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题,考研政治题型
【题型特点】
政治主观题均为材料解析题,都由材料+设问组成,设问又可分解为知识+问题。相应地,答题逻辑必然依据材料、知识和问题这三个要素确定。研究发现,尽管高考试题的答案都是体现了三个要素的有机结合(运用知识、结合材料,按照问题指向生成答案),但三个要素对构建答题逻辑(思路)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具体来说,问题本身的逻辑层次即 “问题逻辑” 对答题思路的影响是根本性的,必须首先予以考虑;有的试题指定或规定了答题所需运用的具体知识,则答题逻辑会受知识本身的逻辑即 “理论逻辑”的影响;而探究类的题型,其答案主要依据材料所呈现的事实答题,则材料本身的逻辑即“事实逻辑”深刻影响答题逻辑;而有些开放性的问题,没有具体的知识限制和材料支撑,回答问题需要借助生活常识,即“生活逻辑”。
【解题思路与方法】
第一:审问项
政治主观题是先给材料再设问,在解答时则反过来先抓住设问进行审题后再阅读材料,这样可以增强针对性节省时间。审题可分为三个方面:
1.审范围
即弄清回答该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点属于四大板块中的哪一块,或者根据设问中的关键字词提示找出属于哪一单元或哪一原理。
(1)判明知识范围
每个问题要求学生所运用的知识类别和形态,在设问中一般会指明清楚。这里要强调在有些设问中,规定了某一范围(知识范围较宽),但通过“限定词”指向这一范围的某一具体知识点(知识范围收缩)。这就需要我们学会审读设问。
知识类别:经济、政治、文化、哲学;
知识形态:微观、中观、宏观。
(2)明确设问主体
政府(国家)、政党、企业、公民等在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高考命题的重要切入口。在审题的时候要明确设问的主体,以利于调用相应的知识。
经济生活:政府、企业、个人等;
政治生活:国家、政党、公民等。
这是答好主观性试题的前提条件,否则南辕北辙,劳而无功。审哲学题范围时要注意“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的观点”的区别。
2.设问指向
所谓“设问指向”,是指设问要求学生完成的具体的学科任务。高考政治试题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要求考生完成相应的学科任务,如“描述与分类”(回答“是什么”)、“解释和论证”(回答“为什么”)、“预测与选择”(回答“怎么办”)、“辨析与评价”(回答“怎么样”)等,以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
明确设问指向,就是明确设问要求回答“是什么”还是“为什么”,是“怎么办”还是“怎么样”。只有明确了设问指向,才能确保答题方向的正确,避免答非所问。
3.审分值。
一般说来,高考是每个答案要点是3~4分,如果一个问题的分值是10分,则该题的要点一般为3~4个,为了保险起见可多答1~2个要点。
第二:审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作为答案要点,是政治主观题的特点之一。材料包括设问和背景材料。
首先,要充分挖掘设问中的关键词即能提示我们联系教材哪些原理观点来回答的字词,来寻找答案要点。
其次,背景材料通常分为文字型和图表型两种。
读文字型材料时可以采取分层概括法,即将材料以句号或分号为标志分成若干层次,再逐层根据材料的关键字词联系原理或归纳浓缩句意提取答案要点。
读图表型材料时,分为三步:
1.看标题。大致了解该表所反映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2.看图表。按照先横(看变化)后纵(看差距)再纵横结合的顺序来前后、上下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分析过程中要注意归类,注意特殊年代要转换,如:1978年(改革开放开始)、1992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等。
3.看备注。这一步切切不可忘记,备注也是图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我们分析得出答案要点的重要信息。
另外分析图表型材料时还要注意三点:
1.一般要坚持两点论,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如成绩又要看到消极的一面如问题。
2.要透过现象看本质。答案要点不仅要直接描述图表所反映的现象,将图表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还要注意透过这些现象所揭示的本质。
3.对于“图表或材料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的问题,多数是一种因果关系,但一般不直接说是因果关系而是具体阐述。
第三:组织答案
一、主观题的组织答案总要求
(1)联想相关知识:通过审设问明确要考查的知识点或知识范围,然后通过审材料,确定要调动和运用哪一个,或哪几个知识点。在联想相关知识时,除了运用设问中所要求的知识点外,还要从该知识点的知识网络中调动一些能解答该题的相关知识点。或者将该知识点分解为几层意思,并以每层意思作为小论点来展开分析,分析中应结合材料中相关信息(即材料语言)。这种情况在解答“怎样体现”类的试题时经常用到。
(2)拟写提纲:通过审题,明确了答题的类别、设问的主体,以及考查的知识范围和题意后,必须在草稿纸上拟写提纲,这个提纲不要求写出每个要点的完整意思,只要求写出提示性的字或词。然后,依据这个提示性的提纲逐条写出答案要点。
(3)组织答案要点:整个答案必须是教材语言、材料语言、时政语言的有机结合,但每个答案要点不强求三种语言结合,可以是一种语言,也可以两种语言的结合。
二、主观题不同类型的答题要求
政治主观题根据答案涉及的知识范围可分为微观型(只考查某一条原理)和宏观型(涉及多条原理)两种。
如果是微观型,直接参考备注或仿照典型例题结构作答,一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按“理—析”作答,《生活与哲学》按“理”(阐明原理内容)、“析”(结合材料分析)、“结”(得出结论,回答怎么样或怎么办)的结构作答。对于“请你谈谈、如何理解认识”这类没有明确回答对象的题目,一般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思路来思考和组织答案。
宏观型问题的答案要点则一般来自三个方面:
1.来自材料。根据阅读设问和背景材料时找出的关键词句,联系教材的原理观点得出答案要点,即遵循从材料到原理的思维。
2.来自教材。运用教材中的原理观点去体会材料得出答案要点,即遵循从原理到材料的思维。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熟练而准确运用这条思维,必须构建高中政治主要原理体系。不仅要记住原理名称,而且要依托教材熟练掌握原理内容。
3.来自热点。将问题与时事热点特别是长效性热点联系起来得出答案要点。
如: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题通常都可先考虑“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热点,经济生活题还可联系“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政治生活题还可联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等。
至于具体回答宏观题时是否结合材料分析,我们的原则是尽量分析,一般采取演绎法即先答原理观点后结合材料分析,意义类题可直接表述为“有利于…”“只有…才能…”。另外,对于“怎么办”之类的措施题可以采取主体定位法。
三、在组织答案时整体上要求注意“六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三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格式化
一是要点化(每一要点前标注番号,常用①②③);
二是段落化(分层次,一个要点一个自然段,每段开始空两格,给阅卷老师一个清晰爽目的感觉)。
3.答案结构逻辑化:通过分析尽力找出所有答案要点,先打腹稿简单构思后再下笔。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宏观微观、先后、主次等逻辑关系。
4.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5.答案编写完整化:一般“理”前“析”后(体现类题一般先“析”后“理”),即将简明准确的原理观点放在段落前面,来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除意义题外一定要适当分析;宏观类题答出要点后稍加阐释就行。哲学的“理”一般包括原理和方法论。
6.字迹书写整洁化:书写工整,字迹清楚。明显错误的部分在旁边打上小叉即可,不必删去,删去既影响卷面还可能是正确的。另,一定不要留空白,实在答不出,哪怕是把材料中的关键字词照抄过去也可能多得几分。
【典型例题】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政治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大国外交实质体现的是“大国担当”,体现说明类主观题[来源:学
材料信息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对世界的担当;钓鱼岛问题上的针锋相对、南海仲裁问题的有力回击、印度非法入侵问题上的当仁不让——对国家的担当;组织海外中国公民撤离行动、处理中国公民在境外遭遇绑架或袭击案件等——对人民的担当
调用知识
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外交政策
整理答案
(1)积极推动各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对世界的担当
(2)在对外活动中强调“底线思维”,坚定地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对国家的担当
(3)坚决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是对人民的担当
例2: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数字经济,更是创新经济、开放经济和代表未来的新经济。
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形下,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根据预测,2035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将达16万亿美元。
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与星巴克合作,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门店。走进烘焙工坊,用手机 “扫一扫”,不仅能看到一杯咖啡的“诞生过程”,还能加入不同场景,让平日的下午茶有了海边度假的感觉。门店也可通过数据捕捉需求,提高效率;手机按下键盘,热乎乎的咖啡就自动煮好,机器还能进行智能清洗……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经济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意义类主观题
材料信息
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等——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门店也可通过数据捕捉需求,提高效率等——对企业的意义;手机按下键盘,热乎乎的豆浆就自动煮好,机器还能进行智能清洗等——对消费者的意义
调用知识
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整理答案
(1)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
(2)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市场,促进供需对接,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更高水平的国际经济合作
例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是各种要素在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近十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潜在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的新方位,需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有专家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
【解题思路】
获取信息
设问信息
知识范围:经济生活知识
设问指向: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措施类主观题,主体是国家
材料信息
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规范市场秩序;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用知识
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整理答案
(1)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
(2)充分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
(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专项训练】
1.(2021·天津·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畅通国内大循环主要是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材料一 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在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居全球第一。在激烈的国内外竞争中,国产优秀品牌不断涌现,国产商品已经告别人们心中“质量差”“标准低”的刻板印象,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度不断提高。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最近十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截至2020年末,我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9.99亿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织成了一张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有利条件。
材料二 近年来,国货以硬核的品质开始打破被国外品牌全方位压制的局面,以华为、格力为代表的一大批国货成为消费者引以为傲的国产品牌。国货抓住了国人内心的审美潮流,李宁的国潮服装、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等,无一不在诉说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魅力。调查发现,目前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关注度超过70%,质量可靠、价格便宜、表达爱国情怀和科技创新等成为驱动消费者购买国货的主要因素。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价格便宜”和“表达爱国情怀”两个角度,说明企业应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答案】
(1)①生产决定消费。我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高,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加,中等收入人群扩大,有利于形成旺盛的消费需求;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提高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利于增强消费能力。
(2)①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
②企业要打造让国人骄傲的品牌;在产品中融入中国元素;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树立爱国企业的良好形象,满足消费者表达爱国情怀的心理需求。
【分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国家, 需要调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构建国内大循环的有利条件。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国产商品已经告别人们心中“质量差”“标准低”的刻板印象,等等→可联系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有效信息②:随着经济发展,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最近十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一番,形成了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人群,织成了一张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等等→可联系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生产决定消费+我国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强大的生产能力,产品质量高,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得分点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收入增加,中等收入人群扩大,有利于形成旺盛的消费需求;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提高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有利于增强消费能力。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的设问主体为企业, 需要调用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的有关知识,分析企业应如何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要。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引以为傲的国产品牌,价格便宜、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消费者购买国货的主要因素→可联系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有效信息②:引以为傲的国产品牌,质量可靠,等等→可联系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为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
得分点②: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企业要打造让国人骄傲的品牌;在产品中融入中国元素;坚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树立爱国企业的良好形象,满足消费者表达爱国情怀的心理需求。
【答案】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多次对快递业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快递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便利民众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数次修订,《快递暂行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③政府依法履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快递小哥建议,让快递员进入社区。
④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积极履职,参政议政,发挥其全国政协邀请快递业等界别群众代表就“确保春运旅客安全便捷出行”话题进行问政。
⑤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履行义务,快递小哥在国庆节期间开展“为客户送国旗”活动,在疫情期间组建志愿团队,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生活需求,化身“社区管家”,分担帮扶老人的工作
【分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谈谈对“新时代给了快递小哥人生出彩的机会”的理解。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理论范围是政治生活知识。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 多次对快递业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快递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便利民众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可联系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有效信息②: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数次修订,《快递暂行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可联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有效信息③: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快递小哥建议,让快递员进入社区→可联系政府依法履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有效信息④:全国政协邀请快递业等界别群众代表就“确保春运旅客安全便捷出行”话题进行问政→可联系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积极履职,参政议政。
有效信息⑤:快递小哥在国庆节期间开展“为客户送国旗”活动,在疫情期间组建志愿团队,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生活需求,化身“社区管家”,分担帮扶老人的工作→可联系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履行义务。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多次对快递业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快递业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便利民众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
得分点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为我国快递业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数次修订,《快递暂行条例》等法规相继出台。
得分点③:政府依法履职,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快递小哥建议,让快递员进入社区。
得分点④:人民政协汇聚了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具有独特的政治优势,积极履职,参政议政+全国政协邀请快递业等界别群众代表就“确保春运旅客安全便捷出行”话题进行问政。
得分点⑤:公民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履行义务+快递小哥在国庆节期间开展“为客户送国旗”活动,在疫情期间组建志愿团队,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生活需求,化身“社区管家”,分担帮扶老人的工作。
3.(2021·福建·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字福建在我省“遍地开花”。“滴滴农业”APP一键连接分散的农机与农户,实现了农忙季节的统一智能调度;“数字茶园”对种植评估、生产监测、终端溯源等进行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品质保障;“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精准分析李果等特色产业的生产数量、价格走势、市场供求等数据,帮助小农户找到大市场;“畅游”微信小程序提供全域旅游720°VR视频观赏,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随着数字化应用和农业生产的融合日益加深,我省逐步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技术多干活,让农户得实惠。
材料二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乡村振兴既需要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生代“田秀才”,又需要善于经营管理的先锋派“农创客”;既需要传承乡土文化的能工巧匠,又需要投身乡村建设的文艺爱好者;既需要扎根乡村的教育工作者,又需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农村追梦人……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共同书写。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教育无疑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
(1)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数字福建对我省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教育为什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答案】
(1)数字福建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实现供给和需求精准对接,提高流通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消费水平;培育农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教育可以传授农业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教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明乡风。
【分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并运用经济知识,说明数字福建对我省农业现代化的积极作用。本题属于说明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有效信息①:“滴滴农业”APP一键连接分散的农机与农户,实现了农忙季节的统一智能调度;“数字茶园”对种植评估、生产监测、终端溯源等进行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品质保障→可联系数字福建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有效信息②:“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精准分析李果等特色产业的生产数量、价格走势、市场供求等数据,帮助小农户找到大市场→可联系实现供给和需求精准对接,提高流通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消费水平。
有效信息③:“畅游”微信小程序提供全域旅游720°VR视频观赏,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随着数字化应用和农业生产的融合日益加深,我省逐步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技术多干活,让农户得实惠→可联系培育农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数字福建促进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滴滴农业”APP一键连接分散的农机与农户,实现了农忙季节的统一智能调度;“数字茶园”对种植评估、生产监测、终端溯源等进行全流程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管理,构建“从茶园到茶杯”的品质保障。
得分点②:实现供给和需求精准对接,提高流通效率,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消费水平+“农业大数据平台”通过精准分析李果等特色产业的生产数量、价格走势、市场供求等数据,帮助小农户找到大市场。
得分点③:培育农业新业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畅游”微信小程序提供全域旅游720°VR视频观赏,实现线上线下实时互动……随着数字化应用和农业生产的融合日益加深,我省逐步实现了让信息多跑路,让技术多干活,让农户得实惠。
(2)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
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教育为什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本题属于分析说明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
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
解答本题,考生可依据教材所学,回答教育的作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有效信息②:乡村振兴既需要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生代“田秀才”,又需要善于经营管理的先锋派“农创客”;既需要传承乡土文化的能工巧匠,又需要投身乡村建设的文艺爱好者→可联系教育可以传授农业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
有效信息③:既需要扎根乡村的教育工作者,又需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农村追梦人→可联系教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明乡风。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得分点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得分点②:教育可以传授农业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农民科技水平,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乡村振兴既需要掌握现代农业技术的新生代“田秀才”,又需要善于经营管理的先锋派“农创客”;既需要传承乡土文化的能工巧匠,又需要投身乡村建设的文艺爱好者。
得分点③:教育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引导农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明乡风+既需要扎根乡村的教育工作者,又需要推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农村追梦人。
4.(2021·湖南·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也是一部奋发有为的历史。
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团结带领人民贏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大潮的产物。
基于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决策,一往无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十八大以来,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是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
【答案】①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的、是前进的、上升的。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世界大势,奋发有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②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中国共产党到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③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1978年进行改革开放,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可由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变替换)。⑤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分析】
本题以建党百年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为材料,从《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角度设置问题,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的科学精神、政治认同等核心素养。
【详解】本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夜百年历史中是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的相关知识,然后运用这一知识要点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
①总体阐释:联想主干知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向高级的、是前进的、上升的。结合主干知识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世界大势,奋发有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②分析“顺势而为”:革命战争时期,联想主干知识: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结合与试题材料分析:从中国共产党到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作为“主心骨”,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③分析“顺势而为”:二战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联想主干知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结合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④分析“顺势而为”:改革开放时期。联想主干知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结合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⑤分析“顺势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时代。联想主干知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结合与试题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声明:综合自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文章请发邮箱:414469104@qq.com 对于精彩文章,将给与适当的稿费报酬。
声明:以上图文,综合自网络,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编者观点,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考研政治题(考研政治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