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研招网,华中师范大学研招网专业目录
为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给老师们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学习的舞台,4月20日上午,在华师大附属武汉东湖风景区华侨城学校的带领下,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郑州高新区万华城学校一起开展了华师大平台线上督学活动,督学内容为“四个一”,即讲一节课、说一节课、听一节课、评一节课。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华侨城小学张农老师执教的是《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张农老师带来的是一节有深度的语文课,张老师以“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作为课堂导入,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立刻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在授课环节,张老师教学环节紧凑,引导学生运用“联读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概括小标题、品读描写鲁迅先生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感受其人物品质。课堂上,学生发言积极、大胆展示,充分体现了自作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特级教师余映潮也说,“让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与思考,合作与探究,感悟与发现,生成与分享,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素养。”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郑州高新区万华城学校李延明老师执教的是《十六年前的回忆》。李老师将本课的核心价值锁定为“感受和缅怀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视死如归的崇高品质”。李老师基于语文要素,对课文进行删繁就简,确定本课的核心目标,紧扣回忆录文体的基本特征,让学生关注人物言行、神态和外貌描写,感受李大钊同志的坚定信念、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这节课上,李老师的话很少,课堂以学生的学习展示为主,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武汉市东湖风景区华侨城小学郭莹老师执教的是二年级下册的《搭配》。这节课首先以数学魔术进行本节课的课前激趣,让学生有一个高涨的热情来学习数学,然后利用我国神舟火箭发射作为本节课的导入及线索展开《搭配》这节课。教学中神舟之旅前帮助搭配衣服,破解进入太空门的密码锁,非常自然地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郭老师首先带领学生明确密码锁的要求(搭配的题目要求),再让学生自己动手试一试,在学生试错中发现有重复、有遗漏,再呈现同学们正确的搭配结果,来突出如何不重复、不遗漏进行有顺序有规律的搭配,引导学生将这种搭配方法命名为固定位置法。这还是一节高质量的信息技术融合课,郭老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拍照上传、学生平板操作、学生作业反馈等,将这节课的重难点知识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进行了完美的展示。
华中师范大学附属郑州高新区万华城学校张苗苗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下册的《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通过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认知冲突,注重学生的直观体验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运用学具、直观操作、合作探究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从而建立正确的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表象,使学生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本节课在让学生经历统一面积单位的过程,张老师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用电脑上的小图形去摆一摆、比一比的方式,突破了教学重点和难点,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最后解决问题时通过动画演示让学生理解了解题的思路。整节课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加深对知识形成的理解。
接下来是说课评课环节。张农老师对《十六年前的回忆》一课提出建议:1.李大钊对家人的关爱表现在全文中,如:被捕前的含糊回答,这种反常的表现,除了体现出对革命事业的高度负责,也体现了对家人的责任心。第9、10自然段的对话,除了表现革命者的无畏,也表现了对女儿的安慰,父亲的慈爱。这些关键语句也可以让学生深入感受和体会。2.资料的补充还可以推荐电视剧《觉醒年代》,让学生感受那个年代的英雄群像;也可以补充李大钊先生与敌人斗争时的文字资料,李大钊先生的作品资料,进一步感受其人其事。 张东霞老师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节课提出:老师在进行教学时都能聚焦目标,紧贴文本以学生为主,体现了生本课堂,详略得当,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都从语文要素出发,并最终落脚到语文要素,课的最后也都提炼了写法,和习作联系在一起。李延明老师也谈出自己的感受:张农老师这节课给人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热情洋溢的教学激情。教学中,无论是语言,还是丰富的肢体动作,都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讲到鲁迅先生追悼会时,张老师那关切的眼神,还有那富有感染力的动作,都让听课老师的心随之沉痛了起来。张老师在讲授课文的同时,注重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理解伯父性格品质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笑谈‘碰壁’”中感受伯父的乐观;从“跑、扶、蹲、半跪”等这些动词体会伯父对车夫的关心;从作者和女佣阿三的对话,体会伯父鲁迅先生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优秀品质。本课的教学设计自然,水到渠成。这是一节深度学习课,张老师针对重点问题及时追问,直到挖掘问题的根源,这是课堂最精彩之处。
数学组的郭莹老师提出:《面积和面积单位》这节课注重小组合作模式,学生汇报展示时,训练有素落落大方,有条有理。这种小组合作模式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尤其是生生互动环节,这种互动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师生单维交流中学生处于被动学生的局面,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也因此得以充分的发挥。张苗苗老师提出了郭莹老师这节课很好地示范了一节信息技术融合课,课堂上有动画演示、学生平板操作、作业反馈等,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以图像、视频、在线操作等形式呈现出来,开拓了学习思路和学习视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余梦笛老师提出郭老师这节课用了一条主线贯穿全课堂,知识的呈现是由学生先自主探索,然后通过对比发现怎么摆放不遗漏、不重复,学生的学习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在整个评课过程中,双方教师都感受到了双减背景下高效课堂的别样风采,感受到了教与研带给自己的思考和成长。
此次活动虽然已结束,但我们为学科教学实践的脚步永不停驻。相信,在追寻理想课堂的过程中,我们能欣赏更加美丽的教育风景,享受更有意义的教育幸福。
华中师范大学研招网(华中师范大学研招网专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