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数学二考试范围(数学2考研考什么)
考研数学二考试范围,数学2考研考什么
经过很长的备考,尤其是二战三战的同学,都非常紧张报名前的最后一次院校选择! 为什么称作最后一次院校选择呢? 在备考的过程中,对于报考统考专业课的同学,虽然可以过早地锁定公共课和专业课的备考范围,但很多同学也都给自己明确了目标,为之去努力去奋斗!对于报考非统招专业课的同学,更是早早地选定院校,因为即使同一个专业,每个院校的考试内容是不一样的。我们称之为初始目标院校选择。
对于2023考研的同学来讲,2022年10月5日-10月25日是正式报名的时段,由于研究生报考与高考不同,高考可以平行选择多个院校和专业,考研志愿只能报考一个院校和一个专业,因此目标院校的选择直接决定着竞争难度!一旦选择偏差,报低了不甘心,报高了将面临调剂或落榜!无论左偏还是右偏都是家长和学生不想遇到的。
非常重要的是最后一次抉择该怎样做呢?
之前我发了一篇《23考研择校:解密院校分数线、报录比及招生人数背后的玄机》,感兴趣的同学非常多,这篇内容看起来比较吃力的同学,可以先看一看那篇文章,对于绕开择校的误区会有很大帮助。这里我想再次强调四点看法:
其一,复试分数线受阅卷水平差异、生源质量、硕士点自命题专业课难度调节等综合因素影响,因此不能只看复试分数线,尤其是一年的分数线。
其二,院校报录比受当年具体报考生源质量影响最大,其参考价值与七八年之前相比,已经失去了基本趋势的风向标价值。
其三,院校招生人数这个参数,受报考生源质量和报名人数两个因素的关联影响,参考价值也直线下降,但招生人数在个位数尤其是5人以内的,要谨慎,因为这类情况受偶然因素影响太大。
其四,跨省报考的同学,不要忽视区域因素带来的影响。与省内考研不同的是,还要关注目标硕士点所在省的本科生源基础,以及是否为经济发达地区,跨区域考研人数的数量和质量。
理解了以上的作用因素之后,我们还是简单地把考生分为两类,一类是报考非统招专业课的同学,第二类是报考非统招专业课的同学。
一、 针对报考统招专业课的同学
报考教育学专业综合、心理学专业综合、历史学基础、中医综合、西医综合、法律硕士、管理类联考、计算机408等各类统考专业的同学,在报名之前改变初始的目标院校,难度相对较低。绝大多数硕士点,针对这些专业的考试科目完全相同,也有部分院校选择了不同的公共课。
比如:心理学专业综合,大多数院校考英语二,但首都医科大学等少数院校考英语一;计算机408专业,大多数学校考英语二,但北京邮电大学等少数院校考英语一;如果正式报名的志愿改变了初始目标,这类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因为虽然英一和英二的差别没有专业课那么大,但对于学习到中后期,还剩两个多月冲刺时间的考生来讲,其差异的调整不可轻视!
绝大多数硕士点,针对这些专业的考试科目完全相同,也存在部分院校选择了不同的业务课一。
比如:计算机408专业,大多数学校考数学二,但北京邮电大学等少数院校考数学一;如果正式报名的志愿改变了初始目标,这类问题需要及时关注,因为数学一和数学二的考试范围差异和难度差异,还剩两个多月冲刺时间的考生来讲,其差异的调整仍然不可轻视!
二、针对报考非统招专业课的同学
报考非统招专业的同学,在报考之前,即使摸底拉网测评的结果不理想,甚至有的同学基本可以肯定今年无法上岸,但仍然不敢调整目标院校,大多数同学主观上认为,每个院校的专业命题不同,报名前换学校,类似于换专业,当年注定希望渺茫,但事实并非如此。
特别注意:同一专业不同学校的专业课考试内容差异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小。
研究生报考的专业,是属于14个学科门类116个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根据教育部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即使自命题的非统考专业课,每个学校之间,根据侧重和学术研究培养方向有差异,但大多数60%以上的专业课基础层知识和体系是一样的,而每年9月中旬才左右才出当年的新大纲,也就是说,不换专业的同学,大多数也是从10月份前后才开始加强专业课的差异化部分。尤其是初始目标院校基本没希望的同学,毅然决然调整目标院校完全来得及学习专业课,当然,根据以上公共课和业务课一的分析,尽可能选择相同的公共课和业务课一,当年的备考与自己的初始状态差异很小。
有些类型的目标院校调整,不仅院校的难度,甚至专业难度都会降低很多。
比如热门专业经济类联考, 有的同学目标院校考政治、英语二、数学三、专业课, 换一个难度较低的院校,可以挑选这样的目标院校,考政治、英语二、经济类联考、同一门专业课; 还有一类情况更为简单:报考经济类联考的同学,改报管理类联考,英语二是相同的,政治不用考了,专业课不用考了,396经济类联考的题型与199管理类联考相同,199管理类的数学部分的考试范围更小难度更低。这样的目标院校甚至专业的调整,只会带来更低的难度。甚至改报更好的学校。
考研数学二考试范围(数学2考研考什么)
考研数学二考试范围(数学2考研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