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硕,法学专硕考研科目有哪些
作者简介:程绍燕,山东招远人,法学博士,《法学杂志》副主编。
作者|程绍燕
责编|薛应军
正文共2799个字,预计阅读需8分钟▼
学术论文是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法学学术论文的写作是法学专业学生、法学工作者的必修课。如何写好一篇法学学术论文?第一步,找到好的选题。如何找到好的选题?笔者结合审读法学学术论文过程中发现的常见问题,以及自身学术论文的写作经验详细谈一谈。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
问题是研究的起点。很多人在学术论文写作时,不知道该写什么,常感觉似乎自己能想到的问题别人都写过了,哪儿还有未被挖掘的“处女地”?实际上,可研究的问题非常多,如何发现这些问题是关键。
发现问题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多读书、多读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在阅读的过程中勤思考。通过阅读,不但可以了解学术界的研究方向和研究程度,还可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因某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激发自己的灵感,找到问题着力点,确定一个很好的选题。
比如,笔者的博士研究生论文“刑事听证研究”选题的确立,就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当时,尚没有关于刑事听证的专门文章和专著,也没有人关注刑事听证问题。笔者在阅读硕博研究生论文、期刊论文时,发现很多对策性论文在最后的对策部分都会提出四五条对策,且常常出现听证的“身影”,但并没有太多深入的阐释。这引起了笔者的思考,什么是听证,它跟我们熟悉的价格听证中的听证有什么区别,听证应当以何种形式展开,应当有哪些人员参加,听证的价值是什么,法律效果如何等,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开始搜集资料。在掌握相关资料基础上,笔者对该问题是否可以作为论文选题进行更深入地分析、思考,进而形成了“刑事听证研究”选题。因此,发现问题是文章的开端,没有明确的问题和深入的思考,几万字的论文,最终可能会事半功倍,甚至一无所获。
确定选题的几个步骤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形成一篇好文章。发现问题后,还要进一步做好以下工作:
收集资料,做好文献综述。这种做法也适合导师给定的题目,即命题作文。第一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所有与此相关的文献,从而了解该问题已有的研究状况。如果尚没有相关文章发表,那么则说明这是一个新问题。这时,我们就要思考该问题的研究有无价值,在资料较少的情况下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如果已经有了一部分相关的文章,我们就要先研读这些文章,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要么选择一个与已有文章不同的角度,要么选择与已有文章角度相同但又能提出不同的思路和观点。如果已经有非常多的文章发表,在研读已有文章的基础上,就要判断是否还有继续研究的空间,能否提出更有价值的不同思路和观点;如果不能,就要考虑重新选题。第二步,开展调研,了解实践状况。学术研究不是空中楼阁,无论是理论文章还是实践性强的文章,都离不开对实践状况的了解。实践调研能够进一步确定选题的价值、细化选题的方向。
考虑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文章有很多风格,有的偏理论性,有的偏实践性;有的擅长学科交叉,有的擅长实证研究。在确定选题时,一定要考虑自身特点,发挥自己的特长。比如,有的人既有法学学习背景,又有医学学习背景,就可以选择一些医学领域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有的人对经济学比较感兴趣,阅读过较多的经济学著作,就可以选择法学与经济学交叉的问题进行研究;有的人在读研究生之前,曾经有过实践部门工作的经历,论文选题就可以选一些实践性强的题目,将实践经验运用到写作过程中。
问题要能扩展开。如何把“问题”变成文章,这需要在选题阶段就进行问题拆解和谋篇布局。现在,许多学术论文动辄几万字,且要求语言简练,这就需要有丰富的内容来支撑。如果发现的问题已有研究,但是不能把问题扩展开来,也无法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文章。笔者在审稿中常发现有的文章字数很多,但认真读下去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这就是没有把问题扩展开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列几级标题的方法,把找到的“问题”确定为一级标题,在标题之下,再分为几个方面来展开。这几个方面可确定为二级标题,再用同样的方法把标题依次进行扩展。
有一定理论深度。这是比较高的要求。学术论文要求有一定的理论贡献,而理论贡献也是比较难的。因此,对理论贡献的追求应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笔者审稿中常见的问题是,有的文章刻意追求理论性,整篇文章借用各种理论,甚至沦为各种理论的材料堆积。例如,某篇1.5万字的文章,借用各个学科的理论十几个,表面看似高深,其实并无意义。另外一种常见的问题是“两张皮”,生搬硬套某种理论。该理论与作者要论证的问题并不能完全贴合,为了理论而理论,这实质就是“假理论”。“两张皮”问题还很突出地出现在很多调研性文章中。现在,有的学术论文非常重视调研,收集到很多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大量分类分析,随后,笔锋一转,开始论证该主题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更重要的是问题和对策与之前调研的各种数据之间并没有多大关联,把调研部分去掉并不影响后半篇提出的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的论证。这是为了调研而调研,实质是“假调研”。对法学专业学生而言,首先要做到把问题研究明白,把道理讲清楚,随着学术的积累,再逐步跳出现象总结规律,逐步提升文章的理论深度。
题目大小适中,要适合自己的能力。应该“小题大做”“大题小做”还是“大题大做”?笔者认为“小题大做”和“大题大做”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适合自己的能力。一般来说,“大题小做”意义不大,比如,笔者审稿中看到这样的标题“论法律真实与实质真实”,1万字左右。看完标题这个论文就不用看了,大题目小内容,很难写出深度。对于大部分的法学专业学生、法律工作者、法学研究者,“小题大做”较为合适。从一个小的题目中,挖掘出足够支撑几万字的内容,必然是对小问题进行扩展且具有了一定的研究深度。“大题大做”价值和难度都很高,一般人很难驾驭,这需要有足够的学术积累。比如高铭暄教授的《中国刑法三十年》一书,就是“大题大做”。总而言之,在确定选题时,要根据自己的能力、文章的长度来确定题目的大小,选择“小题大做”或者“大题大做”。
拟定题目的误区
选定问题之后,拟定标题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学术论文的题目要求直接、明了、集中框定文章的分析范畴、研究重点或创新点,尽量简洁,一般不超过20个字。
笔者在审稿中常发现,很多文章的题目拟定得比较随意,比如“综合运用知识产权,促进我国农业创新发展驱动力”。这个标题更像报纸中常见的标题形式,不像学术论文题目,既不直接,也不够简洁。又如“数字证据司法、执法之新制——以数字证据的收集和保管为视角”。这个标题太过繁琐,完全可以去掉副题,将其内容与主题整合,改为“数字证据收集与保管之新制”。
此外,有的标题泛泛而谈,太空洞。比如“刑事证据之维度”,这一标题空泛、不知所云,看完标题并不知道作者要研究的是什么。再如“论刑事证据与刑事辩护”。这个标题点出了两个并列问题,使得主题不明确,不知道到底要论述什么。
【民主与法制时报版权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法学专硕(法学专硕考研科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