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期间怎么解决生理需求,考研期间怎么解决生理需求呢
正所谓一将无谋,累死三军,古时青史留名的王侯将相们领兵打仗,强有力的武力与慧眼谋划缺一不可,大名鼎鼎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当在此列。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勾践想出的一个养兵策略。
卒妻制度的产生
俗话说人有三急,古代战事四起,边境难有安宁之日,被君王召集的士兵们多为13岁左右的年轻男性,在战时,年轻气盛又见识尚浅的他们,对战争的惧怕等等情绪往往化为强烈生理需求,可在战场上,生理需求却又是难以得到满足的。
这里就必须提到勾践了。越王勾践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号,他曾被迫成为吴王夫差的阶下囚,为了报仇雪恨,他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成为阶下囚的日子里勾践的视角是全新的。
他自己成为了底层人民,也接触到了不少底层人民,他注意到了不少为王时期难以注意到的地方,上面我们讲的士兵生理欲望难以疏解的情况就是其中之一。
对此,勾践首先想到了一个解决办法,这个方法很有效的解决了士兵的生理需求并且沿用千年,那就是卒妻制度。
卒妻制度产生之前,多有一军攻下一城就大肆抢夺城内妇女以泄欲的情况,士兵的恶性令人发指,将领怕士兵作战激情不足,这一行为往往被上位者默许。显然,这并不是一个好办法。
此等行径已十分残暴,但并不能时刻解决士兵的需求。遍洒血肉的战场之上,大多才十几岁的士兵内心的恐惧与空虚像一个无底洞一般。
越王在自己回国之后,立刻提出了“卒妻制度”,卒妻制度意如其名,即朝廷将一些失去丈夫的女性送到军营,让她们充当士兵发泄的工具。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
卒妻制度之优劣
卒妻制度的积极之处自然是有利于战斗。士兵偿其大欲,自然士气大振,感恩将领或朝廷的“赏赐”,更加忠诚听话。然而,其消极的一面却似罄竹难书。
不合理的倾泄欲望的方式或许能使虎狼之辈心情大悦,但对于正常人来说,这种方式仍是欲壑难填。当然了,在统治者眼里,这是一本万利的好买卖——即使在这场绝不公平的交易里,受害者是彻彻底底被忽视的一方。
卒妻制度,同样也是视人为卒物
然而,卒妻制度之坏,不仅仅是这样。“卒”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字,本义是指完成、终结,也由此引申为了死亡的意思,特指服役士兵。“卒妻制度”中的卒一般认为指的就是士兵。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个制度,它的恶劣之处在伤害和打压了女性,但远远不止于此。借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讲,人类所需要的需求分为生理、安全、社交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五个阶段。
选用卒妻的制度,解决了士兵一时的生理需求,也满足了他们难以满足的征服欲,但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他们仍如小卒一般得不到安全感,时刻面临上阵杀敌的恐惧。
在生命安全得不到保证、个人人格尊严没有受到尊重的战场之上,给士兵施行这样忽视女性人格尊严的制度,看似是“帮”了士兵解决生理需求,其实同样也让士兵不把自己当做人。
只会泄欲而没有思想的人,又凭何与动物相区分开来呢?当时的许多普通士兵受制于人,对卒妻制度感恩戴德,充其量只是一只只会发泄兽欲的畜生。
况且,就算士兵最终因为解决了生理问题而积极对战,士气高昂,打败了敌方、脱离战场的士兵又得如何自处?他们敢将向卒妻泄欲的事情大肆宣扬给邻里吗?勾践——以及古代所有默许卒妻制度的君王将领们——或许并不在意这一点。
流行于世界的制度
卒妻制度之的恶劣令人发指,它的长期存在显然不能够只怪罪于士兵。
要知道,历朝历代卒妻皆是如此,即使有君王决定改进这个制度,也只不过是换汤不换药,如定期给士兵放假、建专为中层军官的夫人所住的家眷营等。
汉武帝后来还下令将找寡妇当卒妻改为找罪犯家中的女性当卒妻,她们被集中起来送入军营之中,主要负担后勤、献艺与侍寝三种职责。
可俗话说祸不及家人,即使是罪犯的家人也依然有自己的人权,汉武帝对卒妻制度的改进显然和改良之前的版本没有很大区别。
那么,卒妻制度是什么时候被废除的呢?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卒妻制度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明朝建立。
当时,和勾践一样体会过底层视角的朱元璋认为这种制度不应该存续下去,卒妻制度才最终得到废除。
自此开始,人们已经普遍默认卒妻制度不可取,是道德败坏的。如日军侵华时期设慰安妇的行为,已是遭万人唾骂,让国民永远铭记的历史仇恨。
再后来,在现代社会中,美国、韩国、日本等很多国家的军队中会不定期组织其国内的著名女星等来军队劳军,当然了,现代社会的劳军只是单纯表演节目,形式意义更重。
评卒妻制度
当然,事实上这样的制度并不是只在古代的中国存有,也同样存在于国外。
远近闻名如欧洲十字军东征,一场征战随军的妓女竟多达五千多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皇帝领兵打仗时也有八百妓女随同。
鼷鼠饮河,不过满腹。总而言之,就创造卒妻制度这件事本身而言,勾践的确认识到了要鼓动士兵的志气需要给士兵解决欲望的渠道,但他并没有真正的把士兵当人看,充满无尽的掠夺和忽视人性的卒妻制度并不是一个好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些东西,生活在和平年代和平国家的我们或许很难感同身受,但只要稍微代入一下难料生死的年轻士兵或生如浮萍的卒妻的视角,便已让人感觉足够可怖。
“以史为鉴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前人的苦痛与为改良制度所做的努力,我们应铭记在心。
战争之下,没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和平与发展才应是现代社会的主题。
愿世界永无战争。
考研期间怎么解决生理需求(考研期间怎么解决生理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