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科目
张敬伟
今年的诺贝尔奖又到了压轴时刻,经济学奖名花有主,幸运者是本·伯南克、道格拉斯·戴蒙德和菲利普·迪布维格。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出“三黄蛋”出人意料,但并不意外。全球经济又到了危情时刻,之前就有分析预测研究银行和金融危机领域的经济学家更容易获奖。经济学奖委员会主席托雷·埃林森表示,今年的获奖者“提高了我们避免严重危机和代价高昂的救助的能力”。
现代经济学理论源于西方,无论宏观、微观或更细的经济学分支,也都源于资本主义体系下的市场实践。今年的情况有些特殊,美国和欧洲两大西方经济体面对通胀嘶吼,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在经济治理方面简单粗暴,缺乏纠偏市场的手段,没有维稳经济的有效工具,陷入极化偏执加息的思维。
这是西方政府的尴尬,也是西方经济学的困扰。尴尬的时代,呼唤有效的经济学理论,也希望负责任的经济学家给出济世良方。今年的三位获奖者的理论成就和现实联系相对紧密。本·伯南克不仅是理论功底深厚的经济学家,还在华尔街金融危机期间担任过美联储主席。可以说,他对银行倒闭产生金融危机以及如何通过货币金融政策去应对,既有理论储备也有实践经验。1983年,伯南克在论文中强调银行倒闭不仅会带来经济危机,还会形成危机传导。他通过对上世纪30年代全球大萧条的分析,得出银行挤兑是危机持续和蔓延的主因。值得一提的是,戴蒙德和迪布维格也曾写过类似主旨的论文,认为一旦银行倒闭,所涉相关各方就会陷入恐慌,从而在市场弥散,导致危机后果。
虽然三位获奖者早在1983年就提出了银行倒闭引发并传导危机风险的理论,但是并没有阻止华尔街金融危机的爆发。讽刺的是,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肇始,正是因为雷曼兄弟这个知名投行的破产。伯南克被认为处理危机卓有成效,但其采取的办法也无非是多轮量化宽松加上严格的金融监管。尽管如此,华尔街金融危机还是引发欧洲主权债危机并弥漫全球。美联储在实行宽松货币政策后,开始通过加息缩表来抑制通胀。
伯南克通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救经济的策略,经过耶伦时代一直到现在的鲍威尔时代,美联储都没有完全实现货币政策正常化的闭环——即从伯南克时代的量化宽松通过加息回归货币政策正常化周期。疫情叠加乌克兰危机,美联储无奈实施所谓无底线的货币宽松政策刺激美国经济,从而引发40年来破纪录的高通胀。然而,美联储又走向粗暴加息的极端抑制通胀,如此按下葫芦浮起瓢,会带来更具风险的传导效应。
现在的美国和华尔街金融危机时的美国也发生了本质变化。现在的美联储先是“大撒把放水”刺激经济,后又“粗暴加息”抑制通胀。美联储松紧失序的货币政策,不仅有损其专业性和独立性,也影响其全球权威。事实证明,美国高通胀的传导效应和美元升值引发全球货币贬值和汇市混乱,美国货币金融政策已经导致祸延全球。
相比以往经济学诺奖关注细分领域,评选多以引文作为重要凭借,伯南克和两位重视实践的经济学家获奖,的确让人耳目一新。毕竟,如果经济学理论和社会现实脱节,缺少经世济民的价值,就容易成为这个尴尬时代的笑谈。期待有更多的经济学理论发挥作用,能够更好地指导现实,解决问题。
西方经济学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