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论文致谢出圈!考研7次、屡试不第,博士答辩三次…
本文募格课堂整理自大众网·海报新闻、新浪新闻、安之若素德之至微信平台
转载于:募格学术,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小编删除!
十余年期间参加过7次研究生考试、3次博士论文答辩;
18岁离开故乡,负笈远游,35岁博士毕业;
当过民工、担任过基层第一书记……
2022年6月博士毕业的赵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农业经济管理系)毕业论文致谢在网上引发热议。不断被网友转发、点赞,有网友称读后“泪眼婆娑,戳到了灵魂”,也有网友评价“一字一句,熠熠生辉”。
致谢的开头,他这样写道:
“回首望过去,可怜无数山。
我从2005年18岁离开故乡,负笈远游,至今35岁博士毕业,整整17年时间过去。期间参加过7次研究生考试、3次博士论文答辩,最终完成了草学学士、法律硕士、经济学博士等阶段的学习。也曾因学业一度中断,在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在多家农业企业打工,曲折废弛难以尽述。
学历只是经历的一部分,并不必然代表什么。任何层面上的探索都是难能可贵的,即便有些经历被视为失败、无用,但也绝不意味着这些唐吉诃德式的挣扎过程就不重要、没有意义。恰是因为岁月打磨和风雨雕琢,才能活出人生该有的样子。‘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漫漫旅途中,总有一些重要节点,必须要站出来总结,才显得庄严肃穆。”
2009年,于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赵安称其因“考研不第”,遂赴广州打工。他在致谢中写道,那时“因长期居住黑暗的握手楼和胶囊屋,后来造成了不小的心理疾患……
一边风餐露宿,一边屡试不第,无法再返校园,大好青春与天赋岂容如此虚掷?珠水汤汤,人海茫茫,谁会购买这一腔才情与梦想?我经历过很多次失败,但从来都没有像那个时候,那样的切肤、蚀骨和无助”。
2012年,赵安听从母亲的建议,从广州回到甘肃参加了事业编制考试,在甘肃省镇原县工作。彼时,时任镇原县城关镇党委书记的李四科,见其做事勤谨、为人忠诚,便力排众议,任命当时只有24岁,且入职只有三个月的赵安,担任五里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半年后转任祁川村党支部书记、村合作社理事长。
赵安在基层工作
赵安告诉记者,如果要把三年村支书、三年广州打工经历、三年硕士、四年博士这些经历按含金量排序,那三年村支书的岗位一定是排在第一位的。“那每一个精疲力尽的夜晚,都是烙印在少年心中的不朽痕迹。”赵安这样描述自己的三年基层工作经历。
谈及三年基层工作的意义,赵安说,之前他所学的知识都是来自于书本,而他去担任村支书,是他作为他自己的第一次公开亮相,也是他走出书本来接受的成人礼。“这三年之后,我真的成人了,我懂了基层社会以及群众实践工作,看问题的角度和今天在校的硕士、博士是有很大差异的。”记者了解到,基层工作期间,赵安还考入了中国人民大学农村发展学院,读在职硕士研究生。
2018年,赵安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攻读全日制管理学博士。虽然过程略有曲折,经历了三次博士论文答辩,但仍然在博士四年级时圆满完成论文答辩,成功取得了博士学位。
致谢最后,赵安提到,最幸运的事情不是读了博士,而是认识妻子。“我这段姻缘开始于基层,我妻子是一个非常宽容谦让的人,这么多年以来对我性格的改变润物无声,对我学业的支持绵绵用力。我没有能力给她一场华丽的婚礼,但我一定努力给她一个精彩的人生。”
曲折的经历、永不放弃的坚持,让这篇四千余字的致谢迅速在网络刷屏。网友纷纷表示,在他身上看到了“奋斗者的样子”、“卑微到尘埃也要开出花朵”。
2022年6月,赵安博士毕业
对自己的博士学位论文致谢内容刷屏朋友圈一事,6月11日,赵安表示,他原本只是在个人粉丝数并不多的小号上,把这篇个人小传、小日记存在里面,没想到有这么多人转发,很惊讶。
提及致谢中写道的“曲折废弛难以尽述”,赵安有些感慨。他介绍自己很热爱读书,学习也非常有自觉性、主动性。“但是往往越是这样,(学业)这条路就走得特别不顺利、特别挣扎,不像有的同学,本硕博一口气连着读完,没有中断,节约了大量时间,像我这个年龄已经走到比较高的一个层级上了。但是我中间受了这么多的挫折,换了这么多的方向。”赵安说道。
公开资料显示,赵安,甘肃人,1987年出生。先后在兰州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求学,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著有作品集《祁村奋斗——一个村支书的中国梦》、《基层干部读水浒》等。
“考研7次、屡试不第”的赵安在致谢中尤其感谢那段看似曲折的基层经历,他在致谢中评价那段经历,是“自此开启了一段对我后来产生深远影响的基层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重塑了我认识这个社会的价值体系”。
在已然获得博士学位的赵安来看:“虽然中途不断的尝试了别的事情,但这些实践反过来给我今天的学术工作以极大地启示。如果真的有一点分享心态的话,想告诉学弟、学妹们勇敢走出去,没有什么对错,人生的每一步都有用。虽然可能从有些角度上看来,我们的一些经历是无用的,是失败的,但这是堂吉诃德式的探索过程,它都是珍贵的,都是意义非凡的。”
赵安说,他这17年,绝对不是一个成功的案例。“从世俗意义上讲,咱确实走得很拧巴、很难受,远远算不上成功。只是好在不管被安排在哪一个角落里,我都没有放弃这种探索的精神,这可能也是广大网友们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他们在文章中看到了自己,看到了每一个不放弃的自己。”
网友感叹:
博士论文致谢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