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
贺斯文,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2017级本科生,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服役于战略支援部队。新训期间表现优异,在全团比武中荣获引体向上科目冠军;服役期间,参加某航天指挥中心的运营保障工作,因专业能力出众,荣获团嘉奖一次;2020年抗疫期间,因坚守一线,出色完成演习任务,被部队党组织批准火线入党,成为部队中为数不多的义务兵党员之一。
“选择一种职业就如选择一种生活,融入一个团队就如融入一段历史。两年的军旅生活很短,短到让我觉得走出校园去参军就是昨天的事;两年的军旅生活也很长,长到足以让我融入到国防航天事业的波澜壮阔。”这是贺斯文在退役时和战友说过的一段话,见证了一名新时代大学生从校园迈向军营的蜕变历程。
把青春融进星空把理想写满忠诚
——上海财经大学 贺斯文
火热的新训结束后,我成为了一名合格的航天人新成员,正式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也开始了一段不断奉献着,却无比难忘的时光,如果用两个字概括,那便是融入。
融入岗位——警卫和公勤
站岗的“煎熬”。初来航天城,新兵工作只可能是警卫。和新训比起来,警卫工作平静了很多,三尺哨台,承载了我很多个日日夜夜,一次站两个小时,一天站三次。开始时白天还好,晚上便成了煎熬,尤其是凌晨两点到四点,本是熟睡的时候,却需要精神抖擞地警戒值班。遇到任务时,晚上各个点号都会互相提醒、加强警备,巡逻的官兵们都付出了大量的精力。有一班夜哨,我在哨上坚持了两个小时,因为实在过于疲倦,竟然在走回来的路上睡着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不可思议。但在当时,对于一个哨兵,这是理所当然,是意志如铁、责任如山。哨位是战场,执勤是打仗。当我想到我在守卫着的是什么、想到我身后灯火通明的大楼中战友们在为着火箭发射,卫星运转而彻夜不眠,心底一点赤子血便不禁变得灼热,一切枯燥、疲惫、困倦都变得有意义。
勤务的“磨砺”。适应期过后,我被分配去了勤务岗位,负责保障一个很重要的指挥中心。这份工作和之前的工作训练都很不一样,需要在细节上下足功夫。对于一个年轻的大小伙子,要满足这种对细心和耐心的高度要求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最基础的,是要保证中心整洁干净、工作物品按需到位,让每一位在这里的指挥员处处顺手顺心,保证不会因为积灰积尘等原因导致设备故障,影响航天器运行。显示器的表面不能有印记,开关的上沿不能积灰,激光笔的电池必须满电……很多细节上的要求让我应接不暇,时不时涌上心头的还有怀疑和失落。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每天的工作都似曾相识、琐碎繁杂,与想象中航天人那种“一飞冲天,挥斥方遒”的重大任务完全没有关系,令人纠结自己的努力是否有意义。
这个时候,刘政委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是一名从基层战士成长起来的女师长,当兵超过30年,可以说大部分人生都跟部队在一起。她开始细细向我讲述她的军旅生涯:刚开始当兵的时候,被挑选去首长报话,给聂荣臻元帅那样的首长做话务员。她当时的压力很大,但始终坚持一个信念:事情简单,岗位却不简单,重托之下,一枚螺丝钉也很不易。她与话务班一起,把繁琐的话务做到了零差错,得到了首长的褒奖,后来因为表现特别突出,被推荐考学,留在了部队。
听了政委的亲身讲述,我豁然开朗,再次以初心审视熟悉的工作,我开始感到自己融入了每一次的任务。每一次航天发射,都有指令经由我保障的这个大厅发出,有数据流在我擦拭过的电脑上穿梭交汇,我的努力为它增加哪怕一分一毫的顺畅,我都认为值得。我曾目睹了一次又一次的火箭发射升空,曾被那沸腾的烈焰一次又一次震撼,曾一次次为火箭的升空曲线注目揪心。航天是千人一杆枪的事业,有人仰望星空,就有人深耕大地,有人冲锋在前,就有人保障在后。大家同心协力,才能有所成就。纵然我是如此平凡,但我也是成就伟大的万千平凡中的一个。
融入组织——火线入党
2020年年初,我正计划着和父母在航天城团聚过年,大年初一午饭还没下肚,单位领导就召集在位人员部署防疫工作,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每个人都进入了“战时”状态,我和几名同志保障的值班室是重中之重,防疫工作要求我们每天到岗,及时消毒、清扫卫生,每个角落都要“照顾”到。
“如何把每一件工作都干好、干出彩”是我那个特殊时期思考最多的。那段时间,我每一天都紧锣密鼓、步履匆匆:请领口罩及消毒物资、配发午餐,还有最重要的——负责这层楼的卫生和消毒工作。看似简单的工作,其实不容易。如何调配出浓度适宜的消毒液,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浓度过高,消毒后楼道里全是刺鼻的味道;浓度低了,起不到消毒的作用。反复尝试后,我终于掌握了最佳配方——两瓶盖、五升水。为此,我每天要早上提前半小时起床配制消毒水,早中晚三次对楼层重点区域消毒,对门把手、键盘、鼠标这样的重点部位更是反反复复地处理。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每天都兢兢业业,高压防疫。为了安全,我们自觉禁足,将自己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办公楼和宿舍两点一线,枯燥的生活和工作流程一天天磨砺着我……因长期消毒防疫作业,我的靴子已被严重腐蚀掉色,但看到“我们的太空”公众号上的那些抗疫故事,想起王薏护士的“战疫”脸庞和铿锵话语,我就又干劲十足、信心满满。
我所保障的楼层是单位的重要场所,因为防疫需要,值班人员必须封闭管理,不能与外界接触,这也意味着在这里值班的人将无法与别人换班,并且要在封闭的环境中承担起24小时值班重任。暂别守望的家人,告别心中的牵挂,很难!要选出这些人来,更难!令我没想到的是,仅仅一上午的时间,单位居然有15名人上交了请战书,他们主动请缨,选择了坚守值班岗位,坚守着祖国的天际线。他们中有刚参加工作的毛头小伙,有工作20余年的技术专家,也有巾帼不让须眉的二胎妈妈。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就是共产党员。疫情最紧张的那段时间里,他们片刻不离值班室。他们的身后也有守望的妻儿,心中也有离别的牵挂,但他们用“勇士”的担当筑起了防疫的钢铁长城。与他们朝夕相处,我才真正地明白了什么是党员,什么是党员标准。作为当时那个楼层唯一的一名非党员,我毅然决然地向连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抗疫中,我的靴子虽然褪色了,我的青春却愈发多彩。由于表现突出,经过组织推荐和考察,我荣幸地被批准火线入党。这是一份新的责任,我唯有再接再厉,以回馈组织的接纳与认可。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正是认识与接纳了自己的渺小,才更加懂得奋斗的意义。航天事业是瑰丽宏伟的,但从中学会了不因个人奋斗的平凡而惶惑,又有何不可?
融入太空——“我们的太空”
在与“十五勇士”一起奋斗的那段时间,虽然辛苦,但却特别充实。以他们为榜样,我觉得自己学到了许多许多。除了“十五勇士”,我还有一个特殊的朋友,那就是“我们的太空”公众号——犹如一股春风,它成为了我疫情封闭期间的精神支柱。清晰记得,那天我和往常一样起床打开“小太”,看见了“抗疫故事汇:王薏的‘战疫妆’”的推送。王薏护士一句朴实的“我不是英雄,只是一名普通的医护人员,我们来到武汉,就是为了干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儿,仅此而已”忽然触动了我。从这些医护人员的担当作为中,我看到了自己的努力方向。
我虽然没去前线,但我也以实际行动“战疫”,我跟王护士一样。这样的日子坚持了一个多月,看着一叠有些分量的消毒纪录上签满了自己的名字,看着正常的值班秩序、正常的交班会,大家都戴着口罩,但没有人发热咳嗽……内心升起了成就感。苦点累点枯燥点,但阶段性的战“疫”胜利了,我打了胜仗啊。这个时候,我也萌生了一个想法:我能不能像他们那样,成为别人眼中的典型。让自己欣喜的是,这个梦很快就成了现实……
那是一个傍晚,一位将军来到我们连队跟我们座谈,他听了我们在普通岗位战“疫”的情况,当得知我曾经将抗疫期间记录的心路历程向“太空”投稿后,非常高兴,前来与我探讨交流。紧接着第二天我的文章就上了公众号,我的抗疫事迹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认可。一名普通一兵在这么有影响力的平台上成功发表文章,在当时是有轰动效应的,我也因此成了院里的小“网红”。我的耳畔又回响起将军亲切的话语:“太空并不遥远,每天与你相伴;太空并不高远,时时在你身边;太空并不高冷,一切皆有可能。”每一次鼓舞人心的航天发射,也都是从打扫卫生,整理装备的基础做起。
退役前,那位将军邀请我参观“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我在军旅生涯里看到的精彩内容都是从那里发布出来的,制作团队大部分都是和我年龄相仿的小伙子小姑娘。将军亲切接见了我,得知我即将退役返校向同学们汇报军旅生涯,他嘱托我,要当好航天人的火种,回到学校,用履历和热情,点燃更多的青年学子,激活他们的从军梦想,让他们在建设国家军队伟大事业中实现梦想,做堪当时代大任的年轻人。临别时,我与首长合影留念,首长语重心长地嘱托回到学校要“当好新火种,传播正能量”,他告诉我八个字“点燃,激活,圆梦,感动”,我记忆很深刻,希望回到学校能够继续发光发热,鼓舞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建设祖国航天事业的伟大奋斗当中。
如今,我已退役回校复学。每日三点一线,上课下课的我,心中还是有着挥之不去的余温,几年青春热血曾在航天事业中沸腾。每当空闲时,我会刷刷手机看看我们国家的新卫星发射,新火箭制造,航天工程的新进展,跟新同学们介绍中国的航天项目……我的人生曾融入过这项事业,它的底色永远不会退却。身在学校,心系航天,每当听到航天人的好消息,内心仍然会感动。当我有朝一日走完了学路,再去圆梦航天。
作者:上海财经大学武装部
编辑:刘力源
责任编辑:何易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海财经大学考研(上海财经大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