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考研()

李达考研()

李达考研,

来源:光明日报

除了读研深造、就业创业,疫情下,应届毕业的本科生又有了新选择——原本已被叫停的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再次启动。

何为第二学士学位?它并不是人们常说的双学位、辅修专业,而是属于大学本科后教育的一种。也就是说,在读完本科并取得毕业证后,再攻读另一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学制两年。即花六年时间,获得两个本科学位。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在普通高校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文件标题罕见出现“继续开展”字样。2019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曾决定,从2022年起停止招收第二学士学位。

一年之内“废而又立”,第二学士学位教育的遭际为何如此一波三折?对于面临特殊就业压力的本科毕业生来说,第二学士学位还有吸引力吗?高校是否有开办的热情?

培养效率高,强调实践性,但社会认知度低

15年前,在完成安徽某大学国际贸易本科学习后,刘泽凯(化名)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第二学士学位。在两年的学习中,他不需要学习英语、通识课、政治课,只需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培养效率高,上手快,强调实践性”,毕业后,他顺利地找到了一份媒体的工作。

从1984年开始,少数高校试点第二学士学位班,这种设计是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替代学位,目标是培养跨学科高层次人才。

从2001到2012年,教育部共批准185所高校建设292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专业设置涵盖理工科专业,遍及管理、教育、新闻等诸多学科领域。

近40年来,随着研究生教育的扩张,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连年缩水。

有媒体报道,2014年,兰州交通大学教授杨宗仁曾对我国163所高校开办的81个授予第二学士学位的专业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专业从来没有招生,70%的专业已停招多年。

与此同时,第二学士学位社会认知度逐渐降低,在人才市场上也频频遇冷,以至于很多用人单位“压根就没听说过”。

不过十余年,刘泽凯就发现,“即便是多学一个本科,工作也不好找了”。

“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历提升,而非专业学习。”河南师范大学教授李醒东告诉记者,几轮扩招后,硕士研究生招生数量不断提高,对于第二学士学位产生了较大的冲击。在就业市场上,很多岗位直接要求硕士学历,第二学士学位“变得毫无竞争力”。

“小众化”的第二学士学位,沦为鸡肋。

2019年7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人表示,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为弥补研究生教育不足而设立的第二学士学位,已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

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学习机会,增强就业创业能力

疫情影响下,和硕士扩招、专升本扩招等逻辑类似,今年“继续开展”第二学士学位,是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更多再学习机会,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因为此次政策调整,让李达“重燃希望”。他从小就爱好播音主持,然而,高中时接受了家人的建议,成了美术艺考生,本科选择了美术专业。2017年大学毕业后,他却一直从事播音主持相关工作。

《通知》明确,第二学士学位主要招收今年的应届毕业生或者近三年暂未就业的往届生。今年,是李达最后报考的期限。

再花两年,获得另一个本科学位,为何不直接考研?很多人问李达的这个问题,是所有学生的困惑。李达却称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知识储备不足以跨专业考研,而学习播音主持专业的兴趣“十分强烈”。

“考研的难度远高于报考第二学士学位。”李醒东分析,部分学生不具备考研跨考的能力。“不管是不是出于受疫情和就业影响而重启第二学士学位,都要理解和允许这样的政策存在。它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通道,哪怕有这样需求的学生人数很少。”

记者发现,考取第二学士学位还可以重新获得应届生身份,以便参加公务员考试或参加校招;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改变第一学历背景,去到更好的高校进行学习。

疫情发生后,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研究员卢晓东专门撰写了《关于“适度扩招第二学士学位生缓解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冲击”的政策建议》。

缓解就业之外,卢晓东更看重第二学士学位在培养效率、教学方式和教育本质上的优势。“如果一个大学生本科毕业后,忽然发现自己对另一个专业更有兴趣,为什么不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呢?”

卢晓东更愿意将这样的学习动力称为“内生动力”。他表示,目前一些大学对本科生转专业设置了不合理的门槛。毕业后,就业市场不太接近所学专业。“出于志趣的专业学习,对于学生和社会来说,都将有益。”

今年,874万应届毕业生再创历史新高,第二学士学位成了就业分流的渠道之一。应届本科毕业生们用脚投票,会不会买账?

新政策出台后,湖南科技大学教师张晓报对本班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他发现,“第二学士学位对学生的吸引力非常有限,大部分学生根本不了解甚至没有听过这个概念,有的学生甚至怀疑它的含金量”。

学历的含金量在就业市场上,一试便知。

1987年,原国家教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高等学校培养第二学士学位生的试行办法》规定,获得第二学士学位者,毕业工作后起点工资与研究生班毕业生工资待遇相同。

这一条规定并没有在最新的《通知》中得到明确,现在更难在市场上获得认可。

张晓报说:“学生们都在算一笔投入和产出的账。如果在付出与读研大致相当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之后,却得不到研究生毕业后可以享受的待遇,他们会认为,再读一个第二学士学位,不划算。”

支持高校在急需领域增设第二学士学位

面对第二学士学位的重启,要做出选择的不仅是学生,同样还有高校。

为保证培养质量,国家在批准高等学校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点时,对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要求较高。此前,第二学士学位生只能根据国家的特殊需要有计划地按需培养,不大面积铺开,招生规模要从严控制,原则上限在部分办学历史较久,师资力量较强,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本科院校中试行。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负责人介绍,此次重启,将重点支持高校在国家急需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大数据、集成电路、家政服务等相关领域增设第二学士学位专业。

2013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不再公布新增第二学士学位高校和专业名单。此后5年多,我国第二学士学位专业无一增加。

在“逐渐停招”决定出台之后,2020年3月,教育部却一反常态公布了清华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新增备案了3个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第二学士学位专业申办,再次开闸。

“部分高校可能有一定开办热情,但是,双一流大学与地方院校的动机应该是不同的。”在张晓报看来,前者“不差钱”,开办第二学士学位更多出于学科发展,考虑到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适应国家需求,为最主要原因”。而对地方院校而言,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经济困境更为严峻,而生均拨款又是其重要的经费来源。“因此,通过招收第二学士学位生来增加办学经费,可能是一条出路。”

“新政策并未对高校开办第二学位进行强制要求,开办的自主权仍然在高校手中。”卢晓东表示,在控制招生人数的前提下,高校的教育教学资源仍有扩展余地,尤其是第二学士学位专业一般是建立在学校强势学科之上,在正常本科授课时,提供小部分第二学士学位学生,按学分制跟随第一专业的学生学习即可。不过,他也坦言,“宿舍等硬件设施可能会是招生数量的制约条件”。

陕西某高校以文科见长,近20年从未开设过第二学士学位。该校招生办主任刘毅然(化名)告诉记者:“开设第二学士学位,意味着要增加在校生规模,哪怕是增长一二十人,都要保证教师、教室、宿舍等资源充足”。对于今年是否按照教育部政策,开设第二学士学位,刘毅然表示,“还需要学校统筹考虑,最后决定”。

开办第二学士学位,对于高校来说,仍是可选项。


李达考研()

李达考研()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