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么报考在职研究生,
前段时间关于北京科技大学的一篇文章,《上“钢铁摇篮”北京科技大学,去金融行业,也行?》的文章引发很多家长的关注,大家在惊呼世界变化快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看学校的角度过于保守,很多传统高校依然“轻舟已过万重山”时,自己仍然“刻舟求剑”抱着老观念不放。很多粉丝留言,能够多介绍一些类似的高校,让考生和学生能够“与时俱进”!
今天应粉丝的这个要求,再分析一所摇篮类高校,被誉为“化学工程师摇篮”的华东理工大学。先从就业数据开始分析,看看传统高校近几年发生的变化。
正好前段时间我撰写的《双一流高校中录取分最坚挺的中外合作专业,你值得拥有!》,对北京化工大学做了解析。作为化工行业龙头高校的南北双雄,家长可以对比观察两所龙头高校的特点。
近几年就业情况整体分析
选择2018年和2021两个年份的就业数据进行对比,一个为疫情前年份,一为疫情中后期年份,看一看受重大事件扰动下的就业趋势变化,这是难得的观察窗口。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有点照妖镜的味道,聚光灯下,高校的战略定力和实力更容易出现分化。所谓潮水退去谁在裸泳,就是这个道理。
选取两个就业指标,就业单位性质和就业区域,分2018、2021两个年份对比,数据如下图
就业单位性质
对比2018、2021年就业单位性质,从就业占比数据,有以下分析判断
民营企业在疫情后反而逆风飞翔,本科就业占比达到50.65%,超出2018年近4%,实属不易!
三资企业占比2021年明显下降
机关事业单位就业占比明显上升
国企就业占比明显下降
就业单位性质的数据如此对比之下,结论引人深思!或许可以这样联想(肯定不准确,只是猜测)
1、国企的容纳能力,并没有想象中的好,或者国企的就业待遇并没有受到华东理工大学学生的青睐。
2、机关事业单位,这种体制内的工作,比国企更受欢迎。
3、三资企业是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三类外商投资企业,就业占比下降,会不会是一个趋势的开始?
虽然是联想,但至少数据证明一点,国企就业并不是家长直观感受到的就业“擎天柱”!忍不住感慨一下
那些抱着更容易体制内就业想法选报传统企业龙头高校的家长,把孩子前途系于直观感觉拍脑袋的家长,太敷衍了!
那些为了博眼球投其所好,撰写类似“这些高校更容易进国企就业”之类文章的作者,你们做过调研分析吗?这个拍脑袋,拍出得可是年轻孩子们得未来,得慎重!
就业地区分布
下图为2016、2021年度毕业生就业地区分布统计数据
2018年本科就业,上海市的71.97%加上华东六省的15.40%,总计87.37%
2021年本科就业,上海市为73.37%,加上华东六省的13.62%,总计86.99%
勋哥对就业地区数据的分析
总体来看,毕业生在长三角就业的占比最高,疫情前和疫情后,变化不大。把这个数据表与上表联系起来看,得出如下结论
本科就业单位占比中民营企业,在疫情后反而逆风飞翔,超出2018年近4%,其原因或许还在于上海市、华东六省深厚的企业资源和营商环境!
引申分析的对照样本,东北大学就业数据
对比一下东北大学的就业数据,可能会看得更明白!
下图为2018-2022年东北大学在“就业单位性质”指标的统计数据,下表是勋哥从五年就业数据中刨根问底一点点梳理出来的,费了些时间和精力,引用时请标明出处啊,这是一种尊重!
与华东理工大学的数据恰恰相反,东北大学本科毕业生单位就业占比呈现出“国进民退”的局面
2018年国企占比36.3%,2021年升至40.7%
民营企业2018年占比56.8%,2021年占比47.3%
三资企业占比提升了(这个数据对比2019-2021年其实变化不大)
东北大学的就业数据或许说明一点:就业区域的企业资源和营商环境,与就业单位性质的占比,关系密切。一所大学的就业区域分布情况,或许也是将来就业方向和就业机会的体现。
对照组数据对比分析后,勋哥的判断,一家之言供参考!
面对经济形势的冲击,上海、华东六省这些长三角的学校,或许抗风险能力可能会更强!就业机会可能会更多。
所以,敲黑板,给建议了!
从华东理工大学的就业数据对比来看,面对形势的不确定,考生在志愿填报选择大学时,还是尽可能选择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学,将来就业会更有保证。
虽然看起来是废话,但把数据和这个观点对照起来看,你选大学时,是不是会更有方向感了!
要怎么报考在职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