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西方经济学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202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昨日揭晓,颁奖词写道,今年的经济学奖得主提供了有关劳动力市场的新见解,并展示了可以从自然实验中得出关于因果关系的结论。这是预料之中的结果。诺贝尔经济学奖仍然执迷于实证和实验经济学而远离现实,不注重理论创新。所谓劳动力市场的新见解,不过是研究难民和移民如何影响当地工资水平。

诺贝尔经济学奖原本是一个影响很大、关注度很高的奖项,近年来却越来越冷清。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网络用语,经济学诺奖已经内卷化,这种状态预示着西方主流经济学近几十年来“只有数量的增长、没有质量的改进”。大量事实已经证明,曾经感觉良好的经济学帝国主义,早已跨过自己的高光时刻,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经济学的发展总是和时代脉络紧密相关,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成于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的年代,凯恩斯写就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置身于 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萧条的背景,再到后来 70 年代经济滞胀,也催生出新的经济理论。在全球肆虐的新冠疫情是一百年来人类最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同时也引发自二战以来程度最深的一次经济衰退。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困守于传统西方经验和旧有的教条无所作为,至今开不出有效的理论药方。历史和现实都已证明,任何理论只要抱残守缺,就只能走向死胡同。

首先,西方主流经济学建立在理性预期和数理模型推导下的分析方法,已经被证明行不通了。经济学不能只是数学中的推演,它必须直面真实世界的复杂和挑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回答和解决重大现实问题。看看国际主流经济学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中的大多数不是为了解释现实的经济现象,而是为发表而发表,学术论文成为小圈子中互相欣赏的“智力游戏”,这已成为国际上经济学研究的另一场“瘟疫”。作为西方经济学发展象征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就是在这场经济学“瘟疫”中因为缺乏免疫力而褪去光环。

其次,西方主流经济学在现实经济发展中的表现漏洞百出。历史和国家将经济学召唤到前线,结果西方主流经济学不但不治病,反而让经济发展“染病”。今天的新冠疫情和全球经济的持续性低迷只是让已进棺材的西方主流经济学又多了几颗盖板钉子。世界经济发展需要为未来打开更大空间的经济学新理论。

传统的地震、海啸、饥荒等天灾人祸会让人类团结一致,而新冠病毒却让西方各自为战,相互“甩锅”,一片混乱。从中国抗疫和推动经济复苏的成功经验看,相比于对抗与竞争,重振世界经济,合作和集体主义似乎更迫切和更有效。因此,在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分化大变局的时代,中国率先发出“全球发展倡议”。正因为如此,今天的中国人更有资格去平视西方主流经济学。

最关键的是,西方主流经济学一直坚持的市场与政府关系发生了根本性质变。事实上,人类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纯粹的市场经济。西方之乱与中国之治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40多年的中国经济发展,预示着中国道路突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桎梏,在经济发展实践中重构了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能否回答和解决好现实问题是经济学理论的最好试金石。世界经济发展和治理期待经济学新理论,新的经济学理论只能来自于新的伟大实践成功经验,中国过去40多年的发展伟大实践成就是推进经济学理论创新的金矿。但是,目前中国经济学主流教科书仍然深受西方主流经济学影响,经济学理论话语权和研究范式仍受制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而且,我们经济学的不少主流学术刊物仍在东施效颦,向国际主流刊物学习与靠拢的趋势和潮流并未发生根本性转变。

正是因为如此,中国经济学人们是时候警醒了。他们需要更好地立足我国改革发展实践,树立全球视野,研究、揭示中国经济发展和运行规律,从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发展实际、具有中国特色,才是发展中国经济学的着力点,也是中国经济学界肩负的历史使命和重要任务。今天,中国经济学人们需要很好认清这一点,不宜过度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而忽视西方主流经济学内在的根本性缺陷和当代中国经济学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作者是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西方经济学考研(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