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评论|考研“协议班”,更像是基于营销话术的安慰剂
□蒋璟璟
近日,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完成网上预报名,距离初试不足百日,考研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据预测,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或将再创新高,突破500万。在考研热的带动下,各类高价培训班纷纷上线。一些机构推出所谓的“协议班”,收费动辄三五万甚至六七万,声称考不上可退费。然而,“过来人”发现,退费远比想象中要困难许多。
考研热的催化之下,相关教培产业链不断壮大。不仅整体市场体量迅速膨胀,具体的细分课程产品也是层出不穷,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业态创新、供需两旺,原本无可厚非。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在此过程中,渐有泥沙俱下、乱象丛生之势。培训机构的班型名目越推越多,路子越来越野。为了卖课,打擦边球、不当承诺、虚假宣传者,大有人在。考生稍不留神,就很可能踩坑中招。
在形形色色的考研班中,最特别、最可疑的,无疑要数“协议班”“保过班”。也即,“保证考过,考不过退钱”——此类班型的规则设计,乍听起来对考生很有利,很大程度上解除了考生后顾之忧。然而,深想下去,我们很容易发现“其中有诈”。很多人下意识以为“协议班”敢保证退费,是有实力、有底气、“与考试利益捆绑同进退”的表现,这可说是深深的误解了。
所谓的“保过协议班”,本质就是博傻的概率游戏。这其中的道理不难理解:有些考生无论是否报班,他们都会考研成功;如果他们报班,培训机构就能稳赚一笔高昂学费。换而言之,“考研成功”这一结果,实则并不必然归因于教培机构培训之功。而办“协议班”,于商家们来说,却是一门稳赚不赔、一本万利的好生意。
此外,从现实反馈来看,听起来很美好的“考不上退费”,也是困难重重。有些是找各种理由花式扣费,最后一算能退的学费所剩无几;还有的则是大玩“拖字诀”,申请、审核、打款周期漫长无比,直把学员磨得耐心耗尽而无可奈何。卖课时百般殷勤,要退钱时则是爱理不理。事前事后两幅面孔,投机做派、市侩嘴脸,也算是人间真实了。
大学生考研寻求专业辅导,合情合理。只是需要厘清的是,考研要想如愿以偿,更多的还是要靠内在的驱动,要靠自律的习惯以及正确的方法。若是过于迷信培训机构的“营销神话”,信了那套独门技巧、保证考上的话术,那么反倒是走了弯路、花了冤枉钱。考研并不神秘,也没有那么多“秘笈”。重要的还是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而不是轻信教培机构的浮夸广告,花高价买了心理安慰剂。
封面评论|考研“协议班”,更像是基于营销话术的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