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南京大学(考研南京大学难吗)

考研南京大学(考研南京大学难吗)

考研南京大学,考研南京大学难吗

今年,南京大学开创“寻根性办学”,2022级3907名本科生9月11日至12日报到后,全部入住鼓楼老校区,完成一年级大类培养后再进行学科专业分流。这一新的办学方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梧桐苍郁、古朴厚重的南京大学鼓楼校区于繁华闹市区,北至北京西路,南临广州路;东起天津路,西抵上海路和青岛路……是拥有北大楼等一批百年老建筑的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现如今,国保单位里迎来了“新生力量”。北大楼门前挂上了“新生学院”的门牌,一楼办公区域内,秉文书院、开甲书院、安邦书院等七大新生书院纷纷进驻。

9月11日,装扮一新的鼓楼校区,守候着新一届学子的梦想约定。距离1992年秋天,汉口路22号校门上一次大规模本科迎新,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1993年起,本科新生先后入读浦口校区和仙林校区)。2022年的今天,百廿南大在鼓楼校区正式开启“寻根性办学”。今年共有3907位本科生被南京大学录取,进入“秉文、行知、安邦、有训、毓琇、开甲、健雄”七大书院就读,其中年纪最小的新生15岁。他们将在鼓楼校区开启与南大结缘的“寻根元年”,在一年级结束之后,再根据各自的兴趣、学习基础等进行学科专业分流,进入仙林校区或者苏州校区继续学习。

不论是文化浸润还是精神传承,历史悠久的鼓楼校区都具有不可替代性。作为本科新生的“第一课堂”,鼓楼校区能让学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南大“基因”,感受南京大学报效国家、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和科研追求。

9月11日,南大党委书记胡金波在迎新现场如此解释“寻根性办学”:寻初心之根,即“视学校为家庭,视老师为父母,视学生为子弟”;寻使命之根,即“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谋国家之强盛、求科学之进步”;寻精神之根,即“宽德养士、至乐成学、吾道在国、与世恒新”;寻文化之根,即“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寻成长之根,即“追求卓越、最好本科”。很明显,这“五个寻根”归结到一点就是,校园文化的延续与重塑。

高校之文化寻根主要源自地理上的区隔,新校区的现代气息在老校区的历史风采面前,总难免少了些神韵与意境。如何在空间断裂之处实现时间与历史的延续,是“多校区”高校不得不面临的一道难题。就拿南大来说,仙林校区采取了多样化的措施来强化这一延续。比如路名,甫进校南门,便要先过三江路、再过两江路。因为1902年先创建了三江师范学堂,1906年才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南北走向的“金大路”与“中大路”并驾齐驱,分别代表南京大学的两个源头“金陵大学”与“国立中央大学”……如此便将南大的前世今生别出心裁地嵌在了路名之中。再如建筑,仙林校区行政南楼的外观设计参考了鼓楼校区北大楼的外形和景观,扦插移植了北大楼具有标志性符号意义的爬山虎。此次的“寻根性办学”,无疑是更进一步的延续措施与努力。

文化寻根是需要媒介的。老校区的文化景观包括建筑、雕像等,就是最重要的媒介。这些文化景观以“凝固记忆”的形式,承载着一个故事、一个传说、一段历史、一个历史人物或者一种心理寄托。仍以建筑为例,作为一种“再现媒介”,建筑以包含建筑机能向度、历史向度、文化向度和叙事向度等在内的庞大文本叙事方式,将信息镌刻在自己的身上,让观者可以进行解码与译码。比如南大鼓楼校区的北大楼,其采用了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形式,又糅合了西方钟楼的建筑风格,让人感受到中西方文化激烈融合碰撞的时代脉搏。更有那青砖、石雕、藤蔓使其增添了一抹文学的乡愁,如余光中先生《钟声说》所慨叹的“是藤呢还是浪子的离愁”。

寻根不是留恋过去,而是着眼未来。立足城市与大学互动的视角,可以看到“寻根性办学”的更多可能。如此次南大的“寻根性办学”被解读为一场“再城市化”潮流中的一个生动案例,认为“寻根性办学”或具有更为宽广的意义,如激活城市主城区的文化历史资源、成为硅巷建设的“新引擎”等。而在媒介学视域下,大学之于城市,或也在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功能。由此观之,南大“寻根性办学”或不仅是一次校园文化延续的新尝试,更可成为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有力中介与载体。

作者:李园园

编辑:赵征南

责任编辑:范兵

考研南京大学(考研南京大学难吗)

考研南京大学(考研南京大学难吗)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