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论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论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mba考研辅导机构有不少,但是质量也参差不齐,所以学生在选择mba考研辅导机构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一、看辅导机构的规模。一般来说,规模较大的辅导机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如果一家辅导机构不好,就不会那么大的规模,也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来报读。最好就是选择那些有规模的品牌辅导机构。二、看辅导机构的师资力量。正规的好的辅导机构的老师一般都是很有经验的,有的辅导机构甚至请来名师上课,所以师资力量很重要。三、看辅导机构的教学效果。可以看课程的设置是否有针对性,看课程的管理是否规范严格。有些辅导机构只是老师上课,课后没有老师来答疑解惑,没有老师来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这样肯定会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还可以参考历届报读学生的考研通过率。四、看教学环境。如果是线下学习还有看看教学环境。安静优美的教学环境对学生是十分有利的。所以在选择机构的时候,可以考虑这些。很多的学生报读mba考研辅导机构的时候都会选择高途考研。因为高途考研有优秀的教研团队,而且根据不同的班型因材施教,最重要的是有老师主讲课程,还有老师引导预习和复习,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所以吸引了不少的考研学生报读。  考研已经成为大趋势,这不是潮流,而是一种趋势,对于未来的发展来说,高学历已经成为社会现象,而不是稀缺性现状。也正是如此,现在的考研的人群越来越多,但也因为人数之所,导致近几年考研越来越难。在这样的环境下,想要为自己考研成功注入一份力量,选择可靠的培训班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比如说考研集训营培训,那么这种集训营是否有必要,对于考研生来说,又有显著性优势?

勇立公安教育发展潮头

创建世界一流警察高校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建校70周年

回顾与展望

金秋十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迎来70华诞。70年的光辉历程,数代公大人在党的领导下,辛勤耕耘,扬帆竞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讲述“立德树人、忠诚育警”的公大故事,确立“政治可靠、又红又专”的公大标准,塑造“教育强警、献身公安”的公大品格,为全国政法公安战线培养和输送30余万名各级领导、业务骨干和专业人才,被誉为“共和国警官的摇篮”。

70年的砥砺征程,公安大学作为新中国中高级公安保卫干部训练策源地、公安高等教育发祥地和公安院校发展高地,成为全国公安系统办学规模最大、学科专业最齐全、教育层次最完备的高等学府,步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走出一条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警察高校的办学新路,在我国公安教育史上谱写出璀璨夺目的绚丽篇章。

今天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站在建校70周年的关键节点,必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回望历史、不忘初心,谋划未来、践行使命,努力为蓬勃发展的中国公安教育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共和国同行,为公安教育建功

1964 年,公大前身、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西藏班毕业典礼。(图片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提供)

翻开中国人民公安大学70年的历史史册,走过的每段路程都与共和国成长的历程息息相关,在每一个时代的重要节点上,公大人都以开创性的工作及时回应党和人民的期待。

70年前,伴随着解放全中国的隆隆炮声,我们党就开始谋划新中国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的大局。为了接管新解放城市、建立人民公安机关、肃清匪特和巩固政权,需要大批有党性、讲原则、业务强的公安保卫干部。1948年7月,华北人民政府公安部(即中共中央华北局社会部)在西柏坡旁的东冶村、西冶村举办华北保卫干部训练班,这就是公安大学的肇始前身。1949年1月,训练班扩建为华北公安干部学校,2月迁入北京。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1950年1月学校更名中央公安干部学校,成为面向全国专门培训公安保卫干部的基地。随着斗争形势变化和公安机关补充干部的任务基本完成,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日益迫切,1953年1月,学校进行改组扩建,命名为中央人民公安学院。1955年1月,公安部决定在上海、武汉、重庆和西安组建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分院,加强公安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培训。1959年3月,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和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合并,沿用中央政法干部学校校名,负责培训县(市)公安局长、法院院长和检察院检察长。1982年1月,在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基础上,恢复中央人民公安学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30年中,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建设和发展。在学校发展的前30年,全国政法公安战线上的绝大多数县(市)以上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在学校接受过培训。同时,学校积极承担新疆、西藏少数民族公安保卫干部培训班和越南军队保卫干部培训班等任务。30年中,学校从区域性保卫干部训练班发展成为面向全国的正规干部培训学校,在人民公安事业进步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战略基础性作用。

40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大潮中,为适应政法公安工作对高素质专业人才的需求,1978年6月,公安部成立第一所公安高等学校——公安部政法专科学校。1979年4月,学校更名为国际政治学院,开展本科教育。现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由四部分组成,即由中央人民公安学院发展而来的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以国际政治学院为基础组建的原中国人民警官大学(1998年2月与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合并),2000年11月并入的原北京交通人民警察学校,以及公安部依托学校办学的公安干部管理学院。1984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人民警官大学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

改革开放40年,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学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中国公安教育乃至世界警察教育史上创造诸多第一,发挥了“工作母机”作用。率先开展公安行业高等学历教育,编写出版第一批公安高等教育基础教材,成为目前国内外唯一拥有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国家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高等院校。构建层次完备的公安教育体系和特色鲜明的干部培训体系,成为具有广泛世界影响的警察高等院校。40年来,学校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勇攀高峰,在波澜壮阔的公安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为公安系统名副其实的“最高学府”。

进入新时代,围绕国家教育强国战略,党和国家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2017年9月,学校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成为全国公安院校唯一入选的代表和标杆。当前,学校正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公安部党委要求,紧紧抓住“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历史机遇,积极推进公安教育现代化建设。

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在特色发展中争创一流

接受检阅。

创办公安学校,培养专业干部,是我们党在革命斗争和政权建设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经过70年的风雨砥砺,学校审问慎思,明辨笃行,以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的初心使命,以公安学校是党校性质的红色基因,以扎根中国大地、立足公安事业办大学的独特身姿,以政治性、行业性、职业性、战略性的办学特色,形成了具有公大底蕴、公大品质、公大风格、公大影响的办学模式。

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政治建校,从严治校

建校70年来,学校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对公安干部要求,把培养党和人民忠诚卫士作为治校办学的首要政治任务,把理想信念、党性原则、业务能力和政治纪律作为教育教学的基本准则,立德树人、忠诚育警,为党领导的人民公安事业培养和输送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讲政治,“政治建校、从严治校”是学校矢志不渝的办学方针,2017年写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章程》,把政治工作作为学校的生命线。

——讲纪律,实施警务化管理,与素质养成教育相结合,做到“四个从严”,即政治标准从严、思想教育从严、治教治学从严、管理训练从严,把守纪律讲规矩转化为广大师生的日常习惯和行动自觉。

——讲奉献,牢固“扎根公安,建功立业”的思想根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师生在国家大型活动安保工作中从未缺席。“我是党和人民培养的,我要用生命来回报。”这是公大学子的誓言。翻开毕业生名册,英才辈出,校园忠诚广场和校史馆英模墙上浓缩着学校“政治建校、从严治校”的累累硕果。

始终坚持特色创新发展,凝聚优势,创立品牌

办学特色是高校立足之本、发展之能,它既是历史积淀,更是创新创造。从训练班、干训学校发展到普通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从初期只有百名学员发展到在校生1.4万余名、教职工1200余名的办学规模,经过70年特色创新发展,公安大学在办学功能地位、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凸显出不可替代的鲜明特色和优势,开辟了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建成公安学、公安技术两个国家重点学科和包括法学在内的3个一级学科博硕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建有警务、法律、安全工程、公共管理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创办侦查学、网络安全与执法技术等13个本科专业和22个专业方向,涵盖主要公安业务领域,成为公安类学科专业最齐全的高校。

——突出实战化教学,建造警务训练场馆街区、实验室、实训室及训练设施,创设基于问题导向、任务导向和任职导向的实战化课程及教学模式,用模块化“大课程”、开放式“大课堂”、一体化“大师资”、多样化“大评估”、协同化“大保障”等,重塑实战化教学形态,推动教学模式向实战化教学改造提升,多项教学改革成果获得国家、省部级奖励。

——汇集开放协作办学优势,探索推进面向全公安系统的协同的办学机制,与校局合作单位深化协作模式,共建43个实践教学基地,聘请300余名专兼职教官、驻校教官,联合高校、研究院(所)、网信企业及实战部门共建公安学科共同体,服务国家安全和公安工作。

始终坚持办学质量效能,厚积实力,提升能力

质量效能是高校的生存根基、竞争实力,集中体现在人才培养质量、科研创新能力和学科建设水平等方面。

——建校70年来,学校围绕办学质量效能进行了三次重大改革,实现转型发展。第一次是干训学校向高等院校转型发展,实施“以特色和质量求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了素质、专业和职业融合发展的办学模式。第二次是适应研究生教育发展,由教学为主向教学科研并重转型发展,极大提高了科研水平和办学质量,形成跨越式发展格局。第三次是面对公安学科建设任务的挑战,倒逼学校提高办学综合效能,深化综合改革,由注重专业建设向围绕学科核心要素、提升综合实力方向转型发展。

——2015年以来,根据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综合改革方案、十三五发展规划、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建设方案等改革建设任务,学校建立完善以公安科学学科群为主体的学科体系,按照顶尖、高峰、高原学科布局,推动公安学科、法学学科向世界一流迈进。

——实施卓越警务、警学人才培养计划,完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学校已有的一批国家和省部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特色重点专业、规划精品教材、优质共享课程等教学资源,加强质量建设。推进“政用产学研”相结合,提升“高精尖”重大科研项目攻关能力,科研专项经费从千余万元增至亿元,实现对所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类别的全覆盖。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与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内政、安全执法部门建立联系,与30多所国境外知名大学和警察院校签署合作协议,连续4届主持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分论坛,主办了9届“国际警务论坛”,成为世界品牌。学校在质量发展中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始终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和公安实战,提高站位,立业建功

公安大学为巩固新中国政权、培养忠诚干部而创建,为适应改革开放要求、提高公安队伍文化水平、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而开办高等教育,为应对新时代国家安全斗争形势的严峻挑战建设公安学科、争办一流大学,学校的每次重要进步发展都与国家重大需求息息相关,浸透着学校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的精神底色。

——建校70年来,学校坚持高等教育与干部培训协调发展,构建高级警官晋升培训、中高级领导干部初任培训、公安领导干部业务培训、港澳执法官员素质提升等培训体系,加强教育与培训的融通互促、一体建设,培训规模突破年均1万人次,创造了警察教育培训的中国经验,受到国际社会点赞。

——开展国家安全重点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及战略储备,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为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数万名政法公安专业人才,为军队政法部门培养了各类业务骨干2万余名,为港澳地区培训千余名警察执法官员。

——发挥国家智库作用,公安部、北京市依托学校建设的公安部公安发展战略研究所、首都社会安全研究基地等产出重要智库成果,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积极传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和“全球安全治理理念”,发挥国际执法安全合作的纽带桥梁作用,开展外国警察留学生教育,扩大境外执法官员培训,努力为发展中国家培训执法人员作出重要贡献。

始终坚持人才为本,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长期以来,学校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校,把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作为学校发展的根本保证。按照政治和业务“双过硬”,人民警察和人民教师“双身份”,既懂理论知识又会实战技能“双师双能型”,教师与教官、专职与兼职教官“双结合”等路径和标准,打造一流教师干部队伍。

特别是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要求,着力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和专业能力,涌现出一批境内外知名的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学团队,入选国家、省部级高层次人才计划项目的教师新增10余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由20%提升至40%,师资队伍水平快速提升。

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的岗位聘用机制,完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保障机制和配套制度,释放师资队伍潜能、动能、智能和才能。强化教师教书育人职能,把大学精神与警营文化有机融合,把促进知识创新创造与坚守政治纪律底线规矩有机融通,把专业能力发展与纪律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要求教师从日常点滴入手,言传身教、率先垂范,全心全意做学生坚定信念、锤炼品格、学习知识、严守纪律、奉献公安的引路人。

牢固树立“三个办学标准”,全面实现公安大学现代化

毕业季。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公安教育和公安院校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大学在建校70周年的重要时刻,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坚决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坚决贯彻落实好公安部党委关于公安教育和公安院校工作的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作为治校办学的总纲领和总遵循,牢固树立“三个办学标准”,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改革建设任务,加快实现“国内一流高校,世界警察类院校前茅”发展目标,为全面实现公安大学现代化而努力奋进。

牢固树立“党校”标准

进一步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建设

牢固树立“党校”标准,既是学校的历史传统,也是新时代对学校的基本要求。

——坚持“公安姓党”“公大姓党”的根本政治属性,全面加强党的绝对领导和全面领导,把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到学校工作各个方面,使学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筑牢校党委领导核心地位,健全党建工作体制,按照合格党支部标准,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实施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实现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建立“一岗双责”、党政共同负责和党建工作述职巡视制度,完善“联学联做”机制。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加强重点关键岗位管理监督,严防腐败问题发生。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重要精神,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开展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思想政治工作,塑造以“忠诚、法治、英雄、廉政”为内涵的校园文化,打牢师生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忠诚使命的思想根基,建设忠诚干净担当过硬的“四有”教师队伍,培养“忠诚可靠、专业精通、文武兼备、作风顽强”的卓越公安人才。

——牢牢把握学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全面加强对课堂教学和各类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管理,把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挺在最前面,制定意识形态责任制,建立学术安全培训和参加媒体活动报告审批制度。

——提高学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公安党建研究所建设水平,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建设思想政治理论精品课程和研究基地,发挥学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公安党建工作中的骨干作用。

牢固树立“旗帜”标准

进一步促进公安教育现代化建设

公安大学是公安部直属高校暨公安部高级警官学院,是目前唯一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公安院校,要切实担起公安教育训练领军单位的使命责任。

——围绕研究应用型大学定位,实施“信息化、实战化、国际化、警务化”发展战略,深化“政治性、职业性、行业性、战略性”办学特色,树立“开放、包容、合作、进取”发展理念,团结不同院校、不同学科开展协同创新,促进跨领域、跨学科、跨院校的合作交流和共同发展。

——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推进学校各项改革,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警察大学制度。

——紧跟公安机关人民警察招录培养制度改革进程,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加强公安教育规律研究,提高办学水平,把好公安队伍建设的源头关。

——深化纪律作风建设,按照公安队伍建设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要求,全面加强警务化管理和教育,突出治校办学的品牌特色。

牢固树立“一流”标准

进一步提升办学能力和综合实力

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关键,是抓住高校核心竞争力,以学科建设牵动综合改革,带动学校全面发展,因此,学校要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科学把握学科内涵,以公安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建设为重点,通过明确学科负责人、教师学科身份归属和学科建设绩效管理等措施,牵动学校综合改革,把学校资源聚焦在关键领域和核心要素上。

——着力提升师资队伍水平,通过统筹实施卓越领军人才引进培养计划、专业教师警务实战能力培养计划、优秀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和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形成领军人才、骨干教师和青年师资的梯队发展格局,确保学校发展和学科建设的可持续性、可发展性。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紧紧抓住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等契机,厚植特色优势、补齐短板不足,结合实战单位要求,形成公安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指导教学体系改革和建设。

——强化科研创新能力,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改革强警战略、公安大数据战略等重大问题,加强基础、应用研究和原创技术研发,形成一流科研成果。创新科研与教学的融合融通机制,改进科研评价方法,促进成果应用向教学转化,解决好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等问题倾向。

——充分利用国际学术活动,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渠道途径,促成学术共同体机制。加强对外推介中国公安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为传导“全球安全治理理念”和推进国际执法安全合作作出贡献。加快改善办学基础条件,力争达到“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相应水平。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站在新的起点上,公安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和公安部党委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建设的重要指示,继续保持勇争第一的精神状态,不懈努力,创新发展,为办好党和人民满意、公安部党委满意、公安机关满意、学生学员满意的现代化公安大学而努力奋斗。

来源:人民警察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论坛(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考研论坛官网)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