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p研究(kap研究发表SCI有用吗)

kap研究,kap研究发表SCI有用吗

IIT研究难点、要点与突破

本文内容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IIT研究是临床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正日渐受到临床及相关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然而,如何筛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协助研究顺利推进、提高研究质量等仍构成IIT研究所面临的难点。应对当前挑战和突破,一方面要求研究者和研究团队的水平提升、另一方面也需要相关部门、乃至国家政府机构的有力支持。

专家个人简介

周清

  •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 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医院院长、肺内二科主任

  • 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副所长

  • 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CTONG)副会长兼秘书长

  • 广东省女医师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基层医药学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国际事务委员会(International Affairs Committee)委员

擅长领域:肺癌多学科综合治疗与转化性研究。擅长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对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肺癌精准治疗有深入研究。

科研及获奖:主持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和多项省级科研课题。主译译著一部,参加100余项国际、国内多中心临床研究,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一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两项、二等奖两项。

什么是IIT研究?

IIT是由研究者发起的一系列临床研究。根据发起者不同,临床研究主要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制药企业发起的IST(Industry Sponsored Trial)研究和研究者发起的IIT(Investigator Initiated Trial)研究。与IST研究不同,IIT是由研究者、尤其是由临床医生(直接服务于患者的研究者)来发起的。目的不是为产品的注册上市,而是针对临床更为关注的热点问题[1]。

IIT研究对象较为广泛,可以是药品,也可以是医疗器械,也可以是一个诊断的方法或者一种新的治疗模式。IIT研究实际上是来源于临床的问题,然后设计临床研究方案,最终回答这些临床问题。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等同于上市后的研究吗?

IIT研究与上市后研究并不等同,这一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2点。首先,IIT研究的申办方不是制药企业。而上市后研究可以是厂家发起的,比如厂家发起的4期研究,当然也可以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其次,上市后研究通常是指药品已经经过审批上市,希望在更大的人群范围内进一步地去验证其疗效、安全性,或是探索一些特殊人群中的安全性。而IIT目的涉猎的范围更广,可以是药物在更广泛的人群当中的安全性,也可以是病因、诊断、治疗、愈后,或者新的治疗模式探索[2]。

如何发现IIT研究的可行性问题?

IIT研究的根本目的是回答和解决来自于临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因此一个IIT研究的灵魂就是要有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科学问题。IIT研究问题来自于对临床实践中细小问题的思考与凝练,IIT研究也可以和IST研究相互支撑、相辅相成。无论是研究者发起的IIT研究,还是制药企业发起的IST研究,最终的问题是可以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解决临床问题、最终给到一个更确切、相互支持的肯定答案。

IIT研究有哪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作为研究者发起的研究,IIT的确主要面临以下困难:第一,研究资金通常不充足,期望能够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3];第二,研究者团队质量面临更大挑战,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管;第三,研究涉及多个部门、众多环节,有待整体的支持力度提升;第四,研究时间周期长。

如何应对IIT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筛选真正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吸引各方合作,最大限度整合资源,投入到IIT的研究当中[4]。其次,重视研究者团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包括对于成员个人能力的培养、和对于各环节SOP制定以及优化等。最后,呼吁临床试验相关部门更大的支持。

如何看待IIT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一, IIT研究科学价值在逐渐被认可,走向更大的舞台。过去十年中, IIT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很多IIT的研究结果登上了国际的大舞台,比如我们CTONG的已经有十几篇发表在LANCET, LANCET ONCOLOGY, CANCER CELL这些国际顶级期刊。从相关统计数据来看,中国研究团队开展的IIT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地进行提高。

第二,IIT研究来自于临床实践并且高于临床实践,与普通临床工作不矛盾。IIT研究与普通的临床工作并不冲突。参与临床研究,可以更加知道临床实践很多环节如何做的更加规范,比如影像学的评价要严格地执行Recist标准、毒性评价要严格地执行CTCAE的标准。

结语

IIT是由研究者,尤其是由临床医生(直接服务于患者的研究者)来发起的研究,目的是通过临床研究去回答一些临床热点问题。IIT研究无法替代IST研究,但是某种程度上,IIT研究也是IST研究的补充。

目前IIT研究依旧面临着如资金不足、团队质量不稳定、整体进程受到多方面支持限制等困难。不过可喜的是,过去十年中IIT研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中国的研究团队开展的IIT研究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高。

无论IST、IIT研究虽然起点不一,但是终点均是造福患者,未来IIT与IST也需要继续相互支持、相互印证,给予患者诊疗的更优解。

参考文献:

[1] 卫生健康委员会. 关于医疗卫生机构开展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管理办法[R/OL]. (2020-12-31)

http://www.nhc.gov.cn/cms-search/xxgk/getManuscriptXxgk.htm?id=630fa2bf316d48a4856f8727450c429b.

[2] 杨志敏, 耿莹, 高晨燕. 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的认识和思考[J]. 中国新药杂志, 2014, 23(4): 4.

[3] 开洁静, 吕朵, 刘健, et al.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的规范化管理探讨[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20, 36(15): 4.

[4] 钱碧云. 临床医生如何利用手边资源开展规范的IIT研究[C].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8年学术年会, 2018.

礼来·学到–是礼来医学部为中国临床研究从业人员开设的人才培养项目。旨在与广大临研工作人员共同探讨行业最领先的发展性战略,分享丰富的行业经验以及对实践疑难的解答,共促行业发展。

同行笔记–是礼来·学到主办的聚焦头部GCP中心理念及策略的特别栏目。在这里有业内顶级的专家资源,配置前沿的议题设置,以及深入的行业洞察,为大家呈现更宽广的临研视野。

PP-MG-CN-2697

kap研究(kap研究发表SCI有用吗)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