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二本三本学生,考研时可以挑战清华北大?
考研只有一个志愿,作为本科不是太好的基础,他们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野心?
对于考研学子来说,「力争上游」其实体现了考研人的「昂扬之志」,「没理想的人,他不伤心,有理想的人,他更不会伤心,因为坚定」。如果我们带着「有色眼镜」去探讨问题,可能在一开始就陷入了「刻板印象」和偏见之中。
虽然二本的学生基础可能比较差,但是因为考研是一种「多维度竞争」,有时候很多决定成败的原因出现在「赛场之外」,所以也会存在 985 学生考研考不过二本学生的情况,今天不讨论「价值观」,考验君分析一下这背后的原因~
的确会存在 985 高校考生和二本考生竞争同一专业,前者铩羽而归,后者大获全胜的情况,考研君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以下的原因:
一、「唯一永远不改变是不停的改变」
其实,「二本」和「985」这两个 title 来自于高中的学习成果,换句话说,两者是对高中学习阶段的总结。
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其实是一个不断「动态变化」过程,其学习能力会随着不同时间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就会造成「高考时你对我爱理不理,考研时我让你高攀不起」的结局。
最近,知乎考研名师
@刘贤
正在直播「考研政治课程」,考研君也蹭了几节马哲课,所谓「物质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也是一样的道理,985 学生在大学如果懈怠了学习就会被二本努力学习的学生超越,这很正常。
二、竞技场的转换「场外竞技」
也有同学在答案中使用了「田忌赛马」比喻,确实,二本考研学生属于二本 top 学生,而 985 考研学生却并不一定是 985 中 top 的学生,这就出现了实力层次的不对称,二本学生确实会存在一定的优势。
但是,这是表象,而非本质原因,本质原因是 985 高校学生的竞争更多样,换句话说,他们的「竞技场不止于考研」更多的是场外:保研、留学、高薪 offer 等等,这些竞争其实一点也不比考研差距大,这样 985 学生的精力并不会局限于考研这一项竞争,不看重就不会「孤注一掷」。
三、高考「翻车」后步入正轨
也会存在这样一种情况,考入二本的学生可能不止于二本实力,基于很多原因,他们高考「翻车」去了二本学校,考研上岸可能只是他们「正常水平」的正常发挥。
虽然这种情况的几率较小,但是,也许真是这种「知耻而后勇」的力量,支持着这些考生,让他们在考研的战场上「拿回了属于自己的东西」。
再战四载又何妨,不复当时少年郎!
考研上岸有技巧,政治分数不能少,同学们也不妨看看我们的「22 考研上岸直通车」:
二本三本考研敢挑战清华的是极少数,能考上的更少,哪怕是冷门专业。但是二本、三本的同学挑战211甚至985却很多,因为这件事相对容易些!
我本科是双非一本,我们专业有个学长考清华三年,最终成功录取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算是一段佳话了,因为我们专业以往学长学姐里真得没人敢挑战清华,而他是三战呀,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坚守!这里并不是说清华歧视,而是就是光明正大的竞争,很多同学可以卷到让我们望而却步!同时,清华大学的专业课一般相对较难,所以专业课分数普遍偏低,总分就会显得不那么高,但其实上的备考难度相对大很多,还有就是单科线较高,因为我真得关注过清华考研的。
而考研只有一个志愿,考不上调剂很苦逼的,不要看知乎上很多人分享的调剂技巧多牛多牛,都是虚的,当你身临其境时你会非常的痛苦,所以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考研尽量让自己问一些,平衡好自身的实力与自己的野心,可以冲985、211,但冲清华还是慎重再慎重!二本考研的同学请认真看完这篇回答,不说你一定能冲清华,冲985、211还是有很大希望的!
有时我们不仅会问:为什么网上充斥着“双非考研上岸985、211”的案例?是假的吗?
我觉得“双非考研上岸985”的例子更多的是用于说明考研的确是公平的,其好处在于激励广大双非考研人提早谋划,事情可为。
正因为稀少和逆袭,二本考研上岸985、双非成功上岸985的案例更容易吸引眼球。但同时这些案例会给人一种“他行我也行”的错觉,但其实很多人真的并不行!我个人也是从双非上岸985(东南大学)的案例,但我很少劝双非的同学去备考985,因为我清楚我考研时备考的这7个月到底付出了多少,我也清楚从二本、双非考研上岸985的确需要很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下面我会分析!
从二本到985、从双非到985现实吗?现实!但如果你习惯把“双非考研上岸985”的逆袭例子放在嘴边来说明自身也可以,就需要思考下我们是否满足那些考研成功从二本上岸名校的同学的特征。
能从双非考研上岸985,一定是等价交换的产物,这里的等价交换物可以是足够的聪明、强大的学习领悟能力、卓越的学习技巧、充分的学习时间、超人的学习耐力和专注力、从一而终的坚定和坚持等等。所以,再最终确定学校之前,一定要反复问自己几次!
一般情况下,我们双非的同学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技巧上是吃亏的,经过高考的这轮筛选,我想绝大部分双非或二本的同学应该都有过思考:我们和考上985/211的同学到底差在哪里?是智商吗?是努力程度吗?
我的答案是:是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考研和高考前的成绩毫无关系,但却和我们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密切相关。能否考上研,关键在于执行力和自控力的强弱,在于自身的毅力,你能不能坐得“稳”凳子,而很多双非或二本的同学恰恰不具备该素质。
对于学习方法和习惯如何培养?
一是多看别人的考研经验贴,包括成功的和失败的,除了公共课经验外,尤其要注意你要考学校专业的这些考研过来人的专业课经验,因为专业课的复习经验是千差万别的,甲之蜜饯,乙之砒霜;
二是有意识的去学习迭代下学习方法,比如记忆方法、理解方法、做题方法、错题整理方法等,并有意识的将这些方法用到后续的考研复习中,内化为自身习惯;
三是练习专注能力,练习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不求长时间的专注复习,只求我们复习中用于学习的那1小时全神贯注,休息的10-20分钟尽情休息,而这个过程是需要练习的,专注是一种受益终生的能力。
二本考研或双非考研成功的同学,这一年的磨砺除了考研成功上岸外,整个考研复习备考过程也会让我们对学习的思考、习惯的养成、目标的实现等过程有更深刻的认知,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因为整个考研过程就是设定目标-拆解目标-步骤实现-目标实现的整个过程,做好这件事后,后续想做任何事都可以对标拆解,受益终生,会让我们的思想和境界整体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因为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且才能更深刻的体会到这一点。
考研能不能成功最重要的两件事分别是:选择适合的学校和考尽可能高的分数!
比如我当时为什么敢从一所双非学校去考985(东南大学),并不是脑子发热就决定了,而是在分析了东南大学是否歧视、最近10年的分数线、录取人数等数据的基础上最终决定的。
可能你会说,我不懂得如何收集大量的考研学校数据呀? 没关系,知乎利用其大数据综合得到了很多学校的一手分析资料,形成了考研资料合集,免费做成了考研择校的公益讲座,点击下面蓝色卡片里的“免费参与”就可以加助教的微信就可以获取「择校数据包+三大公共课笔记+网课」,我们一定一定要懂得充分利用别人整理的资源!
(仅50份免费,手慢无,先屯着)
一、读二本或双非的同学有哪几类人?
1、偏科型选手,比如数学、理综都挺高,但英语极差,比如我;
2、志愿失误型选手。高考志愿很多都是父母帮填的,很多时候我们连专业是做什么的都不清楚,比如我在读大学前都不知道电气工程到底能干啥;比如我老婆明明考到211的分数,愣是被老丈人送到了我碗里来,都是缘分;
3、头脑比较聪明,但对学习不够上心,或对学习重视不够,学习努力程度不够型选手;
4、头脑一般,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得当,有时候的确在努力学习了,但属于虚假努力,属于花了很多时间但效果不好型选手;
5、头脑偏下,但毅力不错,一直在坚持学习,尽最大努力去学习型选手。
各位双非的同学可以自行对标一下,在心里给自己个定位,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二本考研或双非考研时,我们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
在真正备考之前,先搞清楚我们考研时的竞争对手究竟是谁?我们考研到底考得什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我们的竞争对手到底是谁?
对于二本或双非的同学,我们考研时真正的竞争对手是那马上就要突破500万人的全部考生吗?并不是!我们考研真正的对手是:和我们考同一所学校同一个专业的这些人,比如你考东南大学电气工程,那么你的竞争对手就是考东大电气的这两三百人!
我们以东南大学电气工程为例,2022届考生总报考人数298人,考研录取人数30人,报录比约10:1,也就是10个人最终录取1人,专硕报录比6:1,也就是6个人考试最终会录取1人。
学硕最终录取30人,东大复试比是1.2:1,也就是会有36人进入到考研复试,淘汰6人。所以,在初试时我们首先要保证的便是自己的排名至少应该在前36名,当然,分数肯定越高越好!追求相对稳的话,应该保证自身的排名在20名以上为最佳,千万不要压着线进入复试,会挺悲催!
2、考研的组成是什么样的?
考研分为初试和复试。考研初试是纯理论考试,是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复试一般是笔试+面试,复试笔试也是纯分数,面试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同样有具体的复试方案和分数组成。所以,考研的初试分数、复试笔试分数、面试分数是衡量我们考研成果的唯一标准。所以,我们不用怂,战略上要蔑视对手,但战术上一定要重点对手,后面我会详细展开分析二本或双非考研如何能一战成硕!
考研的内容和高考前的成绩完全没关系,甚至和大一大二所学的内容关联性都不是特别大。
比如大一你的高数考90,我的高数考60,考研数学复习,你就一定比我轻松吗?事实上并不是,绝大部分同学应该都忘记的差不多了!一句笑谈,谁还不是跟着高图、高图、高图等等这些老师学得高数呢?大家在知识储备上的差异性并没你想的那么大!
但考研很容易给人的错觉就是:考研是个新的起点,大家都在相同的起点!虽然考研是新的起跑线,但事实上大家并不在相同的起点。除去本科学校层次外,最主要的差别是:过去积累的学习习惯、学习技巧、思维方式和信心信念等方面的差异性。所以,起点绝对是不一样的。对于这点,二本考研的同学一定要时时刻刻告诉自己,我们的确付出更多的努力来换取更大的考研成功概率,尽量让自己准备充分点。
这句话一定记住:大部分人的智商水平相差不大,个体的意志和方法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勤能补拙,用心去做!
考研考试的科目一本分为考研数学、考研英语、考研政治和考研专业课,部分专业不考数学,专业课300分,具体分布如下:
01 考研数学
理工类专业考数一、数二,经济类专业考数三,具体内容分布如下(2021年数学修订大纲):
数一: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数二:高数80%+线代20%;(不考概率统计)
数三:高数60%+线代20%+概率统计20%;
一般难度为:数一>数三>=数二。
02 考研英语
考研英语一: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0分+大作文20分+小作文10分;
考研英语二:完型10分+阅读A40分+阅读B(即新题型)10分+翻译15分+大作文15分+小作文10分;
考研英语一难度大于英语二;
03 考研政治
考研政治:马原24分+毛中特30分+史纲14分+思修与法律基础16分+当代世界经济与形势与政策16分,必考。
04 考研专业课
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区别很大,具体需要自己去要考学校的官网去查,搜索关键词:xx学校xx学院官网即可。
三、二本考研或双非考研的难点在哪里?
1、二本考研或双非考研最难的点:难在自我怀疑与不坚定
双非考研或二本考研,最难的不是考研本身,而是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自我怀疑与内耗!因为我们总会觉得,我们自己是否配得上我们要考的学校,从而一再降低目标或自我内耗!
我本科也是双非学校,整个考研过程中一直都是自我怀疑和自我暗示反复博弈的过程。
有时觉得自己一个双非学校的学生怎么可能考得过别人211、985的同学,别人比我优秀,努力也不必我差!
有时又想,我一个异地双非考985的双非同学,凭什么考研能上岸,肯定复试要被刷!
有时做题做不出来,我就在想,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理解能力的确不如那些好学校的同学?
有时一道题错了一遍又一遍,这时又会想:万一努力了大半年没考上,又错过了秋招,我怎么办?
有时在知乎上看到一些考研学校的黑名单、白名单,又会想:会不会哪怕初试考得很高,但复试因为出身被刷掉?!完全有可能呀,你看他们说的都恐怖!
……
其实考研上岸后我发现,学院有很多本科是双非学校的同学通过考研成功上岸985的,也算是完成人生特定阶段一个小小的逆袭!我也曾和很多本科是双非一本、二本的同学深入交流过。
我曾经问过很多双非考研上岸985的同学:你们觉得考研难吗?
他们绝大部分人觉得:考研不难,无非就是考研这6-9个月日复一日的复习,只要执行力和行动力跟得上,基本上不会太差!
但这是站在人生不同阶段来说的这句话,其心境是不一样的,别看这些人现在这么风轻云淡,但是当年考研时也一个个焦虑的不行,只是相对其他人而言,我们这群人多了些耐心、掌握些方法、多了些坚持而已!
对于双非考研或二本考研的同学,我想说:
1、选择学校一定要慎重,重点在不歧视,下面我们会详细展开;
2、有自我怀疑正常,但要正确对待这件事,在考研尘埃落定之前,我们会一直自我怀疑,不光我们双非或二本同学有,其实985、211同学也有;
3、我们可以抱怨一下,但抱怨之后还是要努力,考研规则很清晰,只要学校不是特别歧视,用其他方面的分数弥补学校方面的劣势;本来我们就是通过一年的努力来和别人高中三年努力换取的本科211、 985优势来PK,所以在复试时因本科有一定的差异对待是可以理解的,只是不要因本科出身一棒子就把我们大四,一点机会都不给就好。
2、难在学习习惯上
上面已经说了,不再赘述!
3、难在学习氛围上
一个来自同学的嘲讽!每年双非考研或二本考研的同学在告诉别人自己考研学校时,身边总会出现类似下面的声音:
劝你认清楚自己,不要去做一些不切实际的梦,你仅仅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们只是二本,考985太难了,别人那么好的学校都不敢考这么好的学校;
今年考研可能要突破500万人,我们一个二本的学校,你觉得你能考得上吗?
……
类似的声音听多了,我们内心深处慢慢就会怀疑自己:我真得配吗?我真得能考上吗?考不上怎么办?我只是个普通人呀!……
对于这些观点,我们要大声告诉他们:gun你tm的,总会有人考上,为什么不能是我?!只不过我需要在选择学校时多注意些,只不过我可能需要多花点时间来准备,只不过我可能压力要稍微大点,只不过我要踏踏实实复习6-9个月而已!
所以,对于双非考研或二本考研的同学,当别人问我们学校时,我当时都是说:暂时还没确定,复习着看,这些苍蝇就不会来烦我们了,而我们也可以专注考研复习本身了!
其次是学校的学习和考研氛围!由于生源的不同,我们双非或二本的同学的确在学习氛围上并不算友好(这里我说的是整体氛围,大家不要杠),这里的氛围包括我上面说的同学的嘲讽、宿舍的氛围、整体图书馆的氛围等等,甚至有些学校会出现以不学习为荣,以培养自身综合能力、培养人脉等方面为荣。
就学习氛围而言,宿舍里最终8个人都考研成功上岸985和一个寝室8个人7个人在打游戏、追剧,其学习氛围是完全不同的!
4、难在虚假努力,自我感动
这条可能会得罪一些人,本来想点赞的,不给我点赞了,哈哈,但同样也给很多二本考研或双非考研的考研人提个醒,这点很重要:
(1)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自我感动;
(2)考研不需要你5点起,12点睡,但需要你在白天备考的10个小时保持高效率;
(3)考研过程再惊天动地,都没有成功上岸这个朴实无华的结果更震撼人心;
(4)劳逸结合,效率第一,休息、调整是为了更好的学习;
(5)虚假努力举例(重要,仔细看):
I:不看经验贴,不知道考研整个过程各个时间节点,不知道各科应该怎么样复习,自己死看书的,其一也;
II:看了经验贴,不吸收内化,结合自身情况,生搬硬套,还觉得别人方法没用的,其二也;
III:只看考研视频,感觉自己都会了,但看完视频不去整理视频知识点,不去背诵记忆,不去做题,其三也;
IV:盲目堆时间,每天早5:00起床,中午不休息,下午11:00回寝室,貌似一天14-15小时复习时间,实际看书的时候哈欠连连,注意力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坚持不到1个月的,因为违反身体的物理现状,其四也;
V:不注意劳逸结合,觉得锻炼身体就是浪费时间,后续感冒、各种不舒服,效率低下,其五也;
VI:追剧哥,看剧姐、幸福小情侣,其六也;
VII: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者,一周有3天不复习(前期不算),其七也;
VIII:其他(后续补充)
5、难在择校(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
不根据自己的实力、基础、本科院校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非211、985不上,的确也努力了一年,但最终还是被淘汰的大有人在。
如果你经过万般挣扎后,确定要考研,最重要的一步是选择考研专业和考研院校。因为对于考研,很多时候选择>努力,或选择≈努力。
其实对于择校问题,我个人思考的无外乎:自己的名校情结+专业院校排名+地域,还有就是是否歧视的问题,其他原因在我看来并不重要!
对于你=我们自己而言,一定要想清楚,是非得985不去,还是仅仅想更进一步,211也可以接受?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本专业强势院校的情况,可以选择:
01 看经验贴和择校视频
对于院校和专业的选择,如果你开始的比较早,我建议你多看一些院校选择的视频(一般各大机构都会有院校选择指导课程,网上一搜就有很多,知乎上也有很多经验贴,B站和知乎都是搜索资料的好地方),这样可以让你对考研院校的选择有着更清晰的认识。
02 向学长学姐咨询
有了自己心仪的专业或者院校之后,你也可以向学长学姐咨询一下相关的问题。过来人的解答可以给你关于该专业考研有更清晰的认识。如果不喜欢,现在换还来得及。毕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专业和院校的选择决定了你之后的一切。
这一块需要多花点时间,先把学校确定好,多去知乎等地方看经验贴,了解清楚你想要考的那所学校的详细情况,然后对比自己的实力,预估考上的可能性!
6、难在硬性的报录比
虽然研究生录取的人数也在不在增多,但报考的人数也在同步增多,甚至增长的比例比录取人数增长率要高,这必将导致录取的概率下降。
2017年是177万报考人数,2021年是377万考研报考人数,哪怕同样的录取率,随着报考基数的增长,肯定会出现更多的人考不上,毕竟177万的80%和377万的80%是不一样的(80%仅仅做说明用,数据不准确)。
7、难在考研复试的歧视上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都很好理解,同等条件下,两个人分数差不多时,总会有个选择问题,选择谁大家心里都清楚。甚至,两个人稍微有些差距时,都会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些很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过度的歧视或者不公,就需要我们提前避坑了,毕竟每个人辛苦复习大几个月,最重要的还是上岸。不要想着去调剂,那个太难,而且一般学校和专业都不好。
尤其是对于我们双非或二本的同学,一定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的歧视问题,了解清楚目标院校是否会歧视外校、歧视双非、歧视二本等问题,这点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
了解学校的时候重点关注几个问题:
(1)报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00人报名,报录比就是10:1;
(2)复试比;比如录取10个人,12个人进入复试,复录比就是1.2:1;
(3)考试科目和考试大纲;
(4)是否歧视外校、是否歧视双非;
(5)加权总成绩是怎么计算的,看一下初试和复试所占比例,初试决定着是否能进复试,加权成绩决定着是否能录取;
(6)是否接受调剂,是否有校内调剂;
(7)每年录取的人数,其中考研录取的人数;
(8)其他;
对于哪些学校比较黑,哪些学校有歧视,知乎一下,很多人在分享经验,提前避坑,选择很多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很多人可能不屑一顾,认为我一直在提复试歧视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确是双非和二本学校的童鞋必须关注的问题点。
其实,换位思考一下都很好理解,同等条件下,两个人分数差不多时,总会有个选择问题,选择谁大家心里都清楚。(说的有点残酷,但这是事实)
甚至,两个人稍微有些差距时,都会涉及到一个选择的问题,这些很好理解,也很正常。但是,过度的歧视或者不公,就需要我们提前避坑了,毕竟每个人辛苦复习大几个月,最重要的还是上岸。不要想着去调剂,那个太难,而且一般学校和专业都不好。
8、难在信息收集上
在信息收集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复试后的加权成绩是怎么计算的,复试的每个环节是怎么计算分数的。复试流程一般可以在对应学校或对应专业的官网可以查到,或者一些特定专业的交流群里群主也会收集,一定要了解清楚。具体细节的可以看我后面分享的复试问题,针对本科成绩、竞赛、获奖等都需要了解清楚所占比例,这样心里才有底气。
加权成绩的常见计算方式:
(1)加权成绩=初试成绩/5*50%+复试成绩*50%,相当于初试分数折算为100分,复试折算成100分,再五五开加权。这类学校比较看重复试,存在复试逆袭的可能性要大很多,因为复试比例占比很大。如果考这类学校,进入复试后一定要充分复习。
(2)加权成绩=初试成绩/5*70%+复试成绩*30%,相当于初试分数折算为100分,复试折算成100分,但初试占比要比复试大很多(这里的七三开只是举例,具体占比要自己去看)。这类学校比较看重初试,如果初试分时很高,复试求稳,一般问题不大。当然,逆袭的可能性也比较低了。
(3)成绩=初试成绩*60%+复试成绩*40%,这类学校比较特殊,因为初试500分,复试什么环节、多少分不清晰,要看具体的计算公式,测试清楚初试和复试的占比。
我们在了解加权成绩时,一定要了解清楚初试和复试的占比。初试决定着我们是否能进入复试,复试后的加权总成绩决定着我们的综合排名和是否能录取。
9、心态不好,心态崩了退出复习
01 考研更多的是个体力活
考研最根本定律:听课+看书+理解知识点并记忆+大量刷题+整理错题,查缺补漏=取得好成绩;
考研拼到最后,智力占比真的很低,更多的是体力和坚持,因为绝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还没到拼智力的地方。
对于普通的备考者而言,考研备考周期一般不少于6个月,一般是从暑假前开始准备,暑假完全开始准备,12月份考试。
我当时是5月份开始准备,7、8、9月暑假留校复习,10-12月留校复习。全程6个月,每天早上8:00起床,晚上10:30回寝室,中午休息2小时,每周休息半天。讲真,这个真的是体力活。
考研是一场持久战,有一半的考生是无法坚持到考试结束的。所以,备考过程中,必须保持一颗良好的心态。
可以说,考研过程确实是煎熬的,那些告诉你三个月就能轻松考上研的,我不说是骗人的,但绝对不适用一本及以下的学生。
所以,时刻要告诉自己,光明就在前方,一定不能气馁。当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可以和朋友聊一聊或者看一个电影放松一下。但是,一定要保持住一个我是考研人的心态,坚持到考研结束。
02 相信自己,高手不多
为什么说相信自己,高手不多呢?因为你如果仔细分析就会知道,其实你的竞争对手其实数量并不多,因为你的竞争者仅仅是报考你目标院校的对应专业的这几百人,而不是每年新闻通告说的几百万。
而这特定的几百人,真正能够踏实认真从头坚持到位去备考的占不到30%。但这并不能说明竞争不激烈,因为你要明白,这剩余的30%的人是属于目标明确、有选择、有坚持,而且可能并不你努力少的人,所以战略上要藐视,战术上要重视。
每年都会有大批的人在赶赴考研的战场,但最后能够矢志不渝坚持下来的人不到二三。所以,不停的告诉自己:相信自己,高手不多,这对你最后坚持到底很重要,真的很重要。
03 仰望星空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埋头赶路
对于刚开始准备考研的人而言,可能会被各种信息包裹,觉得神秘且迷茫,这个时候去看几篇干货性很强的通告经验分享,比如:
知乎上的一些高赞回答,你就会对整个考研过程所需要准备的书籍有所了解,一些常见的坑也可以避过去。
对于目标院校特定专业的信息掌握情况也是很重要的,比如:
你这个专业每年录取的人数、每年的分数线、复试是否公平、考研专业课资料等如何获取等基本问题。
对于上述这些问题,你可以去目标院校的贴吧看看,有没有成功考研的学长学姐在上面分享考研经验或卖专业课的考研资料的。
如果有,去加个好友,适当的咨询一下,如果有专业课的考研资料贩卖,可以适当购买一些,后续有问题去咨询他,高效又准确,这点钱花的很有意义,不要心疼~
其次,可以去诸如知乎之类的平台看看没有关于目标院校的一些讯息。有些上面会有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的联系方式,可以加来咨询一下。
最后,如果学校离得近的话,也可以去对应院校看看,一般打印店会有期末考试资料卖,这种资料可是无价之宝。得到这些资料对你的考研会有巨大的帮助哦!
如果你能够遇到一个负责人的学长学姐全程带着你,必要时刻给你专业课和心态上的指导,真的是非常难得可贵。
四、考研英语高分备考经验
1、2-5月:突破词汇和长难句
对于考研英语的备考,2-5月属于筑基阶段,属于打基础和修炼内功的阶段,很基础,很枯燥,但非常重要。首先,英语的核心在于词汇和长难句,只要把词汇和长难句搞定了,英语后续复习就简单很多。
这一阶段具体应该怎么复习才是最有效的呢?
1、词汇
词汇的复习可以说是贯穿整个考研过程的,但前期筑基阶段的系统复习非常重要。考研词汇就那么多,如果能够把过去20年的真题拿过来进行词汇切片,就可以查出每个词汇大约出现多少频次,除去一些a/the等基础词汇外,各个词汇的词频就会很清晰了。
如果我们能够把高频词汇、中频词汇全部背熟,低频词汇背诵绝大部分,那词汇部分基本问题就不大了。再配上一定的语法知识、长难句技巧和阅读技巧,英语想拿80分可能有点困难,但60分的保底分应该问题不是很大(不要小看60分,英语60分基本上可以保障你读99%的学校不会被卡单科线)。这套流程很苦逼,但是是最真实有效的复习方法。
你说你不懂得如何做词频统计?没关系,现在市场上很多词汇书都是这样编写的,都是按照词频来进行统计的。
我们在记忆词汇的时候,肯定不能死记硬背,这样只会背了忘、忘了背,可以结合词根词缀进行有效复习,效果更好。词汇书我推荐2本,都是按照词频进行排版的。
一本是朱伟的《恋练有词》,它有配套的讲解视频(以前的版本)。其实最核心的就是他的视频,忽略他视频中表现出的骚动作,全程跟下来,受益良多。如果时间实在不足,可把高频词汇部分系统学习并记忆,这套词汇书最好的就是按照词频来的,配合视频中的词根词汇记忆,效果很好。
对于《恋练有词》,考研前期时间充裕可以今天背一章,慢慢背,自己根据自己的基础把握一下进度,一般来说9月之前要过完2-3遍。词汇一般一开始考研就开始背,背到考研考试开始前。但是背词汇的频率,根据后期词汇掌握情况可以灵活调整。比如后期做题觉得词大部分认识,那么每一周过一遍词汇书就好了。如果发现词汇大量不认识,建议就是每天都要坚持背几章。
这里重点说一下,新版的《恋练有词》好像是没有配套视频的,大家可以去找以前的视频,然后买配套的书籍,差的年份的词汇,后续在真题里补就行。因为我建议是从2月份开始复习的,所以你复习词汇的时间非常充足,看视频更系统、更好记忆。
另外一本是《单词的秘密》,这本书是我闺蜜用的,她前前后后背了大概有六七次,不断重复,其次她还用到“墨墨背单词”这个app,吃饭间隙有时候刷一刷。
对于《单词的秘密》这本书,由于闺蜜的英语基础比较好,已经过了四六级,所以已经掌握了词汇的基本含义。这本书的突出的一个优点在于按照考频编排顺序,先背的是在真题中已经出现很多次的词汇,其次就是依照艾宾浩斯安排了学习的计划,不断重复巩固。个人感觉这本书的一个缺点在于到了后期强化做真题的时候,你会发现真题里的一些句子在这本词汇书里已经看过理解过好几遍了,所以这会萌生一种盲目的自信,让你觉得考研英语很容易,但是考研英语真的很难,这点大家要有清醒的认知。
总结:词汇书只要选择适合自己,自己能坚持背下去的即可,背诵重点还是在于多次重复。对于需不需要听词汇课程的问题,个人感觉没必要,但是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在课间或者休息的时间背一下,也不失为好办法。
选择适合自己的,最好是前期每个人都听听风格,感受一下是否适合自己。
2、长难句&语法
如果说词汇是筑基阶段绕不过的一道坎的话,那么长难句就是另外一个墙。长难句这部分的复习可以提前,但是全靠自己悟的话基本上会感觉脑壳痛,感觉头皮发麻。
我一般建议是长难句的复习一定要看视频和看书,这样复习起来才会事半功倍,有人教你技巧、教你语法、教你如何切分,真的非常重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然后再能独立思考一下下肯定是效果最好的。
语考研最难的两块主要是词汇和阅读,一个需要长期的坚持,一个需要词汇作为基础,外加语法来破解长难句。如果英语基础一般且时间充足的话,可以花些时间来补下语法,如果基础还算不错,可以直接上长难句。
2.1 田静
对于语法这部分,田静的《句句真研》可以说讲的是深入浅出,讲解的也还是十分细致。如果语法很薄弱,可以去看一下。为什么我觉得有必要看语法呢?因为无论是英语的哪一个板块,语法都是非常基础且必要的内容。田老师的课程比较基础,也适合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来学,视频主要是以真题作为切入点,准确且有效,建议视频+书本一起入,很值得推荐。听完之后再去看长难句,你就会发现,其实所谓的长难句也不是那么难,而且,她讲课的语气让人很舒服
2.2 刘晓燕
高图老师应该入驻知乎了的,我在知乎看到过她,灵魂有趣。她的课程可以说干货很多,而且比较重基础,是从最最基本的主谓/主谓宾/主谓表的开始讲起的,讲究循序渐进,整体的风格也不错,我个人还算很推荐。课程氛围也算轻松有趣且充满激情,语法和长难句的课程,认真听的话,5天基本上能听完。如果你需要做大量笔记的话,可能稍微久一点。
2.3 唐静
唐静老师主讲考研英语中的翻译,不要和上面讲语法的田静老师混乱了哟。但考研时翻译只有10分,建议备考时间比较充足的同学考虑唐静老师的课程,最好配合他的书《拆分与组合翻译》,把每一种语法类型的句子拆分都用“公式”表述出来,效果很好。
2.4 高图
高图老师的课程主要是讲解阅读,很多人应该听过。但没想到吧,其实他也有一个几个小时的课程专门讲解语法和长难句的,听完后会对句子结构这些有了解,然后再去听他的阅读课,事半功倍。
对于长难句的理解和语感培养这一块,还有个有效的方法是精读,而精读的资料最好是真题和类似这类经济学人等这类杂志。考研英语历来关注经济,阅读理解有很大比例是经济学人的原篇,也有一些其他的杂志,大家可以关注下,可以当做精读的材料用。(PS:公开的小秘密:2010-2021年,考研英语每年都至少有一篇阅读是当年经济学人的原篇,就看你要不要精读。)
这里说一下精读的意思:所谓精读,不是泛泛而读,是逐字逐句的读,逐字逐句的分析,这里就涉及到一个长难句的问题,一定要在读的同时看长难句的技巧视频,不然会非常痛苦,直到放弃。长难句技巧中最核心的内容其实是长难句的切分问题,理清楚结构,多理理这些长难句后期的阅读会轻松很多。
基本上2-5月份的筑基阶段,重点解决词汇和长难句的问题即可,这个过程很痛苦,但非常关键。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词汇和长难句过了5月份就不复习了,相反的是,词汇和长难句分析应该是贯穿整个考研始终的,切记。
2、6-8月:突破阅读,掌握答题技巧
6-8月份其实就是暑假阶段,这段时间强烈建议留校,且不给自己留超过3天以上的假期,不然复习效果会打很大折扣。
考研英语的强化阶段主要是以做真题为主,真题又以做阅读为主,可以这样说,对于考研英语,得阅读者得天下。
敲黑板,以下划重点了~
这里我分享一下我当时英语阅读复习的方法,整个过程很枯燥,每天就是刷题、看答案、看视频,然后进行阅读理解全文的逐字逐句手译,记忆阅读理解中自己模糊、不会的英语词汇。可能有些小伙伴说,你这个过程好麻烦、好枯燥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过程非常有效,大道至简,就是用这种方法我从四级飘过的英语渣渣考到了70多分。我当时单独买了一本空的考研英语真题,专门用来进行逐字逐句手译,因为当你能把每一句话精准翻译出来时,其实已经对自己英语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缺点就是真题的行间距太短了,太密了,做笔记不方便,做不认识的词汇标记都不方便,当时我还想着等我考研上岸后我要去专门做一份英语阅读间距增大的资料,但直到现在都没有实行,可见大家都是思维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哈哈。
为什么我当时觉得很需要这种资料呢?因为有时候我们觉得自己会了,其实并没有,你没有去逐句进行翻译,根本发现不了自己的阅读盲点,觉得总体的意思大体上明白了,实际上翻译出来感觉很不准确。这种进行逐字逐句的切分、手译、词汇标记,自己翻译完再比对答案,虽然有些麻烦、枯燥,但绝对是提分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是在硬刚呀,直面苦难的、非自欺欺人的勇士式硬刚,拼刺刀的做法。从阅读里背单词,是最好的方式,我之前分享过,其实朱伟的词汇词频统计就是从阅读切片得到的。强推,用这种方式效果不好的你过来找我~
对于词汇这部分,我再补充一点,因为现在已经是5月份了,我们前期可以系统背1-2遍词汇书,后期的词汇基本上都是在阅读里进行记忆的,怎么记忆?也就是我们把每篇阅读都要吃透,搞清楚每句话的意义以及和后面题目的关联,从哪些地方可以得到我们需要的答案,结合高图的视频,效果不会差,但后面一定还要自己再理一遍,因为听懂不代表能做对呀,把其中好的长难句记录下来,精读精析,我当时用本子记录的。将整篇阅读理解吃透后,后续要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把里面不认识的词汇全部列出来,第二天、第三天等按照艾宾浩斯曲线去记忆,我当时是在A4纸上做的这个动作,总感觉效果不好,当时又萌发了另外一个创业想法,害~
鹿十七&艾宾浩斯表.docx
16.3K
·百度网盘
不光对英语,对整个考研阶段,暑假都是非常重要的,一般每天能给英语分出来的时间也就1.5-2小时左右。
6-8月份重点在突破考研阅读,这个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注意看阅读技巧视频和自己总结,对于一些常见的答题技巧、阅读技巧和蒙题技巧要做好总结。
阅读我当时用的都是张剑的黄皮书。考研英语需要吃透真题,所以这套书我准备考研时用了两套~
单词背完一轮就应该开始接触阅读了,考研英语的阅读真题非常宝贵,最近几年的真题需要留到最后模拟用,所以刚开始能用的真题是九几年的,可以拿九几年的先来练手。
但是,市面上的黄皮书大多都是从2000开始的, 2000年以前的真题可以买一些真题小册子来练习即可。
从2003年开始,我是每天花20分钟做一篇阅读,然后再配合着高图的阅读精讲,花一个小时来做笔记,帮助理解文章。
英语真题做到2004年会感觉难度开始提升,正确率下降。而在阅读这块,我和闺蜜都选择看的是高图的阅读视频,其实很多事情无捷径可走,能走的只是踏踏实实的努力。
对于英语老师选择这块:
01 高图
高图老师是个考研名师,他的课程整体逻辑缜密,干货满满,配合他的《阅读的逻辑》,不能说无敌,但是至少非常强,很轻松明白考研阅读的本质是逻辑,我当时阅读全程跟的高图,高图的阅读课主要侧重段落逻辑和阅读技巧,很多人听他的课,效果还是很不错,毕竟从真题入手,而且走的是踏实复习的路线~
02 商志
在我上一届有个学长在用商志的课程,我受不了他的嗓音,据说是讲课把嗓子讲哑了,不知真假。课程很细致,但相对耗时,其实无论跟谁,认真学,总会有很多收获,很多技巧都是相通的~
03 张剑
黄皮书永远是经典,基本上是人手一本的书了,讲解非常细致透彻。张健黄皮书的地位,感觉就像复习全书在数学的地位。
3、9-11月:冲刺拔高,开启作文
经过6-8月份的强化训练,其实阅读部分基本上问题不大了,9-11月份属于冲刺拔高期了。
这个阶段注意不要图快,一定要稳住,很多时候慢就是快啊。同时,9月份也要开始准备考研作文了,因为到9月份的时候,很多人的复习过程中要加入考研政治这门课,英语的复习时间又会被压缩。
这个阶段要注意用第二套真题了,由于第一篇我们在做阅读的时候会把很多真题浪费掉,所以有必要买一套空白的整套试卷用于模拟练习。这个时候尤其注意的动作是嚼碎、嚼烂再吸收。这个时候要注意做一些其他题型的总结了,可以适当看一下其他题型的技巧视频,总结规律。一般在精读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一些关键技巧:
(1)文章的主旨(决定整篇文章的取向是正面还是反面,做题也会有针对,看唐叔视频,分析的很多);
(2)段落结构(每段的重点意思,段落间的衔接、转折等词汇,重点抓一些表示逻辑的关系词,看唐叔视频,分析的很多);
(3)长难句分析(长难句的问题之前说过了,做阅读时也是需要重点做的);
(4)看题目和段落的设置逻辑(重点观察题目设置位置,在每个段落的位置,换位思考一下为什么出题人要在这里出题,正确答案在文章哪里出现,为什么在这里出现?干扰选项怎么设置的,为什么这样设置,会形成怎么样的干扰?等等,思考清楚这些问题,阅读其实不难,看唐叔视频,很多分析,快,唐叔打钱~)
(5)总结回顾(从这篇阅读有哪些收获,包括长难句、词汇(逐个逐个背)、逻辑、错在哪里如何避坑等等)
这里重点说一下作文的问题,因为这个阶段的确需要看作文了。一般作文是从9-10月份开始背一背模板,句型等等,然后开始整理自己的备考模板。
对于是否需要整理模板这件事,可能很多英语比较好的人都会不屑一顾,但我个人的建议是:如果你没把握英语考70分+,那就请好好打磨好几个模板,至少能让你在考场上有的放矢,不至于慌乱,可根据不同的类型整理若干个模板,模板不一定非得全部通用,适用特定小范围的模板也是很美好~
推荐书籍:王江涛《考研英语高分写作》
道长的务实风格真的很对我的口味,我不喜欢特别浮夸的讲解,正经人就好好准备就好。如果时间比较紧张,道长的课不是很推荐,看看冲刺班就好,个人感觉他太耿直,一直让背作文,虽然我也知道英语必须背,而且他上课会打嗝~
他的《考研英语高分写作》可以说是非常高质的书了,重点去背诵和默写,背诵后进行仿写,组自己的模板。另外,王江涛老师的作文字贴很好,希望大家都要注意这点,尤其是英语和政治这种有些地方可以主观打分的地方,字迹工整也是一种优势。
当然也有其他人,看自己喜好,比如潘赟和刘晓燕。看过潘赟老师的“九宫格”的写作结构,每篇作文分为三段九部分,框架清晰,层次分明,非常适合组字迹的模板。潘赟的写作思路可以和道长呼应,作文一定要组自己的模板,非常重要,当然,模板不一定是一篇,可以分类型组N个。刘晓燕老师课的优点:同义句型变幻+句子语法,可根据刘老师的讲解整理出自己的模板。缺点:高级句式太多,个人觉得全篇都是高级句式会显得模板气息太强,高分其实不太好拿。
4、11-12月:模拟考试,掌握考场心态
其实考研冲刺时用的模拟试卷并不多,一般也不推荐使用市场上的模拟卷,因为和真题相差可能会比较多,最好的办法是留1-2年的真题用于最后的模拟,模拟后仔细进行试卷分析,注意分析以下方面:
(1)考试时间安排,各个题型大致时间和大致顺序把握,做出最有安排;
(2)对着真题思考每种题型的解题技巧,比如从哪些角度出发、在哪些位置可能会出现问题和答案等等;
(3)梳理优化作文模板,背诵自己精心准备的若干个模板,思考如何不留痕迹的套用~
(4)其他适合自己特点的安排~
五、考研数学高分复习经验
1、考研数学名师分析
考研数学和专业课是拉分最重要的两科,准备好了,分数可以拉高,同样,准备的不好也会被别人拉开分数,所以对于考研数学和专业课要多花时间,早点复习,准备越充分越好,一个人准备的程度决定了他能走多远~
关于数学老师的分析,我来分析一下:
其实做好的方式是:听某个老师1-2节课,看看他的风格是否适合你,然后进行名师组合。
01 高图
高图,人称宇哥,我复习的时候高数部分主要跟的高图,课程分为风趣幽默,擅长将数学抽象问题形象化,把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讲的生动形象,上课不累。如果本身对数学不是很感兴趣,认真听他讲课,然后再去结合复习全书做一遍,效果很好,记得听课的时候务必把他的讲义打出来,这样效果会好很多,也针对性更强。宇哥比较出名的有sin狗、点火公式、二重积分小薯条,质量很不错。
但是,听宇哥讲课是很爽,但需要辅助自己做题,自己去刷全书和配套的讲义,因为他讲课体量不是很多,技巧性很强。他的课程适合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内容覆盖较全面,技巧性、思维性很强,但网上说的“听课爽歪歪,做题死翘翘”,这点不可信,因为我们任何人听课都是一样的,听完之后都需要你自己去做联系巩固,同时补充一些细枝末节的细节性内容。
关于宇哥,我一般推荐他的强化班和冲刺班。基础班最好跟下面要说的汤神的基础班,考研还是要把基础打好,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02 高图
如果你喜欢高中教师那种板书式的教学方式,那高图很适合你。汤老师的课程非常适合打基础,讲课态度非常负责,各种题型讲解的非常清晰。高图在【中值定理】和【定积分不等式证明】讲解的非常好。汤老师的课程和宇哥比会稍微有点枯燥,但考研本就是枯燥的过程,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成功。高图老师会在上课上稍微diss一些其他的老师,大家肯定也在网上看到过很多关于汤老师的经典语录和表情包以及他狂傲的小表情,大家可以去搜一下,当做考研过程的调剂品~
03 高图
高图,人称永乐大帝,考研数学姐泰山北斗型任务,李王版复习全书主理人之一,线代讲的真的是重点突出。李老给人的感觉就是从不说一句废话,就着知识点和经典题型,逻辑清晰,重点突出的讲解。因为这种风格,上课难免会有点枯燥,但枯燥本就是考研特质之一。还有就是李老师年龄大了,讲话有些老人家的不清晰,可以先去看看宇哥的视频,稍微打打基础,然后听高图视频进行拔高。
04 王式安
李王版复习全书的另个主编,前考研命题人,主要讲解概率论。课程风格是条例清晰,对概率论把握较精准,适合有一定基础的人进行听。
05 李林
李林因压题压的准而出名,书的质量非常高,现在基本上每年所有考研人都会购买李林的押题卷。
06 杨超
杨超比较强调基础和三大计算,也算是比较出名的老师,毕竟锻炼计算能力就和打篮球锻炼肌肉一个道理。他的课程内容比较优质,题量适中,而且废话不多,干货很多,总之内容还算优质,挺不错的。基础一般的小伙伴建议看一下,尝试一下是否是你的菜~
07 高图
绝对绝对牛逼的一个老师,知乎上也有很多关于高图老师的讨论,原本是高图老师团队的,讲课内容比较通俗易懂,讲课风格综合宇哥和汤神的优点于一体,课程风格比较重视基础概念,但也很注重解题技巧,特别是课堂上会指出我们那些经典且容易犯的小错误,当听完课之后再去做题,可以提前规避掉很多错误。强推~
08 余丙森
余丙森是合工大超越五套卷的前命题人,现在退出合工大超越辅导。在概率论部分,比较推荐的就是余炳森、方浩和王式安了,余;老师的概率论课程比较常细致,有条理,和考点紧密结合,板书也很舒服。除了基本概念外,题型总结也挺好,和方浩风格感觉有点像。
09 方浩
方浩是业余兴趣在做辅导班,目前是博士在读。他的高数和概率论课程讲解的很精彩,课程风格有趣,是一个很有实力的老师。对于方老师,推荐他的高数和概率论的强化部分,学有余力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他的部分课程,增强解题技巧。
对于数学这部分,我的建议是:基础看高图或高图老师的课,强化班看高图的课程,线代必跟高图,概率论跟余炳森或方浩。考研名师很多,但我们不需要每个人都跟,跟适合自己的即可。考研老师不在多,在精。
2、《高图 1800 》《高图 1000 》《高图 660 》《李林 880 》分析
01 高图《数学基础过关660题》
高图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非常注重基础,题型只有选择题和填空题,是由高图、王式安等几个年龄比较大的老师精心打磨的。这本书的特点是:
(1)注重定义以及基础知识,很考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题目非常经典;
(2)这本书的名字叫:数学基础过关660题,但题目本身并不基础,只是考察的是基础概念。这本书用完的感觉就是:直击痛处,几乎每一个题目都是直击薄弱点,所以错误率奇高,如果说第一次做,错误率三分之一一点都不夸张;
(3)《660题》的每个题目都可以当做大题来做,来研究,建议在强化部分或强化后,8月份左右开始用这本书,不然可能会出现对自己信念的崩塌,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只说明暂时还不到使用的时候,强化后再使用;(二战的朋友可以重点刷,查缺补漏)
(4)题量不大,总体上就660题左右,但每个题目都是精华,都是浓缩后针对考纲和学生薄弱点设计的,比较推荐用于强化后的查缺补漏,你会发现,你强化阶段强化效果还可以继续强化;
(5)如果做《660题》正确率比较低,这个时候应该开心,因为你真正找到了你的欠缺点,针对性的进行补漏,至少比在考场上做错要强的多;
02 高图:《接力题典1800》
高图:《接力题典1800》是高图老师得了力作,分为基础篇和提高篇,基础篇强烈介意刷一下,强化可以用高图的《数学基础过关660题》,效果可能更好一些。这套书的特点是:
(1)知识点涵盖全面,题目中规中矩,可配合唐老师的视频来,书本答案较简单,但视频讲解非常详细;
(2)打基础不一定要用怪题、难题,这种中规中矩但覆盖面比较全的题库更加有利于打基础,所以最好能在基础阶段把基础篇全部刷完;
(3)题量较大,看名字就知道了。提高部分题目与基础有重合,但同样的题目反复做、不同阶段做,效果都是不一样的,如果认定就做1800了,那么就好好系统的刷题;
03 李林《精讲精练880题》
李林老师的扛鼎之作,有人说,李林是个扫地僧,这本书总体质量还是很高。但李林更出名的是他的押题,这个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闻,在押题这块,类似数学界的“高图”。
《精讲精练880题》的特点:
(1)侧重于考察基础,题型不偏,难度中等,比较适合很多人;
(2)题目难度中等,题型新颖,个人感觉和考研难度接近,题目质量也很高;
(3)题量880题左右,不是特别多,可以反复做,后期可以结合《660题》进行强化;
(4)排版和答案解析也很OK,没有太多槽点;
04 高图《1000题》
宇哥是现在考研数学界少壮派的代表之一了,高数讲的很精彩,《1000题》用的人也很多,我当时买了一套,但没怎么用。我课程全程跟的是高图,个人感觉《1000题》有些题目太难了,对提高思维有帮助,但似乎已经偏离了考研的难度。
《1000题》特点:
(1)《1000题》分为ABC三个部分,AB可刷,C部分可不刷,重点刷高数,个人感觉宇哥最好的部分就是高数;
(2)体量很大,题目难度有,比较考察综合能力和计算能力,可以结合《660题》做组合,因为《660题》是没有计算题的;
(3)答案详细,但有的答案过于繁琐,可参考,也可思考是否有其他解法;
3、数学一复习建议
1、基础阶段(5-7月)
3-5月份,看看书本,到5-7月,结合高图或高图的考研视频来复习,不要自己死啃书。我一向不推荐直接自己就去看书,有老师带着复习,学习效率要高很多。当然,只是看视频你会觉得自己看的很明白了,也听得很懂了,但是一做题就不会,所以除了看视频外,这个阶段要注意刷一遍全书,把基本知识进行扫盲,也就是第一遍的打基础阶段。
2、强化阶段(7-9月)
这里是第二轮复习,把高图复习全书的知识点从头到尾再过一遍,不要嫌麻烦,把自己不会的知识点进行二次标记,多次错误的地方就是你的薄弱点。对于薄弱点,可能需要看第三遍、第四遍,温故知新。这个阶段穿插看利用的《线代辅导讲义》。这个阶段注意有意识的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总结常规解题思路,融会贯通典型思路。这个阶段要注意多刷题,上面我分析了四位老师的习题集特点,推荐组合是:880题+660题,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来。
3、真题阶段(9-11月)
经过基础阶段和强化阶段的复习后,其实你已经建立起了整个学习的框架了,这个时候真题就是最好的指向标,在做真题的过程中肯定会很受挫,这跟正常,查缺补漏,哪里不会补哪里。平时训练时题目做错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平时一直对,考场错。用书:高图的《660题》、李林的《108》、高图《真题大全解》;高图《历年真题详解》;高图《历年真题全解析》,我用的是高图《历年真题详解》,前面是套题,后面是分类专项,这个模式我很喜欢。
4、模拟冲刺阶段(11-12月)
这段时间重点在于模拟训练,同时把之前整理的错题反复来看,巩固基础的同时,做大做强,同时调整自己的状态,适用考试的节奏。这个阶段其实主要是通过模拟题来找解题感觉、时间把控以及考试心理状态,很重要。比较好的模拟题一般有合工大共创超越、高图6+2、高图8套卷、高图8套卷4套卷,我当时用的是合工大共创超越、高图6+2,没做完,有点多了。
其实数学我一直想展开写一篇详细回答,后面看看什么时候有时间,对于数学复习详细介绍一下,因为数学真的太重要了!
4、数学三复习建议(我闺蜜的复习过程,仅供参考)
数学三包括高数、线性代数、概率论。从初次涉及考研数学到冲刺模拟用到的书籍有很多。基础班用的是高图《高数18讲》、高图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高图的《概率论9讲》,做过的习题有高图《1000题》、高图《1800题》还有历年真题,强化班用的是高图的《闭关修炼》、冲刺做的模拟题有李林的《六套卷》、高图的《八套卷》、高图的《八套卷》。
1、基础阶段
(1)高数:她用的是高图的《高等数学18讲》(以前的封面是绿色的,现在已经换成跟闭关修炼一样的风格了),闺蜜本科时候的高等数学中等偏上,但还是感觉高图的基础班视频有些难理解,所以她是听高图的基础班搭配着高图的书学习的,个人感觉基础班用《18讲》就够了,最重要是自己做好笔记,不断琢磨自己不懂的部分,才能打好基础。
(2)线性代数:线代一定要跟高图,他的视频课比较枯燥,讲课语速较慢,但是满满的都是干货,深耕线代多年,对线代的考题有着深入的研究,对老同志多点理解。
(3)概率论:概率论用的是高图的《概率论9讲》,视频课听的是王式安的,但周围的很多朋友都听的余炳森。而我是遇到了不懂的知识点,会找不同的老师的视频来看,余炳森还是很不错的。
2、关于刷题
考研数学要注重练习,我当时用了两本练习册:分别是高图的《1000题》和高图的《1800题》。
《1800题》里的题偏基础,题量多,适合第一轮的时候练习打好基础。而《1000题》的题偏难,知识点比较细,比真题要难上不少,如果数学基础比较好的同学是推荐用这本书的,出题的角度也比较新颖。
3、强化阶段
而到了强化班,她用的是高图《闭关修炼》。高图老师的风格是出题角度有些刁钻,《闭关修炼》里的题都比较难,感觉也是会比考研真题要难,但是里面里的框架还是很有用的,可以对着框架看自己哪部分还没有掌握,然后再重点去加强。闭关修炼这本书可以重点看个两遍以上,不断找出自己薄弱的点,再弄懂书里的题目。过完一轮闭关修炼就可以开始做考研真题,暑假的时候可以在每天早上做一套 ,一天修改,真题尽量做2遍以上。
4、冲刺模拟阶段
数学到了冲刺阶段需要用到模拟题,她当时买了李林的六套卷(较易)、高图的八套卷(较难)和高图的八套卷(较易)。(话说我16年考研时,李林还没有横空出世~)
李林的模拟题比较容易,题的难度大概跟小年的真题差不多?而高图的题难度比较高,题型新颖,一些题型以前压根没见过,所以非常考验基本功,做他的试卷心态也很容易崩,因为很多题型都没见过!高图的题可以和李林的题交替着模拟,保持平稳心态。
总结:个人建议数学越早准备越好,因为到后期要忙专业课和政治,时间根本不够用,而我就是买的模拟卷都没做完就上考场了。
六、考研政治高分复习经验
因为我是工科生,政治知识基础不好,本科时候的毛中特、马原等这些政治的课程学的也不是很好,所以政治我是暑假就开始听高图《核心考案》的视频课程,配着小黄书把要考的内容过一遍。
1、强化阶段
政治一般是从暑假7-8月开始的,没有基础班,可以直接从强化班开始,用小黄书搭配高图的强化班视频。
高图的视频比较幽默风趣,可以把枯燥的理论讲的很生动,所以在专业课或者数学看不下去的的时候我就会看高图的视频,既能学习,又可以放松,一举两得。
用了高图的《核心考案》就没有必要再看高图的精讲精练了,精讲精练内容很全,但是排版各方面都显得比较冗杂,这里比较推荐《风中劲草》,每年考纲出来后会更新新的版本,基本也算是考生人手一本的书了。
2、关于政治刷题
刷题用到的是高图的1000题,这本书我大概刷了3遍,基础班一遍,强化一遍,建议做题的时候不要留下痕迹,尽量用铅笔来做标志,因为这本书是需要反复使用的。
3、关于时事
到10月、11月左右就可以关注一下时事了,我当时用的是高图的形势与政策,这个可以在吃饭或者休息前翻一下。学习时事政治不一定要用到书,可以关注一些老师总结的时事热点,每天加以关注即可。
4、冲刺肖四肖八
到了11月就要开始做高图的八套卷,八套卷的重点在于选择题,一定要吃透八套卷的选择题,但是也需要背里面的主观题,每套都要背。可以用八套卷的选择题来查漏补缺,掌握的不牢的一定要看书补充记忆,再刷题巩固。
四套卷是12月初才发货的,重点在于主观题,一定要把主观题背熟,可以配合着一些公众号整理出来的背诵版进行背诵,帮助记忆。记住你大爷永远是你大爷这句话就行了!
考研向来是个体力活,尤其是后期的11月份,放弃的人太多了,所以先要做好心理建设!坚持,坚持,再坚持~
七、如何准备复试
国家线出来了,下面紧接着就要进行考研复试了,对于成绩好的小伙伴,抓紧时间准备复试,复试后的加权成绩决定着你是否能够进入录取名单。
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复试经验,希望对备考复试的人有用,当然,具体学校不一样,还是要看你考的那所学校的复试大纲和流程(仅供参考):
加权总成绩=考研初试分数*系数+复试笔试成绩*系数+复试面试成绩*系数;(不同学校计算方式不一样,但总体是这样的,证书和获奖其实只是很小很小的比例,没有可以用其他地方补)
初试成绩:我就不说了,肯定考得越高越好,但到了复试阶段,其实已经定型了;
复试笔试:很多学校复试分为两部分,笔试和面试,只有笔试成绩过了,才有面试机会;(亲眼见过某大佬初试400+,复试笔试未及格而没有得到面试机会的);很多学校的复试笔试和面试是五五开的,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也是按照一定比例折算的,比如五五开;也就是:
加权总成绩=考研初试分数(满分150)*0.5+复试笔试成绩(满分150)*0.25+复试面试成绩(满分150)*0.25;
我们继续分析:
复试面试包括很多东西,比如英语面试、专业课问题、本科成绩、科研经历、本科学生活动、本科证书、本科是否参加过竞赛、本科是否拿过奖学金、还有你的综合表现分及其他因素等等。
首先是面试英语,包括自我介绍、面试老师咨询1-3个问题,看口语,也不要怂,中国学生哑巴式英语太多了,提前准备好问题不是很大;
过了一般是中文自我介绍,你可以包括你的本科成绩、科研经历、本科学生活动、本科证书、本科是否参加过竞赛、本科是否拿过奖学金等等,如果在某方面不是有欠缺,有意识的弱化它,突出你强势的部分;
接着是专业课问题(有的学校没有),一般是抽1-2个题,一般是复试专业课书籍上的,不要怂,不会的直接说没有复习到,笑着问老师能不能换个题目,有时候不是不可以换题,毕竟复习时间有限,的确可能有些的确没复习到;
最后一般老师会和你聊聊天,这个时候表现得积极些、开朗些,一般问题不大;
以上就是复试的组成,我们拆解后进行逐个准备就好。
对应跟着准备就好,不同学习不一样,根据自己学校的情况定!
这里给准备复试的童鞋一些复试小建议:
1、不要怂,大家都是人,包括面试的导师;
2、不要太紧张,这样想:现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紧张,你不紧张就已经超过他们一截了;
3、紧张没用,又不会加分,还不如不紧张表现更好;
4、尽全力就好,都已经准备这么久了!
八、关于调剂
肯定还有一些小伙伴考的并不理想,这个时候肯定要准备调剂了,我这里咨询了我一个哥哥,他当时考的华北电力大学的能动,分数不佳,调剂到了上海电力大学的能动专业,现在在读博二。
为了请教他这个问题,我特意请他吃了一顿饭,这份诚意值不值得你一个赞~
1、对于压线的小伙伴,也要注意调剂信息,有些学校的调剂要晚一些,毕竟压线进复试被刷的可能性很大;
2、搞清楚全国调剂系统开放的时间,要具体到几月几号几时几分;
3、提前注意想要调剂的学校的官网是否发了调剂信息,并不是调剂系统开放调剂才开始,一般学校会在官网提前开放,要时刻注意到;
4、全国调剂系统开放之后,你越早申请越好,名额会在后面越来越少,竞争越来越激烈,有些孩子夜里凌晨还在刷是否有学校接受调剂,这个时候就不要想着养生了;
5、注意要调剂的学校的复试科目,不要和自己准备的差别太大,否则不好上岸;
6、注意到一些学校的其他专业调剂,如果可以接受其他专业的调剂,有时候坏事会变好事,有些名校的某些专业有时候也会出现报不满的情况,要用心;
7、如果后面没得选择,可以多投几个学校,就像面试多面一样的道理;
8、如果被调剂的学校录取了,这个时候一般会给你24小时考虑,去不去要权衡一下,是否满足你的预期;满足预期,就给出确认,实在不满足预期,二战又何妨?毕竟选择了真的会决定后续很多事情,所以要考虑清楚;
9、强烈建议二本或双非的同学,早点调剂,越到后面调剂难度越大;调剂时,分数、本科学校、学生个人优秀程度会被放大很多,所以不要拖,凡事要早,自己的事情要用心;
10、如果不嫌弃自己的母校,尤其注意自己本科母校的调剂信息,都是自己的孩子,多少会照顾的;
11、有些学校或专业只接受校内调剂,这里不是指本校的人参加调剂,是报名该校的人符合条件的可以去参加调剂;
12、注意一些调剂的要求,有些专业要求必须相近专业才可以调剂,所以多看要求,这样可以少做无用功;
“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野心”,哈哈,考个研被你说得好像要闹革命一样。
至于为什么敢考,因为中国的升学机制不是绝对水平筛选,而是相对水平筛选,你考多少分不太重要,重要的是要赢过竞争者。
而像清北、中上层985的很多学生本科毕业后都去考国外或者香港了,空出来的位置不就会留给那些相对水平低的呗。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当然可以挑战啦。清北的研又不是多高不可攀,每年都有二本的能考上,例如我二本的师兄就是北大的博士。我舍友当年就挑战北大,我也挑战了复旦,第二年又挑战陕师,呵呵。
我当年考研大致按报考院校排序分考场,所以肉眼可见挑战清北的人不少。首先清北的不挑战,其次985的一部分也不挑战,这对手就少了很多,再者,我那个年代本科毕业就可以开开心心的去上班了,谁傻不拉叽的考研。
为什么很多二本三本学生,考研时可以挑战清华北大?