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逆向考研”,实现“正向成长”
近日,武汉科技大学披露了“逆向考研”数据:在2022级的研究生中,有159人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院校,其中不乏同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本科生。在“人往高处走”的世俗之见中,放弃名校光环对他们而言是否意味着失败?在唯名校论的社会风气下,他们如何调试自我、如何做出忠于本心的抉择?(10月25日 《成都商报》)
近年来,考研形势严峻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教育部公开数据显示,2022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全国报考人数为457万,较2021年增加21%,而院校的计划招生人数约为110万人。在这种情况下,众多“双一流”本科毕业生走出“名校光环”,选择“逆向考研”。对于广大考研学子来说,“逆向考研”要理性选择,“正向成长”要笃行不怠。
对于“双一流”考生来说,走出名校光环,才能看到更真实的自己。要懂得“学校只是每个人身上的某一个标签,并不能真正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对有的人来说,“名校”的光环,非但没有成为能量来源,反而消耗着原本的能量。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与其陷入无用的焦虑,不如为自己喜欢的事业拼一把,勇毅地脱离名校光环,勇敢地追寻个体意义,秉持着忠诚本心的态度,在正确认识自我中探寻向上发展的信心和底气。
“名校光环”不应该成为大学生的“黄金甲”,“双一流”本科生也需要感受被无情现实击打的挫折感。名校或许可以为大学生们争来一个进入良好工作环境的机会,但一旦进入职场,曾经的辉煌都已经褪去,未来的路只有依靠自己。若当被褪去名校光环之后,什么都没有剩下,甚至是一地鸡毛的时候,曾经的名校学子将会很快失去仅仅靠“名校光环”得来的这一份竞争激烈的工作机会。故此,走好走稳自己的人生之路,拥有自己的“金刚钻”才是王道。
因而,从“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选择一所普通本科院校读研,这是十分正常的选择,已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接受“逆向考研”的学生,要想清楚自身需求,做好心理预期,权衡利弊得失,不要依据学校身份,而是结合自己的能力、兴趣,根据学科、专业的质量、特色自主选择报考研究生。同时也应看到,有的普通院校的学科、专业,办学质量并不比“双一流”建设高校同类学科、专业差,甚至更具特色,就业前景更好。
此外,对于吸纳了优质生源的“双非”院校而言,在人才培养上,要通过重塑人才培养规划来提高学子的信心,将个性化的生涯规划落实到教育方式中,着力把不同能力层次的学生培养好,大力提升学校的人才质量,提升学校的整体社会评价。教育主管部门要引导、督导高等学校科学构建重视学生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引导学生以能力提升而不是学历提升进行学业发展规划。如此,才能让学生们走出“名校光环”,实现“正向成长”。
“逆向考研”当理性,“正向成长”是王道。期待更多的学子们走出“名校光环”,实现自己的人生规划目标,让生命开出属于自己的“绚丽之花”。(许华凌)
奔赴“逆向考研”,实现“正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