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考研,创意写作考研
问:我是文学院的学生,老师在课堂上经常提醒我们学中文的要有较高的写作能力,不会写作就不配做文学院的学生。我认同这一说法,但是,怎样才能提高写作能力,您能给我们一点建议吗?
答:我也是文学院的老师,我赞同你们老师的观点。至于怎样提高写作能力,这是一个综合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例如,从具体技巧来看,学好你的写作课。写作课会告诉你如何选材,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炼字炼句,如何修辞、修改等。专业的写作课之外,我想给你说这样几个小意思供你参考。
一,储存好文章作模板
好文章就是样板,就是楷模,里面体现着写作的经验和技巧。譬如论说文吧,你一边读一边分析,看人家是怎么立论,怎么展开论述的,看其中的逻辑关系。看的结果,其中的思想(主题)学到了,写作技巧也学到了。好的文章,你要是会看的话,看完后心里立马就可以浮现出它的提纲,它的骨架,它是如何写出来的。这时候你和作者就心灵相通了。
好文章是不见面的老师,而且可能是比我们的专业课老师水平还高的老师。老百姓中流传一句话,没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走啊!意思是主张模仿,从样板中学习。
如果你心里有50到100篇好文章储存在心里,也就是50到100个模板,到你写作的时候,这些模板会不由自主地蹦出来,启发你、引导你写出你自己想写的东西。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
二,盯着你的内心写
不少同学也想写,但是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从哪儿写起。这里我建议,盯着你的内心写。
热爱文学的同学,一般都有良好的感受(悟)力。读完一部(篇)作品,或接触某个理论问题,常常是思绪奔涌,如乱云飞渡,心里好激动,但事过境迁,归于平静,回归于空(无)。思绪纷飞,就是你的收获,就是文学激发起的灵感,它微妙而独特,带着你自身所独有的精神信息,但你却无力把握,你抓不住它,它即生即灭,随风飘逝,实在太可惜了。
怎么办?我劝同学们澄怀凝心,静思默想,把那些纷乱的思绪捕捉下来,慢慢整理,然后形成文字,用文章把它记录下来。当然,这样做一开始会很困难,得之于心不能应之于手,这就是表达的困境。这时候我劝你千万别放弃,你一定要知难而上,坚持下去。
能够把看不见摸不着、无形无相、无体无状、朦胧飘忽的思绪变成文字,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被固定下来了,他人可以借助你的文字了解你了,这是个质变,巨变。这就是你的创造,你的进步。伴随这个精神创造而来的是极大的快乐。——我手写我心,我所写的就是我所想的,我所想的就是我的兴趣。兴趣——思考——写作,三位一体,还有比这个更快乐的吗?!作为大学生,没有感受过这种创造的快感,实在是一种遗憾。
总之,盯着你的内心写,就会有写不完的东西,就能体验创造的快乐,就会快快地进步。
三,从短、小、浅写起
初学写作,还写不了大文章,对写大东西有畏难情绪,我建议你从短、小、浅写起。多年来我鼓励本科生和研究生写作的口诀是三句话:没有长的有短的,没有大的有小的,没有深的有浅的。不要瞧不起短、小、浅,不管它多么幼稚,因为是你自己的精神产儿,对你来说就是最宝贵的。它是你成长的起点,也是你进步的见证。就像初生的婴儿,无论多么丑陋都是可爱的。农民说,有苗不愁长。你的写作也一样,有了短、小、浅,就会有长、大、深。
四,反复修改。除了李白这样罕见的、极个别的天才、神人具有一挥而就即是妙文的本领,绝大多数好文章都是反复修改而成的。看过一个材料,说毛泽东主席的文章,常常是反复修改好多遍,甚至放多年后再修改,这才拿出来发表。类似的故事举不胜举。
一般来说青年人没有这个耐心,但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有这个耐心,这是规律,你不可能例外。除非你放弃。
修改是写作的深化和精细化,不单单是字句的打磨,往往还是思想的发现、深化和提高。这个过程既痛苦又快乐,即痛快——痛中有快,快在痛中,乐在其中。
五、锲而不舍,长期坚持
写作能力不是在读和想的过程中提高的(这里绝对不否定读和想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而是在长期坚持不懈的写作过程中提高的。也就是说,写作能力不是读和想出来的,而是用笔写出来的。这就是实践出真知,实践长能力。
写作是一种综合训练,它能加深你的感受,促进你的思考,激发你的灵感,训练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现如今,各行各业都要求从业者具有一定的、当然最好是较高的写作能力,所以练习写作不仅仅是中文专业学生的事,也是其他所有专业的事。会写作,肯定能助力你事业的发展,否则你是会吃亏的。
总之,练习写作的过程,既是困难的,也是充满乐趣的,乐趣和困难相伴相随。起点一样,终点不同,至于你能走到哪一步,就看你自己了。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也就在这一过程中了。
写作考研(创意写作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