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历史学考研,山西大学历史学考研分数线2016厦门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二里头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发现于 1959年,另外相同文化类型的遗址在豫西、晋南又有多处发现。二里头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同地区的先商文化,在年代上大体处于夏朝纪年之内,极有可能为夏文化遗存。二里头文化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以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二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据测定,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2395年到公元前1625年之间。
2.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一朝出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特殊政治局面。西晋灭亡,北方士大夫纷纷南渡,构成了江左五朝士族门阀的基本阵容。琅邪王导/王敦,同为江左政权的军政支柱。琅邪王导及颍川庾亮、谯郡桓温、陈郡谢安等门阀家族,已具有了与皇帝“共天下”的政治权势。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柱建立的。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所以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3.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4.芬兰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由奥地利学者格鲁伯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一个政治术语。1966年由联邦德国教授洛温塔予以补充和发展。从狭义上看,“芬兰化” 特指苏联凭借实力和地理上的接近,直接制约芬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政策的制定。从广义上看,“芬兰化”泛指受到苏联威胁的其他一些国家被迫奉行亲苏政策的现象。
5.律令制国家
以律、令等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国家体制。律令制起源于中国汉晋,并为周边国家所模仿。日本在大化革新后采用唐制,制定了一批律、令,从而在日本建立起了以律、令为基础的政治法制制度。在律令制下,形成了一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天皇下有二宫、八省、一台、五卫。地方则有国、郡、里等行政组织,国任国司、郡任郡司。同时,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户、田管理制度。公元10世纪前后,随着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豪强对国家土地的侵吞以及私田的大量开垦,律令制开始崩溃。
6.赫梯
小亚细亚东部奴隶制古国。赫梯国家是由讲赫梯语的哈梯人和公元前2000年代迁来的讲涅西特语(属印欧语系)的涅西特人共同创造的。1906-1912年在小 亚细亚的波伽兹科伊进行的考古发掘,获得大量楔形文字泥版,根据它们提供的资料,人们才最终确知了赫梯存在的确切位置和时间。赫梯兴起于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其历史可分为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赫梯新王国时期,曾编定过一部法典,史称“《赫梯法典》”。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所灭。
7.均输、平准
【均输】
汉武帝推行的另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帝以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开始在全国推行这项政策。在各郡国设均输官,令郡国将应缴纳的贡品,连同运输费用折价交给当地的均输官,由均输官在价低的地方采购,将其中一部分运往京师作为官需或交平准出售,其余的转运到价贵的地方出卖。有时还在价贵地方将出卖贡品所得款项,用以采购当地价廉的土特产,易地辗转贩运贸易。运输所用的人工,名义上由国家支付工资,实际上是征发民夫,作为农民的一种徭役。
【平准】
汉武帝推行的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封元年(前110年)由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办法是在长安设置名为「平准」的机构,以大司农属下的平准令掌管。凡大司农诸官的所有物资,包括均输贡物所剩余的物品,以及工官制作器物中作为商品的部分,基本上都集中到这一机构。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就以低价出售;价格下跌时,则予收购,以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就理论上说,这种官营商业能起到平抑物价,限制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的作用,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然而在实行中,官商勾结起来囤积居奇,贱收贵卖,进行投机,富商大贾并未受到真正的抑制,贪官又乘机中饱,结果还是苦了百姓。
8.钦察汗国(金帐汗国)
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因其帐顶为金色,故名。中国史书上称钦察汗国。初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1236年,术赤子拔都远征欧洲,先后战败俄罗斯各公国和波兰、德意志、条顿骑士团的联军。1242年建立以萨莱为都城的强大汗国。13-14世纪时,成为中国与欧洲贸易的中心。14世纪末,由于内讧及人民反抗,国势衰落,在与莫斯科大公及帖木尔的斗争中先后失败,国家分裂。1480年,莫斯科公国独立。1502年,被克里木汗国所灭。
9.坊市制
中国古代官府对市场的管理制度。唐前期之前城市住宅区(坊)都是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的。至唐代后期,出现小手工业者在作坊前设店售货及从事其他商业活动,坊市制有所突破。至北宋中叶,坊市界限以及营业时间的限制被完全打破。商人在交纳住税的条件下,可随处设店,并出现流动商贩,以及专业性的批发交易市场。明清以来,商业进一步发展,渐成近代市场规模。
三、论述题
1、清朝历史地位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一、领土方面:清朝基本保住了自秦汉以来华夏的领土,无论是后来的国民政府,还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基本上继承的清朝的领土。
二、重工业方面: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这是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也是中国重工业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国重工业开始缓慢发展。中国近代的重工业发展,起于清代。因此汉阳铁厂的建立,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三、融入中华,满清融入了汉文化,为了收揽汉族知识分子,康熙帝曾向孔子下拜,可见清朝对汉文化的重视。当然清朝也有文字狱,是中华文化的倒退。
四、巩固政权:清朝问鼎中原后,在康熙年间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平定了准格尔葛尔丹部叛乱;在乾隆年间评定大小和桌叛乱。从而有效的维持了中国的统一。
五、文化方面: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清朝诞生;清朝小说也有新的突破,如《儒林外史》等等;清朝戏曲也有很大的突破;清朝的绘画也有突破,例如扬州八怪的画艺。
六、近代影响:在近代,满清政府虽然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甚至有人把中国的贫穷归结于满清,这是不正确的。在晚清时期,中国大多是屈辱的,但屈辱并不代表没有成就,1868年,第一艘中国军舰诞生,1906年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诞生等等。在清末中国清政府也维护过中国的主权,例如甲午海战后,列强纷纷瓜分中国,中国当时无法与英法俄日等列强抗衡,划出了许多租借地。但是清政府却遏制了意大利、荷兰等二流列强的侵略野心。1907年第一次在列强手里收回东沙岛。
总结: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外强中干暴露于世界面前,外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清政府统治者也积极调整政策,力图实现中国富强,由于多种原因没能实现,但也不能一口否定清朝,总体来说,清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利大于弊。
2、评述义和团
►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的自发性。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②在于它的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各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失败的原因: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遭到失败。义和团运动的悲惨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弱点。
(1)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对清朝封建统治更没有本质的认识,它主观上只反对帝国主义,不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以致被清政府蒙骗利用,这是义和团失败的主要原因。
(2)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三十余年之后,但它的斗争却有许多方面不如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如:①它没有提出政权的要求,更没有建立政权;②它进行武装斗争,但没有建立正规的军队,也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③它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但提不出完整的斗争纲领;④它进行了英勇的规模巨大的斗争,但又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严重的分散性;⑤它始终坚决反帝,但又笼统、盲目排外。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证明: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力量,但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这种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
(3)义和团运动也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4)最后义和团运动促使民族觉醒,对民主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3、美国越南战争的政策的转变和美国失败的原因
(一)政策转变过程。
(1)第一阶段:1955-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南越扶植吴庭艳担任总理,建立亲美民主政权,与北越共产主义政权对抗。
(2)第二阶段: 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当地的军队,对抗共产主义力量。1963年南越政权内讧加深,美国策划军事政变推翻吴庭艳,随后杨文明、阮庆等军人相继上台执政。
(3)第三阶段:1965-1968年。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袭击。1965年,约翰逊下令采取“雷声隆隆”行动,在南越不再局限于使用傀儡军,美国直接派军队参战。侵越美军达到50万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军民向全国64个大中城市发动空前规模的“春季攻势”,3月,约翰逊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对北越的轰炸。5月越美巴黎谈判开始。11月美国宣布完全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至此,“局部战争”结束。
(4)第四阶段: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采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时由于国内压力和出于人道主义,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美越继续会谈,并将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西贡阮文绍政权在内的四方会谈。1973年1月,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北越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美国政府扶植的南越政府军队,攻占了全越南。为时12年的侵越战争到此结束。
(二)越南战争中,美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1)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民的民主主义和团结的精神力量;(2)南越政府贪污腐败相当严重,军心涣散兵无斗志;(3)美国国内对越战是否参战本身存在巨大分歧;(4)美国介入越南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战争性质是不正义的。
4、评述法国大革命
(一)背景。(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国大革命发生时,正值法国和西欧从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演变的时期,要求经济自由是当时资产阶级和一切小业主们的强烈愿望。但随着专制王朝财政危机的日益严重,它越来越加重了对金融界和工商界的盘剥和勒索。此外,行会制度、贸易垄断制度也很盛行。这一切,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障碍。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又使资产阶级在社会地位上遭受屈辱。然而,资本主义经济在18世纪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冲破这些障碍,根本改变国家的性质,已成为必然趋势。(2)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18世纪时法国的专制王朝和贵族等级已非常腐朽了。国内政治腐败,对外战争也迭遭失败。在因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消耗军费20亿锂之后,法国又于1786年同英国签订了贸易条约,于1787年5月生效。根据条约,法国大幅度降低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普遍降至10%以下。由于英国许多产品特别是纺织品的价格明显低于法国,所以英货迅速充斥法国市场,造成法国生产萎缩,于1787—1788年发生经济危机。与此同时,粮价大幅度上涨,1787-1789年上涨了一倍多。政府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财政处于破产境地已是确凿的事实。旧制度已无可挽回地陷入了绝境。
(二)过程。(1)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6月20日,由于国王封闭会场,国民议会代表在一个网球场集会,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在主席巴伊带领下,代表们庄严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决不解散。(2)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革命推翻了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政权转到制宪议会手里,标志着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的开始。(3)《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1796年8月4日夜,制宪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农民的土地问题,史称“八月四日之夜”。《八月法令》便是根据这一夜的动议制定的。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改造国家的重要一步。《八月法令》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之后,制宪议会又转入《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的草拟工作,经过逐字逐句地讨论,于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是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4)十月事件和革命倶乐部的活动:10月6日晨,群众在和禁卫军发生冲突后攻入王宫。拉法耶特急忙率国民自卫军为王宫解围,并要求国王去见群众。当路易十六出现在群众面前时,群众坚决要求王室到巴黎去,他被迫同意。当天下午在群众队伍的簇拥下王室人员到了巴黎,住进土伊勒里宫。从此,国王处于巴黎人民的监督之下。几天后制宪议会也迁到巴黎。十月事件挫败了王室镇压革命的阴谋,大大地加强了巴黎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5)反封建法令的通过:首先,对旧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造,以宪法政治取代专制主义。其次是改造原第一等级和天主教的法令。再次是改造原第二等级贵族的法令。最后,在社会经济方面,以法律形式废除了种种封建性限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6)国王逃跑和《1791年宪法》: 1791年6月20日夜,国王、王后、王弟普罗旺斯伯爵(摄政王候任人)等人化装出逃。21日他们在靠近东部边境的发棱被人认出,不得已返回巴黎。国王逃跑事件在巴黎激起了一场民主共和运动。平息共和运动后,制宪议会于9月14日批准了宪法,这就是《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是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7)1792年8月10日的人民起义。(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8月10日后,吉伦特派掌握了政权。在吉伦特派领导下,立法议会和行政会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措施。(9)雅各宾专政:随着吉伦特派的倒台,国民公会完全处在雅各宾派的领导之下。新建立的雅各宾派政权迅速采取了一些措施。1793年国民工会通过了宪法,它是雅各宾派政治主张和经济主张的总纲领。为稳定经济与捍卫国家,雅各宾派实行恐怖统治。尽管恐怖统治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有不容抹杀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带来了许多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后果。(10)热月党与督政府:热月政变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重大转折点。1795年10月27日,新的立法两院开幕,当天任命了督政府,开始了督政府统治时期。从果月政变到花月政变,督政府在政策上左右摇摆,历史上称之为“秋千政策”,反映出政局的不稳。这种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混乱,证明筋疲力尽的督政府已不可能有所作为。建立强有力的政权已成为稳定形势的当务之急。拿破仑·波拿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雾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三)意义。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重大作用,因而这次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不仅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因此它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2016厦门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历史学考研网
一、名词解释
1.二里头文化
黄河中游地区青铜时代早期文化。典型遗址位于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发现于 1959年,另外相同文化类型的遗址在豫西、晋南又有多处发现。二里头文化晚于河南龙山文化,又早于同地区的先商文化,在年代上大体处于夏朝纪年之内,极有可能为夏文化遗存。二里头文化分为两个类型:一是以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东下冯类型”;二是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类型”。据测定,二里头文化的年代在公元前2395年到公元前1625年之间。
2.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一朝出现了皇权与士族共天下的特殊政治局面。西晋灭亡,北方士大夫纷纷南渡,构成了江左五朝士族门阀的基本阵容。琅邪王导/王敦,同为江左政权的军政支柱。琅邪王导及颍川庾亮、谯郡桓温、陈郡谢安等门阀家族,已具有了与皇帝“共天下”的政治权势。东晋政权是以侨姓士族和吴姓士族为支柱建立的。东晋建立时,得到北方士族的代表人物王导等的支持。王导帮助司马睿争取到吴姓士族即江南地区土著士族的拥护。司马睿称帝,以王导为首的王氏士族功劳最大,所以王导为丞相,以王导族兄王敦任镇东大将军,王氏士族执掌了大权,所以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
3.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4.芬兰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初期,由奥地利学者格鲁伯于1953年首先提出的一个政治术语。1966年由联邦德国教授洛温塔予以补充和发展。从狭义上看,“芬兰化” 特指苏联凭借实力和地理上的接近,直接制约芬兰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政策的制定。从广义上看,“芬兰化”泛指受到苏联威胁的其他一些国家被迫奉行亲苏政策的现象。
5.律令制国家
以律、令等法律制度为基础的国家体制。律令制起源于中国汉晋,并为周边国家所模仿。日本在大化革新后采用唐制,制定了一批律、令,从而在日本建立起了以律、令为基础的政治法制制度。在律令制下,形成了一套中央集权行政机构: 天皇下有二宫、八省、一台、五卫。地方则有国、郡、里等行政组织,国任国司、郡任郡司。同时,还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户、田管理制度。公元10世纪前后,随着地方割据势力的强大、豪强对国家土地的侵吞以及私田的大量开垦,律令制开始崩溃。
6.赫梯
小亚细亚东部奴隶制古国。赫梯国家是由讲赫梯语的哈梯人和公元前2000年代迁来的讲涅西特语(属印欧语系)的涅西特人共同创造的。1906-1912年在小 亚细亚的波伽兹科伊进行的考古发掘,获得大量楔形文字泥版,根据它们提供的资料,人们才最终确知了赫梯存在的确切位置和时间。赫梯兴起于公元前2000年代前期,其历史可分为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和新王国时期。赫梯新王国时期,曾编定过一部法典,史称“《赫梯法典》”。公元前8世纪,残存的赫梯王国被亚述帝国所灭。
7.均输、平准
【均输】
汉武帝推行的另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鼎二年(前115年),武帝以孔仅为大农令、桑弘羊为大农丞,开始在全国推行这项政策。在各郡国设均输官,令郡国将应缴纳的贡品,连同运输费用折价交给当地的均输官,由均输官在价低的地方采购,将其中一部分运往京师作为官需或交平准出售,其余的转运到价贵的地方出卖。有时还在价贵地方将出卖贡品所得款项,用以采购当地价廉的土特产,易地辗转贩运贸易。运输所用的人工,名义上由国家支付工资,实际上是征发民夫,作为农民的一种徭役。
【平准】
汉武帝推行的一种官营商业政策,元封元年(前110年)由治粟都尉领大司农桑弘羊提出。办法是在长安设置名为「平准」的机构,以大司农属下的平准令掌管。凡大司农诸官的所有物资,包括均输贡物所剩余的物品,以及工官制作器物中作为商品的部分,基本上都集中到这一机构。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就以低价出售;价格下跌时,则予收购,以保持物价相对稳定。就理论上说,这种官营商业能起到平抑物价,限制富商大贾操纵市场的作用,对老百姓是有好处的。然而在实行中,官商勾结起来囤积居奇,贱收贵卖,进行投机,富商大贾并未受到真正的抑制,贪官又乘机中饱,结果还是苦了百姓。
8.钦察汗国(金帐汗国)
蒙古帝国的四大汗国之一。因其帐顶为金色,故名。中国史书上称钦察汗国。初为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封地。1236年,术赤子拔都远征欧洲,先后战败俄罗斯各公国和波兰、德意志、条顿骑士团的联军。1242年建立以萨莱为都城的强大汗国。13-14世纪时,成为中国与欧洲贸易的中心。14世纪末,由于内讧及人民反抗,国势衰落,在与莫斯科大公及帖木尔的斗争中先后失败,国家分裂。1480年,莫斯科公国独立。1502年,被克里木汗国所灭。
9.坊市制
中国古代官府对市场的管理制度。唐前期之前城市住宅区(坊)都是和商业区(市)严格分开的。至唐代后期,出现小手工业者在作坊前设店售货及从事其他商业活动,坊市制有所突破。至北宋中叶,坊市界限以及营业时间的限制被完全打破。商人在交纳住税的条件下,可随处设店,并出现流动商贩,以及专业性的批发交易市场。明清以来,商业进一步发展,渐成近代市场规模。
三、论述题
1、清朝历史地位
清朝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具体表现如下:
一、领土方面:清朝基本保住了自秦汉以来华夏的领土,无论是后来的国民政府,还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基本上继承的清朝的领土。
二、重工业方面:1890年,张之洞创办了汉阳铁厂,这是亚洲最大的钢铁厂,也是中国重工业的开端,从此以后中国重工业开始缓慢发展。中国近代的重工业发展,起于清代。因此汉阳铁厂的建立,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三、融入中华,满清融入了汉文化,为了收揽汉族知识分子,康熙帝曾向孔子下拜,可见清朝对汉文化的重视。当然清朝也有文字狱,是中华文化的倒退。
四、巩固政权:清朝问鼎中原后,在康熙年间平定了三藩之乱,收复了台湾,平定了准格尔葛尔丹部叛乱;在乾隆年间评定大小和桌叛乱。从而有效的维持了中国的统一。
五、文化方面: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清朝诞生;清朝小说也有新的突破,如《儒林外史》等等;清朝戏曲也有很大的突破;清朝的绘画也有突破,例如扬州八怪的画艺。
六、近代影响:在近代,满清政府虽然签订了许多丧权辱国的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甚至有人把中国的贫穷归结于满清,这是不正确的。在晚清时期,中国大多是屈辱的,但屈辱并不代表没有成就,1868年,第一艘中国军舰诞生,1906年中国第一艘大型军舰诞生等等。在清末中国清政府也维护过中国的主权,例如甲午海战后,列强纷纷瓜分中国,中国当时无法与英法俄日等列强抗衡,划出了许多租借地。但是清政府却遏制了意大利、荷兰等二流列强的侵略野心。1907年第一次在列强手里收回东沙岛。
总结:自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的外强中干暴露于世界面前,外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但清政府统治者也积极调整政策,力图实现中国富强,由于多种原因没能实现,但也不能一口否定清朝,总体来说,清朝在历史上的地位是利大于弊。
2、评述义和团
►性质:农民反帝爱国运动
►特点:①最大的特点是在于它的自发性。始终没有制定具体的斗争纲领,也没有形成统一的领导力量。②在于它的分散性,义和团运动始终是各地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指挥和统一的领导。
►失败的原因:
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遭到失败。义和团运动的悲惨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义和团运动是以农民为主体的自发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种种弱点。
(1)义和团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还处在感性阶段,对清朝封建统治更没有本质的认识,它主观上只反对帝国主义,不反对清朝封建统治,以致被清政府蒙骗利用,这是义和团失败的主要原因。
(2)义和团运动发生在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失败三十余年之后,但它的斗争却有许多方面不如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如:①它没有提出政权的要求,更没有建立政权;②它进行武装斗争,但没有建立正规的军队,也没有统一的作战计划和战略部署;③它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但提不出完整的斗争纲领;④它进行了英勇的规模巨大的斗争,但又带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和严重的分散性;⑤它始终坚决反帝,但又笼统、盲目排外。
义和团运动的历史证明:农民是反帝反封建的伟大力量,但只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这种力量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中国的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
►历史意义:
义和团运动虽然失败了,但它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1)义和团运动表现了中国人民高尚的爱国主义精神、反侵略的伟大气魄和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力量。
(2)义和团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粉碎了其瓜分中国的计划;
(3)义和团运动也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4)最后义和团运动促使民族觉醒,对民主革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5)义和团运动对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3、美国越南战争的政策的转变和美国失败的原因
(一)政策转变过程。
(1)第一阶段:1955-1960年。艾森豪威尔政府在南越扶植吴庭艳担任总理,建立亲美民主政权,与北越共产主义政权对抗。
(2)第二阶段: 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当地的军队,对抗共产主义力量。1963年南越政权内讧加深,美国策划军事政变推翻吴庭艳,随后杨文明、阮庆等军人相继上台执政。
(3)第三阶段:1965-1968年。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袭击。1965年,约翰逊下令采取“雷声隆隆”行动,在南越不再局限于使用傀儡军,美国直接派军队参战。侵越美军达到50万人。1968年初,越南南方军民向全国64个大中城市发动空前规模的“春季攻势”,3月,约翰逊政府被迫宣布部分停止对北越的轰炸。5月越美巴黎谈判开始。11月美国宣布完全停止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至此,“局部战争”结束。
(4)第四阶段: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采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时由于国内压力和出于人道主义,从南越逐步撤出美国部队。美越继续会谈,并将双方会谈扩大为包括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及西贡阮文绍政权在内的四方会谈。1973年1月,美国在结束越南战争的协定上签字。北越和南越共军最终打败了美国政府扶植的南越政府军队,攻占了全越南。为时12年的侵越战争到此结束。
(二)越南战争中,美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1)美国严重低估了越南人民的民主主义和团结的精神力量;(2)南越政府贪污腐败相当严重,军心涣散兵无斗志;(3)美国国内对越战是否参战本身存在巨大分歧;(4)美国介入越南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战争性质是不正义的。
4、评述法国大革命
(一)背景。(1)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法国大革命发生时,正值法国和西欧从封闭式的自然经济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演变的时期,要求经济自由是当时资产阶级和一切小业主们的强烈愿望。但随着专制王朝财政危机的日益严重,它越来越加重了对金融界和工商界的盘剥和勒索。此外,行会制度、贸易垄断制度也很盛行。这一切,对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构成了严重的障碍。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又使资产阶级在社会地位上遭受屈辱。然而,资本主义经济在18世纪仍然有着很大的发展。冲破这些障碍,根本改变国家的性质,已成为必然趋势。(2)专制王朝危机的加深。18世纪时法国的专制王朝和贵族等级已非常腐朽了。国内政治腐败,对外战争也迭遭失败。在因参加北美独立战争消耗军费20亿锂之后,法国又于1786年同英国签订了贸易条约,于1787年5月生效。根据条约,法国大幅度降低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普遍降至10%以下。由于英国许多产品特别是纺织品的价格明显低于法国,所以英货迅速充斥法国市场,造成法国生产萎缩,于1787—1788年发生经济危机。与此同时,粮价大幅度上涨,1787-1789年上涨了一倍多。政府的财政危机进一步加深了,财政处于破产境地已是确凿的事实。旧制度已无可挽回地陷入了绝境。
(二)过程。(1)三级会议的召开:1789年5月5日,三级会议在凡尔赛宫正式开幕,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6月20日,由于国王封闭会场,国民议会代表在一个网球场集会,进行了著名的网球场宣誓。在主席巴伊带领下,代表们庄严宣誓:不制定出一部王国宪法并使宪法得以实施,议会决不解散。(2)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革命推翻了法国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政权转到制宪议会手里,标志着法国资产阶 级革命的开始。(3)《八月法令》和《人权宣言》:1796年8月4日夜,制宪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农民的土地问题,史称“八月四日之夜”。《八月法令》便是根据这一夜的动议制定的。法令宣布“将封建制度全部予以废除”。《八月法令》在根本原则上废除了封建制度,在法律上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是改造国家的重要一步。《八月法令》是革命者运用法律手段进行社会改造的第一步,具有重大意义。之后,制宪议会又转入《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简称《人权宣言》)的草拟工作,经过逐字逐句地讨论,于8月26日通过。《人权宣言》是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它的核心内容是人权与法治。(4)十月事件和革命倶乐部的活动:10月6日晨,群众在和禁卫军发生冲突后攻入王宫。拉法耶特急忙率国民自卫军为王宫解围,并要求国王去见群众。当路易十六出现在群众面前时,群众坚决要求王室到巴黎去,他被迫同意。当天下午在群众队伍的簇拥下王室人员到了巴黎,住进土伊勒里宫。从此,国王处于巴黎人民的监督之下。几天后制宪议会也迁到巴黎。十月事件挫败了王室镇压革命的阴谋,大大地加强了巴黎作为革命中心的地位。(5)反封建法令的通过:首先,对旧国家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造,以宪法政治取代专制主义。其次是改造原第一等级和天主教的法令。再次是改造原第二等级贵族的法令。最后,在社会经济方面,以法律形式废除了种种封建性限制,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道路。(6)国王逃跑和《1791年宪法》: 1791年6月20日夜,国王、王后、王弟普罗旺斯伯爵(摄政王候任人)等人化装出逃。21日他们在靠近东部边境的发棱被人认出,不得已返回巴黎。国王逃跑事件在巴黎激起了一场民主共和运动。平息共和运动后,制宪议会于9月14日批准了宪法,这就是《1791年宪法》,是法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1791年宪法》是适应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国家根本大法,是法国从传统的贵族社会跨入近代公民社会的法律标志。(7)1792年8月10日的人民起义。(8)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792年8月10日后,吉伦特派掌握了政权。在吉伦特派领导下,立法议会和行政会议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革命措施。(9)雅各宾专政:随着吉伦特派的倒台,国民公会完全处在雅各宾派的领导之下。新建立的雅各宾派政权迅速采取了一些措施。1793年国民工会通过了宪法,它是雅各宾派政治主张和经济主张的总纲领。为稳定经济与捍卫国家,雅各宾派实行恐怖统治。尽管恐怖统治在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方面有不容抹杀的作用,但是它仍然带来了许多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后果。(10)热月党与督政府:热月政变是结束恐怖统治,恢复和建立资本主义正常秩序的重大转折点。1795年10月27日,新的立法两院开幕,当天任命了督政府,开始了督政府统治时期。从果月政变到花月政变,督政府在政策上左右摇摆,历史上称之为“秋千政策”,反映出政局的不稳。这种政治、经济、军事上的全面混乱,证明筋疲力尽的督政府已不可能有所作为。建立强有力的政权已成为稳定形势的当务之急。拿破仑·波拿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1月9日(共和八年雾月18日)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雾月政变是法国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三)意义。法国大革命是一次规模宏大、斗争曲折复杂的资产阶级革命,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革命过程中,人民群众发挥了重大作用,因而这次革命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次革命不仅结束了法国的封建统治,而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的封建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因此它具有伟大的世界意义。
山西大学历史学考研(山西大学历史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