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上岸被7、8个导师拒绝, 背后原因满是心酸, 网友, 高兴早了
学历贬值,致使考研的队伍越来越壮大,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达473.8万人,相比于去年增加了16万人,且每年都是递增状态。
考研难,难在备考,难在考试,与高考不同,填报志愿之后就可以坐等录取通知书,考研不仅有笔试,还有面试,最后还要经过政审等环节。
复试是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网上就有一位考研党,连续被7、8个导师拒绝,这岸上了好像有没上,背后的原因也是令人扎心。
考研上岸被7、8个导师拒绝,背后的原因满是心酸,网友:高兴早了
没能考上名校的学生,自然想用考研来弥补学历的遗憾,但高学历怎么会那么好拿,等到学生走到复试的时候,才明白其中的弯弯绕绕。
在笔试中拿到高分,最后没能上岸的学生每年都有很多,他们都卡在了复试阶段,研究生和本科不同,与其说学生与导师是师生关系,倒不如说是师徒。
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导师的角色十分重要,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都离不开导师,所以导师在学生选择上,更倾向于有能力的学生,带起来也不会太费劲。
之前就有网传很多导师都歧视二本生,即便是能够进入复试线,导师也不愿接这类的学生。
山西有一考研党,用亲身经历证明,确实有这类导师的存在,因为本科不好,加上初试和复试的成绩都不高,但侥幸进入学校,成为倒数的人员之一。
为了能够提高通过的几率,他从复试前就开始联系学校的导师,前前后后联系了7、8位导师,没有一个人同意。
毕竟在前期,导师都在争抢优秀的学生资源,对于毕业的本科院校不出名,且考研的分数不高的学生,自然不愿意接受。
被拒绝到麻木,最后这位研考生直接“摆烂”,等待学校分配,不少网友表示这不是学历歧视吗?
其实导师的这种做法完全能够理解,导师的精力有限,况且一位导师要带几名学生,如果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律性差,导师就要耗费更多的精力。
很多学生的科研能力几乎为零,撰写出来的论文更是驴唇不对马嘴,导师批改的时候都要常备“降压药”,有了前车之鉴,其他导师自然不想给自己找麻烦。
优质的学生常常能在导师传授知识的时候,与导师产生共鸣,学习起来就不费力,这类学生的学习发展空间很大,导师兴趣自然更高。
导师与学生双向奔赴,最后分配到其他导师也是一种缘分
每年都有在拟录取名单上,但是没有导师接收的学生,最后只能等学校分配,不少学生分配的导师与自己的理想有偏差,难免会失落。
之前就有一名研考生,眼看着其他上岸的同学都在等待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自己的导师还没有着落,只能在网上吐槽,早已经没有了上岸的兴奋。
评论区不少学生都表示有过这种经历,但或许这并不是不幸运,或许还是一种机遇,已经在拟录取名单上的学生基本不用太担心。
另一位女生表示自己被当初选择的导师拒绝了,分配到了一个非常年轻的导师手下,没想到这位导师平常善于沟通,经常与学生一起研究课题。
使得她的研究生能够顺利毕业,自己表示能成为师生是一种缘分,或许这才是好的福气都留到了最后。
掌握考研备考技巧,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在考研的队伍中,有不少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或许因为高考的失利,没能考上名牌大学生,想用研究生报考名校来弥补。
可以尝试,但也要理性选择目标,就如上面那位同学的遭遇,第一学历很可能给导师在心里留下一个形象,复试时肯定会优先选择名校学生。
在备考过程中,笔记尤为重要,除了能够巩固学习,还能够查缺补漏,多做历年真题,熟悉题目的流程,并且准备一个错题本,及时记录,不怕错但要改。
英语在考研中必不可少,无论是在笔试还是在复试中,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还是鼓励学生多写。
还是那句话,考研并不是唯一的出路,不适合考研的学生就不要勉强自己,可以趁着还有应届毕业生身份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与考研同样火热的还有考公、考编,同样是为了追求好工作,学生不妨可以试试这些方面。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