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考研(公共管理考研要考什么科目)

公共管理考研(公共管理考研要考什么科目)

公共管理考研,公共管理考研要考什么科目

所谓研究范式,是指具有一定共识的学科研究规范,其既具有通用性也具有指导性。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虽然起源于西方,但在各国的实践与发展中,又形成了与具体的治理实践密切结合的不同国别特点。在长期的研究积累和理论与实践创新中,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呈现出自身的独特性,并形成了相应的研究范式。大体上说,它主要有以下三个鲜明特质。

体现人民情怀和公共价值

无论企业管理学还是公共管理学,其在西方的产生主要是从提升组织效率的角度出发的。企业管理侧重于提升生产运作效率,公共管理侧重于提升政府管理效率。而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中国公共管理研究都体现出明显的价值导向,包括公平、正义、民本、民主、法治等公共管理学的典型特征。面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的公共管理研究更是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践之中。因此,在中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和研究中,从来都不是单纯从管理或者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来衡量,而是将是否提高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正等作为基本标准,在此价值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这种人民情怀和公共价值导向,确保了中国公共管理研究始终服务和贡献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具有丰厚历史和文化底蕴

一个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和文化传统密切相关的。中国公共管理体系最显著的研究与实践优势在于,其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历史实践与深厚文化积淀。在中国历史上,我们几千年前就形成了庞大国度的治理经验并系统地传承下来,儒道法墨以及后来传入的释等各家思想在中华大地上交相融合,在漫长的治理实践中相互激荡,形成了具有博大性、系统性和包容性的中华文明体系。其治理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仁政观,二是以义为本、义高于利的义利观,三是兼容并包、天下大同的共同体观。在漫长的治理实践中,中国公共管理学界在对我国历史和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上,深刻总结我国治国理政的经验和智慧。这些治国理政思想、实践、经验和智慧,共同融入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和文化始终塑造着一个民族的内在精神和宏观制度,这成为中国公共管理研究最为宝贵的历史与文化财富。

彰显国际视野和科学精神

中国公共管理学本身的发展与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密不可分,其发展与完善,既来自于结合本国实践对国外公共管理具体经验的借鉴和比较,也在进行中国公共管理实践的同时为世界公共管理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作出积极的贡献。无论20世纪90年代广泛讨论的“中国奇迹”,还是近些年引发热议的“中国之治”,都为世界提供了有效的治理路径。在构建更有效的服务型政府、数字政府、有为政府方面,中国经验越来越重要。在不断开拓国际视野的同时,中国公共管理学科的科学性也在日益凸显。近年来,中国公共管理学界注重吸收国际学术界在定性和定量研究上的科学理论与方法,不断完善学科知识体系,大量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尖刊物上,这些都是其追求科学精神的重要表现。

推动中国公共管理研究范式创新

增强实践性与人民性。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但公共管理始终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实践,并且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最重要的社会实践之一。因此,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更加深入实践、归纳实践、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管理实践的主体是人民,公共管理学科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提高公共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公平正义并提高人民福祉。因此,中国公共管理研究需要进一步增强其人民性,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聚焦国内国际公共治理新实践、新问题,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增强历史性与文化性。中华民族数千年大国治理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是当代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的宝贵财富。中华民族内在的历史经验和集体的文化内涵,无论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还是在当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都起到重要作用。中华民族勤劳坚忍、和谐共生、仁者爱人、民本善政等优秀的治理伦理,对于进一步完善“中国之治”乃至“世界之治”,也都具有重要价值。而中国历史上的各种治理体系和治理实践的宝贵经验,足以为今日之研究者所珍视和借鉴。

增强科学性与创新性。科学本身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严谨的规范性,从而保障研究结论的可靠。二是具有积极探索、不断进取的创新精神。中国公共管理体系日趋规范严谨,不能被所谓的经验实证主义方法所羁绊,而应在实践探索中坚持开放包容,用更加积极进取的心态激励公共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公共管理研究者需要继续深入实践,不断参与到各项治理实践的制度与政策创新发展之中,既要做客观的研究者和观察者,又要积极推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仅需要自然和工程科学家从事的科学发明和技术研发,而且需要公共管理研究者和实践者开展的治理实践和理论创新。新时代的中国公共管理学人,应当勇于承担起这份历史使命与重要责任。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

编辑:刘岩

公共管理考研(公共管理考研要考什么科目)

公共管理考研(公共管理考研要考什么科目)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