对空间结构、工作框架、设计管控、行动指南四个方面的思考。

石楠秘书长表示,这次中期汇报非常成功,从中体现出对生态文明、历史文化、韧性安全等多维度的关注,与以往相比是前所未有的,这也体现了城市更新理论方法日趋成熟,在后续方案深化中,要有更强的市场意识、公众参与意识等。

最后,李和平教授表达了对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组织和六校师生共同努力的感谢。他认为六校师生对于九龙半岛城市更新问题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思路和见解,期待同学们结合专家建议认真开展下一阶段设计工作,最终交出满意的答卷。

供稿单位: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你可能还想看这些

2021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汇报圆满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20年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网上开幕式圆满举办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2019城乡规划学本科六校联合毕业设计终期评图在东南大学顺利举行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城乡规划考研(城乡规划考研考哪些科目)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