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医学院研究生(长治医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长治医学院研究生,长治医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从今天出发,跑出长医人的加速度 新成绩——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 王金胜

(2022年9月23日)

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隆重举行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201名研究生、3692名本科生新同学线上线下相聚,携手登上“长医号”,成为长医人。在此,我代表全体教职员工,向在场的你们,以及因疫情影响线上参加开学典礼的32名新同学表示衷心的祝贺和热烈的欢迎!并借此机会,向多年来哺育、培养你们的家长、老师,关心支持你们的社会各界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

此时此刻,身处大学校园的你们,或许还会回想起刚刚过去的3年高中生活。这3年,也是疫情考验的3年。大家学会了心无旁骛求知求索,服从大局筑牢疫情防线。3年的特殊经历教会我们:人生不会都是坦途,危险与挑战可能会突然来临,与其惊慌退缩,倒不如积极应对。经此一“疫”,在面对未来重大压力和人生选择时,你们会更加理性从容。特别是,在座多数同学,选择的是医学相关专业。这场疫情大考,对于大家而言,更是一场全方位、立体式、多维度的大学入学前教育。在其中,我们体悟到医学的“真”——聚焦真实、捕捉真相、探求真知、追求真理,只有保持求真的欲望,才能破解当下及未来难题;我们感受到医学的“善”——白衣执甲、丹心为矛、心有大爱、肩扛大责,只有砥砺奉献的初心,才能以家国情怀守护人民健康;我们看到了医学的“美”,病毒基因测序、中西医联动治疗、蛋白互作图谱、全方位防护指南,只有锻造高超的本领,才能在医学的疆域里策马扬鞭。在此,我感谢大家选择长医,选择将“真善美”的医学事业作为人生的理想与追求,共同铸就青春之长医、担当之长医、奋进之长医。

今天,你们将在这里开启人生的新旅程。作为校长,我想当一回讲解员,为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长医。学校的校歌,名叫《在太行山上》。长医的故事,也是在这座巍峨壮观、 英雄辈出的太行山上开始的。

翻开我们的校史,卷首的第一句话写着:长治医学院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是人民解放军馈赠给太行老区的珍贵礼物。这两句话,深刻彰显了长医的红色根脉和报国初心。

——1945年,为加强晋冀鲁豫军区的医疗卫生工作,党中央作出专门批示,向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派遣医务人员。留法归来的医学博士何穆一行6人,响应党的号召,晓行夜宿、东渡黄河、冲破封锁、奔赴太行。次年(1946年)晋冀鲁豫军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暨附属护士学校正式创建,这就是我们长医的前身。因此,我们讲长医,第一句话就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的最早的医学院校之一。

——1947年,刘邓大军奉命南下挺进大别山,鉴于太行老区人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作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太行山区又缺医少药,医疗资源匮乏,部队决定将学校和医院留在地方,落户长治后更名为“太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暨附属护士学校”。我们的学校,在革命战争年代创建,在和平时期发展,在新时代进一步壮大,正是人民解放军馈赠给太行老区的珍贵礼物。

走进我们的校园,2座高大的塑像映入眼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医生和我们的老校长何穆博士,他们身姿挺拔、目光坚定,展现出长医人的蓬勃朝气、浩然正气和昂扬锐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白求恩医生毅然来到中国解放区,经延安转赴晋察冀边区。在中国工作的1年半时间里,他不仅带来了大批药品、显微镜和手术器械,最宝贵的是,他带来了高超的医疗技术,惊人的组织能力和对中国抗日战争事业的无限热忱。他先后直接参加了11次战役战斗的救治工作,亲自为1200余名伤员施行外科手术,接受过他诊疗的根据地军民数以万计。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只要接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长医的三大精神之一,即“全心全意、精益求精”的白求恩精神,就是要让大家在学习、工作中践行这种对人民的极端热忱、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技术的精益求精。

——2016年,学校建校70周年之际,学校修建了1946广场。在广场中央,我们安放了何穆老校长的塑像。同学们,你们可以想象一下:77年前,1945年9月5日,何穆校长用2匹马、1头骡子、1头毛驴,驮着1台X光机、简单的医疗器械和行李,带着妻儿、领着同志,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进在太行山中,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写在每一个坚定的背影里。如今,何穆老校长心心念念的长治医学院已经正式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着手建设占地千余亩的五龙新校区,临床医学、药学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太行山上的风,76年来,从未曾停歇。长医人的奋进脚步,也一如既往坚定从容。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希望大家作为长医新人,在学习老校长的过程中,深刻体悟长医人的担当与使命。

同学们,从今天起,你们就正式成为长医人了。大学时光,是我们一生特别精彩、特别难忘、特别重要的时刻。这短短的三、四、五年时间,将为你们人生后续几十年奠定基础、明晰方向、指引道路。作为师长,我期待你们能够王者出击、一路生花,期待你们都能成为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的自信青年。为此,我准备了4点建议,期待帮助大家迅速适应大学生活。

第一,调整心态,完成从“小高中生”到“大医学生”的蜕变。在这里,有2个概念:“小高中生”与“大医学生”。所谓的“小”,既指大家在高中时期年纪小,也指学习格局相对小。高中时期,大家将主要精力放在6门主课的学习上——苦读课本、游弋题海、紧盯分数、智力角逐。到了大学,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把学习格局打开,立志成为“大医学生”。当前,现代医学正从“以治病为中心”走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不再局限于身体健康,而是包括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健康、道德健康等在内的“大健康”。要成为“大健康”时代下的“大医学生”,大家首先要全面接受并亲身实践这种健康理念。要锻造健全的人格,学习如何待人接物、立身处世;要铸造严谨的学格,学习如何运用线上、线下学习资源,思考怎样进行高效率、沉浸式学习;要塑造强健的体格,做到自主自律、自强自信。本科医学教育对医学生的职业发展至关重要。许多长医毕业生、长医校友之所以能够在后来的职业生涯中,与许多国内外名校毕业生同台竞技、不分伯仲,得益于其在长医所接受到的扎实医学本科教育。这些优秀的长医校友,曾经也在鸽子岛放声诵读、在报告厅争相发言、在英语楼奋笔疾书、在图书馆挑灯夜读。伴随着长医的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收获了人生的春华秋实。同学们,大学不是开盲盒、抓娃娃,更不是剧本杀、脱口秀。大学,是每个人关于青春、梦想的实时直播,它不是人生努力的终点,而是终身学习的起点。长医虽小,但饱含着医学之博大、梦想之高远、青春之磅礴、奋斗之壮美!我真诚地希望大家立志做“大医学生”,做可亲可敬的长医人。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传续长医76年的历史积淀,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第二,细化目标,定位大学生活的“横”“纵”坐标。高中时期,大家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上了大学就轻松了。”正因如此,许多同学认为大学生活等同于“闲云野鹤”“放松躺平”“无拘无束”。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今年6月份,在2022届学生毕业典礼上,有个别同学未能如期顺利毕业,无奈掉队。从教23年来,我遇见过不少让人扼腕叹息的“掉队学生”。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对于求学目标、人生目标缺乏准确的理解和把握,结果就是:游戏世界里的“王者”沦为现实世界的“青铜”,键盘上的“大侠”变成了考场上的“小白”,网络世界里“笑傲江湖”“一路开挂”,然而求学、求职时却“捉襟见肘”“彷徨忐忑”。同学们,大到国家、民族,小到学校、学生,制定目标都极其重要。就长医而言,在过去近10年时间里,正是因为我们不断制定目标、完成目标,才获得了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完成了临床技能中心、学生公寓食堂楼、图文教学楼“三大工程”,推进了五龙新校区建设,成就了今日之长医。对大家而言,也是一样。希望你们不要在虚拟的对战模式、排位赛中迷失方向,不要在短视频的滚滚洪流、嘈杂声响中消磨时间,不要在追星吃瓜的无序评判、鲁莽冲撞中随波逐流,不要在夸夸其谈、套路百出的直播间里盲目跟风。大学时光,可以有千百个定语、无数个形容词,但最核心的一条,还是求学求知,而不是消遣娱乐。因此,希望大家不要舍本逐末、缘木求鱼。自入学的第一天起,就要从横、纵坐标认真去思考、制定目标。在横坐标上,排布着大家的公共课、实践课、社团活动等,它们有助于提升大家的综合能力,要成为博学多识的大医学生,就要在横坐标上制定一些可量化的目标,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比如,每学期的目标可以细化为:要阅读几本通识书籍、掌握某项体育技能、参加几次实践学习、在社团活动中完成某项工作等等。纵坐标上,主要是围绕专业课学习,进一步细化目标——聚焦专业学习内容,运用线上线下教学资源、课内课外学习资料,高精准度进行研究、讨论。只有不断促进横、纵坐标实现协调发展,大家才能在大学生活中塑造更好的自己,成为专博结合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传承精神,领悟“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长医校训。每所大学,在办学历程中,都会形成独特的精神特质,长医也不例外。“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校训,深刻彰显了我们的精神内核。春风不语,千山染绿。过去3年,长医先后向湖北、河南、吉林、上海、海南等地派出了多支紧急援助医疗队。这些白衣战士们,在临危受命、救死扶伤的坚定行动中践行了长医校训。什么是“厚德”?就是面对病患,做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就是“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就是永远都保持一份纯洁干净的从业之心,决不将病人视为敛财工具,坚守医者仁心。什么是“精业”?就是不论求学或是执业,都能做到全心全意、精益求精,择一事、终一生,干一行、钻一行。什么是“济世”?就是对百姓的病症和痛苦,时时放心不下,做到“念兹在兹,无日或忘”。什么是“报国”?就是那一句“疫情来了,我先上”“长医人在这,你放心”……我们的校训,从来都不是抽象、刻板、虚无的,而是具体、生动、写实的。在此,我讲一个故事。1941年,延安地区爆发伤寒病,我们的何穆老校长临危受命,在当时没有特效药,只能靠着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来挽救生命的情况下,冒着随时都可能被感染的风险,硬是带着医护人员每天进行早中晚三查房,给病人洗脸洗脚、擦身喂饭,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病人需要输血,每个医护人员都化验血型,主动献血。在当时的艰苦条件下,医护人员们咬紧牙关,守护病人、抵御病魔。周恩来总理得知后,不顾个人安危,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将三管菌种放在自己的中山装口袋里,一路从重庆带回延安,让延安地区军民得以接种伤寒菌苗。同学们,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医学院校之一,长医具有光荣的红色基因,饱含对人民的拳拳深情,希望大家把校训刻在心底,落实在行动中,坚决做让党放心、不负人民、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长医人。

第四,磨砺意志,成为“向上向善、坚韧不拔”的长医人。同学们,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人生的许多问题虽然复杂,但要害在于把握住最基本的东西。科学知识帮助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知道“怎么做”,掌握“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人文精神引导我们明晰“应不应该做”,实现人的自身发展。事实上,人文精神并不抽象,集中体现在以下4点:一是学习或做事要吃得起苦,二是为人或共事要多予宽容,三是受挫或遇事要乐观向上,四是创业或成事要融入团队。关于第三点,锻造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品格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比喻——人进入社会的过程就如同揉面粉的过程。面粉加上水揉一下,然后一捏,很容易散开。但你继续揉,揉了千遍万遍后,它就再也不会散开。你给它拉长了,它也不会散架,反而变成了拉面,这是因为它有了韧性。人走上社会,就像面粉一样被社会不断地搓揉,刚开始可能会散架,但你信念坚定,受得了压力,越揉反而越韧,最后变得非常有韧性,再也不怕搓揉。习近平总书记用这个生动形象的比喻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各种考验下成长起来,才能真正承受得住人生的压力。没有磨砺的灵魂没有深度,没有风暴的海洋只不过是池塘。进入大学,对于大家而言,或许不仅有兴奋、激动与快乐,更可能有压力、忐忑与不安。这些都很正常,在你人生每一段向上攀爬的日子里,有压力、有挑战,才能有收获、有成长。希望各位同学坚定信念、不惧挑战,成为“向上向善、坚韧不拔”的长医人。

同学们,今天是9月23日,大家来校报到,已经整整20天。你们从五湖四海而来,经过前期3天的静默、全员核酸的检测、刻苦的军事训练,我们终得相聚。正是长医好风景,秋收时节喜相聚。每一场盛大的相聚,都具有特殊的意义。今天的相聚,代表着新长医人的启航,也代表着新长医故事的开始。你们的未来,浩瀚如大海,璀璨如星河。伟大的时代呼唤人才,伟大的事业造就人才。今天的中国,正需要大家用学以报国的故事,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写下生动的注解。同学们,让我们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大学的新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更快的长医速度、跑出更好的长医成绩!

长治医学院研究生(长治医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