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考研(城市规划考研科目)

城市规划考研,城市规划考研科目

编者注: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城市人口激增引起了交通拥堵、环境恶化、资源匮乏等问题。为协调城市人地关系,引用“站城融合”理念,不仅能缓解城市问题,提高城市发展活力,更能增强城市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促进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一、关于“站城融合”理念

“站城融合”,也称“站城一体化”,该发展理念最早源于日本,是综合交通枢纽沿线一体化发展模式(TOD模式)的分支之一。该理念主张发展轨道交通,将重要交通站点(如高铁站、火车站等)与城市空间紧密融合,将日常办公、居住和城市服务等功能安排在车站步行可达的范围内,为站点附近人群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同时,发挥枢纽站点对周边城市空间的引导作用,促进城际甚至是大区域的交通联系,实现都市圈一体化空间发展目标。

该理念的应用在国外已经获得了明显的成效,而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区域性城市群协同发展成为热点,“站城融合”理念在国内重要城市中也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推广与实践,如杭州西站、重庆沙坪坝站、广州白云站等。

二、“站城融合”的建设实例研究

重庆市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直辖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也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沙坪坝站作为重庆市核心的重要高铁站点,是国内首例在高铁车站上加盖城市综合体的创新案例。该建设项目有效地将线路两侧进行缝合,打破了因铁路运行而被阻断的城市南北交通联系的旧格局。同时,该项目巧妙地采用“桥建合一”的思路,将站点设计成为上下八层、桥上桥下建筑融为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在缩短旅客步行距离和换乘时间的同时,提供了多方面的配套设施。

沙坪坝站作为成渝高铁的一个重要站点,其建设对于成渝之间构建“1小时快速交通圈”有着积极作用。该站进行“站城融合”建设,不仅能够提高成渝之间的旅客运输质量和能力,为广大旅客提供优质的多元化服务,更能为成渝经济带和城市群带来难得的机遇,进一步推动城市交通配套、城市服务与商业形态的发展。

三、“站城融合”的规划策略

(1)缝合多种用地,实现城市空间拓展

“站城融合”主要应用于较为发达的城市,由于城市化程度高,城市用地集约性较强,因此愈发激烈的人地矛盾问题急需解决。通过合理利用站上与站下空间,在枢纽站点上增置人行通道、步行广场,站点附近的交通道路转为下穿道路,形成“人行道-铁路-车道”分层的纵向交通空间。同时,以上盖的步行广场为核心,联合周边的商业区、住宅区、公园等建成区,构建多功能、多层次的横向步行空间。

(2)强化枢纽功能,实现高度融合发展

通过以枢纽站点为核心的高密度开发和对周边地区进行高度整合及集约利用,推动城市资源要素向站点聚集,提高枢纽站点的总体利用率,形成新型站城格局。另外,结合城市产业更新和交通枢纽引领,对站点及周边地区的产业、客流进行分析,从而找到适宜的规划方向与规划思路,针对性地进行复合性功能集约化的站城融合开发。

(3)提高服务功能,实现智能便捷服务

合理规划设置换乘路线和出入站口,为旅客提供明确的换乘路径和快速的出入站流线,减少旅客因选择错误而导致的退改签手续办理流程。增加数字化服务设施,结合线上服务平台,促进现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高度融合,通过相关官网、app软件、公众号等服务平台,让旅客无需到站即可办理购票、退改签等手续。引入餐饮、酒店、商店等多元化的服务设施,推动站点成为集“商业-交通-住宅”为一体的综合性枢纽。

总结

中心城市核心区的交通枢纽站点兼具着交通节点功能价值和城市功能价值,“站城融合”理念推动着交通枢纽和城市空间融合发展,将交通运输、城市扩张、城市服务、产业发展融于一体,促进交通枢纽功能在城市及更大范围区域内得到提升与拓展,并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快实现都市圈空间格局的形成。

城市规划考研(城市规划考研科目)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