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深研院,清华大学深研院和清华大学有什么不同
有一天,我偶尔读到著名教育学者聂圣哲先生讲的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小故事,原文如下:
我先谈谈某女生读清华的悲剧。因为牵涉到隐私,就称呼她小L吧。
某年,教育部突然心血来潮,要提高北京市重点高中老师的学历含金量。于是,从各个中学采取免试推荐方法,招学生到清华北大读书,规定学生毕业后都回到北京市的重点中学教书。小L的父亲是路子很广的官员。所以,小L就“顺利”地被招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入学以后,小L理所当然的永远是全年级的倒数第一名。因为是特招生,清华也就让小L“顺利”毕业了。小L毕业后到北京某超级重点中学教数学,显然不能胜任。父亲有门路。就把小L调到某个与数学沾边的研究所,小L当然还是不能胜任。在工作中,小L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真的是清华毕业的?”后来,小L被调到资料室工作。在资料室工作时,小L还是差错多多,最后几乎就成了一个多余的人。
小L的同班同学是我保持联系的好朋友。这位朋友告诉我,其实小L不仅数学很差,就连一篇像样的记叙文都写不好,表达能力也差,但人很善良,也勤劳。
因为屡受挫折,小L变得压抑,后来得了忧郁症,一个女人活在一个无法得到任何尊重的世界里,终究会出事。听说,小L至今也没成家,已经是40多岁的人了。在她没得忧郁症之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最恨父亲和清华大学……
看完这个故事,我立刻想到一个活生生的人,钱爸爸的大学同班同学M。
M跟钱爸爸他们一样,是凭高考裸分正常考上清华大学的,学校按照正常的程序分班分宿舍,M和钱爸爸以及其他4位同学分在同一个宿舍。
在这6个人的宿舍里,大家都正常上课正常学习正常锻炼。没想到的是,清华大学跟别的大学有个很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里比任何一所中学还学业繁重,竞争激烈,淘汰性依然强劲。
M在读到大二时突然离校出走,学校和家长寻找很久才把他找回来。然而回来后再也不回清华了,最后以专科毕业,家人帮着在银行给找了个工作,娶妻生子,安顿下来。
二十年之后,我听钱爸爸跟他在电话里亲热聊天,M依然有些神叨叨的,不太像一个正常人。
我问钱爸爸当初M到底有什么表现?他说一开始正常,考试几次后,他慢慢地不跟大家说话了,后来很暴躁,骂人,发脾气,整夜失眠,大家都学业很重,加上男生大都粗线条,以为他没多大事,一段时间会调整过来,都没怎么往心里去。没想到他最终于离校出走。
其实,在清北这样的名校,M这样的表现是轻的,因各种原因自杀或企图自杀的学生每年都有。
自我认识就是自我意识,健全的自我认识跟家庭环境关系密切。养育中的留白和鼓励孩子自我探索,这样的机会非常重要,而不是只看见孩子的成绩。
原北京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做过的调查更触目惊心:
哈佛大学健康服务中心,在2017年和2018年进行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哈佛学生抑郁患病率高达15%-30%,焦虑患病率为13.2%-30%,都高于疾控中心公布的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人的统一表现:落差感太大,找不到活着的价值,情绪长期压抑,对未来充满恐惧。
这涉及到一个非常重大的问题:人为什么会产生焦虑?
我本身反复思考过,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详细论述过:
首先是家长自身对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没有核心价值观,随波逐流。
其次是对孩子未来的不确定性,担心孩子被社会抛弃。
第三个便是我们不能认识自己!
对社会和孩子的不确定性归根结底来源自我们不认识自己。人一旦认识自己,也能认识孩子,更能洞察社会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不能认识自己,就是对自己的学习水平、学习能力,社会适应力、智力水平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正确的判断;同时对当下自己所在的群体和社会没有正确的认识和判断。
因为缺乏正确的认识,身不由己地卷入大众或他人的认知之中,被裹挟,随波逐流,被浪潮淹没。
钱小雅考入北大后,除了中文系的本专业,她还读了历史系的双学位。一年过去后,成绩并没有她想象的优异。一开始,她还以为像高中那样正常地学习和生活也照样可以名列前茅,但种种努力之后绩点依然在中等偏上的位置,她也有了一些焦虑。我和钱爸爸以我们的人生经验帮她分析现实和未来的情况,以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看法,再加上她自己的各种反思和感悟,心里渐渐明朗,对面临的选择作了正确的取舍,踏实而乐观地向前推进自己的学业。
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有正确的认识,立足自己,踏实向上,一般会有很好的结果。
那天跟我老爸通电话,说起他看见我小时候的小伙伴了。他说聊了一会儿天,觉得这位大我三天的姐姐虽然依然生活在农村,看她气色,听她说话,知道她日子过得舒心而富足,我听着也特别开心。这姐姐小时就住在我家前面一排房子,从一年级我们就一块儿上学,但她上学确实很迟钝。小学三年级,她死活不上了,说一上学就头疼,就生病。家里一开始还强迫她去学校,后来看她抵死不去,就随她了。这种情况我小时候并不清楚,后来我明白了,有的人无论是智商和基因就是不擅长知识的学习,上学得病就是一种自我拯救的反应。虽然小姐姐没有多高的学习知识的智商,但她能在那个年龄恰当地评估自己,认识自己,从事适合自己身心的劳动。这并不简单。
好几位妈妈跟我说,孩子按照考分可以上他们所在中学的实验班,但孩子认真告诉家长,自己不喜欢重点班那种你争我夺的氛围,普通班更适合自己,坚持留在普通班学习。结果,孩子在普通班学得得心应手,升学获得很好的成绩。
我认为,这就是对自己有一个清晰认识的很有智慧的孩子。他们对自身及对小社会的感受力都非常强。
上文中小L如果对自己的能力有个清晰的认知,也能明白清华是个什么样的学校,可能会拒绝爸爸的好意,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去,过属于自己的人生,一样可以幸福。M呢,本来也曾是个学业极为优秀的人,只是没有认识到,自己从一条小池子的大鱼放到河海的大鱼之中,调整好心态是最重要的,认识到自己的平凡,摆正自己的位置,摸索出自己的方向,照样跟其他大鱼一样,寻觅到属于自己的海域。
说到教育,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孩子也并不容易,多数家长都是看到别人的孩子哪方面厉害,总也期待自己的孩子也能达到,看到哪个领域具有竞争性,也一窝蜂地去争去抢,这固然可以理解,因为人都趋利避害,但就怕浪费了时间,苦了孩子,却收效甚微。
比如说,一部分孩子适应衡水某中学那种运动式学习,一部分孩子放进去无疑是羊入狼群,活活被摧残。识别孩子很重要!
认识需要一个过程,阅历、感受、思考、阅读,这都是获得正确认知的必要步骤,生命是短暂的,认识自己越早越好,这也是获得幸福增长智慧的途径。
——–End———
继续阅读:
作者简介
梅拾璎,超级教育类畅销书《唤醒孩子的内驱力》的作者,北京大学法律硕士,曾任大学教师,现为纸媒教育专栏作者。专注于家庭教育的深度研究,主攻儿童发展心理学,自然主义教育探索者和践行者。
121我二胎备孕生女儿的“成功”经验
清华大学深研院(清华大学深研院和清华大学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