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科目有哪些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在规模上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已经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为社会输送了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然而,在现实中高职院校还存在“是普通教育的附属品”“规模大但质量不高”“低人一等”等问题。客观上看,这其中既有社会观念僵化、体制机制缺位、办学模式滞后的原因,也有师资力量匮乏、有效生源不足的原因,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事业单位管理的灵魂,也会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的发展,现实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抓的不深不细不系统是问题产生的重要缘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从而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成为必要和必然。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以党建为先抓实思政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要提高政治站位,科学全面把握改革发展遇到的问题,一体化推进党委领导和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夯实党对高职院校全面领导的政治基础。高职院校要强化政治意识,全面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并将其作为全校深化改革的重点工作,形成高位推动,全力打造思政工作重要窗口,强力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责任。在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高职院校必须坚持党委领导,以民主集中制为原则实行校长负责制,对于“三重一大”事项,严格实行一把手末位表态的议事规则。同时,要从党建工作机制入手,聚焦党建规范化和标准化,将党建工作分类分项细化分解,形成细抓党建的工作准则,明确任务、卡实责任、强化过程管控与目标管理,切实将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落到实处。在督导执行层面,必须构建起全链条、全纪录、全检查、全考核的管理体系,并将其贯穿学校工作各个层面。
(二)聚焦根本任务,以学生为本做好思政教育工作
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是思政教育的对象,也是思政课程的目标受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围绕学生这个根本开展。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高职院校必须把学生定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要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始终坚持以满足学生正当合理的需要为出发点,创新工作方法,丰富工作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学生量身打造思政课程及活动。高职院校要在理想信念、思想品德、文明礼仪、道德情感、艺术审美、身体健康、组织沟通、语言表达、专业技能、实践能力、法制安全、生涯规划、职业道德等方面对学生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以全面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注重因事而化,以规律为基统筹思政教育工作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宝贵品格是与时俱进。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是把握好时代的新变化和新发展,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在高职院校同样适用,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同样适用。思想政治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即思想政治素质形成发展和教育引导规律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适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贯彻执行好“与时俱进”,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因事而化,因势而新,统筹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深入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充分利用新机遇,才能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此外,思想政治教育不只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如何,最终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要想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需要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二、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承担着对学生系统性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任务,是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导地位、确保学校坚持科学办学方向的主要载体。现实中,思想政治课课堂主渠道作用发挥不明显、课程设置成效发挥不明显,高职院校课堂“两不”问题并存。一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硬性灌输”的问题,教学思维固化,教学方法单一,照本宣科多、因事讲解少,思政教育亲和力不够,思政教育针对性不强。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载体,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没有形成与专业课程联动融合机制,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之间未能形成协同效应。再加上高职院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导致学校在将价值观引导渗透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缺位。另一方面,从课程设置来看,课程数量不够,内容老化,种类不丰富,“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不健全,思想政治课课程设置成效发挥不明显。根据教育部职业院校教育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国723所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调研数据显示,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课程方面,46.27%的理工类专业和40.29%的文科类专业均未开设此类课程,“美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课程占比较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规范性不够,明显不符合国家对于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硬性要求。
(二)教师引路人责任发挥不到位
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承担着启智、引路的责任,具有教育“关口”的作用。高职院校教师的综合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要素,是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师资队伍存在许多不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问题:一是有些思政课教师存在政治觉悟不高、政治敏锐性不强、党员意识淡薄的现象,对党和国家大事不关心,对党的方针、政策、路线了解不深,难以把控思政教学的制高点。二是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对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思政教育技能重视不够,再加上不少教师不仅不是科班出身,而且没有受过系统教育和培训,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整体专业素质和水平不高,思政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三是一些思政课教师未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仅把教学当作谋生手段,教学缺乏激情,主动性和创新性不强,思政课教学方式陈腐,思政课教学内容枯燥,只管“教书”,忽视“育人”,严重影响了思政育人成效。此外,极少部分高职教师理想信念缺失、育人意识淡漠、法纪观念淡薄,做出违反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职业规范的行为,给思政教育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三)高职类型认识定位不清晰
尽管国家明确提出并强调“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但是社会对职业教育依然存在偏见,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够全面,这也是阻碍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因为存在偏见,大家始终认为只有考不上普通本科的学生才会上高职院校,这些学生学习不好,整体素质不高,没有必要提高这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与水平。2021年3月,中国教育科学院采用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面向全国职业院校、家庭、企业等进行了广泛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存在过分关注学历的认知局限,对高职认识停留在学历教育层面,自我认同度不高,对高职技能成才的认识片面,导致在接受高职教育以及接受思政教育时,存在被动接受,封闭接受的现象。在学生自我认识有偏差的同时,社会对高职学生也用有色眼镜来看待,部分群体对高职学生存在“层次低、价值低”等偏见,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多看重学历。学生、用人单位、群众等多角度的认识偏差,共同导致高职院校学生自信心遭受打击,丧失了主动学习的动力,排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三、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路径
(一)夯实思政教育工作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好教师、课程、教学的功效,运用融合思维、创新思维,让教师成为思政教育的真正主力军,让课程成为思政教育的主战场,让教学成为思想教育的主渠道。第一,教师层面。教师要想真正发挥作用必须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用言传身教影响学生。在聘任教师时,高职院校必须严把入口关,重点从专业水平、操作水平、教学投入以及对待学生态度等方面进行考察,选拔一批热爱高职教育、自身素质过硬、专业水平过高的教师。高职院校要动态考察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治学境界,多从学生的角度来检验教师的师德师风。第二,课程层面。在课程设置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程内容,依规设置课程数量,将思政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促进思政课和专业课实现紧密衔接。同时,要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党建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建立责任制,确保高职院校成为坚持党领导的坚强阵地。第三,教学层面。在现实教学中,要瞄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及针对性这个目标,从思政理论课的质量和效果入手,依托数据信息优势,采取项目式教学、情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警示性教学等方式,适时举办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优秀思政教育课评选竞赛等方式,形成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比学赶超的教学氛围,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程的教学成效。
(二)丰富思政教育工作内涵
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高职院校要牢牢把握住立德树人这个中心目标,不断丰富思政教育工作的内涵。一是要倡导价值内涵。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倡导和树立技能价值重于知识的理念,把价值贯穿于高职院校学生建设的各任务环节,通过典型宣传的方式,广泛掀起技能成长的氛围,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路径。二是要挖掘课程自有内涵。要充分发掘非思政课程所包含的思政要素,融合讲解,做到润物于无声,切实达到在潜移默化中育人的成效。三是要重视道德人格养成内涵。要处理好知识技能与道德情感之间的关系,不仅通过理论灌输、社会实践、情感体验等方式加强学生的道德认知,而且要特别注重他们的道德内化,使他们把各种道德规范、社会准则内化为自觉的实际行动,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四是营造思政教育和谐环境的内涵。校园环境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不断优化校园的物理环境、人文环境、人际环境、管理环境、服务环境等,不断挖掘环境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功能,并把它们融合成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系统,最大限度地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服务。
(三)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
当下我国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以及全面实践,是从教育的价值和教育的美德两个维度,来倡导人们对教育本质的再认识。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要构建新的教育教学理念,采取主动行动响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丰富思政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方法举措。结合时代特点和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学生的引领作用,打造一体化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形成一体化新媒体思政第二课堂教育体系。一是建立思政教育研修平台,发挥高位建设作用,从顶层设计思政教育的现代化建设方案,形成可学可操作的思政教育模式,帮助高职院校规范化做好思政教育工作。二是发挥试点引领作用。思政教育具有极端重要性,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必须慎之又慎。可以采取试点引领的方式进行创新,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重点高职院校,以当下影响思政教育的难点问题为突破口进行攻关试点,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创新探索,创造可学习、可借鉴、可复制的有益经验。三是围绕学生设计思政教育模式。要进一步贴近学生思想特点,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多了解学生,收集学生困惑,结合学生现实需要,把思政教育融入到故事讲解中,用故事把道理讲清楚,用道理赢得学生的认可和信任,在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过程中,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科目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