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考研,北大光华考研分数线
2月24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与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联合举办的“2022年两会前经济形势和政策展望分析会”线上线下同步举行,6位光华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前瞻两会热点。
他们分析了2022年及中长期中国经济走势,解读了国内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并重点关注了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中小微企业生存境况、推动共同富裕等当下热点议题。
(按照发言顺序排列)
颜色:2022年中国经济与政策展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颜色表示,去年下半年来由于很多产业政策密集出台,同向共振,对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因此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释放了稳增长的信号。
“财政政策是稳增长的主要抓手,我认为,今年专项债在发行规模上与去年大体相当。”颜色分析,“在货币政策方面,则明显存在宽松空间,现在就是实行货币宽松的好时机。”在他看来,有“四张牌”对稳增长至关重要。一是地产是否会进一步宽松;二是疫情防控政策是否会调整;三是是否会放松对资本和行业的监管,四是中美关系是否会显著改善。
颜色表示,除了房地产和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方面,怎么样稳定制造业的预期,从而稳定制造业的生产和投资是稳增长的关键点,如果政策能够协调发力,今年有望实现5.5%以上的增长。
唐遥:美国经济形势
与发达经济体宏观政策分析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唐遥在会上表示,在经历了动荡的2021年之后,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在2022年呈现明显的产出反弹局面,但主要经济变量趋势各异,经济的恢复路径和政策宽松的退出过程有较高的不确定性。由于供给没有完全恢复,发达国家的经济强刺激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快速增长。
在通货膨胀回落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发达国家都面临如何收紧货币政策和财政刺激的挑战。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金融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有过于情绪化的嫌疑,如有机构认为美联储今年要加息2.25%。由于通货膨胀很大程度由供给推动,过快加息并不利于供给的恢复。劳动力市场的走势是理解发达国家经济走势的主要线索。在需求强劲、供给恢复滞后的局面下,劳动供给的恢复将决定供需的再平衡,物价的走势,以及宽松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退出过程。
张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
的重要性和关键点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峥教授指出,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至少具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一是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解决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二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相匹配的产业结构需要大力发展租赁住房,特别是保障性住房;三是城镇化率的进一步提升需要租赁住房市场作为坚定支撑。
但发展集中式租赁住房建设和运营,面临着土地、资金、运营、覆盖面、税费政策等五个方面的多重挑战。他认为,租赁住房REITs是租赁住房领域高质量发展所必需的金融工具,“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落地,首先,应制定明确的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资产认定标准及流程;其次,应本着税收中性的原则,系统性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配套税收政策;再次,应构建合理稳定补贴机制及租金调整机制等,形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的长效机制;最后,应鼓励多主体参与,培育具有资产管理能力的租赁住房REITs 管理人。”
张峥建议,尽快推出保障性租赁住房REITs试点产品。
陈玉宇:重振市场活力,
实施结构性改革与促进共同富裕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经济政策研究所所长陈玉宇表示,自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活力正在削弱,尽管我们采取了多样的改革措施,但收效并不明显:一方面表现在“年轻企业”的增速下降,配置效率也在下降;另一方面表现在国有企业的资本回报率长期低于民营企业。
陈玉宇认为,在长期政策方面,必须从过去以借鉴模仿为主的赶超型经济,转变成以创新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
在陈玉宇看来,当前中国发展模式转型面临着中美技术脱钩、“双碳”目标、劳动力减少、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要进一步鼓励创新与竞争,处理好技术创新带来的破坏,激发“年轻企业”,重振市场活力。要建设以共同富裕为目标的保障型社会,从而使市场活力得以进一步释放,还要逐渐形成全社会共识,发挥市场的力量,在未来30年里妥善应对转型带来的挑战。
张晓波:中小微企业信心指数
与劳动力市场展望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表示:“小微经营者带动了80%以上就业,对于纾困和共同富裕发挥重要作用,去年四季度小微经营者营收下降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反复影响,市场需求不足亦是普遍问题。同时,经营成本是困扰小微经营者的主要压力来源之一,特别是房租、原材料和雇工三项成本压力较大。”
张晓波表示,经调查,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小微经营者仍保持韧性,相信成功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努力,并通过调整定价营销、个人灵活就业、雇工及经营等方式积极应对挑战。只要环境有所改善,小微经营者或能迅速东山再起。
从政策角度看,张晓波建议支持小微经营者应以“保需求”为主要突破口,直接为收入较低的脆弱群体、疫情地区困难人口输血(比如发放困难补助、增加失业保险覆盖范围等),维持小微经营的“造血”机制,另外保持宏观和产业政策的稳定,可帮助降低规模较大的经营者较为困扰的政策不确定成本。
刘俏:我们为什么需要
更为积极的财政和货币政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表示,稳增长是今年经济政策制定的核心目标;着眼更长时间维度,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深刻理解中国经济增长的底层逻辑,确定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体系,果断投资有助于形成国家长期核心竞争力的节点领域和节点产业。
刘俏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大力增加对节点行业和节点领域的投资,这对我国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意义重大。在内生增长理论中,干中学效应推动经济增长,离不开投资和生产规模扩大。此外,新技术通常附着在新资本中。基于投资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速的强大推动作用,为了保持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大力增加对基础产业和核心产业的投资。
他表示,我国宏观政策目标体系不应局限于当期的GDP或是当前GDP增速,而应该转向几个“有利于”:有利于新动能的出现,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利于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速,有利于1.5亿个大中小微和个体工商户保持活力;长远讲,有利于国家整体价值的提升,有利于形成强大的国家核心竞争力……这种转向,可以带来全新的政策构想和思路。
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新闻社、《财经》、《财新周刊》、凤凰卫视、《南华早报》、《联合早报》等近50家境内外媒体参会报道。
北大光华考研(北大光华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