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考研,清华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
8岁,在妈妈所在大学的物理实验室里,一场光学实验,让陈建宇第一次窥探了科学的美妙。
25岁,陈建宇提出的“非线性系统、非凸约束条件下的实时轨迹优化算法”成功应用在无人车实车上,被WebsEdge专题报道,在SAE世博会进行展示。年青的科研新星崭露头 角。
29岁,陈建宇在“带约束的安全强化学习和感知—决策联合学习”两大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对我来说,学到一些新的知识,创造一些有意义的东西,都让我快乐。”他说:“科研并不是苦的,工作也可以是一种娱乐。”
清华大学实行的是PI制,以PI为核心进行资源配置。作为独立PI,陈建宇自己组团队做项目,学校和院系给予资金、资源等各项支持。陈建宇说,学校和院系的支持足够让他“可以自由探索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清华大学对他也有极高的期待——做出全世界范围内顶尖的科研成果。实际上,这也是陈建宇自己的期待。
2021年,陈建宇成为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博导。这位不到30岁的年青人,以新的身份,开启他的科研和从教之路。
过去一年是陈建宇身份转化的第一年。他从一名学生变成了带硕博研究生的导师、给本科生授课的老师。
背着双肩包、穿着运动鞋的陈建宇,走在清华校园里,看起来仍像一个学生。但是当他和他的博士生在一起,很容易看出谁是老师——他仅比学生大3-6岁,但自带老师的“威严”。陈建宇认为:“学生刚刚接触科研时还是很需要多多引导的,想让学生听你的话,需要建立一些威信。”
在学生的描述中,陈建宇“儒雅、和蔼,总是鼓励为主”,是一位“会在凌晨四点给学生改代码”的老师。面对这些在他看来“很聪明、有创造力”的学生,陈建宇也在探索怎样去做一个更好的导师,激发学生的潜力。他带着学生调研,找寻有价值的研究方向;对研究方向进行探索、验证;提供软件、硬件以及智力等各方面的支持。也有让他犯难的时候:要给每个学生设计好的课题,并对每一个人的课题都非常了解,出了问题还要能帮助他们解决。
陈建宇与学生们
教学上陈建宇也是新手。入职一年来他给本科生开了两门课——《机器人学导论》《智能系统与机器人》。每周两节课,他需要两到三个全天来备课:要反复推敲,保证内容的准确性、严谨性;要深入浅出,让学生易懂;既要有基础知识,也要有前沿研究,培养学生的兴趣……他自豪“课讲得还可以”。
从学生转为老师,身份、状态的改变给陈建宇带来了很大挑战。以前有老师“罩”着,有学长学姐带着,做好自己的科研就行。现在他需要承担起比之前大得多的责任。科研上,他面临着“世界级成果”的压力和终生教轨的考核。除了自己做好科研,还要确保学生也能做出科研成果;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完成好教学工作;要做好育人工作,培养学生成为未来的优秀科学家……他也是重视家庭的人,“随着年龄增长,家庭的事情也会越来越多,怎么平衡科研、教学、家庭之间的关系也是比较大的一个挑战。”一个年轻人,正学着去应对身上的各种责任。
今年4月,陈建宇将满30岁。他称自己“勉强”做到三十而立,“无论事业还是家庭都刚刚起步,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的空间”。
下一个十年,他希望在领域内做出一系列突出的贡献,成为国际上知名的学者,并推动技术产业的变革;希望培养出很多优秀的年轻科学家,在科学领域绽放光彩。
来源:光明教育家
清华大学考研(清华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