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官网
课程的另外一部分是推行状况。这里就不得不说到高途的教学模式了。高途的优势就是双师教育。主讲老师和二讲老师的模式一直沿用到现在,不管你在学习上是不是够自觉,都可以通过这个方式轻松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信息。自觉的学员可以在主讲老师的课上提问,也可以通过二讲老师解惑。不自觉的学员,二讲老师会时时刻刻盯着你的考研课程完成的状态,课后练习是否按时完成,以及学员现在的学习进度等等,还会时时刻刻进行提醒和督促。 对于想要冲刺名校的考生来说竞争压力会比较大,而选择专业的机构影响到自身今后的发展。法硕考研机构推荐对于考生来说需要合理把握,要有一定的选择技巧,可以从各方各面进行着手,获得专业的选择提高学习能力,可以拿到理想的分数,完成自己的人生理想。
历史将记住这一刻。
7月6日上午,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项目(下称“中山研究院”)动工仪式在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举行,意味着“中国光学英才摇篮”迈出了布局大湾区的关键一步——
未来,这里将成为涵盖光、机、电、算、材等专业学科的硕、博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规模超千人。
未来,从人才培育到项目孵化,火炬开发区将形成一个完整的高精尖产业育成体系,重塑支柱产业发展动力。
未来,以深中通道为轴,自深圳到中山将形成一个从光学到电子信息领域的产业协同发展产业链,成为深中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高地。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项目动工仪式现场。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我们知道武汉“芯脏”的脉搏:2001年,武汉东湖高新区被批准为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在对准“缺芯少屏”的城墙口持续冲锋二十年后,形成了以存储芯片、5G芯片、红外芯片等为特色的“芯”产业集群,以及全国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聚集区,踏上了打造“芯屏网端”万亿产业集群的新征程。
我们迎来了湾区“光谷”的新故事:在中山迎来省级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时刻,中国光学英才摇篮从中山火炬开发区启航,为深中光学、信息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某种程度而言,中山研究院将全国顶级的光电学科群建设融入国家光电产业聚集地,不仅在老工业基地东北和大湾区之间拉起了一个资源流通的纽带,更进一步提升了火炬开发区、中山市乃至大湾区光电产业的号召力,为中山火炬“光谷”的崛起发展筑牢 “硬核”支撑。
追光逐梦新起点
投入2亿元资金建成长春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大湾区园、打造香山5G/6G、精密光学薄膜等13个科学研究实验室、吸引了 200多名科研教师和博士、硕士扎根中山…..作为中山市首个高精尖领域硕博联合教育培养基地,中山研究院建设全面按下“快进键”。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在中山留创园的临时校区。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时间拨回到2021年3月28日,中山研究院正式落户中山市火炬开发区。从双方对接合作意向到中山研究院启动,前后仅历时9个月。今年5月,中山研究院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取得不动产权证,仅用时5分钟,创造了中山市目前拍地到拿证的最短时间记录。
“我们双方都在机制体制上进行了突破、创新,让我们看到了‘中山速度’‘火炬速度’,让我们看到了当地党委政府的诚意。”长春理工大学副校长、中山研究院院长付跃刚表示。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项目位于中山市会展大道与玉泉路路口西北角,总用地面积约39.32亩,总投资超10亿元,拟新建总建筑面积约14.6万平方米,包括行政、教学、科研、活动中心、宿舍、食堂、体育馆等。此次新校址的启动建设标志着火炬开发区在育才、用才、留才的生态营造上,再发力、再升级。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项目效果图。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火炬开发区成功牵手长春理工大学,并非偶然,而是产业基础、科研力量、政务服务和政策支撑多重优势叠加的结果。自1990年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光电信息产业便在火炬开发区生根发芽,从创办广东省首家光学加工厂家,到培育出联合光电等光电领域头部上市企业,三十多年来聚光成炬,砥砺前行。
在中山提出“东承、西接、南联、北融”一体化融合发展大战略的背景下,火炬开发区坚持“高”“新”产业定位,联合深圳共建产业链专业协作基地,谋划万亩级深中合作创新区。一个更具活力、创动力、竞争力的国家级高新区,正成为大湾区创新发展的“新脊梁”。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玉新在动工仪式上说,火炬开发区致力于以“湾区视野”招才引智,在智能装备、健康医药、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科研团队引育、粤港澳创新创业平台项目等方面,都有科学谋划和佳绩展现。
这里,将成为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追光逐梦的新起点,成为中山市高端人才培养引进、高端科研成果研发转化的新窗口。
长春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杨玉新。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向大院大所要动能
2020年,火炬开发区迎来建区30周年。中山市委副书记陈文锋履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后,再一次明确了火炬“三十而立”的调子:“把‘高’与‘新’的文章做实做好,集中优势资源打造“高、新、尖”科创头部平台。
在这个背景下,光电领域龙头企业联合光电的公共实验室计划,很快被提到了新的高度——打造政产学研创新联盟。
当前,深中通道的建设正在缝合深中一体化的空间距离,中山研究院的落地建设又为珠江两岸的创新协作打开了新的空间,不断汇聚的光电科创资源扩大了中山这座城市的高端“智囊团”、广泛“朋友圈”,甚至是得力“同盟军”。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中山研究院联合火炬开发区有关支撑服务单位走访了50多家中山及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企业,从中择优选取20家企业及高端科研机构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包括位于中山火炬开发区的联合光电、香山微波,深圳联品激光技术有限公司、深圳恒天伟焱有限公司以及佛山的季华实验室(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等等,构建起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教育体系。
在人才培养方面,中山研究院实行“企业导师+高校导师”双导师模式,高校导师指导研究生学习理论知识,企业导师指导研究生专业方向的前沿技术及应用发展。通过“理论+应用”两手抓,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实现“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目前,中山研究院现有在读博士生41名、硕士生235名,专业涵盖光学工程、集成电路工程、仪器仪表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七大专业领域,第一批研究生已顺利完成学业。
中山市委副书记、火炬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陈文锋致辞。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陈文锋表示,中山研究院为火炬区蓬勃发展的光电产业带来急需的人才和技术,解了燃眉之急。接下来,希望研究院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打开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通道,实现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关键一跃。
聚光成“矩”
创新不竭,动力不止。如今,针对光电信息产业,火炬开发区已形成了多层次、全链条、广覆盖的育成体系,包括孵化载体建设(含重点孵化载体)、企业培育、平台服务、产业链接、金融支撑、人才集聚等要素的集聚和体系化。
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中山研究院显现出强大“超级引擎”效应。目前,中山研究院已经建成了一支包括海归博士、企业名师、兼职教授在内的高水平师资队伍,拥有20位兼职教授、106名研究生导师和64名企业导师。今年,研究院被批准为“广东省博士工作站”设站单位,海归博士毛渊入选人社部特别资助项目,是广东省唯一的入选者。
孵化阶段的科技项目及企业快速从“幼苗”成长为“大树”,少不了金融“活水”的灌溉。近年来,火炬开发区设立联合光电基金、联芯基金、联电基金等基金拟投项目,主要为区内龙头光电上市公司联合光电公司上下游企业及其相关产业链服务,投资方向为光学传感、光学显示、激光应用、ARVR应用等。
张企集团作为产业公司也参与投资,这样拟投项目不但有上市公司 “专业把关”,同时产业招商公司可以参与其中,更精准地进行产业链招商,目前已招引朗翼智能、联大光电、智芯光电等一批优秀光电企业进驻火炬区。
在中山留学人员创业园内,长春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大湾区园挂牌成立。火炬开发区为中山研究院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鼓励其创新平台往专业化、精细化的新路径发展。
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项目所在地航拍。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2022年4月,中山研究院科研实验室已正式入驻长春理工大学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大湾区园,目前已建设13个专业实验室,正在申请建设5个专业实验室。例如,王世峰教授牵头,新建“未来光场智慧城市实验室”,联合方明教授的“机器视觉与无人系统实验室”,打造“未来光场智慧交通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付秀华领衔的“精密光学薄膜实验室”和西苏格兰大学宋世庚老师领衔的“薄膜及光电器件技术实验室”,联合打造“光电功能薄膜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等。
聚光成“矩”,厚积薄发,在全链条产业育成体系之下,中山光电产业迎来从量变积累到质变跳跃的突破点。陈文锋表示,希望长理工中山研究院立足高新、服务高新,紧密对接社会需求,深化“政产学研”合作,致力于打造人才汇聚的高地、科技创新的高地、成果转化的高地,让长理工中山研究院的招牌闪耀大湾区。
湾区新“光谷”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明确提出支持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作为中山市唯一的国家级高新区,火炬开发区把科创引领摆在突出位置,加快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创新链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头部研发、头部引领带动产业引领力、产业号召力。
在这个背景下,中山研究院肩负着“政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使命,要将企业发展需求、人才培养需求与前沿技术建立起连接,并建起高效的成果转化平台。
“当我们来到中山之后,发现广东作为民营企业的大本营,产业链、资源太丰富了,我们的想法很容易在这里找到合作方,很多合作都是主动找上门的。”中山研究院执行院长李丽娟表示,与传统实验室先出科研成果再一步步进行转化不同的是,中山研究院的重点实验室希望形成研究与应用“全链条”,通过协同创新的模式,把企业吸引进来,用快速的方式共同做成果转化。
作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李丽娟所带领的长理工太赫兹技术研究团队,在国内太赫兹领域具有很高的影响力。2021年初次见面时,香山微波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香山微波”)的创始人东君伟便迫不及待地提出了与长理工太赫兹技术团队合作的想法,“香山实验室”应运而生。
中山香山实验室。 南方+ 李姗恒 拍摄
深耕太赫兹雷达技术、太赫兹成像与传感技术、太赫兹通信等领域,长理工与香山微波建立联合实验室,与华为建立了太赫兹智慧煤矿应用实验室,还与中山健康医药企业合作,将太赫兹技术与药品质量检测挂钩,建立了太赫兹药品质量控制实验室,推动了香山实验室在另一个前沿方向上拓展。
目前,中山研究院已和中山等地企业建立26个联合实验室,形成“政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模式。2022年4月,中山研究院成立 “中山长理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目前正在筹划“国防成果转化孵化基地”和“中山长光机光电产业促进会”,进一步加速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进程。
谈及未来规划,李丽娟表示,中山研究院后续还将申请建设“光电产业加速器”,设立“中山光电仪器中试基地”,继续在原创性光电技术孵化、引导基金赋能产业化、公共技术平台建设、高端人才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引入等方面展开工作,打造长春理工大学中山光电产业园。
“根植于火炬开发区这片热土之上,中山研究院生逢其时、重任在肩,将进一步强化教学、科研与国际合作,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山经济再腾飞提供更加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撑。”长春理工大学校长杨华民说。
当前,火炬开发区正在打造健康医药、智能装备、光电信息、检验检测、数字创意、都市农业“3+3”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建设火炬光谷、火炬药谷、火炬智谷和原药港“三谷一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高端特色产业园区,深度融入全省战略性产业集群建设格局。
在打造火炬光谷方面,如今,火炬开发区“一园一院一公司”的蓝图日渐清晰:一个涵盖“中山光电产业园+长春理工大学中山研究院+张家边企业集团”的布局,目标直指光电信息技术领域产学研一体化。付跃刚表示,以此次项目动工为新起点,我们将把中山研究院建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光电产业科研基地、成果转化基地、国际合作基地,助力中山打造湾区“光谷”的亮丽名片。
作为中山深度对接珠江东岸的桥头堡,火炬开发区内有深中通道出口、城轨中山站出口等战略通道,外与广州南沙枢纽站毗邻,是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的“风水宝地”。在珠江两岸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火炬开发区及中山狠抓重大平台建设,借助大院大所的力量抢先领跑产业新赛道,中山“光谷”也必将成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光谷”,照亮整个湾区光电产业。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杨慧荣 罗丽娟
【摄影】李姗恒
【通讯员】姚愉玉 李娜
【作者】 杨慧荣;李姗恒;罗丽娟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山大学深圳研究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